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2020-07-09 来源:易榕旅网
财务与管理l FINANCE AND MANAGEMENT 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湖南农业大学目前,很多企业在信用政策的制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使企业 所制定的信用政策没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力求分析和探讨我国 蔡香梅周媛媛 在避免了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制约的企业的发展。可见,信用政策作 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政策,缺乏明确的目标,其效果也就不尽 企业信用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成因,为提出解决企 人意了。 业信用政策制定问题的对策打基础。 (二)信用政策的制定缺乏有效及完整的信息支持信用政策 一、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的制定需要充分的信息为依据,其所需信息资料来自于多方面。目 (一)盲目制定信用政策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制定了自己的信 前。我国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又由于缺乏权威专 用政策,但是,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往往不明确所要制定的信用政 业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机构,而使企业外部的客观、公正、真实的 策在实施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因此,事先对信用政策的 客户信息来源很缺乏,企业很难收集到充分准确的客户信息。因 成本收益缺乏周全细致的考虑,制定出来的信用政策往往偏离企 此,我国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一般以销售部提供的客户档案及 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和战略发展目标。结果可能会因盲目地制定了 以往的销售记录为依据。其实,除销售部门以外,企业的其他部门 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信用期限长、现金折扣高、信用额度高、信用 也掌握了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客户信息,对客户有不同侧面的了解, 标准低),而取得了较大的销售业绩,但也因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 由于缺少独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其他部门间往往缺乏有效的 水平较高以及呆账坏账的增加等问题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也 沟通,使客户各类信息之间无法有机地联系起来进入到客户的档 可能因盲目制定过于严格的信用政策,而丧失了应有的市场份额, 案中去,再加上这些信息还主要依靠人工或简单的计算机系统进 来拉动生产。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 升公司整体运作能力为根本出发点,而不是简单地定位于现场与 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根据本工序在制 改善。 品所需要的用量从前道工序领取相同数量的在制品,一个工序一 五是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 个工序地向前推动,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绝不多生 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 产一件产品。 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重在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在每一 三是人员自主化,是指人员与机械设备的有机配合行为。生产 道工序进行时注意质量的检测与控制,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如 线上一旦产生质量、数量、品种上的问题,机械设备就自动停机并 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根据情况可以立即停止生产直至 有指示显示,同时任何人发现故障问题都有权立即停止生产线,主 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不出现对不合格品的无效加工。对于出现的质 动排除故障,解决问题。同时,还应将质量管理融人生产过程,将质 量问题,一般应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与生产人员作为一个小组,一 量管理变为每一个员工的自主行为,将一切工作变为有效劳动。给 起协作,尽快解决。其核心思想是,抑制概率性的质量问题产生的 予员工充分的主动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做到权责分明,谁的事 原因本身并非概率性的,通过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生产环节来“消 由谁做,谁做的事谁负责;领导必须亲自推行或者委派合适人选, 除一切次品所带来的浪费”。 使其在拥有绝对推行权的前提下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 六是衔接得当。精益化生产是一项环环相扣的工作,所以对于 四是以改善为基础,即没有改善就没有精益生产。这里的改善 各部分内容要合理的衔接,避免造成基础不牢而下一步工作难以 是指:(1)从局部到整体永远存在着改进与提高的余地。在操作方 开展,但同时也要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而使结果最终不了了之。这 法、质量、生产结构和管理方式上要不断地改进与提高。(2)消除一 就需要有一套切合企业自己实际情况的现场管理办法,并被现场 切浪费。精益意味着不能提高附加价值的一切工作(包括生产过 全体作业人员掌握与实施。依据我国制造企业的具体情况,根据目 剩、库存、等待、搬运、加工中的某些活动,多余的动作,不良品的返 标建立相应辅助系统,完善现场品质管理和设备维护,导人生产改 工等)都是浪费,这些浪费必须经过全员的努力被不断消除。(3)连 善并细化各项管理工作,因此整个项目的运作必须以最终目标作 续改善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管理思想。其是指以消除浪费和改进 为拉动。 提高的思想为依托,对生产与管理中的问题,采用由易到难的原 则,不断地改善、巩固,改善、提高的方法,经过不懈的努力,以求长 参考文献: 期的积累,获得显著效果。(4)有明确的改进目标,包括最终目标和 [1]张盛英:《兴业公司精益生产应用研究》,山东大学2006年 细化到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企业要制定明确的标准,包括效率改 硕士学位论文。 进标准、作业标准、状态标准、考核标准。在开展每一部分工作时都 [2]武淑萍:《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应用现状》,《郑州航空工业管 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包括效率目标、质量目标本目标,并对影响目 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3卷第6期。 标达成的各种行为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且以优化作业系统、提 (编辑 夏娜) 财套通扎・综合f中)2009年第3期 财务与管理l FINANCE AND MANAGEMENT 行采集和处理,这使企业所撑握的客户信息不充分、不完整。另外, 对信用政策实施效果缺乏有效的后续追踪管理,对原有信用政策 的实施效果缺少及时的分析和综合有效的评价,这样也使原信用 政策不能为新信用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可见,我国企 业制定信用政策所依据的信息,在有效性和完整性等方面都难以 充分认识到信用政策的重要性,不愿意在信用管理上投人太多,认 为没有必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系统地进行信用政策 的制定。因此,大多数企业的领导者不重视信用部门的建立,简单 地将信用政策的制定工作交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负责;信用政策的 制定工作往往从简行事或流于形式,在信用政策的制定中,不注重 达到要求,这样严重影响了信用政策的效果,甚至有些企业的信用 政策仅仅流于形式。 (三)信用政策制定采用的技术手段与决策方法不科学我国 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客户信用评定模型的运用,而是偏向于简单地 凭经验进行主观的判断和分析;也不重视信用政策的追踪管理与 评价以及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缺乏经过专门培训的信用管理人员信用政策的制定与 调整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制定信用政策的工作人员有 较宽的知识背景,有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以及公关等 很多企业还没有很好地将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信用政策的 制定中去,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客户信用评定模型,一般趋向于凭经 验对客户资信状况和信用风险进行主观的判断与分析,这样,客户 的资信和信用风险可能缺少准确的评估和预测,对客户的信用水 平可能缺乏专业的判断,制定信用标准时容易存在主观上的判断 失误,选择信用政策方案时,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结果,因耗费了 大量的人力资源而增加了信用政策的制定成本,更重要的是会因 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而影响信用政策的效果。 (四)信用政策的制定缺乏独立有效的职能部门在我国,绝大 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独立的部门来负责信用政策制定与实 施,由于信用政策主要涉及到销售和财务两方面,因此,信用政策 的制定工作,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负责,有些企业 甚至没有专职的信用管理人员,一般由销售管理人员或财务人员 代理。这样,信用政策的有效性往往受部门利益的严重制约。销售 部门为了实现其管理目标即销售业绩的上升,可能会偏向制定过 于宽松的信用政策,结果是实现了销售额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 信用成本和较高的信用风险;相反,财务部为了实现其财务目标即 利润的增加,则偏向制定过于严格的信用政策,结果是在应收账款 回收上颇有成效,但可能会导致企业因失去部分潜在的客户而在 竞争中失利。而且,当出现了问题时,销售部和财务部常常会相互 推卸责任。其实,销售部和财务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市 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 款管理的职能。 另外,有少数企业虽然设立了类似的信用管理部门来负债信 用政策的制定,该部门的运作不够规范,职能和隶属关系不清,难 以有效地开展_[作,信用政策的制定往往是流于形式,其效果当然 也就可想而知了。 (五)忽略了对催收政策的制定,使信用政策内容不完整信用 政策的内容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 期限)、信用额度和收账政策四个部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信用 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信用标准与信用条件两方面,忽略 了对催收政策的制定,使应收账款缺乏健全有效的催收计划和催 收方法。这样,由于缺乏催收政策的要求和指导,企业对应收账款 收回往往靠客户的自觉,有些款项超过了信用期限都没有发现,有 些款项被拖欠了一段时间之后才采取催收措施,这样,影响了应收 款的有效收回,增加了坏账风险,催收过程中的收账成本也会随着 收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情况恶劣时甚至出现业务人员为获得清 欠奖金而有意让客户拖欠账款的现象,使企业颐此失彼,加大了企 业的授信风险和信用成本。 二、企业信用政策制定问题的成因 (一)企业对信用政策不够重视在我国,企业信用政策的使用 比阿方发达国家要晚,许多企业对信用政策的认识比较淡薄,没有 鳓甜条通孔.综合f中J 2oo9 ̄3期 多个方面的知识。目前,我国教育系统基本上没有设立信用管理专 业,专业的研究人员也不多,企业对信用管理方面的培训也比较薄 弱,因此,在企业中从事信用管理工作的人员,相关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难以达到胜任该工作的要求,如销售人员往往缺乏财务、管理 信息及信用管理方面的知识,而财务人员则往往缺乏营销、信息、 公关及信用管理方面的知识。由于缺乏经过专f]iJil练的信用政策 制定人员,导致企业在信用政策制定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如信用 政策的制定比较盲目,在制定过程中考虑不周,对收益成本和风险 的分析不够到位,不能及时地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对本企业的信 用政策进行有效的调整,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和信用风险情况掌握 不足,对催收政策的制定不到位,对信用政策的实施效果不能有效 地追踪管理和评价等等。 (三)资信评估行业发展滞后.使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信 用政策的制定需要有充分、可靠和完整的信息为依据,在制定信用 标准时通常应当展开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以便获得最真实、直观的 资料,据此判断出客户的业务情况、持续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及信 誉状况等信息,以此来判断客户的资信等级,为信用标准的制定提 供决策依据。通过资信评估公司获得客户的信用分析报告,是企业 用来获取这些信息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西方发达国家,资信评估公 司是企业通常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虽然,我国从二十世纪八 十年代开始组建资信评估机构,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探索和经验 积累,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目前的资信评估行业 的发展还很不成熟,全国至今还没有一家公认的权威评级机构,最 早建立的信用评估机构,一般是由人民银行或商业银行建立,现虽 都已和原设立机构脱钩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与发展,但依然存在 着独立性不强、运作不规范、评估标准不一等问题,未能很好地发 挥作用,不能坚持客观公正地为企业提供真实的信用分析,无法满 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的信息需求,难以为企业信用政策的制 定提供客观、公正、真实的信用分析资料。 根据本文的分析可见,我国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水平远远不 如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这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会有较大的 影响。引起企业信用政策制定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企业自身 的原因,又有国家社会信用政策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因此,要解决 这些问题,提高我国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水平和信用政策的有效陛, 需要企业和国家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各专家学者的深人研究。 参考文献: [1]蔺楠:《浅析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商业时代》20o眸第 22期。 (编辑刘力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