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积极心理,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2021-06-14 来源:易榕旅网
以积极心理,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作者:刘汝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年第15期

摘 要 职业学校的教师现在面对的困境和困难较多,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从积极心理的角度,对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积极心理 提升 教师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5-0044-02

“教師”这一职业在社会所扮演的角色和其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更应具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今的教师已不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而是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家长当中,成为班级活动的领导者、学生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素质。而职业学校的教师现在面对的困境和困难比较多,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可忽视,应有效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积极心理,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才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时期的教师。 一、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

教师群体则面对学生难以管理、诸事缠身、压力山大,这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倦怠,就是工作倦怠。

学生群体则对学习无兴趣,缺乏目标,挫败感强,学习倦怠普遍。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他们学习过程中都有习得性无助的过往。可能是由于家庭原因,也可能由于智力结构原因,也可能由于特殊原因,总之就是他的经历中屡试屡败的情境比较多。在这种成长环境中,他们确实有了习得性无助。反映在表象上就是,我努力也没用,学也学不会,反正也比不了别人。这种想法不是到职业学校才有的,可能从小学到初中有些孩子一直是这样,在群体的尾部生存,他们对学习也许倦怠很久了。

学生的情形对老师来说影响很大。老师天天面对这些学生,长此以往老师就会产生继发习得性无助的倾向。我们天天面对这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可能影响到老师的心理和行为。老师形成继发习得性无助后都觉得很累很倦怠。互相影响的结果,大家都产生了消极心理,积极心理大部分泯灭了。很多老师很起初都是很有工作热情的,后来被打击的也倦怠了。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克服职业倦怠

所谓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它实际上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始于上世纪末。积极心理学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关注人们心理的积极趋向,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研究方向一个是积极的主观体验,一个是积极的人格特质,再有一个是积极的社会环境。所谓积极的主观体验,就是说我们在面对过去的时候,要有满足与满意的体验;面对当下的时候,要有幸福快乐的体验;想到未来的时候,要有乐观希望的体验。这是引导人们要用积极的主观体验去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再有就是研究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自我决定性、乐观成熟的防御机制和智慧,这是人格特质中的积极成分。还有就是研究积极的社会环境。

积极心理学相对于传统心理学来说,它能帮助人们建立幸福感,并能使幸福感持续。积极心理学在没有出现心理问题和障碍的时候就把人们内在的积极因素挖掘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人自主体验人生的快乐,体验幸福。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相比,更有助于人们认识快乐,更有助于帮助人们挖掘正能量,激发力量。职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现在面对的困境和困难比较多,要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挖掘现实和潜在的积极向上的内在因素,有利于激发正能量,有利于激发工作力量。否则我们面对着众所周知的困境和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形成无助式的心理状态,影响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以积极心理,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教育的本质说到底是帮助一个人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做最好的别人。在品德、学识、技能等方面做最好的自己就够了。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燃灯人

教师教书育人,以传播真善美为己任,教师的心灯要更亮,以自己的心灵之灯去点亮、照亮学生的心灵之灯,为学生找到好的方向,找到变好的信心。学生的信念之灯往往容易被熄灭,更需要我们教师来呵护,有时候只需要一句温暖的话,一个赞赏的眼神,就能激励我们的学生孜孜以求。

(二)公平对待、教育引导、肯定和赏识学生

一般传统认为,质量由生源好坏决定,有些职校教师抱怨学生素质差难教,其实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特别关爱和珍惜,青春期的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叛逆期”,在一定程度上不成熟、不完善,这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作为教师,要充分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引导学生,肯定和赏识学生,使学生变好,使其得以成长,这也是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体现。其实对于我们职校教师来说,“差生”是教师最好的“试金石”。 (三)用心滋润,理解、尊重学生

职业学校的学生需要教师用心滋润,教师能够理解、尊重,给予他们信任和关怀就等于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真诚、善良、温和的种子;反之,总是挑剔,经常挖苦、讽刺、打击,其实就是在他们心田种下了厌倦、仇恨的种子。教师心中对学生不仅要有爱更要会爱,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真正的好教师,不仅应该拥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博大的胸怀、炽热的爱心、智慧的方法以及坚定的信念,用人性的光芒温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像花朵一样无拘无束地绽放。

(四)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自我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深处。很多职校教师常年的教育教学出现了各种职业倦怠,抱怨学生,抱怨学校,抱怨其他各种因素。如果教师因充满职业倦怠,而在上课时以冷冰冰的神情和语气,讲授冷冰冰的知识和技能,是很难获得教育教学成功的。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自我。要把每一次课堂教学看作是跟学生美丽的约会,每一次都是初相见,每一次都是新相遇,使课堂成为美好的课堂,师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坦诚相待,热情充沛。

四、不断自我提升,成为未来教育之“未来型教师”

《面向2030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对未来教育的畅想是:开放的教育、适合的教育、人本的教育、平等的教育、可持续的教育。因为互联网已经使全球大多数人实现了互联互通, 未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了,全世界的优质教育资源都可以通用,教育的公平性就更大程度上实现了。

没有“未来型教师”就没有未来教育。“未来型教师”要获得信息化教学相匹配的意识和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有这几方面的特征:

(一)能熟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对学生的状况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向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支持。孔夫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但是批量化教学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难以落地。为什么?因为对众多学生个体的分析不足。没有大数据以前,靠人工对大量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是很困难的。

(二)能熟练运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知识载体,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现在我们用的是纸质的教科书,将来除了教科书,教师还得有能力充分运用可视化技术带来的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

(三)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对话、交流、答疑,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就像孔夫子一样,当学生有问题问老师时,老师要能够答疑、交流,就是要“互相切磋”“教学相长”。

五、结束语

总之,作为教师,应尽可能让自己变得更美好,变成明白之师、明亮之师、明天之师,才能无愧于我们自己肩负的教书育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超.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2,(5). [2]白清学.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J].读写算(教师版),2008,(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