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甲骨文缘何成功_

2022-07-19 来源:易榕旅网
专家观察

第195期 COLUMN 78甲骨文缘何成功?

在西方理念中,失败就是控制和管理的失误

■ 文 / 郎咸平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公司治理顶级学者

我现在给大家讲个美国高科技企业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最近把IBM挤走,了第三版,IBM才发布了姗姗来迟的产品DB2。买下太阳微系统的甲骨文公司老板。在1977年,32岁的埃里森(Larry Ellison)跟另外两个人创办了甲骨文,那时候,他是个读了三家大学都没能毕业的辍学生。别小看这个辍学的大龄青年,他们三个家伙水平不简单,最起码能看懂行内最前沿的论文。一个家伙最先看到了埃德加·考特(Edgar Frank Codd)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一篇叫《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这可是数据库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要知道,当时还是比较低层次的《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数据库产品在市场上占主要位置。另外两人也阅读后,他们就觉得数据库软件有潜力,于是就开始策划构建可商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第一个问题是,怎么写论文的那家伙自己不搞公司呢?真正的问题是他是IBM的工程师!那么,怎么IBM不自己搞呢?这篇文章其实1970年6月就发表出来了,IBM却迟迟不搞这个项目。主要原因是当时的IBM闭目塞听,这边庞大而又复杂的官僚系统讨论半天的结论是他们认为《关系型》数据库速度太慢,比不上当时落后的《层次式》数据库。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三个“体制外”的人,在1979年的夏季发布了商用甲骨文产品,这个新数据库产品不是很稳定,并缺少一些重要功能,但还是有客户。当时,美国中央情报局迫不及待地想买一套这样的软件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在咨询了IBM公司之后发现IBM没有可以商用的产品,所以联系了甲骨文。直到1983年,甲骨文已经发布持续竞争力在这个故事背后你看到了什么呢?在美国这种环境下,新的技术研究成果能及时发布出来,即便有一个公司因为内部问题没搞出来,这个技术并不会就此销声匿迹,而是被积累下来,传递下来,这样后面的人就不需要在一些低水平的问题上浪费时间了。所谓科研就是这样的积累和传递。甲骨文为什么能那么快就推出第三版呢?真实的情况是甲骨文推出的所谓第二版其实就是第一版的错误修订版,但是改的不是很彻底,而且这个第二版的软件不但不稳定,而且还缺少一些重要功能。甲骨文的第三版是怎么改进的?他们几位创始人接到第一单以后根本就不敢自我陶醉,因为他们太清楚了—这个产品如果不升级,马上就会被IBM赶上。还有就是,当时的情况不像今天这样,大部分电脑都用微软操作系统,当时中情局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电脑,那么怎么能跨平台操作,这都是很关键很实在的问题。他们很清楚地知道他们是不能失败的,但是他们必须要解决这些具体问题,才能保证以后的成功,也就说在西方理念中,失败就是控制和管理的失误。在过程管理的基础上,甲骨文才能由第一版到第三版不断改进,满足了市场需求,因而成就了今天的甲骨文。而这种由第一版到第三版的不断改进就是所谓的持续竞争力的体现。移动用户发送大写字母“JLR”至10658000订阅《经理人》手机报,每月6元,周一至周五每天一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