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羁旅行役诗”诗歌鉴赏

2022-07-29 来源:易榕旅网
“羁旅行役诗”诗歌鉴赏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自学B案,了解羁旅行役诗特点 二、自查工具书,初步鉴赏《长安晚秋》《商山早行》 三、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体会情感。 2、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情感。 教育方面: 1、 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 了解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材分析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四、教学方法 BCA教学模式,学生首先结合B案自学,找出存疑问题,老师订正;课堂学生讨论C案问题,交流思想,找出难点,老师学生共同解决;利用好A案练习,当堂巩固。课后加强练习。 五、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体会情感。 2、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情感。 B案 一、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二、常见意象及特征: 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表达技巧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 对比, 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三、思想内容: ①羁旅愁思, 游子漂泊在外(四处漂泊)的凄凉,孤独(孤苦无依) 愁苦,寂寞及思乡之 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②思念亲人,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四、语言特色: 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范仲淹的《苏幕遮》。 浑厚悲凉,杜甫的《江汉》、《旅夜书怀》、《登高》。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深沉委婉,杜甫的《月夜》,方干的《思江南》,张继的《枫桥夜泊》。 五、思乡类诗词的鉴赏, 或物或事或人,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是“触景伤情”“托物传情”还是“因梦寄情”。 触景伤情: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伤情: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托物传情:借月、雁传情的,如韦应物的《闻雁》;借秋风传情的,如张籍《秋思》;借桥传情的,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借柳传情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杜鹃、鹧鸪等传情的,如秦观的《踏莎行》与文天祥的《金陵驿》。 因梦寄情:如方干的《思江南》: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六、复习、预习经典篇目: 2、预习《长安晚秋》《商山早行》。 C案 一、B案效果检测 二、阅读鉴赏《长安晚秋》。 1、了解作者和背景,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赵嘏,字承祐,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这诗是赵嘏寄居在长安时,秋天所写的诗。 2、思考后再与同学交流,研讨下面问题: ①整体感知,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②这首诗从不同角度入手,写景很有层次,思考讨论,有哪些角度的描写? ③首联写景有何特点?“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 ④杜牧极为赞赏“长笛一声人倚楼”这一句,人们也称赵嘏为“赵倚楼”,说说这一句有怎样的情味? ⑤颈联: “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⑥尾联中作者是如何抒写胸怀的? 3、小结: 这首诗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果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而且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层次清晰,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流逝由暗而明的变迁。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黎明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三、学习鉴赏《商山早行》。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相貌奇丑,才思敏捷,为人放荡不羁, 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又与李商隐、段成式以骈文绮丽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诗歌里,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 (二)朗读诗文结合诗题、注解和背景知识,通读全诗。 ①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找出本诗的诗眼。 ②这首诗题为“商山早行”,作者是怎样表现题中的“早”字的? ③品味佳句: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词句子异曲同工? ④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⑤昨夜之梦本应时间在前,本应先写,为何倒装? (三)小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A案 一、背诵积累名句 二、实战训练,能力提升: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1.以上两首诗可以找到许多相似的地方。如,从时间看,都写于中国传统的节日;从空间看,都写于远离亲人的异地他乡;从选材和主题看,抒写的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且抒发情感的方法也相似,有别于同类诗作,试就此作简要的比较分析。 2.《除夜作》中的第一句和《邯郸冬至夜思家》 中的第二句都写到了“灯”,在表达人物的心情上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二、阅读鉴赏《长安晚秋》。 1、了解作者和背景,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赵嘏,字承祐,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这诗是赵嘏寄居在长安时,秋天所写的诗。 2、思考后再与同学交流,研讨下面问题: ①整体感知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仕途失意,羁旅思乡之情。) ②这首诗从不同角度入手,写景很有层次,思考讨论,有哪些角度的描写? ( 层次角度——1、远望和近观的角度:1、2句远望,5、6句近观。2、仰视和俯看的角度:1、2、3、4仰视,5、6俯看。3、静态和动态的角度:3、4句动态,5、6句静态。) ③首联写景有何特点?“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 首联:总览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思考:“凄清”二字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④杜牧极为赞赏“长笛一声人倚楼”这一句,人们也称赵嘏为“赵倚楼”,说说这一句有怎样的情味? ( 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秋雾拂晓,残星几点,群雁南飞,寥廓静寂之中,突然一声长笛飘飞而来,笛声悠扬,情催意动。幽怨的乐曲,寂寥的冷秋,仕途的失意,离乡的羁旅,揪人愁肠,撕心裂肺,感人至深。) (以动衬静,既是环境的宁静,也是人物神情专注,入迷入痴的心情之静。突然一声长笛穿空而来,多么惊心动魄,揪人柔肠,撕心裂肺。) ⑤颈联: “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明确: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⑥尾联中作者是如何抒写胸怀的? “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三、学习鉴赏《商山早行》。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相貌奇丑,才思敏捷,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又与李商隐、段成式以骈文绮丽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诗歌里,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 (二)朗读诗文结合诗题、注解和背景知识,通读全诗。 ①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找出本诗的诗眼。 明确:悲故乡——思乡。“悲” ②这首诗题为“商山早行”,作者是怎样表现题中的“早”字的? 首句写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 三、四两句,“鸡声茅店月”,选用鸡声和月,及山区有特征性的茅店,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五、六句,“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③品味佳句: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词句子异曲同工?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名词, 6种典型景物,中间没有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等名词以外的词而早行情景宛然在目,手法上意象叠加;内容上深化主题,把道路辛苦,羁旅愁思的“言外意”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让思想更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表达感情上通过清冷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悲凉,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与此类似的意象叠加的诗句还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 ④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凫雁满回塘”描写了一幅故乡杜陵春天的画面:春天来了,回塘水暖,凫雁在明净的池塘嬉戏,自得其乐。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 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又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以乐景衬悲情,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⑤昨夜之梦本应时间在前,本应先写,为何倒装? 先写早行羁旅之苦之凄凉,后虚写梦中家乡早春之美好之温馨,以凄凉冷清反衬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乡。如先写,则情感上本末倒置,效果不好。 (三)小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秋思》【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高适+白居易1.思路点拨:大致说来,本题所考查的内容当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这是答题的基础。“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不容易理解,要利用注释。只要用“故乡的亲人”和“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自己”分别替换原诗中的“故乡”和“千里”,就可能触及本诗句的基本意义;故乡的亲人在今夜思念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自己。“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以己推人,直自如话“想得”是关键,“说着”是落脚点,谁想着?答案不言而喻。其次,考查的是在理解的墓础之上对诗句的比较概括能力。两首诗中相关的句子都写到了诗人相同的心境,即明明是自己想家,却说家里的亲人在想自己。再次,考查的是学生对诗趣的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是诚挚而深刻的。如何将这种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切,采用迂回曲折的方法,其效果自然 远远胜过直抒胸臆。 参考答案:两位诗人都明明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却想象着远方的亲人在想念自己。这样就把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得更为深刻而富有情趣。 2.思路点拨:不要离开诗句孤立地分析,要联系上下文。“旅馆寒灯独不眠”一句中的“灯”在诗人的眼里是一盏“寒灯”。“灯”给人的感觉本是温暖的,尤其是节日中的灯,更能营造出温馨的气氛。“寒”的不是灯,而是作者的心理感觉。一盏“寒灯”照出诗人内心的凄然。“抱膝灯前影伴身”中的“灯”要和“影伴身”联系起来。没有“灯”就没有影,一盏孤灯把诗人的影子投到了墙上,让诗人形影相伴,倍感凄凉。 参考答案:《除夜作》中的“灯”在诗人的眼里是一盏寒灯,“灯”下的诗人又“不眠”、“灯”自然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的“灯”与诗人形影相伴,“灯”形象地衬托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六、 教学反思 该教案已经用于实际教学。羁旅行役诗是诗歌鉴赏中一个类别,通过典型诗歌的分析,让学生把握此类别诗歌的基本规律,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鉴赏要点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题材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领会意境 ,再悟情感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 学校: 青州二中 姓名: 陈学军 职称:中学一级 电话:3889101 电子邮件:qzezcxj@163.com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第二中学高二一部语文组 本人现为高二语文教师,热爱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业绩突出。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撰写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自己,深受学生欢迎。我将继续努力,充实提高自己,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