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艺术大师罗丹曾指出:“所谓的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可见,研究科学的观察方法对培养和发展观察力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1.确定观察点,探究变化顺序。
即指引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的特点,恰当地确定观察点,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地研究,按照数学模型所呈现出的一定顺序,条理分明地进行观察,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结论。例如:例如一年级教学“加减混合”一课时,是用汽车停车场车辆进出的情景来说明的。原来有4辆汽车,先开出1辆,再开进2辆,现在停车场里有几辆车?算式是4-1+2,这样就比较形象,易于观察,便于列式计算。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序观察的顺序还有横着看、竖着看等等,尤其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更应注意有序观察的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2.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
即把两个或几个大同小异或小同大异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进行认真地观察,从中发现相似事物的共同特征或细微区别以获得清晰的概念。它能有效地为学生思维的启动打开广阔的天地。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手里拿着一个长方体教具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何图形长方体,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教师将学生举出的物体贴在黑板上,再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认识到虽然这些物体的形态、大小不同,但都是长方体。这时,学生只看到了长方体的表象,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观察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体拿出来,要他们从三个方面观察(面、棱、顶点)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有几条棱?相对棱的长度怎样?有几个顶点?然后由各小组报告观察结果,教师将这些数据分别板书出来。据此,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观察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这时已有许多学生能够说出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就是: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教师在肯定了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后,把几种长方体斜放在不同的位置,问学生是否还是长方体?通过观察,学生认识到判断长方体要看面、棱和顶点,与放置无关,这样就加深了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认识。这时教师拿出正方体教具让学生再观察,并说出现在这个形体与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后,学生认识到它们都有6个面,相对面积都相等;都有12条棱,相对棱长度相等,都有8个顶点。不同点是长方体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而这个形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由此引出正方体的概念。 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以前者为参照物,逐一观察、逐一对比,有次序地找出前后观察对象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便于掌握和记忆。
3、解剖观察,精确地掌握知识。
即把被观察的对象各种特性,各个方面或各个组成部分,逐一分解开来,加以观察。这样的观察,可使学生对事物了解得更加精确,如教学“圆柱体”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所示提纲进行观察。
(1)这个几何体是什么形状?
(2)有几个底面?它们是什么形状?
(3)两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4)有几个侧面?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通过解剖观察后得出圆柱体的特征:圆柱体上、下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当然在在实际的直观几何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等实际动手的方式,让他们通过亲自触摸,观察实验,把视觉、听觉及触觉协同起来,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从而精确地掌握知识。
4、全面观察,从现象见本质。
即根据某一事物的特征有意识地放在易混事物中,进行全面观察,从现象中见本质,从而获得对某一事物的一个全面的理解与掌握。当然,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在培养他们观察力的过程中,仅仅引导他们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够的,还必须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提高观察能力的深刻性,要让学生在找出规律的同时,多向自己问几个“为什么”,养成“寻根问底”的习惯。我们都知道观察能力不强的同学,审题时看不清题意,解题时找不到突破口,学习概念时不能掌握实质,对题型套题型,想到的是老师没有讲过,因而影响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也应训练他们善于观察。
总之,在数学教学从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更让学生终生受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