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类型
(一)课程性质: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虽同属高等教育,但在培养模式与规格上,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高职体育教育在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掌握管理、与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增强健康层面)。同时,高职体育课程还须利用体育锻炼的手段和体育载体,有针对性发展本专业今后从业和胜任工作岗位所需的身心素质,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服务专业层面)。形成以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工作过程身心需求)为依据的高职体育职业体能课程体系。
(二)课程类型:公共基础类必修课,在各专业一年级开设。
二、课程能力标准制订背景、依据情况
(一)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面对日益竞争的现代社会,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是生理的,同时也体现在对学生良好的人格塑造与健康个性的形成上。
本课程能力标准基于上述背景,融合学生今后从业的职业特点(职业能力标准、岗位能力标准),在强调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今后从业、胜任工作岗位所
应具有的身体素质与相关职业素养的培养,落实国家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
二、课程能力标准构建思路与依据
本课程能力标准的构建是以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纲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等为指导思想,结合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内容,构建了以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为目的的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健康能力标准和以完善学生职业素质为目的的职业体能能力标准。
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1、依据教育部颁部课程纲要实施的培养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依据学生专业培养要求实施的培养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各职业身体工作的特征,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改善与职业相关的身体素质的知识,了解与职业相关的职业性疾病的预防与康复知识。
体能目标:通过体育锻炼,提升与职业相关的关键身体素质和素养,为顺利从业与胜任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能力标准制订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2. 教育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4.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5. 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6. 教育部等《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7. 学院各专业人材培养规划。
8. 《广州松田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的原则意见》
依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分割,并为每一模块确定应知和应会目标,并以此制订出相应的鉴定标准和方法,其具体应知、应会目标和基本结构图如下:
1、应知目标:
▼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运动特点;锻炼价值;正确的健康观;运动欣赏。
▼懂得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竞赛组织
▼理解运动技术、战术;实际运用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
▼了解与运动、职业有关的损伤产生原因及保健知识
▼了解各职业身体工作的特征。
2、应会目标:
▼能根据掌握的基本知识,制订简便的运动处方。
▼熟悉运动规则与裁判方法,能组织基层比赛。具有一定的体育欣赏能力。
▼掌握基本技术,能在运动实践中运用。
▼掌握发展专项素质的手段与运用。
▼正确处理运动损伤和职业疾病。 ▼具有与职业特点相符的体能。
三、课程能力标准与鉴定标准
模块一: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应知目标 应会目标 应知鉴定标准 正确解答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应会鉴定标准 根据学习的知识,在实际中正确运用。 了解体育文化的价值。 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1、体育的概念。 2、体育的功能。 3、正确的健康观。 4、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 5、体育与现代社会 6、体育锻炼与大学生 体育运动卫生与保健知识 1、营养与健康 2、运动损伤的预防与会自我处理简单的运动损伤及逃生救援方法。 终身体育观。 正确回答运动损伤产生正确区分运动后生理确判断简单运动损伤。 原因及预防急救知识。 性与病理性现象,正急救 3、运动处方 运动选项的基本知识和竞赛方法 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根据运动项目的规则,能在竞赛规1、运动项目的概述。 则下进行练习和竞赛。 2、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健身价值。 3、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裁判法及其竞赛组织 体育运动的赏析 1、体育运动的欣赏方法 2、体育欣赏的内容 3、奥林匹克运动 ⊙教学建议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明确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 (二) 教学重点:体育与人的发展、运动损伤的急救与预防、运动项目的规则。 (三) 兴趣引导:教师要通过理论讲述与现场演示、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习
兴趣。在内容上要融入大量新信息和热点话题。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欣赏水平 正确理解奥林匹克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内涵 正确解答相关问题 正确回答运动项目的健身价值与特点。 能在教学过程和竞赛过程中,正确判断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 模块二:体育运动技能
应知目标 应会目标 应知鉴定标准 应会鉴定标准 掌握该项目的运动技能动作要领 1. 基本技术 2. 简单战术 3. 教学比赛 了解专项素质练习的作用。 具有完成基本技术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战术配合和参与教学比赛、课余体育活动的能力。 准确回答基本技术、简单战术的名称、内涵。 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的熟练完成。 会利用专项,提高专项运动技能。 通过专项素质测试。 通过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提高运动欣赏能力 ⊙教学建议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该项目的基本运动技术和简单战术配合,并能在进行身体锻炼中熟练使用。
(二) 教学重点:基本技术掌握、简单战术的使用和运动能力的形成。
(三) 能力切入:本部分是学生运动能力形成的关键点,教师应了解学生运动能力的差
异性,合理组织教学。
模块三:体质健康
应知目标 理解体质健康标准内涵。 应会目标 会依据测试数据,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能根据结果,进行体育锻炼。 能利用体育活动调节心理,形成健康的个性。 应知鉴定标准 应会鉴定标准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能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当 教学建议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体质健康测试的评价体系,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二) 教学重点:评价内容和体质发展手段。
(三) 体质管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一国标,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发展学生的身
体素质。
模块四:运用体育技能的能力和自觉锻炼习惯的养成
应知目标 了解良好锻炼习惯养应会目标 建立自己合理的作息体育锻炼时间。 应知鉴定标准 应会鉴定标准 能遵守学院课外体育锻炼规定。 成对身体发展作用。 时间,有相对固定的 依靠已掌握的运动技能,能在学习、生活中积极运用,以此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 ⊙教学建议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参与课外体育竞赛。 通过利用体育课学习和体育活动所形成的运动能力积累,使学生养成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
(二) 教学重点:运动技战术的提高
(三) 非智力因素开发:本环节的教学没有特定的教学时数,主要依靠教师在运动技能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灌输。
模块五:职业体能
应知目标 依据专业培养规划,应会目标 能正确理解岗位的体疾病的预防与体育康1、本职业身体生理、复措施。 心理负荷的特征 2、职业性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3、职业体能的锻炼方法 了解增进职业体能途径及提升职业素质的方法 掌握职业体能的锻炼方法并能在实践运用。 正确解答各职业体能的锻炼方法。 通过测试,真正具有符合职业需求的体能。 应知鉴定标准 正确解答职业体能的内涵,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康复知识。 应会鉴定标准 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制订运动处方。 了解职业体能要求。 能要求,熟悉职业性了解体育的知识,提高职业所需的鉴赏力。 能借鉴体育文化特征,提高自身素养,并具有从事与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体能。 ◎说明:学生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选择一个教学内容上课。各选项制订具体化的实施子目标。 ⊙教学建议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是体育教学与专业培养的结合点,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从业所需的体能要求,同时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重点:职业体能
(三)素质拓展: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材专业体能的要求,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
鉴定标准
一、说明:本鉴定标准依据能力本位课程设计要求对学生应知应会目标进行具体的化其构成要素有:体育基本知识面、选项教学内容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水平、运动习惯与参与态度、职业体能。
二、教师如何评价学生课程成绩。
课程成绩按认知(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技能(运动技能和与职业相关体育技巧、处方)、健康水平(学生体测成绩)、体能(一般素质和职业体能)及态度(平时成绩)五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占40%和总结性考核各占60%。
形成性考核由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态度习惯(平时成绩),身体素质水平组成(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总结性考核在期末对学生的应知应会目标进行考核。 三、鉴定标准 (一)认知鉴定 鉴定方法:回答问题
鉴定标准:按得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 (二)技能鉴定
鉴定方法:分技评和达标测试二类 鉴定标准:详见各子课程鉴定标 (三)体质健康水平鉴定 鉴定方法:测试
鉴定标准: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四)学习态度评
评价方法:根据学生上课考勤记录;学习的认真程度;进步程度;团结、互学互助学风;以及各种优良品质的体现,进行量化评价。 鉴定标准
分 值 100-90 观 察 点 上课全勤;全身心投入,有浓厚学习兴趣;进步幅度大;互学互助,积极主动交流与合作;能很好体现出各种优良品质。 缺课为总课时的1/8次以内;;上课投入,有较好的学习兴趣;进步幅度较大;互学互助积极主动;能体现出各种优良品质。 89-75 74-60 60分以下不合格 缺课为总课时的2/8次以内;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练习;各种优良品质体现一般。 缺课为总课时的2/8次以上者或未参加能力鉴定,不予以评价学习态度成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