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怡
(萍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萍乡 337000)
摘要:“学习共同体”同传统化的教学方法相比,具备更好的应用优势,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到实践的乐趣,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意义,接着分析了这类教学模式在思政教育中的主要特征,最后重点提出了一些构建策略,以希望能为高校思政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学习共同体”;模式构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42-0088-002
确保情境的开放和自由。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基本要求,在问题情境中去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下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如果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极强的兴趣,这时候他们的探索欲望是非常饱满的,会更主动的投入到整个思政教育的进程中。另外,教师需要注意,在情境构建的时候,也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重点解决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教与学合理化设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每个学习小组都应该注重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在鼓励学生学习一些新知识的时候,也应该让他们充分理解这些知识。同时,团队协作下,还要注意情感和精神的相互结合,组建团队的时候,秉承着地域性和异质性的特点,从合作的结果而言,当小组在接受到一些挑战类的问题时,组员会共同努力,在不断分享的过程中去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碰撞,然后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观点。如若在讨论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冲突和矛盾,教师就应该起到一个引导与协调的作用,这样才能确保小组的深度合作。思政教育“学习共同体”中还要构建一个话语领域,当学生身处这个领域的时候,就应该摒弃掉那些陈旧的学习方法,要尝试着聆听别人的意见,在多元化的思潮下真正明确认知到“学习共同体”的内涵。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首先就要构建完善的运用程序,注意交往的各项行为准则:第一,教师阐述要完成的任务,小组中让一位学生去进行朗读,然后纠正错误的问题。第二,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将其记录下,从中筛选一个
(下转第90页)
思政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有助于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体现出教育的本质。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而言,“学习共同体”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教育领域的广泛认可,同传统化的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让他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去成长和发展。
一、“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意义“学习共同体”主要是将学生和教师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共同的团队,当他们在交流与沟通的时候,可以从中分享些资源,然后一同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时候就会产生一些相互的影响。而且在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突显出交互式的特点,凭借着以往的经验,利用特有的方式去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共性和个性化应用。就以思政教育而言,如若教师仍旧采用“单向性”的输送,这样无法看到学生的潜能力,而在双向性的互动中,教师不会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说教者,而是将两者转变成为一种平等的状态,然后在这种环境中,师生一同成长和发展。
二、思政教育中“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主体性
主体性一般体现在教师角色的转变上,在相互“接纳”的前提下,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构建一个“生态类”的课堂氛围。然后以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的出发点,尊重他们的个体性差异,并将其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进行综合性的开发,争取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一个比较健全的平台,满足他们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而且在这种状态下,每位学生都有权利去表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教师的观点,或者是书本中的知识提出质疑,最后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一致。此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还应·88·
该让每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针对不同个性和不同能力的学生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准则,让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组织、表演的能力。
(二)互动性
思政教育中的实践性互动是一种有效地教学模式,方便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一个民主的相互关系,注重体现出师生交互式学习的宗旨。同时,教师在扩展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中,假设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出有效地结论,教师就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对共同体中的集体知识和文化的形成作出一些贡献,可以在课程上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实现教与学之间的相互接触。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有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于教师而言,则是自我成长、实现的一个过程,所以综合来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这种方式都是积极性的、正面的。
三、思政教育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模式
(一)为大学生创建一个情境氛围,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思政教育中,要将学习主题放置在教学的背景知识下,并且同当下的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真正构建一个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氛围。而在整个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一些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为他们创设一个完整的知识环境,辅导学生更好地去学习知识。“情境”是人和活动之间潜在的一种关系,由人们所构建而成的,可是也反作用于人的一些行为,思政教育中,情境的构建,最好是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上赋予知识全新的内涵。例如,在“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为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让他们在自己的问题领域中自行的设计并提问,
智谋方略 表2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后两组学生的职业认同得分比较
维度职业认知职业意志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职业期望总分
实验组20.83±3.7123.91±4.1321.88±5.035.76±2.4925.67±4.3210.32±2.73110.03±9.23
对照组17.32±2.8721.07±3.4317.58±2.763.96±1.3823.14±4.219.69±2.6192.97±8.24
t值2.912.833.272.262.182.079.37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
智库时代 和职业认同,尤其是专业情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学生对自己综合能力的正确评价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简介】杨彦(1986-),女,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职教学会课题《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职业情感教育对高职护生自我效能和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ZJGB20162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田云霞.职业情感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对护生职业认同影响的实验研究[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2.
[2]杨碧萍,蓝宇涛,王娟,林田.情感教育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72-73.
[3]杨晓华.浅谈情感教育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5(1):205.
[4]邓意志.情感教育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8,16(11):191-192.[5]冯香艳,王明旭,孟婷婷.在护理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5):885-887.
工作任务、工作范畴有了新的认识。与临床护士和优秀校友以及护理专家的座谈以及观看影片等形式让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职业情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自信心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在聆听专家的工作分享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鼓励,更加积极进行职业规划。但是研究中也发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收集职业信息和职业规划能力、专业期望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所提高,但是提高并不明显,
是因为对照组也接受了就业指导和辅导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学生也会及时关注就业信息,对目前行业的就业信息有所了解。同时还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积极运用自己的综合能力解决专业学习以及今后工作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专任教师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护理情感教育,对学生的自我效能
(上接第88页)
最好的答案。第三,将所有的问题都回答完成以后,在组内进行相应的总结。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频繁的合作,在探究中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让他们对共同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三)强化思政教育同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为了构建有效地协作关系,最好是从学生的个体特征入手,然后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网络式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平台中,每个成员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来进行交流,实现同步和异步的相互沟通,满足教师在多个方位的学习需求,解决他们的教学困境,提升整体的专业能力。在网络式的交流下,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表述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并同成员一同来分析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反思。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而言,缺乏一些实践经验,而网络可以打破原有的封闭式环境,让青年的思政教师和资深教师一同合作,在互帮互助的情况下,一同去分享教学经验,教师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较强的凝聚力。数字化、信息化的平台为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诸多便利的条件,非常·90·
适合教师之间开展相应的交流活动,当不同的观念和思想发生碰撞的时候,更能体现出其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另外,教师之间还可以采用叙述性的方法将一些难题发布到网络平台中与学生分享,在集体智慧下,能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四、结束语
“学习共同体”是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同传统的方法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更为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然后在交流的时候,让学生体会到实践的优势性。同时,当教学氛围随着课程在变化的时候,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于是在这种动态化的教学空间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和学的转变,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作者简介】黄怡(1990-),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
【参考文献】
[1]张继雄.“学习共同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4):96-97.
[2]林文婷.大数据时代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5(3):40-41.
[3]史要防.关于高校思政课大班额从小组合作学习到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73-74.
[4]梁广东,关江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共同体构建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1):54-56.
[5]夏天.基于学习共同体建构的继续教育模式创生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5):12-14.
【相关链接】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学校班级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