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名称 演练时间 演练 领导小组 参加人员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 2012.10.23,8:30 组长:李延青;副组长:韩辉、杨杰、栾晓嵘 组 员:、刘 庆、孙放鸣、王书会、王少燕、刘 宇、董辉、王清亮 ICU病房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暴发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医院感染暴发防治专家技术小组成员 演练过程 事件报告 2012.10.23,8:30,医院感染管理处接到重症医学科电话,ICU从2012.10.16-10.22,发生5例医院感染病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9岁。原发病: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例右上肢蜂窝组织炎、右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1例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1例肾脏衰竭、肺炎,1例颅外伤。5例都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痰培养均为鲍曼不动杆菌阳性,其中一例合并肺炎克雷伯菌阳性。 初步调查 8:40,感染管理处专职人员到达ICU 病房,从环境、物表、人员、无菌操作等环节进行初步调查。于此同时,病房采取初步措施:查看患者,拟定诊疗计划,区域隔离,专人护理,严格执行标准隔离的预防措施,加强手卫生,所有废物均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启动预案 9:00,感染管理处初步判断为一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立即上报分管院长李延青。李延青院长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将此次事件上报属地卫生局和疾控中心。 医院感染暴发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位,组织、协调本次院感暴发的处置行动;院感暴发防治专家技术小组成员到位,负责指导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诊治、疫情控制等工作;医务处、护理部调配医生护士协助专家组工作。 演练科室 演练地点 ICU 华美楼8D 1
调查判断 9:20,院感暴发防治专家技术小组对本起事件开展进一步调查,研究治疗方案,积极救治病人。 1)查找感染源:5例病人均接受相同操作,3例气管插管,2例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痰培养均为鲍曼不动杆菌阳性。 初步设定感染源为5例患者。 2)危险因素调查: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呈外源性感染,首先我们考虑: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环境卫生消毒不严,物表清洁消毒不到位,医务人员没有做好手卫生等造成感染暴发的可能性大。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对使用中的器械器具、环境物表、医务人员手进行采样,逐一排查感染危险因素。 监测采样结果: ①呼吸机管道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监测培养无细菌生长,排除了呼吸机管道污染,消毒不严格引起的感染; ②吸痰管采用一次性,操作时使用无菌手套,监测培养无细菌生长,排除此操作引起的感染; ③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符合标准要求,排除由空气传播引起的感染; ④心电监护仪表面采样,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标本送省疾控进行同源性分析,证实与痰标本同源。 4)分析:环境卫生学检测结果证实感染源来自心电监护仪表面,物表清洁消毒不严格,医务人员未严格落实手卫生造成交叉感染。 控制措施 对环境物表手采样后,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加强环境物表消毒处理,加强病房通风,增加空气消毒次数,强化手卫生,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 科室根据确定或初步确定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并对处理措施进行持续监测。 当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不明确时,可以针对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措施,在不停止调查的同时,采取比较广泛的控制措施,如消毒隔离、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等,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病人隔离治疗。并根据调查结果不断修正控制措施。 客观评估 本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物表清洁消毒不严格和手接触传播是造成交叉感染的主要媒介。 院感暴发防治专家技术小组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医2
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的建议,医院感染暴发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宣布终止应急处置。 记录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处负责记录调查内容,对暴发事件的经过、调查步骤、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与效果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在医院感染暴发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进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置、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 演练小结 本次演练圆满成功,体现了我院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强化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这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熟悉和掌握,对我院各部门、科室如何协调、高效、科学地处置现实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备注: 环境的污染和手接触传播是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平时要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及环境监测工作,医务人员要严格落实手卫生。 此次为医院感染暴发演练,假设具体环境卫生学采样结果出现快,以节省整个演练流程时间。事实上,具体环境卫生学检测结果需2-3天出现,所以在采样结果出来以前,专家组只能根据感染病人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疾病特征,采用综合性分析,对感染源、感染途径做初步假设,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比较广泛的控制措施,并对处理措施持续监测。待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