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为作文增色添彩

2020-10-05 来源:易榕旅网


会描写为作文增色添彩

描写,是作文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状态、性质、特征具体地描绘、刻画出来,让人看了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

先看这样一段话:

春天,原野变绿了。叶子长出来。阳光照着,鸟儿唱着,花儿开放着。

怎么样呢?文句倒是写得通畅、清楚,但总觉得不太生动、具体,如果变成下面这样: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欢快地歌唱。花儿开了,红的、白的、紫的……春天真是太美了。

比一比,后面的是不是好多了?原野从什么样子“变绿了”,什么样的叶子从哪里长出来,都进行了介绍和交代,并且运用拟人手法,让阳光和鸟儿有了人一样的动作、表情,使人具体地感知到了春天各种事物的变化。这就是“描写”的作用。

再看下面这个场面描写:

“噼里啪啦”、“咚——叭”一阵接一阵的鞭炮声把我从美梦中惊醒。我翻身下炕,拿了两盒鞭炮,人还没有出院门,就开始放了起来。鞭炮声划亮了漆黑的夜空,院子里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味。霎时,我家门口聚起了一群小伙伴。他们在门外大喊:“不响不响……”这可把我激炸了,我一个箭步跑到房里,拿了十几个穿红袍子的两响头号炮,朝着房顶“咚——叭,咚——叭”放起来,震得房门都动了起来,逗得小伙伴们拍着手哈哈笑。我嘴里

没吭声,心里说:“我就不信赛不过你们……”

作者通过对鞭炮声的摹写,对人物动作、行为、心理的描写,把整个场面写得有声有色。

想要作文具体、生动,请从现在开始学会描写吧。对所要写的对象,多看看、多想想,它是什么样子,像什么,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它的声音怎样,动作怎样……抓住它最突出的特点,用最生动、贴切的语言形容出来,让“描写”为你的作文增色添彩。

巧用插叙,为作文添彩

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过程中,暂时停顿,插进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插叙结束后,再回到原来事件上继续叙述。但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运用插叙方法写作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认为插叙的作用主要有:

一、巧用插叙,使作文含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俗话说“文如其人”。一篇富有文化内涵的作文能充分反映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重视中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作文最能反映中学生的文化素质。近几年来,各地中考都把考查学生作文中的文化内涵,作为评价考生作文优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可是不难发现中学生作文写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现实的人和事,很难在作文中蕴涵丰富的中国优秀文化。其实运用插叙方法,可以为学生作文提供增添文化内涵的机会。如我曾经在指导学生写游记时,先让学生阅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让学生了解《文化苦旅》中的散文为什么写得如此受人喜爱,是因为里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这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是因为运用了插叙方法来表现的。这样利用对优

秀散文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了插叙在丰富文章文化内涵中的妙处。然后我安排学生登了家乡余姚的龙泉山,写游记时,要求在叙写登临过程中见到的余姚新貌之间,运用插叙的方法记述“余姚四贤”王阳明、黄宗羲、严子陵、朱舜水的历史故事(重点写其中一个名人),这样学生写的作文既能反映出新时代的特征,又有着较深厚的文化底蕴。

巧妙的运用插叙表现作文的文化内涵,不只局限于写游记,只要是记叙文,都可以。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我给学生几个参考题目,其中一个是《我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并进行了写作指导,告诉学生,作文不仅要描写家乡土地的新貌或自己曾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美好记忆,还可以运用插叙,记叙一些古代与土地有关的传说、乡愁故事等。所以,有了这样的指导,有学生在作文中就插叙了河姆渡先人在姚江边捕鱼、狩猎的情景,有的插叙了“舜耕历山”的故事,有的插叙了“禹藏秘图于秘图山”的传说。正是因为巧妙的运用了插叙,学生的作文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巧用插叙,使作文富有神奇色彩。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叙了一段美女蛇的故事,使文章富有神秘的传奇色彩。我在学生学了课文后,就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童年》,我要求学生,作文除了主要叙述自己童年的生活经历外,还必须插叙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故事等内容。有一位学生就写到自己童年听奶奶讲我们宁波民间传说故事——《田螺姑娘》,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有一位青年渔民天天在江边打鱼,一天他打捞到一枚金色的田螺,就带回家里养了起来。从此,渔民每次打鱼回来,都会发现自己家的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开始渔民还以为是左邻右舍的好心大嫂们在暗中帮助他,但他问遍了村中所有的人家,却没有一家承认。后来,渔民出外打鱼的时候,早早地收了网,悄悄赶到家里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这时候,渔民发现他的家里出现了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在他的屋子里忙来忙去,不大一会儿,一桌丰盛的饭菜摆满了桌子。渔民兴奋不已,赶紧冲进屋里,紧紧抓

住姑娘裙子,恳求她嫁给自己。姑娘在经过一阵挣扎之后,含羞答应了他,两个人从此过起了美满幸福的日子。试想,这个美妙的民间故事穿插在学生的童年生活之中,能不使作文增色吗?使文章富有传奇色彩的内容除了民间传说故事外,还可以插叙想像的内容,如梦境、未来生活图景等,都能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三、巧用插叙,使作文不落俗套。

插叙的作用很多,“可以使主题开掘得更加深刻,内容表达得更加充实,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丰满。而且可以使行文有波澜、多变化。” 使文章一波三折是插叙的最佳妙处。但具体如何运用以达到这种妙处,也需要老师的指导。

1、运用插叙方法巧设悬念。如《我的叔叔于勒》将“赶于勒”这一情节插在“盼于勒”和“赞于勒”之间,就为下文埋下了伏笔。避免了文章的平铺直叙。我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插叙写法,巧设悬念,介绍自己的一个同学。有一位学生就先编了一个提纲让我看:思念同学——讨厌同学——初见同学——原谅同学,其中“讨厌同学”是插叙部分,为下文设下悬念。我觉得如此构思达到了我提出的要求,就让他写出来,学生写出来后,在插叙部分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突出了这位同学令人讨厌之处——极其吝啬,“连一支快用完的圆珠笔都要讨还”,然后在“原谅同学”部分作了照应——原来是他的父亲得了癌症,家庭陷入了贫困。而现在父亲去世了,他也因此辍学了。学生的作文因此而显得情节生动曲折。

2、运用插叙方法形成鲜明对比。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活动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以“ 的烦恼”(我、爸爸、妈妈、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必须运用插叙,以过去的快乐对比现在的烦恼,从而突出主题。有一位学生就先叙写现在成长中的烦恼,然后运用插叙回忆了儿童时的无忧无虑的生

活,再写自己对成长中烦恼的认识,使现在的烦恼与童年的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主题鲜明,又富有波澜。在人物描写上,也可以运用插叙形成对比,以突出人物形象。《故乡》中介绍杨二嫂年轻时的情况就运用了插叙的方法,然后再与现在的杨二嫂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杨二嫂这个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从城镇小市民的角度揭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衰败。学完课文后,我就要求学生模仿文中用插叙进行对比的写法,写自己家乡的一个人物。有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的外婆家的邻居大伯,三年不见,现在见到他“身体已经发胖,明显可见已不再干体力活了,头发焗过油,油亮乌黑,对着我一露笑脸,脸部的两块横肉就不住抖动,手里拿着一把车钥匙,向着一辆轿车走去”,而在插叙中,他的形象则是“一个四十左右的大伯,已有几处白发,显得比同龄人苍老,见到我,似笑非笑的点一下头,肩上扛着一把锄头,正准备去山上挖笋呢”,学生在作文中巧妙的运用了插叙进行人物外貌的对比,突出了邻居大伯在致富以后的精神面貌,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具体运用插叙方法的实践,我想,运用插叙使作文内容更丰富而多彩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阅读和写作指导时,多一些指点,一定能使插叙为学生作文增色添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