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2山东物理

2021-07-26 来源:易榕旅网
2012山东物理

2012山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

2012年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很好地体现了“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优秀学生、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有利于考试公平、公正、科学、规范、安全”的命题原则,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特征。试题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科综合试卷中,物理试题第I卷7个选择题,共35分;第II卷6个非选择题,其中选做部分为3题,任选1题,共54分,全卷合计89分。选择题、实验题、选做题难度适中;计算题有一定的难度;三个选做题难度基本相当。大多数的题目考查点较多,试题有较理想的区分度。试卷主要有以下特点:

1、知识点覆盖面大,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及其灵活运用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全卷考查的知识内容覆盖了《考试说明》中必修部分的几乎所有二级考点和绝大多数一级考点,以及选修部分的大部分考点。涉及必考部分的全部12个主题及选考部分12个主题中的8个。必考内容中涉及到47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共26个)考查了25个,Ⅰ级知识点(共33个)考查了22个】,占59个必考知识点的80%。选考内容中涉及到20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共5个)考查了5个,Ⅰ级知识点(共39个)考查了15个】,占44个选考知识点的45%。各部分内容比例为:力学41分,占46%;电学40分,占45%;选修3-3、3-4、3-5三个模

块各占8分,这与《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各部分的内容比例一致。这些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主干知识,是考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且与大学的学习密切相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2、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学实际,以稳定为主,同时适度创新,全面贯彻课改理念。

例如,第14题涉及物理史实、物理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选项中的“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考查了普遍规律与特定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的贡献、重要规律的探究发现过程等,这些生动鲜活的史实展现到课堂上,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引导中学关注科学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的教学。

第21题第(1)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纸带数据为切入点,紧紧抓住了思想方法这一实验的灵魂。试题要求考生利用纸带记录的运动信息,探究多过程运动性质,对科学探究的某些重要环节进行考查,为考生展示实验探究能力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试题将多个问题融合在一起,巧妙设问,串珠成链,浑然一体。第(2)题从最基础的实验规范如仪器使用、仪表选择、电路设计等方面设置问题。该题有助于扭转电学实验片面求深、求难,忽视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错误倾向,有利于引导电学实验教学降低难度,回归到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上来。

3、立足基础,形式多样,凸显选择的公平性。

试题内容涉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重要方法和核心思想等。全卷在试题材料选择、情景设置、题目设问等方面,充分考虑

到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考生,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

例如,第15题以我国航天成就为背景,通过求不同运行轨道线速度大小比值来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16题给出了提升货物的运动图像,通过图像提供的运动信息探究物体的运动性质。第21题以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为情景,注重考查物理实验思想和方法,确保实验考查对于全体考生的公平性。这些都是考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和方法。第23题采用常规模型,将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巧妙融合在电磁学综合题目中。该题在考查核心知识的同时,兼顾基础知识点的覆盖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引导高中物理教学回归基础,避免过深、过难的题海训练模式,减轻考生的备考负担。

此外,试卷选考部分均采用“双题”模式,试题内容仅涉及各自选考模块的内容,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试题在阅读量、思维量、作答量等方面基本等值,彰显了公平性。第36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饱和蒸汽和饱和汽压,热力学第一定律,单位制等。第37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横波的图像,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等。第38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玻尔原子模型,氢原子光谱,氢原子能级结构、能级公式,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等。

4、知能并重,注重考查科学素养。

全卷无偏题、怪题、超纲题。试题立意鲜明,设计科学合理,题意清晰明确。试卷全面考查了五种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

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考查层次清晰,情境设计新颖巧妙。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第21题以常见的重物牵引物块运动为情景,利用纸带记录的信息探究运动规律,将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等信息整合在一条纸带上。试题要求考生探究两种性质运动的衔接点,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进行考查。试题在考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得正确结论的基础上,将拐点附近速度的计算,滑动摩擦因数的测定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分析等问题融入其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赋予纸带问题以全新的面貌。试题充分考查了考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迁移能力。第22题以带有圆弧轨道的工件来构建模型。圆弧轨道在常规题目中,通常作为物体的运行轨道。在本题中,将圆弧轨道作为相对静止物块的支撑面,尤其在轨道停止运动后,物块将脱离轨道做平抛运动而不是沿圆弧轨道下滑。试题设计新颖巧妙,对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试题有助于减轻考生的备考负担,引导考生不能仅仅通过大量做题积累经验,忽视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应将物理学习切实转移到培养能力和提升科学素养的正确轨道上来。

5、分层设问,分散难点,难度递进,试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合理的区分度。

试题排列充分考虑了知识序、思维序、能力序、难度序,统筹兼顾,多序合一,合理排列,有利于考生顺利进入最佳的答题状态,保证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设计从考生答题的思维规律出发,通过分层梯度式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考生在解题时能够比较

容易切入,拾级而上,使不同认知层次的考生都能充分发挥,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实现了科学选拔人才。

例如,第22题按物体运动发生的先后顺序设置了3个问题,3个问题的设置知识层级分明、难度梯度合理。第(1)题面对全体考生,设置较为基础的问题,既使考生能很快入题,也缓解了考生的紧张心理;第(2)题体现对不同层次考生能力的不同要求;最后一问适当留白、略显开放,为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推理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既控制了题目难度,又使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效度。第23题按照考生的思维特点,分别就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磁场中及无场区的运动进行阶梯式的设问,有助于平抑考生对于电磁学综合题的紧张心理,有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最后一问综合考查带电离子在交变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对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复杂物理过程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步设问由简单至复杂、由基础到综合,既尊重考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实现设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递进性,保证了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6、关注科技,关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重视实践,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试题采用了一些从现代科技和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新颖情境,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引领考生在生活中体验物之理,逐渐形成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很好地诠释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例如,第15题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次成功交会对接为背景,展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辉煌成就,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给广大考生以极大的激励和熏陶。第17

题分析了一个小型机械系统的受力情况,考查考生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8题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气炉电子点火装置为背景,用1-2节干电池产生瞬间高压引发电火花,激发考生的兴趣,引发考生的进一步思考,题目凸显了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物理试题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在知识、方法和能力等方面贯

彻了新课程的理念,科学地考查了考生继续学习所应具备的物理知识和潜能,多视角、多层次地考查了考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有力地支持了中学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改革,对中学教学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