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挖掘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联动点

2022-02-17 来源:易榕旅网


如何挖掘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联动点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主要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读、品、悟、议。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力图体现“以生为主、以读为本、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词句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抓住关键语言特点,大胆想象进行仿写,由题目直奔读写的点睛之笔,寻找文章空白及人物思想的闪光之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关键词】以读为本感悟抓住关键词句直奔点睛之笔寻找空白想象体验细节闪光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写作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是最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不充分的课绝不是好的阅读课。学习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首先要感知文本的语言文字,而对文本语言的感知、感悟都要通过读来实现,读可以说是理解、内化语言的前提。

在语文课上,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读书和感悟的时间与机会,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了。初读、品味读、展示读等各种方式的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拥有了自由朗读的时间、展示朗读的时间、合作朗读的时间、默读思考的时间以及品读感悟的时间。同时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读的指导,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既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果,又有助于学生学习表情达意的方法。

二、抓住特点,读中学写绽放思维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阅读我们的语文教材会发现很多文章的句式很有特点,无疑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材料。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威尼斯的小艇》的课堂上,学生在朗读中仿佛看到了威尼斯的小艇,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去发现作者是如何把小艇写的活灵活现?学生也因此明白抓住特点后,再根据事物的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就可以写得栩栩如生。所以紧接着笔者选用了一盒彩笔,让学生学会观察,并能把自己的观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

描述出来。学生从彩笔盒子的外形,颜色以及打开时的情景,抓住了特点,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课堂气氛一下子高涨起来,我们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思维的大门打开了:

师:在这段中,作者把小艇分别比作什么?各写出了它的什么特点?

把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巧灵活的特点。(课件出示图片)

师:如新月一般美丽,多让人喜欢啊?谁能来读一下?你再读读?如水蛇一般灵活的小艇,多让人喜欢啊?谁能来读一下?你再读读?

我怎么没听出小艇有多独特、多轻快、多灵活?指导生再读。

读的更美?读出它的灵活?(个人读,齐读)

一盒普通的彩笔在学生的眼中成了“小姑娘头上漂亮的蝴蝶结”“一个沙漏”“一根肉骨头”“一块画家的调色板”“一个万花筒”“一朵绽放的礼花”“一朵瞬间绽开的花朵”“五彩的喷泉”……课上倾听着,感动着,欣慰着,读与写达到了有机结合,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接受写作方法的熏陶,掌握写作的技巧。相信学生再写别的事物也不成问题,当堂就有一个学生将自己的笔写的有声有色:我的这支笔……立在桌子上就有点像一个威武的小战士……仿佛一只可爱的小熊…拧开它,你会发现它的头尖尖的,真像一颗子弹。我真有点惊叹了!给力!这是阅读与语言的表达联动的过程,这更是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过程。

三、题目入手,直奔读写“点睛之笔”。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确立文章的读写训练点,虽然有时候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善于挖掘,善于研究,你就会发现一条如同穿越时空的隧道-------“文章题目”,因为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聚焦点。教学时,从剖析文章题目入手,直接切入文章的重点,读写训练的

点就此产生了。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爬山虎的脚》一文重点就是写“脚”――

四、寻找空白,拉近距离走进文本。

读写训练实际上是语文课堂的灵魂,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材的课文中往往有很多空白点值得让我们去挖掘,调动学生的思维,走进文本,产生表达的需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中的可挖掘的空白点是:在威尼斯还有哪些人坐着小艇去做什么事?由文章的引领:商人、青年妇女、孩子、老人坐着小艇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很多人坐着小艇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诸如旅游、逛街、买菜、上学……学生通过想象,还可以将生活中所见的事情轻松地运用到文章的拓展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此时此刻的表达是学生主动的、积极的。

五、抓住细节,具体描写思想闪光

“细节决定成败!”教科书中很多的文章,是通过具体的事例,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或者对环境的渲染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崇高品格。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就是最具阅读价值的地方。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发挥其主体性。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不防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读写联动点,不论是题目也好,关键词句也好,文本的空白、人物的思想展现,都是学生学习的好例子,教师挖掘到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择优而学,得其精华。学生有据可依,何愁不会写作呢?学生如果真的能将自己所见到的、听过的记在脑海里,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写下来,那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真正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小学语文教师》(201203)

[3]《陶行知教育名篇》

[4]其他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