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分析》的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三班 10401331 杨丽萍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剧坛的巨人,其戏剧在全球都有着广泛的读者群,对它的解读和阐释构成了一门新兴的学问——“莎学研究”。而“莎学研究”内容广泛,上至文学内涵,艺术风格,下至男女情爱,人物形象等。国内对于对于莎翁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研究以研究剧中主人公罗、欧形象、以及劳伦斯与陈最良形象对比居多,少有对个别对神父劳莱斯形象进行研究分析的。笔者认为个人形象研究以及次要人物形象研究能更深刻地探究文本,且更助于广大读者理解作品深意,遂从劳伦斯神父的综合形象入手,通过研究其在剧中的所起作用和必要性,包括他作为两位主人公的导引者、事件的叙述者以及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思想并存的典型形象来一品莎士比亚这部爱情悲剧小说之最——《罗密欧与朱丽叶》。
1、对莎士比亚创作背景的分析
对莎士比亚的研究一直是文学界的热点,有研究他戏剧的语言艺术风格的,有研究他的创作风格的,也有研究他的人物形象塑造的,等等。而今笔者也加入了研究人物形象的行列。文学的创作往往离不开社会背景,文学作品往往是时代的反映。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文学作品,在宗教的大背景下刚出现人文主义思想的幼芽的典型著作。因此剧中部分人物是人文主义的先驱,是“宽爱”与“仁慈”的典型,劳伦斯神父就是此类思想先进的代表人物。
万世周《文艺复兴时间基督教的影响力——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体现》:西欧在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漫长旅程后,终于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曙光,伴随复兴的是个人情感和理性对基督教信仰的挑战。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在复兴的世俗情感、哲学和异教的多重冲击下,基督教的影响力已大大缩减。然而我们不能就此否认它的存在,经过千年的灌输与渗透,基督教对西欧社会的影响在文艺复习开始时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历史的进程向我们展现了,理性因18世纪启蒙运动而获得解放,世俗情感借19世纪浪漫主义而大放异彩,因此其作用不容小觑。
赵晓梅《基督文化背景下的莎士比亚创作》: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文学传统的滋养,作为人文主义作家的莎士比亚继承了基督教合理的成分,包括爱与仁慈等,同时融入了新的时代内容,以人为主,为追求世俗情感冲破封建家族的束缚等,成为了超越时代和国界的伟大作家。
高慧《<罗密欧与朱丽叶>人物性格赏析》: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和诗人,在其创作的52年的生涯中,将其创作思想主线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人文主义的乐观情怀,中年时期人文主义的悲观心理和晚年时期的浪漫主义情怀,通过对他创作思想的三次蜕变的分析,不难发现莎士比亚所处的社会现状
所对他的影响。通过剧中主要人物的分析,如果主人公稍具些理性的思考,他们的爱情就不会来得如此悲剧。
2、对莎士比亚笔下劳伦斯神父人物形象的分析
对劳伦斯神父的形象分析,国内研究者大多是以中外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中“红娘”人物劳伦斯神父和陈最良的人物形象对比或者对他的叙事形象的分析等来作为切入点,劳伦斯在剧中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思想的导师,行为的指导者,事件的叙述者,是剧中的一位稍具理性色彩的人物,人文主义的先导,是反暴力、追求人与人之间宽容、肯定爱的自由与人的尊严的典型人物。
张美灵《<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劳伦斯神父多重身份分析》:莎士比亚是一本一生一世都读不完的书,他笔下的形象无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哪怕是作为配角的次要人物,他们说出的某些话,往往闪烁出智慧的光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劳伦斯神父也是如此,他是剧中悲剧人物的见证人和导演者,预示结果者,重要的叙事者,人文主义者。他的博爱与仁慈无语伦比,即使是世俗之爱的敏感领域,也表现了超越宗教戒律、背离禁欲主义的人道精神。正是由于他的却说,才使两代世仇家族言归于好,从而体现了宽恕与和解的基督精神。
李媛媛《莎士比亚戏剧中圣徒式的人物形象研究》:圣徒式人物有着广义的界定。一类是担任神职并且以身作则,宣扬“仁爱”、“宽恕”等基督教传统观念的神父,正如劳伦斯神父;一类是本身不具备宗教职务,还是有信仰虔诚、品行高洁,面对现实和信仰的道德困境,宁愿自我牺牲的圣洁女性;还有一类妥协于宗教主义与人文主义碰撞下的和解型人物。圣徒式人物追求公正道义,并以身作则修身自好,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神性与人性的冲突与磨合的过程,这类人物也是作家试图对宗教道德约束和人文主义个性解放保持一种平衡和谐状态的一种理想建数。
李欢《中西文化互观下的<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两部著作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在推进的过程中都有一个重要的配角在默默发生作用,这个配角不仅是男女主人公名义上和精神上的导师,同时在特定时候还左右了情节的发展,成为作者表现主题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就是《牡丹亭》中的陈最良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劳伦斯。基督教一直是欧洲中世纪的精神支柱,它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鼓吹绝对的虔诚。而教会和教士在欧洲封建化过程中影响巨大,种种教条成了封建思想禁锢人民的主要内容。因此,一般情况下,教士、神父是封建专制思想的代名词。但《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劳伦斯作为一个教士,丝毫没有维护封建专制的制度或劝诫别人应该尊崇伦理道德,如何安分守己,如何懂得满足的行为。与其说他是一个教士,不如说莎士比亚有意将他塑造成了一位穿着神父外衣的人文主义者。
汪小羊《陈最良与劳伦斯神父的叙事意义与比较》:陈最良与劳伦斯神父都是以师长的身份介入爱情故事,并贯穿主要情节的始终,在每个层次的“饱和”点发生作用,超出有一般配角的意义,担任着整个事件的叙事者,并有着高度的叙事意义。
谭庆君《劳伦斯神父不能早来》: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我们唱响了一出荡人心魄的爱情悲剧,剧中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他们的爱情而双双殉情,悲剧的艺术魅力强烈的感染着每一个读者。当学生看到罗密欧正为朱丽叶之死而准备殉情时,而劳伦斯正与另一个神父谈论信件的重要性,学生急呼:“快点来,快点来”,引出了学生的一个疑问:劳伦斯神父是否能早点来现场。
而根据莎士比亚塑造的人物性格特点和戏剧情节,作者不能让劳伦斯充当万能的上帝。如果改写戏剧的结尾,剧中人物形象不可能如此丰满,也不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社会因素也是造成悲剧的因素。所以劳伦斯神父不能早点来。只有这样的结尾才符合他们各自生活的社会实际情况,和性格特点。遵循了艺术规律,才会深深的打动读者,才会突现初如此强烈的艺术魅力。
3、对劳伦斯的社会背景及其周遭人物的解读
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中对其笔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是花了很大心血的,因此剧中有着形象鲜明的各种人物,只有在一个社会环境背景中,才能凸显出人物的鲜明个性,而劳伦斯神父这一典型形象的出现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同时也充分显示了读者对人文主义先导形象的期待与想象。
林富丽《<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灵魂”——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的灵魂,在剧中有着具体的体现。劳伦斯神父竭力促成罗、朱爱情、婚姻的结合,显示了欧洲中世纪末期英国的人文主义思想,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禁欲思想的一种具体反映。然而,在剧作中,人文精神体现的最集中、最强烈的还是两位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都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是作者寄托人文主义理想的艺术形象。欧洲14-16世纪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当时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今天看来,它自然有许多时代局限性,但以人为“主体”,要求尊重人的本质和价值的思想核心仍没过时,剧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先驱者依然有我们需要汲取的营养。
何阿丽《偶然的事件还是命运的预兆——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欣赏》: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剧中,是一系列偶然性的情节,导致了最终必然的毁灭。罗密欧与朱丽叶注定的命运,在整部剧中人物的对话都有预兆。
梁玉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爱情悲剧探析》:莎士比亚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批判了封建道德观念,弘扬了人文主义理想,表现了主人公追求爱情幸福和个人自由的理念。通过分析探讨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封建制度和人文主义思想萌芽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悲剧产生的一个重点,而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是悲剧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者门对莎翁作品的研究,探索其人物形象这一块造诣之高深,不仅体现出主要人物的主线作用,还体现出次要人物的主导作用。笔者以劳伦斯神父这一典型次要人物在剧作中所起的必不可少主导、叙事作用和透露出宗教主义与早起人文主义思想的冲突与融合为切入点,一窥劳伦斯这一形象之真意,解答读者心中的疑惑。
参考文献:
[1]万世周.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的影响力——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体现[J].
青春岁月刊,2012,(9).
[2]赵晓梅.基督文化背景下的莎士比亚创作[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2,(3). [3]高慧.《罗密欧与朱丽叶》人物性格赏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2). [4]张美灵.《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劳伦斯神父多重身份分析[J].文学教育(中),
2001,(1).
[5]李媛媛.莎士比亚戏剧中圣徒式的人物形象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硕士学位
文,2012.
[6]李欢.中西文化互观下的《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D].长沙:湖南师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汪小羊.陈最良与劳伦斯神父的叙事意义与比较[J].上饶师范学院学
报,2001,(10).
[8]谭庆君.劳伦斯神父不能早来[J].中学语文,2005,(1).
[9]林富丽.《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灵魂”——人文主义精神[J].黑龙江教育学
院学报,2011,(8).
[10]何阿丽.偶然的事件还是命运的预兆——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欣
赏[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7):133-134.
[11]梁玉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爱情悲剧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
报,2011,(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