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岑参的诗词《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赏析

2024-05-14 来源:易榕旅网
【 导语】《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是唐代诗⼈岑参的作品。此诗写作者赴北庭途经凉州在河西节度府作客,与⽼朋友欢聚宴饮的景况,同时写到了凉州的边境风格及民俗风情。下⾯就给⼤家介绍下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欢迎阅读!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岑参

  弯弯⽉出挂城头,城头⽉出照凉州。

  凉州七⾥⼗万家,胡⼈半解弹琵琶。

  琵琶⼀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故⼈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

  ⼀⽣⼤笑能⼏回,⽃酒相逢须醉倒。

  【赏析】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这⾸描写欢聚宴饮的诗,将边塞的⽣活情调和强烈的时代⽓息结合了起来,很好地体现了岑参诗的特⾊。

  在⼀个⽉亮“弯弯挂城头”的夜晚,诗⼈与好友欢快畅饮,有热情好客的凉州⼈弹琵琶助兴,全城都洋溢热闹欢悦的⽓氛中。动⼈的琵琶声缭绕在宴席间,直⾄深夜。诗⼈感慨“河西幕中多故⼈,故⼈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希望与友⼈都能尽快建⽴功业,表现出奋发向上的⼈⽣态度。“⼀⽣⼤笑能⼏回,⽃酒相逢须醉倒”两句作为全诗的结尾,显得澎湃激昂,豪⽓纵横,表现出诗⼈乐观积极的⼈⽣态度。其中⼀个“笑”字,写出宴会场⾯之热闹,也写出了岑参和友⼈的本⾊。这种笑,是爽朗健康的笑,它来源于对前途、对⽣活的乐观⾃信。同样,“须醉倒”也不是为了借酒浇愁,⽽是以酒助兴,是⼀种豪迈乐观的醉,体现出当时知识分⼦积极奋发的⼼态。

  扩展阅读:岑参的诗词⽣涯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

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梁却寄匡城主⼈》等。六年边塞⽣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进⼀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云,天⼭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黄沙⼊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其诗。代表作有《⽩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马川⾏》、《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蜀后,⼭⽔诗中添奇壮特⾊,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的边塞诗⼈。当时西北边疆⼀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活了六年,因⽽对鞍马风尘的征战⽣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的战⽃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夫出师西征》,写了将⼠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四边伐⿎雪海涌,三军⼤呼阴⼭动”,将⼠们奋不顾⾝,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如《⾛马川⾏奉送出师西征》中,诗⼈描绘将⼠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军:“将军⾦甲夜不脱,半夜⾏军⼽相拨,风头如⼑⾯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将的⽣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花氍毹。灯前侍婢泻⽟壶,⾦镗乱点野酡酥。紫绂⾦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另⼀⽅⾯,⼠卒的⽣活却是“战⼠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给以⽣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以春意⽆边的感觉。

  扩展阅读:岑参的诗歌特⾊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旅各⽅⾯,⽽以边塞诗写得最出⾊,“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多⾸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唐帝国的伟⼤⼒量⾯前任何敌⼈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兵们的出⾊奋⽃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们⾯前的另⼀种伟⼤的⼒量,那就是严酷的⾃然。如《⾛马川⾏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这些边疆⼤漠中令⼈望⽽⽣畏的恶劣⽓候环境,在诗⼈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概的壮观景⾊,是⼀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是很难产⽣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彩表现塞外之景。在⽴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情,⽤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法,⽣动地表现出来,别具⼀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