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和利用的探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城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自已的特点,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怎样利用自身优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利用,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标签:公共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收集利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做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收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责无傍贷。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公共图书馆有自己的特点。
1.城区非遗主体的民主杂居性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因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聚集到一个场所,形成了城市。城市是各民族人民杂居生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传承着城市非物质文化的民间艺人来自各个不同的民族,是多民族性的。
2.城市非遗内容的丰富和大众性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不径相同,城市中聚集的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艺人,他们所呈现出的多民族性特点和多元化趋势,丰富了城市非物质文化的内容。这有别于民族聚集区城内文化形态的单一民族性。
3.城区非遗分布的零散性
相对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较集中,城区的非物质遗产分布比较零散。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口流动的日益加剧,城市地域范围越来越广大。在城市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积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呈零散分布,或掩盖在高楼林立的小巷中,或呈现在百姓娱乐的广场活动中,或在繁华商业的街角艰难维生。
4.城区非遗存在的脆弱性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浪潮的不断推进,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人们,生活方式越来越相似。生活方式的同质化必然导致文化的趋同现象,彰显着城市特点和民族特色的那些传统文化特征逐渐消失,使城市失去了独有的魅力和竞争力。
二、公共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
图书馆是社会最重要的资料保存服务机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凭证。因此图书馆应当为专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档案资料,将相关的资料集中起来,以便管理和更好地为研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
通过以上对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分析,应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各种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图书馆的特色地方文献加以收藏和利用。
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数字化形式是保护非物质遗产的有效手段。正如上文分析的,非物质文化特别是传统非物质文化具有脆弱性,不及时加以保护收藏,将会从我们的生活和视野中消失。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活态的文化,具有叙事场景重现和传播个体的零散性、多样性和模糊性特征,不像传统的文献资料易于被收藏和利用。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手段,对活态文化进行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记录,在调查采访中以笔录、摄影、錄音、录像等方式真实地记录下现场考察 ,并且将它们转化为光盘、磁带进而数字化,把它们物化为文献进行永久保存。公共图书馆位于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城市中心,拥有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进设施设备,以及专业的人才队伍,利用这些便利的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数字化的内容,现存的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过去各民族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下来的,但这些文化现在大多成为了人们的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这些形式包括音乐、舞蹈、曲艺、手工艺等。
这些文化形态很难用语言概括表述,然而将它们录制转化为光盘、磁带或数字化,它将物化为文献,作为特色地方文献加以收藏。
另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中形成的有关申报项目文本附件、音像资料、数字化多媒体与一些实物等,都可作为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加以收藏。这些文献也将极大地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使图书馆能形成新的知识服务生长点。
2.收集整理汇编成辑入地方特色馆藏
2009年,菏泽市组织专业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对本地区内的戏曲艺术、曲艺、手工艺术等进行了初步收集整理,汇编成了菏泽市非文化遗产文辑汇编,这些文辑现已收藏在了菏泽市图书馆,将成为反应菏泽市民间民俗的特色馆藏,是研究菏泽市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的特色文献。
3.收集知识专栏形成馆内特色地方文献
城市中,各种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较为发达,电视媒体相继开辟社会调查栏目,网络上也没有相关记忆网站,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信息、口述史等多媒体文本,为图书馆活态文化采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信息收集和提供服
务的公共文化部门的图书馆,应当关注并收集这些资料,将其作为特色馆藏加以收藏。
三、公共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
1.搭建立体文化空间,广泛宣传保护信息与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形态,作为社会信息和教育中心的图书馆可以根据各种文化形态的特点,整合辖区内的文化资源,利用已有的资源跟优势与服务经验,以讲座、展览、放映、知识竞赛、读书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借助图书馆的公众影响力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传播。例如菏泽市拥有众多知名专家文化学者,可以通过公益讲座,利用图书馆公共知识交流这个平台,组织学者与读者之间的自由、平等交流。专家学者的知识以口述形态广泛传播,将严谨深奥的学理演绎成百姓易于接受的知识,以图书馆为媒介辐射到社会各个层面实现知识共享,使读者能够在特定文化空间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同时也可以邀请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登上讲坛舞台,讲述他们与传统技艺的故事。
2.掌握本地资源,加大非物质遗产认定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认定工作是保护工作的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认定、研究、保护等,需要大量文献资料,申报保护也需要历史文献资料作为线索进行系统考证。市级公共图书馆可利用与社区、乡镇图书馆和村级文化室联系密切的便利条件,参与组织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本地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
参考文献
[1]《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图书馆职能审视》 汪向明 2009(5)
[2]《民族地区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谢海涛2009(4)
[3]《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汇编》 牛玉新 2009
作者简介:张蕊芳( 1972-) 女 ,图书馆员,山东菏泽人,中国国家图书馆会员,山东省图书馆会员,现供职于菏泽市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