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 国,无信不强
——读《商鞅立木取信》有感
方若宇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是的,“诚信”这两个字是自古以来一个人成功的秘诀之一,这是不变的真理。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按《大学》这本古书的理论来说,就是违背了天命。按自然的规律来说,就是火堆里没有了薪柴,鱼没有了水一样。想想看火没有了可燃物,就不能燃烧;鱼没有了水,就会死亡。同样的道理,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会像上面举的例子一样,那就是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甚至生存。
道理在哪儿?我讲一个故事——“商鞅立木取信”。这个故事差不多能说明这个道理:公元前361年,秦国新国君即位,称“秦孝公”。但当时秦国文化发展落后,在海外国家的眼里,那是一个野蛮的民族;国内,百姓对君王的信任度很低,国家急需救国人才,终于,一个叫卫鞅的人说出了变法强国的良策,同时卫鞅提出了一个能在实际里能真正强国的原则:诚信。为了让百姓拥护并遵守新政法,他在南城门那儿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柱,并发了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抬到北门,就赏他五十万两黄金,一开始谁也不相信。因为按当时的常理,统治者使百姓如牛马,压榨不说,哪里会有奖赏?可有一个人壮了胆儿,抬着木头到了北门,真得了五十万两黄金,一文不少。从此,百姓知道,秦国有个商鞅,说话当真,秦国的威信也树立起来了,百姓当然也是拥护秦国的新政法了。这个故事就说明了开头的问题,诚信可以让一个国家兴旺起来。
同时诚信也可以是一种武器。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以“信”立国,所以晋国一天比一天兴旺起来。有一年,周朝天子把原国改封给晋文公,原
国国君原伯贯不肯归服,造谣晋文公的军队杀人无数,百姓信以为真,决心死守城池。晋文公看百姓不肯归服,就当众宣布三天攻不下城就立即撤军。果然第四天清晨,晋军就撤了,百姓被感动了,就开门迎接晋军,原伯贯也下了降书。打仗凭借信用,可不战而胜;治国凭借信用,可得民心。可见信用的威力之大,它可以是美德,有时还是一种无敌的武器。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这是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说过的话。生活中也有许多应验了这句话的事情:萧山地区的羽绒制品从大约80、90年代大量生产劣质羽绒制品,使中国羽绒出口业一落千丈,到2001年左右才完全恢复,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温州皮鞋。1987年在杭州武林广场点起的那把大火,时称“星期鞋”“晨昏鞋”的温州皮鞋被付之一炬。温州皮鞋名誉扫地,温州人花了整整14年的时间才把当年一朝一夕所失去的信用重新捡起来。
看看这些例子吧!诚心不仅仅在于国,在于企业,在于每个家庭,还在于每一个人。人在做生意,在待人,在各个方面,都要有诚信,以诚来对待每个人,每件事。以诚相待,诚待天下,这样才配得上是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人没有了诚信,他就不是个“活着的人”,而是一个“死人”,因为“诚”与“信”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诚信的民族,诚信的国家!是不准许有“不诚信”“欺诈”的元素在内的,也是不准许它们来玷污我们这个国家的信誉的!坚决不允许!!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以诚相待,诚待天下”,时代呼唤诚信。让我们严守诚信,远离欺骗和谎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