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本教研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2022-07-20 来源:易榕旅网


校本教研素质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61份。从问卷统计可以看出:老师们对此次调查比较重视,填写也是客观的,反映出我校教师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校本教研的了解和认识也是比较准确的,并给学校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具体来分析:

(一)进行校本教研的优势

1、绝大多数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强烈。教师渴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关于教师继续教育,74.51%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的重点是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师目前最缺乏的知识或技能是什么这一问题上,58.82%教师认为是创新能力,33.33%的教师认为是教研能力,27.45%的教师认为是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29.41%的教师认为是综合课教学能力。

2、大部分教师对进行科研活动有着比较高的热情,质量意识强烈,在回答“进行科研活动的动力”这一问题时,58.86%的教师认为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52.94%的教师认为是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3、大部分教师认为要提高办学质量,必须转变观念。70.6%的教师认为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很大;大部分教师有通过教学实践和学习来转变和更新自己教育观念的愿望,占68.6%。认为教育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占94.12%,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占90.2%,认为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占54.9%,认为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占45.1%。对自己所教学科教学发展的前沿动态经常关注的占68.63%。这说明,广大教师实际上都在自觉和不自觉的进行着学习,观念也在默默地发生着转变。

4、注重实际,讲求实用价值。大部分教师认为进行教育科研的最佳方法是行动研究法(70.6%)和实验法(60.8%),对于我校的教研现状,有49.02%的教师认为部分教师参与,45.1%的教师认为教师积极参与并有一定的成绩,比较客观;认为校本教研的核心是“有实用价值”的占45.1%。向学校提出建议的有14人,从这些建议可以看出,广大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期望落脚在务实、有用上,我把这些建议概括为五句话:

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 联系实际,不搞纸上谈兵。 注重应用,不为教研而教研。 立足学科,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淡化功利,教研为学校发展服务。 (二)存在的不足

1、教师的观念仍然比较落后,主动的专业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调查来看,每周用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时间在5小时以上的只有15.69%,教师不读书的原因,认为“没有时间”的占90.2%。这说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学没有调动起来。

2、知识结构不完善,专业成长和拓展的空间相对较小。就知识体系来说,49.02%的老师认为最缺乏的是学科教学法的知识,就论文而言,31.37%的教师没有公开发表的论文。

3、科研意识和反思意识相对薄弱。如在回答“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时,只有11.76%的教师认为自己最缺乏的是教育理论知识;在回答“继续教育的重点”问题时,只有21.57%的教师选择了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在对“最缺乏的教学技能”及“培养骨干教师的最佳途径”问题作答时,教师答案比较集中于“通过系统的技能训练”和“教学观摩与创优”,分别占52.94%、43.14%,而选择“自我反思和经验总结”的只占29.41%;对教后反思,有时能做到的占76.5%,经常做到的占21.6%。这说明对校本教研的认识还不充分,大多数教师自我反省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教育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4、对于新课程改革,欢迎但学习不够占45.1%,欢迎,经常学习并付诸实践的占43.12%。这说明学校在这项工作方面,力度不够,需要尽快加强。

二、校本教研素质问卷调查后的思考 (一)首先要搞清校本教研是什么?

最经典的解释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教学研究,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

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1、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2、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

3、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那么,以校为本的教研与现行教研有什么不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

(二)学校必须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1、课改呼唤“校本教研”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如何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

的教学行为,如何解决课改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则需要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来作为补充。在这一背景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即校本教研制度)便应运而生了。校本教研制度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正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研究制度。

2、校本教研不等同于以往的教研活动,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

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校本教研与以往的教研活动没什么区别,于是将学校原有的教研活动改头换面,稍稍包装一番,就俨然成了所谓的校本教研。其实,校本教研应该是在以往学校的教研活动之基础上的提升。以前学校一级的这种教研活动虽然存在,但往往缺少基本的制度规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的时候会出现学校一级的教学研究脱离自身实际的倾向,或流于形式走过场,收不到的效果。而校本教研首先是将教研作为一项制度来强调。其次,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以校为本,研究本身所急需解决的教育问题,将教研的成果运用于课堂,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3、校本教研不等同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也是近来大的热点话题,那么校本教研培训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他们具有某些相同点:比如都以校为本,都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他们的不同点在于:从目标来看,校本培训的目标是塑造教师的多重角色,使他们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且是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而校本教研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一些教学中的现实问题,通过校本教研培养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从内容上看,校本培训的内容应该多种多样,要涉及到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而校本教研的内容相对来说要狭窄一些。校本培训的方式多样,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运用以自学为主、业余为主、交流为主、课题研究为主等途径方法。而校本教研主要是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的发展。

4、校本教研不是“面子工程”,要防止功利化倾向。

以前很多学校热衷于搞科研,都是为了“面子”,研究的题都是校外机构所要求或布置与学校自身的教学无关或不直接相关的问题。很多学校还从校外聘请了专家来做课题,人力物力财力花费了不少,好不容易终于结题了,但所谓的研究成果对自身发展毫无价值。有的学校纯粹就是将科研作为“花瓶”和摆设,通过科研达到宣传的目的,功利倾向非常明显,这也是我们要杜绝的。申报了多少课题,发表了多少论文,不能作为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只有落实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中,落实到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上,校本教研才真正达到了它的目的。此外,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进行教研的主阵地,但“校本”并不意味着每个学校关起门来搞教研,如果这样,只会使得教研在同一水平上反复,“高成本运作”,导致学校教研受到很大的局限。所以,应该倡导校本教研的开放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资源和条件,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

(三)必须了解校本教研的基本方式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方式。它们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1、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反思是校本教研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师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过去的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可以改革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2、同伴互助。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

助的基本形式又有:

(1)交谈。浅层次的交谈主要是交换信息和经验共享,信息和经验只有在流动中才能被激活,才能实现增值,而教师也只有不断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才会少走弯路。深层次的交谈主要指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专业会谈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发散过程,这个过程是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专题讨论是教师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收获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

(2)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3)帮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就校本教研的内涵和它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必须是教师集体的研究,惟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同时是学习型学校的本质要求),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停留在教师个体的研究,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可以说,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为此,要切实改造学校教育的情境,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讨论领域,其中尤其要加以强调的是教师集体内部的专业争论。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没有不同的思想,一个人说了大家都认为好,这不是学校的幸运。 3、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校本教研就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从这个角度说,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的源头活水,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