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2022-06-10 来源:易榕旅网


一.小学环境与幼儿园环境的不同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最本质的变化是: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处于受成人保护、养育的情况下,他们对社会还不负有任何责任。而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成为孩子对社会承担的义务。新的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对孩子们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对新入学的孩子是有一定难度的。家长必须充分了解这种变化,及早伸出温暖有力的手,扶助孩子度过这个转折期.

让我们来了解几个主要的差别:

1、学习时间

幼儿园每天上午有 1 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全是游戏、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有 3—4 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 3 倍。幼儿园的孩子,白天可以在园内午睡两个小时左右,小学的孩子,中午一般没有午睡.一年级学生除每周上 24 节课以外,还有较多的集体活动时间,如早读、课间活动、眼保健操和课外活动等等。小学的生活节奏明显快于幼儿园。这些都要求儿童具备承受重任务和快节奏的良好的身心素质。

2、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做做、玩玩中积累经验,所学的只是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而小学有严格的课程标准,教师要按教育教学计划严格实施,教学方法虽然也力求直观性、趣味性,但较少采用游戏等形式,而以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为主。在游戏中,心理活动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占较大比重;而进入小学的学习对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要求较高。

3、人际关系

幼儿园一个班教师是二教一保配备,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而小学是一个班五、六位课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孩子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常常担忧一些以前不必担忧的小事,如大便了怎么办?口渴了怎么办?小学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增多了,除了课内、课外,还在校外、家里互相来往,除了本班,还有同年级其他班级的同学来往.

4、学习要求

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基本上只要孩子吃饭、玩好,长得结实健康就满足了.到了小学,父母常会提出,作业要写好,考试要 100 分等要求,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现在这样要求,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因此,情绪受到影响.

另外,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是空手入园,空手离园,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得拖延,孩子也会不适应.

二、怎样帮助孩子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

(一)为孩子做好入学前心理准备.

每年的一年级新生入学,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一、二个孩子:不想进小学的校门,总想往幼儿园跑。这是为什么呢?就像孩子们刚进幼儿园时,总是要哭好多天一样,因为孩子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没有有一种不安全感,他难以接受一种新的环境,就会产生抗拒感、陌生感.如何消除孩子的这种感觉呢?

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情况,使孩子对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对上小学产生一种向往。平时带着孩子从小学校园旁走过,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很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在新的环境里,你还能认识很多很多的新朋友,学到很多很多的新知识,你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懂事,使孩子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有空的时候,还可以带孩子到小学走走、看看,告诉孩子可以在学校里学到很多本领。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进而产生上小学的愿望。

( 二 ) 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在家里,衣食住行,几乎都有父母细心照顾,在父母照料下生活,孩子能独立支配的活动和事情很少,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理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较差。为此,家长要从以下方面做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1、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证十小时睡眠时间。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有选择、有节制地观看电视节目,如新闻、动物世界、少儿节目等,并要适当控制孩子观看电视的时间,督促孩子自觉遵守一天作息时间。创设利于孩子生长的环境,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在家的膳食供给,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家庭成员之间要互尊互爱,不当孩子的面争吵。另外,在家里,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小角落,备有写字台、书架、玩具架等,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

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餐巾等;学会在活动、游戏前后,拿出或放回玩具、图书、其它用具等。

4、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桌、书包、文具,按课程表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学习用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5、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

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叠衣服、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

6、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

( 三 ) 培养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儿童后天所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它不仅是自身素质的表现,更会影响孩子自身的发展。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所以家长应该配合学校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1、学习方面

孩子一上学就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正规学校教育,在教师的专门指导下进行学习。学习是他们的基本活动,上课是他们获得知识、技能和培养品德的主要途径.上学之后他们是否愿学、爱学?能否学好?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涉及到学习兴趣、欲望、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等问题。家长可从以下几点加以培养。

(1)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但是学习好还必须有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就是对待学习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不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当回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决定着学习的成绩与效果.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按时做作业,认真复习等。所以,平时要培养教育孩子在做

好每一件事时都要讲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孩子多交流,关心了解孩子,培养孩子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不少家长会抱怨:孩子上了小学负担太重,不仅要接送,回家还要辅导、陪读,吃不消.其实,孩子完全能够自己学习、完成作业,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为了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性,父母首先要信任孩子,把他们当成小学生,看成是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就是孩子做作业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与作业量,估算出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到时间后,父母对孩子作业的检查不是内容的正误,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检查作业,签字不是看我做对了没有,而是看我有没有完成,态度是否认真。只有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如果家长在孩子一入学就这样做,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陪读也就不存在了.

②培养孩子珍惜学习时间的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珍惜时间的习惯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比如以 20 分钟作为一个学习阶段,在开始学习之前,应先提醒孩子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上厕所、削铅笔、找本子等.当学习阶段一开始,就必须专心致志不随意离开座位,不允许干任何杂事,即使大人有事,也不能去打搅孩子。要等这一学习时段结束了再说。大人的这种态度特别有利于培养起“学习时间必须一心一意”的观念,从而养成孩子珍惜学习时间的习惯。当然。 20 分钟的学习时段一到,就应该让孩子休息了。可以休息 5 分钟,超过了 5 分钟不利于孩子在下一个学习时段迅速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而达不到 5 分钟

有不利于孩子消除视力和脑力的疲劳。休息时必须离开书桌,干些与学习不相干的事情,但不能懒洋洋地躺着或坐着,这样会影响下一个学习时段的精神状态。

③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写字姿势的习惯 。

读书要做到身正,肩平,足安。课本平放前方,胸离桌子一拳。写字要做到“三个一”即: 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具体的入学后小学老师会作严格的训练。最好不要让孩子提早学写字。有的家长带孩子去练字,结果字没练好,却让孩子养成了错误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而错误的姿势一旦形成,会影响到视力,影响发育。到了小学,老师要来纠正,就会事半功倍,花了很多气力,孩子却总也改不掉。

(3)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正确的早期教育,就很难做到了。有些父母过分注重知识型的学习传授,如:这是毛,这是手(配放大的字),只告诉孩子字的读音,但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字形。所以孩子以后无论在读还是写上,都会把两字混淆。所以,除了知识的传授,家长更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4)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

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头几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插曲:老师让学生回家写五个音节,每个音节写三遍,孩子竟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有五个音节写一遍的,有一个音节写三遍的,五遍的,甚至一个音节写满一页纸,有的孩子干脆一个字不写,不知道老师曾布置过作业。之所以发生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咛、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因此,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谈,不要再有重叠词,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读过全文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词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学习一个

事物的多种表述方法。

在帮助孩子理解语言上,多布置任务也是促进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种好形式。家长要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由含一个条件的任务逐渐过渡到多重的常有多种指令的任务,为孩子对语言特别是任务性语言的理解打好基础。

(6)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阅读能够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持续与孩子一起阅读。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够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鼓励孩子复述看过的故事和儿歌,以促进幼儿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家长可让幼儿多看些图书,练习看图说话,教给孩子观察的顺序及方法,注意表达清楚完整;在讲的过程中不单只让孩子听声音,应该边讲边用手指着文字,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从故事里初步感知理解文字,为小学识字、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但随着孩子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就要慢慢的改变方式,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阅读,把故事的内容或读书的感受说给你听。平时,家长也要坚持读书、看报,给孩子树立榜样。

2、文明礼仪

入学意味着孩子从家里到了学校,开始了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与许多人接触交往难免会发生一些纠纷、磨擦和矛盾,这就需要培养孩子文明礼貌方面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呢?我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长要从小就养成孩子良好的礼貌行为。如在车船上能主动给老人、孕妇、幼儿、病人、残疾人让座,并乐意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能在各种场合使用礼貌用语(您好、再见、

谢谢、对不起、请等);做客时,不乱跑、不吵闹.爱父母是子女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操.

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做到孝敬父母,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讲道理,不任性;听别人说话时,要姿态大方地站好,眼看对方;外出或回家要向父母或长辈打招呼;要体谅照顾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礼貌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友爱同学是尊重他人的基本内容之一。家长要教育孩子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人友好相处,平等相处,平等待人,不逞强、不霸道,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小学生的社会交往扩大了,学生与学生接触多了,纠纷也会增多。那么遇到孩子和同学产生一些小矛盾时,也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正面引导,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应告诉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需要互相体谅谦让、彼此关心帮助,不能以“我”为中心,任性胡来。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或意外的时候,都需要别人的安慰和帮助,所以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自己应尽力帮助,不能无动于衷或幸灾乐祸。待人要真诚、热情、宽厚,不要小心眼、斤斤计较.发生矛盾了,要多检查自己的不对,及时和对方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不要争吵打架,不要闷在心中或形成偏见。要让孩子知道,和同学团结友爱是集体主义的具体表现。同时,要注意引导孩子不仅要关心自己的亲人、要好的同学和伙伴,还要注意关心那些需要给予帮助的任何人.点点滴滴,使孩子逐步明白,人间自有真情在,常想着别人,常帮助别人,才是个受欢迎的人。

3、关心集体

人具有社会性.如果说班集体就像一个被简化了的、具体的小社会,那么孩子们正是在班集体中体验着自己未来的社会职责、社会义务,体会着怎样才能适应社会、与社会和谐一致,学会怎样与他人相处。集体是幼苗扎根的沃土,幼雏练飞的天空。家长应教育孩子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建设一个好集体出力,支持和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各种竞赛,努力创造好成绩,也为别人的好成绩而高兴,让孩子知道要为集体争光而不是个人出风头。给孩子讲遵守纪律的道理时,也要和为集体争荣誉结合起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一

言一行都关系到集体荣誉,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对集体交予的各项任务,家长也应教育、督促孩子努力完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认真的做事态度和责任心.对每件事都富有责任心会使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逐渐懂得: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来决定,自己应该对自己负责。那么,以后他就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三、家长需要注意的培养方法

1、用赏识的目光对待孩子的优点

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父母喜欢拿着自己孩子的不足和他人孩子的优点作比较。“你看,人家某某考了95分,你怎么才考了80分呢!\"“你看人家谁谁从小就当班干部,你怎么就不行呢?”诸如此类的话随时都可以听到。这些父母没有细想,他们不自觉说出的话是多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曾经有一个孩子说:“我爸爸成天说我这不如人那不如人,我真想让他去给别人当爸爸。”不知道做父母的听到孩子这样的话,该作何感想.每个孩子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学习时,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每个孩子到达终点也都会有差异的,但只要孩子都满怀信心地往前跑,就能得到属于他的那一份成功和满足。所以别总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孩子的长处,而应根据孩子的能力、志向和兴趣做合理的要求和期望,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才能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始终生活在快乐、有成就感的状态。

2、让孩子独自解决遇到的问题

为孩子收拾文具,替孩子背书包,这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使我们的孩子学会了推卸责任,逐渐成为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许多孩子走进校园以后,师生之间、

同学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孩子受了委屈回家告状也在所难免。这个时候,有的家长往往领着孩子去找老师或同学理论,甚至为孩子打抱不平。这样做的结果其实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成长的路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学会忍受生活中碰到的坎坷,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诸多不如意.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形成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相反,如果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会使孩子遇事畏缩不前,认为自己缺乏能力,从而给孩子成长造成障碍,这恐怕不是家长们的初衷吧!

3、不走入关爱误区

有位记者曾采访过一位姓李的女士,她女儿的铅笔总是用半截就扔了,一天还能丢三四支,而作业本也是三天用一本,不是丢了就是撕着玩。记者问她平时给孩子准备多少支铅笔多少本作业本,她很随意地说:有五六十吧!你看,她一次给孩子买五六十支铅笔和五六十本本子,她可能是图省事,可这不是为孩子糟蹋东西、犯错误作好了准备吗?

其实,这些家长大都认为这是小之又小的事情,是在帮孩子的忙,甚至是在尽一个做家长的“责任\"。但是,殊不知这些家长在无意识中却将孩子的责任意识、节约意识、自理能力等,不知不觉地消蚀在这种特殊的“关爱\"之中了,不仅对孩子童年的成长不利,而且对孩子终生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4、要及时与班主任沟通

在新环境中,孩子可能有诸多的不适应,家长要及时地捕捉到这一新的信息。与班主任交流(方式:家校联系本、手机短信、QQ、班级博客等),是了解情况的最佳途径.

有的家长往往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实际上,对于初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其心理

变化、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等,则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如果在这些方面出现问题,可与班主任共同想办法解决。我想:只要我们认真对待,视具体情况和孩子的个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训练、培养,在实施的过程中做到“常激励、勤督促、严要求。”切忌灌输,机械训练或提出超越幼儿水平的要求,使幼儿产生恐惧、压抑,这样不但没有帮助幼儿做好入小学准备,反而会造成阻碍。

为了更好地做好入学准备,我们重点在孩子的习惯和能力方面进行了培养 ( 主要是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 这样双管齐下, 能更好地帮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

1.学会整理

到了小学, 需要每天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为此, 我们加强对孩子整理习惯的培养。如每天来园或离园时, 我们就提醒孩子整理自己的小抽屉, 将自己的物品整理好、保管好.

2.学会生活

在生活方面, 我们主要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根据自己的冷热情况主动穿脱衣服,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自理大小便, 学习折叠被子, 学习整理床铺等。

3.学会自主

在幼儿园, 大多活动都是由教师安排的, 为了与小学相衔接,我们鼓励孩子学会自主安排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如自主喝牛奶( 只要在规定的半小时内喝完即可), 自主选择区域活动( 活动内容和记录方式由孩子自己计划)等.应该说, 除了规定的集体活动外, 我

们把大多数活动都交给孩子, 让孩子自己做主, 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由自己计划和安排, 逐渐向小学生靠拢。

4。学会劳动

为了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我们每天都提醒和督促孩子主动做好值日生工作, 如擦桌子、浇花、管理自然角等, 让孩子养成爱劳动、会劳动的好习惯。

5.善于倾听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条件, 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尤为重要。如上课时我们提醒幼儿要有正确的坐姿, 要求幼儿要认真倾听, 不仅要倾听老师的教学, 还要倾听同伴的发言,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因为,到了小学后, 每节课的容量和密度都增加了, 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势必会影响倾听效果, 降低学习效率。

6.自主阅读

阅读兴趣的浓淡、阅读能力的强弱对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在孩子入小学以前, 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帮助孩子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鼓励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孩子都从家中带来图书, 在点心时间、午餐后与同伴一起阅读, 分享阅读的快乐。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 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 很多孩子还积极地表达自己的阅读内容, 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7.握笔训练

到了小学, 学习书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让孩子养成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也是

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于是, 我们进行了握笔、书写姿势的规范训练, 要求幼儿努力做到 “一尺一寸一拳头\即: 眼离书本一尺, 手离笔尖一寸, 胸离课桌一拳头。一开始,孩子们的姿势不够正确, 往往需要提醒和督促,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孩子们渐渐能保持住正确规范的握笔、书写姿势。

8.拼音欣赏

汉语拼音是孩子刚升入小学后较为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 很多孩子因为在拼音方面没有基础和铺垫, 到了小学, 一时很难适应快节奏的拼音教学。为了让幼儿事先对拼音有一定的了解, 使孩子上小学后能更扎实地学好拼音, 每天我们都利用餐前、点心后的空余时间让孩子倾听拼音录音或观看拼音的VCD, 给予幼儿标准的发音和正确的指导, 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很多孩子还自己购买了拼音磁带、拼音发声挂图等, 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拼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