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20-09-30 来源:易榕旅网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X省地质灾害条例》(国务院第X号令)以及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诱发因素、危害程度和年度降水趋势预报,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防治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防治指导思想

以党的X大精神为指导,以防治突发性、群发性、多发性致灾隐患点为重点,以群防群测为主要手段,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保持县城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二)防治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地质灾害防治坚持“以人为本”,对重点威胁区所在的镇(街)、村、居民点及厂矿企业、学校、公路等地质灾害隐患进行防治。

2.坚持预防为主。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建立群防群测网络进行监测。对危害性大,威胁人口较少的地质灾害以避让为主,对危害性大,危害严重且无法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则应进行必要的工程治理。

3.坚持属地管理。各镇(街)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短期内没有治理安排的情况下应加强监测责任落实,与有地质灾害隐患的村签订安全责任合同,确保本行政区域人身与财产安全,减少损失。

4.坚持统筹规划。根据我县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和危险性等级,防治工作应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照轻重缓急的办法分期分批分阶段实施治理。

5.坚持谁引发谁治理。对于人为引发地质灾害实行谁引发谁治理,对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政府实施治理,实行谁受益谁出资。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项目,实行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6.坚持群专结合。对不宜治理或暂时得不到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由技术人员与群众共同建立监测网络,加强监测工作。

7.坚持防治最优化。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在充分论证多种治理方案的基础上,选择出最合理的治理方案,做到投资少,见效快,达到治理效果最佳原则。

二、全县地质灾害概况

近年来,我县按照“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以避灾搬迁、工程治理等项目为重点,对搬迁愿望迫切、条件成熟的受灾群众积极实行整体搬迁。截至X年底,全县灾点已核至47处,其中崩塌28处、滑坡13处,地面塌陷6处(地裂缝归类到地面塌陷)。这些灾害点绝大多数分布在太枣沟、X、X沟、X流域和X道等区域。由于常年受雨水冲刷侵蚀影响,这些灾害点均有较严重的险情,有的已处于临界状态,随时都有发

生灾害的危险,且发生灾害后成灾范围大,经济损失严重,各镇办要重点予以防范,在规范人为工程活动的同时,要密切注意汛期天气变化,积极做好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地灾变形破坏前兆,提早发出准确预报,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

三、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和范围

全县4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在9个镇(街)30个行政村,目前威胁着546户,2157人,2619间(孔)房屋,潜在经济损失39730万元。其中崩塌28处,均为土质崩塌,分布于7镇1办,X街道办3处,X镇3处,X镇3处,X镇9处,X镇5处,X镇1处,X镇1处;X3处;滑坡13处分布于6镇1办,X最多为5处,X镇1处,X镇1处,X镇2处,X镇2处,X镇1处,城关一处。地面塌陷6处,分布于3个镇,X镇2处,X镇3处,X街道办1处也是县域内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主要原因是不同时期的煤矿开采形成的地面塌陷。

四、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可划分5个重点防范区段。

(一)X沿岸滑坡、崩塌重点防范区

该重点防范区沿X沿岸展布,上至X县咸合村,下至X县边界,包括X、定国、解庄、浪后、朱家河、高家坡、雁村、联合、管家河、西坡等10个行政村,面积49.6平方千米。

(二)X沟沿岸滑坡、崩塌重点防范区

该重点防范区沿X沟沿岸,城北西—南东方向条带展布,包括X等12个行政村,面积46.7平方千米。中原头、及车家河村与杨家河村结合部是该区的地质灾害密集区,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三)X沿岸滑坡、崩塌重点防范区

该重点防范区沿X沿岸呈带状分布,面积96.1平方千米。河流两侧大多为陡崖,地势陡峭,加上人工开挖坡脚和地表水的作用,造成地质灾害多发。

(四)X沿岸二级阶地滑坡、崩塌重点防范区

该重点防范区包括X、X、X、X、X和X,呈北东—南西向条带展布,面积27.5平方千米。地处X西岸二级阶地,土质松散,部分地区为粉砂质粘土,造成地质灾害多发。

(五)X煤矿地面塌陷重点防范区

该区位于X矿采煤区,包括X、X、X等九个村在内的矩形区域,面积7.7平方千米。区内灾点与工程活动有关,特别是煤矿开采引起地面塌陷频繁发生,多处可见水渠变形,耕地下陷,形成多处陷坑,造成几十户群众房屋发生不同程度的裂缝。

五、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的工作任务

根据国家、省、市气象局气候中心预测意见,结合我县多种气候预报模式,县气象局预计今年我县汛期(5—9月)降水量410~47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月际分

布是5月偏少,6月偏多,7月偏少,8月持平,9月偏多,空间分布为南部和北部多于中部。汛期阶段出现暴雨尤其是短时强降水的可能性大,初夏汛雨出现日期较常年正常略偏晚,预计6月中下旬为多雨时段。7月下旬~8月上旬有弱伏旱,有弱秋淋,出现日期较常年同期偏晚。地质灾害防范期的工作任务安排如下:

(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精心组织实施汛前排查工作。为了能够在汛期来临之前对全县4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落实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监测工作,防患于未然,由县政府抽调相关部门防灾人员,镇(街)主管领导配合,于6月上旬布置一次大排查工作,排查各灾害点的监测和变化情况,并写出检查报告,提出各自的应急防治对策。汛后再用一个月时间,对各隐患点进行汛后检查一次,检查汛期对地质灾害点的影响程度,并将各灾点的监测资料反馈县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为今后我县地质灾害的治理和防范工作提供全面详细的基础资料。

(二)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各镇(街)在易发区内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通过办板报、印发宣传资料、广播、宣传画板,地灾知识培训等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向群众宣传防治地质灾害有关知识和措施,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积极地参与到防治工作之中,形成群测群防的合力,有效提高全民减灾防灾的能力。

(三)签定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人和监测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镇(街)要与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村及时签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责任人和监测人,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考核考评机制,确保汛期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四)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在汛期来临之前,要确定昼夜值班人

员名单,制定值班制度,保证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做到人不离机,值班有记录,出现险情按照灾情速办程序及时上报,确保准确无误。

(五)公告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明显警示牌。各镇(街)在汛期来临以前,将本行政区域内调查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点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牌,让危险区内的居民,了解灾点的位置,灾情的大小,从而使危险区内的居民引起高度警惕,最大限度的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在汛期来临以前,各镇(街)要将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发至危险区内受威胁的群众,使地质灾害威胁区内的群众熟悉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安置地点,以防止处理突发性地质灾害时造成混乱,使救灾工作处以被动不利局面。

六、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与监测人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各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各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人为《X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确定的人员。(详情见附表)

七、地质灾害点的治理

按照“统筹规划、重点突出、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结合我县的实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采用工程治理和整体移民搬迁的途径解决。加快推进X年的项目竣工验收,认真做好X年审批的X镇X村土质滑坡、知堡大原头二期土质崩塌、X镇百东村土

质崩塌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协调督办X年申报入库项目的批复。谋划做好X年项目申报工作。

八、地质灾害点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镇(街)要充分认识到做好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主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抢险队、治安保卫队、医疗救护队,全面负责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工作。

(二)加大执法力度,遏制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我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造成的。沿山、黄土沟壑一带群众斩坡平基建房、建窑,破坏黄土边坡原有的应力平衡,引发黄土边坡崩塌、滑坡等都是人为因素占主导作用,这些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在工程建设中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配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切实避免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地质环境,督促矿山企业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落实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征收工作。建设好家园是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

(三)有计划地开展重点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和危险区群众的搬迁工作。目前,对掌握的易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点,各镇(街)要采取强有力措施,组织群众,投劳投力有计划的开展工程治理,对治理费用高,危及人员多,经济损失小的重点地质灾害点,原则上对危险区内居民要进行整体搬迁。对暂时来不及治理和搬迁条件不成熟

的地质灾害点,要加强监测和预报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完善群防群测网络,加强监测预报。目前掌握的4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应纳入群防群测网络,加强监测,提高成功预报率。要把监测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单位、村、组、监测人以及受威胁的村民。对重点地质灾害点,应编制“防、抢、撤”预案,使人民群众处险不惊,安全撤离。在重点防范期内,要加强监测力度,一旦发现险情,及时向县政府报告,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对出现险情、灾情后隐瞒不报的单位和个人,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以《X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要把宣传培训的重点放在有地质灾害的行政村中,扎实、细致地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普及防灾基础知识,将防灾知识宣传培训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积极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意识。全面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六)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队伍和专家作用,积极主动协助政府做好灾情、险情应急处置工作。加强应急值守,及时掌握灾情、险情,及时报送信息。做好应急处置,接到险情和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积极主动做好灾情、险情调查评估工作,协助地方划定危险区,撤离人员,避免群众和抢险救灾人员二次伤亡。加强宣传演练,使隐患的周边群众熟悉撤离信号,路线和避险场所。汛期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信息汇总和省、市、县精神的传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