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现状分析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是我院2012年9月成立的新专业,方向为化学制药,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而建立的新兴专业。安徽地处南北过渡地带,生物资源丰富、特色独具,具有较好的资源、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滁州地处皖江开发带,中成药工业基础相对较好。在医药工业方面,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医药工业企业27个,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2 家、医药包装生产企业8 家、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生产企业11 家。主要产品有:化学原料药、西药制剂、中成药、医药包装、医疗器械、卫生材料、保健制品等。另一方面,省政府提出积极发挥学技术在我省生物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并且从而满足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教育发展和高校学科专业调整的需要。在安徽省生物产业技术发展指南(2010-2015年)中明确提出如下优先领域与发展重点:创新化合药物研发,通过工艺、设备改造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通过结构改造或修饰开发系列具有提高疗效或稳定性的衍生物;新型给药系统及辅料研发;支持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药品副作用的新型缓控释、靶向给药体系研制,以及新型药用辅料研发。相对应于医药工业的发展,而作为培养医药工业的专业人才的专业来说,我省的制药工程专业略显不足,目前我省高校仅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皖南医学院等院校开设制药工程专业,和其它省份相比较特别是沿海的江苏,浙江,山东有较大的差距,为了和当地医药工业发展相适应,加强安徽省的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滁州学院设立了制药工程专业。
制药工程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 2人,讲师(含实验师) 3人,博士4人,硕士9人, 副高以上占23%,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100%,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教师名单:薛连海(教授/硕士)、楼鑫(副教授/博士)、张延琪(副教授/博士)、周海嫔(讲师/博士)、陆晓雨博士、侯金松(讲师/博士在读)、王永贵(实验师/硕士)、金鑫硕士、程苑硕士(博士在读)、张培硕士、王金玉硕士、董洁硕士、王悦硕士。另从安徽医科大学聘请刘新华教授为我院客座教授。
目前制药工程专业两届毕业生126人中,其中为高校与研究所输送研究生18人,考研录取率14%(见表1)。连续三年新生报到率超98%(见表2)、就业率超99%(见表3),英语四六级通过率高(见表4)。
1
表1 2016-2017年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汇总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姓名 刘栓 查士银 黄丽娟 饶子鹏 李芹 刘丽华 杜夏 丁祝林 史学林 王勇 赵鑫 王梦飞 施兆江 赵飞媛 章克彪 黄贝贝 代晨路 宋亚琴 年级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2 2013 2013 2013 2013 2013 2013 2013 2013 2013 2013 所学专业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录取院校 北京化工大学 济南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宁波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扬州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录取专业 备注 化学 211 生物与基础医学 其它 化学 其它 制药工程 211 无机化学 其他 制药工程 211 药理学 其他 制药工程 211 制药工程 211 制药工程 211 生药学 211 药物化学 其它 生物医学工程 其它 生物医学工程 其他 细胞生物学 其他 生物工程 其他 制药工程 其它 食品加工与安全 其它 表2 2012-2016年本科生报到情况统计表
入学年份 专业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制药工程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制药工程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制药工程 招生计划数 80 80 80 7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2
实际报到数 78 78 78 66 报到率 97.5% 97.5% 97.5% 94.29% 总报到率 2012 96.77% 2013 2014 70 75 77 77 79 80 77 80 87.50% 93.75% 96.25% 96.25% 98.75% 100.00% 96.25% 100.00% 93.44% 98.75%
2015 2016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制药工程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制药工程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79 79 78 79 79 80 79 80 98.75% 98.75% 97.50% 98.75% 98.75% 100.00% 98.75% 100.00% 98.44% 99.38% 表3 2016-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届别 专业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制药工程 应用化工技术 (专科)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7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制药工程 总人数 75 77 63 61 59 75 71 57 63 考研录取数 9 7 4 8 12 13 7 10 考研录取率 12% 9.46% 6.35% 13.11% 16% 18.31% 12.28% 18.87% 就业人数 66 70 59 53 59 63 58 50 53 初次就业率 92% 90.54% 90.48% 90.16% 91.53% 表4 2016-2017届本科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情况统计 届别 专业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制药工程 2017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总人数 75 77 63 61 75 71 四级 通过人数 38 39 37 38 41 37 通过率 50.67% 50.65% 58.73% 62.30% 54.67% 52.11% 六级 通过人数 13 12 10 17 15 14 通过率 17.33% 15.58% 15.87% 27.87% 20.00% 19.72% 3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制药工程 57 63 32 38 56.14% 60.32% 9 8 15.79% 12.70% 制药工程目前已有2012级和2013级两届学生,共计126人。课程由“基本素质、专业基础、专业应用”三大模块构成,专业核心课程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合成、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化学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天然药物化学。所授课程尽量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等优质教材。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工程训练1周;专业认知实习2周、制药工程课程设计2周;基础化学实验7.5学分、制药工程专业技能综合训练4.5学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16学分;专业素质拓展10学分(创新创业教育4学分,社会责任教育5学分,素质拓展1学分),教师横、纵向课题研究1-3学分,学科专业竞赛(厅级以上3学分,校级2学分,院级1学分),学科前沿与区域产业论坛2学分,企业班证书1-2学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1-2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73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39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56.5学分,专业选修课34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为38.5学分。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积极把专业的建设和皖江地区进行的经济转型结合起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等理念切实融入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输送新鲜血液,促进地方经济的转型。
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另一指导思想是根据本专业的学科背景,同时根据本地医药工业的发展态势,对本院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师资队伍等各项建设)作适当的调整,在发展中建立自己的专业特色。
一方面,在培养人才方面培养有特色的服务于地方特色人才,通过“因材施教”、“素质教育”、“产教研融合”等理念,努力在专业培养模式方面形成自己特色,培养有创新意识,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积极为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师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为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师和当地企业的合作建立平台,提倡教师产学研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4
三、专业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3-5年的建设,将我院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成为省内有重要影响的专业,以化学制药为重点发展方向,发展中药制药和中药现代化,探索新的培养方式,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制药工程学科。培养一支既懂药学知识又具有扎实工程技术知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双语教学人才;重点抓好学生创新、工程能力的培养,使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
四、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1、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完成专业建设的有力保障,专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人才的引进和发展。计划在2020年7月以前,引进3-5位制药工程专业的教授或博士,特别是引进几位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使教学团队结构更加合理;现有教师在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服务企业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制药人才奠定基础。
2、人才培养
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制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并引导学生开展大学生科研创新。根据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目标,修订和完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全程教学计划,逐步扩大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细分培养方向,为本地区输送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3、课程和教材建设
在目前的课程基础上完善、整合教学课程的设置,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及建设规划如下: 借鉴兄弟院校如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的成果,修改教学体系,以不断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配合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上争取校级以上成果。探索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抓好教学改革,主要专业课达到滁州学院优质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为申请安徽省和国家优质课程奠定基础。同时积极推进特色课程教育的建设,结合皖江地区医药工业的发展特色,鼓励教师编写具有皖江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
4、科学和教学研究
鼓励教师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尤其鼓
5
励教师积极参加产学研,努力把自己的科研和当地的医药工业融合,促进当地医药工业的发展。力争实现人人有科研项目、人人有教研项目。高职高学历教师要求每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1-3篇论文,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三年内发表1篇教学研究论文,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5、 实验室建设
在2020年底之前,实验室建设达到同类学校的领先水平,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合成制药、中药制剂、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流程。总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特色鲜明,紧密结合当前药物研究开发的方向。根据学生对目前实验课程的意见,更新实验内容。
6、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已经初步建立的安徽金邦医药有限公司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他实验基地和深层次的产学研基地建设,为培养应用型制药工程人才和建设“双能”型教师队伍构建平台。完善实习环节,制定标准的实习计划、实习指导大纲,不断提高实习的质量和效益。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
7、教学管理
注重并完善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表、教案、教学日历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师任课条件、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考试、考核、考分考纪和试卷评判的有关规定、毕业论文的指导、评判及答辩等方面的规则和要求等)和质量监控(各项听课制度、质量反馈体系等)文件及实施的材料档案。对所有教学活动、教研活动、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都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所有教学档案资料都要收集、整理后归档,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和审核评估的支撑材料。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专业建设小组
成立专业建设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与职责,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确保层层推进、逐级落实,使专业建设按计划实施。
(二)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激励机制等,为专业建设提供保障。 (三)政策保障
6
建立专业建设正常投入机制,保障高分子材料方向所需要的实验实训场所与设备必须经费的正常投入。
(四)自我评估
定期开展专业建设的自我评估工作,总结在专业建设方面已取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对已取得成绩继续保持,加强不足部分的建设,高质量的完成专业建设的各项内容。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