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部分

2023-02-23 来源:易榕旅网


1、水势:水势即相同温度下一个系统中一偏摩尔容积的水与一偏摩尔容积纯水之间的自由能差数(Ψw)。

2、衬质势:由于细胞亲水性物质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水势的降低值(ΨM)。

3、压力势:在植物组织细胞中由于静水压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值(Ψp)。

4、渗透势: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Ψs)。

5、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水势较高的区域向水势较低的区域运转的作用。

6、吸胀作用:原生质及细胞壁组成成分中亲水性物质吸水膨胀的作用。

7、根压:依靠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8、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9、永久萎蔫系数:将叶片刚刚显示萎蔫的植物,转移至阴湿处仍不能恢复原状,此时土壤中水分重量与土壤干重的百分比。

10、初干:在蒸腾失水过多或水分供应不足的条件下,叶肉细胞失水而水势减低,细胞的保水力加强,同时细胞壁外层亦趋向干燥,细胞间隙及气孔下腔不再为水蒸气所饱和,这时即使气孔张开蒸腾作用也受到抑制的现象。

11、矿质元素:亦称灰分元素,将干燥植物材料燃烧后,留在灰分中的元素。

12、必需元素: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13、平衡溶液: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毒害作用被消除,用以培养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溶液称为平衡溶液。

14、载体:又称透过酶,存在于生物膜上的能携带离子或分子透过膜的蛋白质,它们与离子或分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选择性的携带物质通过膜。

15、离子通道:是指由贯穿质膜的由多亚基组成的蛋白质,通过构象变化而形成的调控离子跨膜运转的门系统,通过门的开闭控制离子运转的种类和速度。

16、主动吸收:细胞利用代谢能作功,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离子的过程。

17、单盐毒害:植物被培养在某种单一的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甚至死亡的现像

18、离子拮抗: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可消除单盐毒害现象。

19、选择性吸收:根对不同盐与同一盐的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0、根外营养:植物除了根部吸收矿质元素外,地上部分(主要是叶片)吸收矿质营养的过程。

21、再利用元素:某些元素进入地上部分后,仍呈离子状态(如钾),有些则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如氯、磷)又转移到其他需要的器官中去,这些元素称为再利用元素。

22、代谢源:植物制造和输出同化产物的部位或器官,主要指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

23、代谢库:植物吸收和消耗同化产物的部位或器官,这些部位或器官生长旺盛,代谢活动非常活跃,如生长点、正在发育的幼叶、花、果实等。

24、筛管-伴胞复合体:由筛管与伴胞配对组成;伴有细胞核,原生质体稠密,细胞器发达,与筛管分子间有胞间连丝相连,同化物可以相互转运;筛管内的蛋白质和RNA完全依赖于伴胞;伴胞还具有维持筛管分子结构和渗透平衡的专用。

25、溢泌现象:韧皮部筛管被刺穿后,从其伤口有汁液分泌出来的现象。

26、P-蛋白:亦称韧皮蛋白,是被子植物筛管分子所特有,呈管状、丝状或线状,有收缩功能,能使筛孔扩大,有利于同化物的长距离运输;可防止筛管中汁液的流失。

27、转移细胞:指输导组织末梢存在的一些具有物质转移功能的特化细胞,其显著特征是细胞壁向内伸入细胞质,形成许多皱折,质膜表面积大大增加;含丰富的ATP酶,为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28、韧皮部装载:指同化物从叶肉细胞到进入筛管-伴胞复合体的过程。

29、韧皮部卸出:指同化物从韧皮部的筛管-伴胞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30、次生代谢与次生代谢物:植物体内有一些与植物生长发育没有直接关系的、种类繁杂的有机物,是由糖类等有机物通过次生代谢衍生而来的物质,称为次生代谢物,也成为天然产物。

31、短距离运输系统:指细胞内及细胞间的运输,距离在微米~毫米之间,主要靠物质本身的扩散、胞间连丝、原生质的吸收和分泌来完成。

32、集流运输速率:指单位韧皮部截面积、单位时间内运输物质的量。

33、细胞壁:是包围在质膜外的—层坚硬而略有弹性的外壳,可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层,具有稳定细胞形态、减少水分散失及保护作用。

34、溶胶:指代谢旺盛的细胞含水较多,原生质胶粒完全分散在介质里的状态。

35、凝胶:指原生质胶粒连结成网状,含水较少,液体分散于网眼中而失去流动性,凝结成近似固体的状态。

36、液晶态:指物质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的一种状态,它既有固体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

37、相变温度:原生质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处于液晶态,低于某一临界温度时会变成相当晶态的凝胶态,这—温度称为相变温度。

38、内质网:是由单位膜构成的管状、囊状或泡状结构,并连结成网状,贯穿于细胞质中。包括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两种类型。

39、高尔基体:是位于内质网与质膜之间、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包括扁平囊泡、分泌囊泡和运输囊泡三种成分。

40、胞间连丝:是位于相邻细胞间质膜特化的结构,由质膜连续构成通道,形成管腔。

管腔内由微管连结形成中央套管,其中常由内质网填充,使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相通。胞间连丝是细胞间物质、信息短距离运输的通道。

41、共质体:相邻活细胞的原生质借助胞间连丝联成的一个整体,也叫内部空间。

42、质外体:胞间层、细胞壁、细胞间隙也连成一体,也叫外部空间(自由空间或无阻空间)。

43、内膜系统:指由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质膜所组成连续的膜系统。

44、溶酶体:指由单层膜包裹的小颗粒,内含有几十种酸性水解酶类。根据是否含有底物可分为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

45、微管:是组成真核细胞骨架的基本结构。由微管蛋白组成的中空的管状物。其主要功能除起支架作用和与细胞运动有关外,还与细胞壁、纺缍丝等的形成有关。

46、细胞骨架:细胞质中存在的纤维状无膜结构的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它们都由蛋白质组成,并相互联结成主体的网络,对细胞起支持作用,所以叫细胞骨架,也叫微粱系统。

47、微丝:由收缩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结构,与原生质流动和质体运动有关。

48、呼吸商: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CO2的摩尔数与耗氧的摩尔数的比值。

49、抗氰呼吸:指某些植物组织对氰化物及其他细胞色素氧化酶抑制剂不敏感,即在有氰化物存在的条件下仍存在的呼吸。

50、伤呼吸:指植物组织受伤后呼吸往往增强,这部分作用称为~。伤呼吸能把伤口处所释放出的酚类氧化为醌类,而醌类往往对微生物是有毒的,可避免感染。

51、盐呼吸:当将植物幼苗从蒸馏水转移到稀盐溶液中时,其根系呼吸速率增加的现象。

52、无氧呼吸消失点:指使无氧呼吸停止的环境氧浓度

53、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过程,完成了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实质是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

54、天线色素:又称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将所吸收的光有效地集中到作用中心色素分子,包括 99% 的叶绿素a,全部叶绿素b,全部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55、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既能吸收光能又具有光化学活性,能引起光化学反应的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分子,包括P700和P680 。

56、光合作用单位:是指同化1分子CO2的或释放 1分子O2 所需的光合色素分子的数目,大约是 2400~2500 个光合色素分子。就传递1个电子而言,光合作用单位约为60;就吸收1个光量子而言,光合作用单位约为300。

57、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5 nm,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光合效率急剧下降,这种在长波红光下光合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为红降现象。

58、光合效率:又称量子产额或量子效率,是光合作用中光的利用效率,即吸收 1 个光量子所同化CO2或放出O2的数量。

59、量子需要量:同化1分子CO2或释放1分子O2需要的光量子数。

60、爱默生效应:如果在710 nm长波红光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 nm)照射,光合效率增高,比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这种现象称为爱默生效应或双光增益效应。

61、希尔反应及希尔氧化剂:在有适当的电子受体存在的条件下,离体的叶绿体在光下使水分解,有氧的释放和电子受体的还原,这一过程是Hill在1937年发现的,故称 Hill 反应,在希尔反应中接受氢的受体称希尔氧化剂。

62、P700:是 PSI的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由两个叶绿素a分子组成的二聚体。这里P 代表色素,700 则代表P 氧化时其吸收光谱中变化最大的波长位置是近700nm 处,也即用氧化态吸收光谱与还原态吸收光谱间的最大处的波长位置来作为反应中心色素的标志。

63、O循环(PQ穿梭):伴随着 PQ 的氧化还原,可使 2H+ 从叶绿体基质移至类囊体膜内,即H+横渡类囊体膜,传递 2e的同时也转移2H+,PQ 的这种氧化还原往复变化称为 PQ 穿梭。

64、光合链:由一系列能发生氧化还原作用的电子递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链,能将水光解所产生的电子依次传递给NADP+的总轨道。

65、光合磷酸化:在光下叶绿体内光合电子传递与磷酸化偶联,将无机磷和ADP转化成ATP的过程。

66、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与非环式电子传递相偶联产生的磷酸化反应。有两个光系统参加,电子传递是单方向的,能引起水的光解放氧和ATP及NADPH的生成。

67、环式光合磷酸化:与环式电子传递相偶联产生ATP的反应。只有光系统Ⅰ参加,电子流经过一个循环,不能形成 NADPH,也不能引起水的光解放氧,只产生ATP 。

68、假环式光合磷酸化:与假环式电子传递相偶联产生ATP的反应。有两个光系统参加,电子传递是单方向的,能引起水的光解放氧和 ATP 的生成,但不能生成 NADPH,因为O2是电子和质子的最终受体。

69、C3途径与C3植物:C3途径又称卡尔文循环,整个循环由 RuBP 开始至 RuBP 再生结束,共有14步反应,均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全过程分为羧化、还原、再生三个阶段。因为CO2固定后形成的第一个产物3 –磷酸甘油酸为三碳化合物,所以称为C3途径;将只具有C3途径的植物称C3植物。

70、C4途径与C4植物:循环由PEP开始至PEP再生结束,要经叶肉细胞和微管素鞘细胞,循环反应因植物不同而有差异,但基本上可分为羧化、还原或转氨、脱羧和再生四个阶段,由于这条光合碳循环途径中CO2固定后最初产物草酰乙酸为4C–二羧酸化合物,故称为 C4–二羧酸途径,简称C4途径;将具有C4途径的植物称为C4植物。

71、磷酸转运蛋白:存在于叶绿体内膜上,以等量反向共转运方式运输磷酸丙糖与Pi,将磷酸丙糖从叶绿体基质转移到细胞质基质的专一载体。

72、光呼吸:绿色细胞只有在光下才能发生的吸收O2释放CO2的过程;与光合作用密切联系;光呼吸的底物是乙醇酸。

73、CAM 途径和CAM植物:景天科、仙人掌科等科中的植物,夜间气孔张开,吸收形成有机酸,贮藏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有机酸脱羧放出CO2 进入卡尔文循环形成光合产物,这种与有机酸合成日变化有关的光合碳代谢途径称为景天酸代谢途径;将具有景天酸代谢途径的植物称为 CAM 植物。

74、光饱和现象与光饱和点:在较低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高几乎直线上升,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数值以后,光合速率增加转慢,如果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提高,这种现象称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饱和现象时的光照强度称光饱和点。

75、光补偿点:在光饱和点以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光合速率逐渐接近呼吸速率,当达到某一光强度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放出的CO2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光照强度称光补偿点。

76、CO2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CO2浓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CO2浓度称CO2饱和点。

77、CO2补偿点:在CO2饱和点以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和光呼吸释放的CO2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环境中的CO2浓度,称CO2补偿点。

78、光能利用率:是指作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照射在单位地面上日光能的百分率。

79、荧光及荧光现象:光合色素分子的激发态电子,未被电子受体所接受,其电子从第一单线态回到基态时所发射的光称为荧光。其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称荧光现象。

80、荧光产额:发射荧光量子数与吸收光量子数的比值。

81、磷光及磷光现象:光合色素分子受光激发后,其电子从第一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发出的长波红光称磷光。当荧光出现后,立即中断光源,用灵敏的光学仪器能看到短时间的“余辉”,这就是磷光现象。

82、光合生产率:又称净同化率,指生长植株的单位叶面积在一天内进行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光合产物,减去呼吸和其它消耗之后,净积累的干物质量。

83、卡尔文循环中五个光调节酶:指RuBP 羧化酶,NADP –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FBP 磷酸酯酶, SBP 磷酸酯酶, Ru5P 激酶

84、极性运输: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逆向运输。

85、三重反应:指①乙烯抑制黄化豌豆幼苗上胚轴伸长生长,②促进加粗生长,③上胚轴失去负向地性横向生长。

86、偏上反应:如果把番茄的茎叶放在含乙烯的空气中,叶柄近轴端比远轴端生长快,而使叶柄向下弯曲成水平方向,严重时叶柄与茎平行或下垂的现象。

87、生长抑制剂:指抑制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和扩展,其抑制效应不可被外源赤霉素恢复,可被外源生长素逆转。

88、生长延缓剂:指对茎亚顶端分生组织区的细胞分裂与扩展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其抑制效应可被外源赤霉素逆转,不能被外源生长素逆转。

简答题(供复习参考)

35.用实验证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存在着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

答:(1)当植物根内部的溶质浓度较低,并从外部溶液吸收溶质时,首先有一个溶质迅速进入根的阶段,称为第一阶段;然后出现吸收溶质速度变慢且较平稳的现象,称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溶质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质外体,在第二阶段溶质进入原生质及液泡。

如果将实验材料从溶液中取出转入水中,进入组织的溶质只有很小一部分会很快地泄漏出来,这就是原来进入质外体中的部分。如果处于无O2、低温或用抑制剂来抑制呼吸作用时,则第一阶段的吸收基本上不受影响,而第二阶段的吸收则被抑制。

这些事实表明,前者是由于扩散作用而进行的吸收,这种不需要代谢提供能量的吸收矿质的过程即为被动吸收;后者要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才能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这过程即为主动吸收。

(2)用放射性同位素(如 32 P )饲喂根系,然后用呼吸抑制剂处理根系。在呼吸抑制剂处理前后测定地上部分32 P 的含量,可知呼吸被抑制后 32 P 吸收减少量,即可证明存在主动吸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