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某路工程范围西起XX桥,东至XX大道, 道路设计全长350m,施工长度344.106m,标准红线宽度为18m。其间被箱涵和桥梁隔断,大约二百多米长为老路基,剩余的主要为农田。
道路横断面设计
标准横断面布置:2m人行道+3m非机动车道+1.5m侧分带+15行车道+1.5m侧分带+3m非机动车道+2m人行道,路幅总宽度为28m。
道路基层的结构如下:
机动车道:4cmSUP-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PC-3中裂乳化沥青粘层油+8cmSUP-19中粒式沥青混凝土+PC-2慢乳化沥青下封层+32cm二灰碎石+20cm10%灰土。
非机动车道:5cmSUP-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PC-2慢裂乳化沥青下封层+18cm二灰碎石+20cm10%灰土。
人行道:6cm彩色道板+3cmDS15干拌砂浆+10cmC20混凝土+20cm10%灰土。 二、路基施工
①、测量放线
首先对业主单位所交控制桩及资料进行复测校核,确认无误后根据施工需要加密控制桩及水准点。然后测设现状横断面图,一般平坦地段20m测一断面,起伏较大地段进行加密断面,经实测与设计提供
值不符时及时交监理确认。
②、路基开挖
本工程路基开挖处理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从石予桥至桩号为K1+010段;从K1+010段到沿沪大道。前者由于两边建筑物靠近路基开挖线,其中局部地区还需要拆迁,故采取垂直开外形式,并在两侧设置碎石盲沟排水,后者采用放坡开挖方式。
开挖前经监理工程师会同业主代表现场批准和确认,确定其清除深度,并测量绘制平面、横断面图,作出施工计划和回填材料试验等资料,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开挖。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施工,在有水的河、渠、塘等处,先设置拦水埂,然后用抽水机排干水后再行开挖,开挖的淤泥等废料应运到指定的弃土场废弃。开挖及废弃时应有监理工程师进行全过程监理。开挖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淤泥造成环境污染。
③、路基排水
由于本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并且施工期为汛期,故对于排水要求较高。
为做好路基降排水工作,对于碎石盲沟一定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保证排水畅通。
对于土方降坡施工后开挖的明沟应重新进行整理和疏通一次,确保路基排水正常,及时排干地表积水,有利于路基土含水量的控制,保证土路基不浸泡在水中。
④、低洼地段处理
对路基首先进行实地测量,确定填灰土厚度。
低填方路段,先对原地面清表碾压处理,层厚约耕植土30cm,老路面部分不清表;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掺6%石灰原地犁翻20cm,压实度≥87%,然后填筑2层20cm6%灰土,压实度分别≥90%和≥93%,最后填筑一层20cm8%灰土,压实度≥95%。
路基位于河、塘内,先筑坝、抽水、清淤,淤泥必须清除干净,以清至河浜底部的硬质土层为准。先铺设30cm道碴,再按路基石灰土施工要求,在车行道部位用石灰土分层回填压实至路槽下,其余部位填素土。由下往上除第一层石灰土可按30cm一层,其余每层按20cm一层施工。
路基填灰土先填低洼地段,后填一般地段,先路中,后路边,分层循序渐进,填灰土的宽度要大于设计宽度,以便于最后削坡,同时填筑灰土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纵横坡度。沿线底洼地段,在填筑前,先进行地表水的拦截、引排,接着开沟排水、疏干和晾晒,然后在路堤两侧坡脚外1.0米范围以内清淤,最后进行填筑前压实或换填,并设置盲沟。
⑤、盲沟开挖
沿土路基纵向开设盲沟一道,盲沟断面0.75×0.8m,与纵向排水沟相连,以利排除地面积水,让土路基能及时疏干雨水,使土路基有良好的质量保证。
⑥、土的含水量确定
土的含水量是影响土压实的主要因素,碾压前应先测定土的实际
含水量是否符合或接近最佳含水量。
若路基潮湿含水量过大,难以达到压实度要求,除应加强路基排水措施外,应根据特点和条件,选用原地翻晒、换土或掺灰的处理方法。
若路基过于干燥,则应均匀晒水,使其保持适当的含水量再行碾压。
⑦、土路基碾压
路基碾压时,采用12和18T压路机,并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且碾压应超过两施工段的接茬处。
土路基压实后不得松散、弹簧、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若下层未达到压实度要求,不得铺筑上层。
⑨、当填土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时可在路基上用铧犁翻拌晾晒,使填土达到最佳含水量时,若含水量偏大,必要时再掺入消解石灰,采用四铧犁翻拌,配旋耕机粉碎拌和均匀。根据测量标高,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然后进行碾压,直至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明显轮迹,路拱干顺,横向接头每层呈阶梯形。采用压路机碾压时,按试验段确定的参数碾压。碾压作业时,其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碾轮每次重叠15~20cm,约碾压5~8 遍,至表面无显著轮迹,且密实度符合设计。路基推至设计标高后,碾压时先碾压中间,后碾压两边,使得该层整个深度内压实度处处均匀,同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路床采用压路机压实,用环刀法检测其密实度。
⑩、施工控制与质量检验
回填压实时的掺灰土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之差控制在不超过2%。最佳含水量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测定。 二、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
①、试验路段:
路基开工前,在监理工程师旁站下结合路段选择有代表性、长度不小于100m的路段作为试验路段,进行压实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告监理工程师批准。试验时,记录设备的类型、最佳人机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和含水量等。并根据试验数据制定施工措施以指导路基施工。施工中如发现土质与设计文件不符而路床不能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及时与甲方及设计单位联系,以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②、灰土基层具体施工步骤 (1)、准备下承层
A、石灰土施工前,应对路槽进行严格验收,验收内容除包括压实度、宽度、标高、横坡度、平整度等项目外,还必须进行碾压检验,即在各项指标都合格的路槽上,用18-21T压路机连续碾压2遍,碾压过程中,若发现土过湿、发生翻浆、软弹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外掺灰剂等措施处理。路基必须达到表面平整、坚实,没有松散和软弱点,边沿顺直,路肩平整、整齐。
B、按要求设置路面施工控制桩。当石灰稳定土用作基层时,要准备底基层。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
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能在上铺筑石灰稳定土层。
C、测量
在底基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对应断面的路肩外侧设指示桩。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石灰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
(2)、备料 A、石灰料的控制
采购三级以上标准的石灰原料,确保每批石灰都有合格证、质保书、并在监理的现场监督下及时送检,检测合格方可进场。使用前应提前10天充分消解,待消解完毕后方可使用,未消解的灰块不得大于1CM。消解石灰存放不得超过2个月。消解后的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免过干飞扬,但也不能过湿成团。消石灰宜过孔径10mm的筛,并尽快使用。
B、灰土源的质量
土方由甲方直接供应至施工位置,运至拌灰区,旋耕粉碎土块。达到规范要求,用石灰进行计量掺拌机械分两次掺拌。拌完后要求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花面。焖灰5-7天后,待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时,运到施工场地。 (3)、运输及摊铺 A、运料
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由远到近将料按计算的距离(间距)卸置于下承层中间或上侧。
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避免料不够或过多;料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集料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应过长。运送集料较摊铺集料工序宜只提前1~2d;做石灰稳定土时,先将两侧路肩培好。路肩料层的压实厚度应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在路肩上,每隔5~10m应交错开挖临时泄水沟。
B、摊铺集料
在摊铺集料时,应注意: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在摊铺集料前,应先在未堆料的下承层上洒水使其湿润,不应过分潮湿而造成泥泞;摊铺集料应在摊铺石灰的前一天进行。摊料长度应与施工日进度相同,以够次日加石灰、拌和、碾压成型为准。用平地机或其它合适的机具将集料均匀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摊铺过程中,应注意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它杂物拣除。如集料中有较多土块,亦应进行粉碎;检验松铺材料层的厚度,看其是否符合预计要求(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松铺系数)。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C、摊铺灰土、碾压的质量控制
机械摊铺时,按照压实系数,严格控制每一层的厚度。中心线和边线分别打上高程控制桩,用平地机和人工整平,平地机“带土”作业,切忌薄层找补、宁刮勿补。碾压是采取“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方法,先用振动压路机由边向中碾压。有超高段由内侧起向外侧碾压,碾压下层的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改用三轮压路机低速碾压2-3遍,清除轮迹。达到平整光洁,边沿顺直,碾压必须连续完成。
(4)、整形与碾压
平地机整形。混合料拌和均匀后,先用平地机初步整平和整形。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需要时,再返回刮一遍。用平地机或轮胎压路机快速碾压1~2遍。在用平地机整平前,应先用齿耙把低洼处表层5cm以上耙松,避免在较光滑的表面产生薄层找补的情况。用平地机进行整形后再碾压一遍。对于局部低洼处,应用齿耙将其表层5cm以上耙松,并用新拌的石灰混合料进行找补平整,再用平地机整形一次。每次整形都要按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特别要注意接缝处的整平,接缝必须顺适平整。
整形后,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时(如表面水分不足,应适当洒水),立即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重型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进行碾压。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的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一般需6~8遍。压实的方式同路基碾压。碾压过程中,石灰稳定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或用其它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在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终平应仔细进行,必须将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扫出路外,对于局部低洼之处,不再进行找补,留待铺筑面层时处理。
(5)、养生
石灰稳定土在养生期间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应过湿。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d。在养生期间石灰土表层不应忽干忽湿,每次洒水后,应用两轮压路机将表层压实。养生期内封闭交通。灰土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即可下道工序施工。
(6)、检验及资料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三检”即“自检、专检、抽检”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自检过关,并填好相关资料。由专检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再报监理验收。试验员应在施工现场。完成碾压后,立即取样检验压实度(要及时拿出实验结果),压实度不足要立即补压,至达到要求为止,杜绝违规施工。
基层质量标准:
a、压实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b、中线高程 ±20MM c、厚度 +20MM~-10% d、平整度 10MM e、宽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f、横坡 ±20MM且不大于±0.3% ③、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两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应采用对接形式。前一段拌和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拌和。拌和机械及其它机械不宜在已压成的石灰稳定土层上调头。
(2)、纵缝的处理
石灰稳定土层的施工应尽可能避免纵向接缝,必须分两幅施工
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
一般情况下,纵缝可按下述方法处理。在前一幅施工时,在靠中央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支撑木(或板)的一条带,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在铺筑另一幅时,或在养生结束时,拆除支撑木(或板)。第二幅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第一幅的一条带,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