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书法教育中“技”与“道”的统一

2021-05-26 来源:易榕旅网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 Journal of Shaanxi Energy Institute No.15Sum.3 2010 书法教育中“技"与“道"的统一 成水兴 成永兴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书法教育在当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发展过程中的片面性也随之呈现出来,快速发展所带来的 弊端也日趋明显,于“技”与“道”间有所偏倚。文章通过书中求书与书外求书来阐述“技”与“道”的辨证发 展关系,以求书法发展“技”、“道”并进。 关键词:书法教育;书中求书;书外求书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9457(2010)03—51—02 Unity of Skill and Road in calligraphy education CHENG Yong——xing (Academy of Fine Arts,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 hn 7 1 0062,China) Abstract:Calligraphy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at present.However,one—sidedness has come ou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lligraphy education.It bias from Skill and Road.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 of Skill and Road through book in book and book for book in order to develop Skill and Road together. Key words:calligraphy education;book in book;book for book 0引言 的重要因素。刘星老师的笔墨价值观以“雄浑”、 “学院”书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其教育体 系H臻完善,学科地位亦得到巩固。随着“学院”书 法教育的不断壮大,很快便成为书法人才培养的重 要“基地”。然而教育当中存在学科设置偏差、教育 “苍劲”、“涩辣”、“潇洒”为核心。篆隶要体会“涩 辣”、“雄浑”之气,既不失字之精神,又增其历史变 革后的朴茂感。笔墨变化于一点一画之中,形势造 于伸缩之变。这正如王伯敏言:“黄宾虹之画…… 理念不同、考核方案不统一等因素导致书法教育呈 现出了多样性。我于刘星老师门下学书已有一年, 其书亦如其画,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苍是 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然篆隶这种“涩辣”“苍 雄”的笔墨观于行草也将是全新的视觉审美。这是 就一年来所获浅谈刘星老师于书法教学当中的一 些独特理念。 1书中求书 难以体现的草书之美,也是对草书独特的见地。姜 夔《续书谱》有日:“其行草书之法,其源出于虫篆、 “书中求书”意即从传统的书法技法、书法史 论、名碑佳帖中汲取自身在创作中所需要的营养。 读诸家书论,明自身之得失。习千家遗作,于最佳 八分、飞白、章草等。圆劲古澹,则出于虫篆;点画 泼发,则出于八分;转换向背,则出于飞白;简须痛 快,则出于章草。”刘熙载《艺概》日:“草书之笔画, 要无一可以移人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 所不悟。”恰如刘老师着力倡导厚积“书中”功夫,而 处获其所求。真正做到“师古而不泥古”。对于笔 法及笔墨价值观的不同领悟是导致作品风格迥异 收稿日期:2010.6.10 作者简介:成永兴(1983一),男,山西离石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攻读方向为书法艺术研究与创作。 52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后寻求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否则“被号为书奴, 终非独立之体。” 2书外求书 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同时也让我们对书法的 流变有了更具体的了解,甲骨契刻的起源,秦汉的 辉煌,魏晋玄学主导下的尚“韵”之风,隋唐盛世的 楷法盛行,明清书法的审美变化……这些只有历史 “书外求书”即于书法领域之外诸如文学、历 史、哲学、文字学、道德、科学、美学、宗教信仰等中 寻求书法中的“真韵”。米芾《论书》日:“书贵有神、 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其神、气、血 从何而来,非书外不能获也。欧阳中石说:“仅仅把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分量是不够的。她首先是中华 民族文化的一个产物,要了解、深化她的研究就必 须以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依托。研究书法,置之整 才能呈现给我们。简言之,历史给我们提供了样 式,让我们明确方向,顺着历史的轨迹寻找个人的 艺术追求。 哲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 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 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哲学作为人 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要对作为人类感性最高形式的 艺术产生影响。艺术家的创作不会脱离哲学的思 考,艺术呈现给大众的是视觉上的更直观的哲学。 个文化大体之中,始能窥其端倪,得其所以,阔达其 旨,是则必求诸文、艺、史、哲多门学科,方可入门循 经,庶可谓之书道通也。”可见,从古到今关于书之 “道”的强调与论述从未间断。“书外”领域中当以 笄莱曾说:“文学位于人文学科中,其一侧是史 学,另一侧是哲学。”可见三者之问的关系甚是密 文、史、哲、美学为宗,其他如科学、宗教、政治等都 会随历史化为思想和意识上的符号,体现于文史哲 当中去。在教学当中强调“书外”功,宗旨即提高自 切,真正的书法学习应该于文史哲等诸领域构建自 己的独立境界,历史作为书法评价自身的唯一尺 度,会抛弃那些时代的糟粕,把文学、史学、哲学诸 人文学科知识相互融通,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从 身的修养。也正如周汝昌曾评价姚奠中先生的书 艺说:“功深、味厚、中华境,这‘功深’指的是字方面 的功力。‘味厚’、‘中华境’属于字外功,其他还要 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等,所谓字外功的 修养。” 书法与文学是无法拆解的,书法因文学而具备 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中汲取精髓,树立正确的审美情 趣、价值观念。 3结语 于“技”,则是作品所呈现出笔法的丰富变化及 章法上的美感。于“道”,则是“字外功”,即“书外” 了灵魂,书法以形式美使灵魂散发光彩而感人。历 史上许多大书法家同时也是大文学家,不仅懂其文 辞优美,又可把真实的情感同诗词一块流露于书法 作品当中。在这一点上,文学与书法作品有着相同 所求。文史哲会滋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品,书画 尤是。当以“道”为先,而“技”随其末也。有“技” 无“道”则终成匠,有“道”兼“技”则可为贤。正如 董昌夫在《大师的启示一书法人应向黄宾虹学习什 么》一文中说:“学习他长久而深入地临仿古人研 深,吃透传统的学习精神,学习他究心国学,深研画 史的方法和高瞻远瞩的胸怀。”作为画家、书法家的 的契合点。文辞和书法艺术同样能寄情,文辞中有 “意象”,书写中能把这种情寄于笔墨中。现时期, 书法作品大多以古诗词或书论为书写内容,而能通 其平仄,知晓音律者甚少。因此,文学修养是不可 忽视的,因为书法的“灵魂”不能丢。 刘星老师,自身于此已做的很好。这种严谨的治学 态,勤奋的学习精神及其独特的教学理念正在鞭策 着我们一步步向前。 钱穆讲:“历史知识,贵能鉴古而通今”,史学是 所有学科研究学习的前提。于书法而言,史学为我 参考文献: [1]华东师大,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余三定.文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新世纪一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校对:冯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