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2020-2021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10-24 来源:易榕旅网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2020-2021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小明同学对世界某一宗教进行了研究,该宗教产生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他研究的宗教是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2.什一税是欧洲基督教会向居民征收的宗教捐税,这一做法开始于下列哪位人物统治时期( ) A.拿破仑

B.亚历山大大帝

C.屋大维

D.查理大帝

3.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4.关于西欧庄园法庭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庭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司法工作 B.法庭的开庭地点是固定的,只能在教堂举行 C.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 D.佃户没有义务出席法庭的审判

5.特许状(下图)一般由国王或者城市原本所辖的封建领主颁发,主要内容是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中世纪西欧城市获得“特许状”意味着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A.获得经济独立

B.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C.获得政治独立

试卷第1页,总7页

D.取得自由和自治权

6.由于城市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而被领主控制,为此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的斗争来争取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是( ) A.武力斗争 杀死领主 B.金钱赎买 武力斗争 C.政治谈判 金钱赎买 D.国王支持 武力斗争

7.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8.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这体现了大学自治地位的 A.免赋税特权

B.教育自主权

C.司法特权

D.生命安全权

9.10世纪时,一位阿拉伯学者到西欧去旅游考察,他对西欧的感观,最可能是 A.对西欧的落后和民俗鄙陋大加批评 B.对统一西欧的强大政权印象深刻 C.对西欧经济和城市的繁荣赞赏不已 D.对西欧的大学林立感到惊讶不止

10.假如查理·威廉生活在中世纪时期的西欧,那么他的活动轨迹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A.他可能是一个农奴,在自由城市居住满一年零一天,获得了市民的身份 B.他可能是一位佃农,要交各种捐税,生活困苦

C.他可能参与了法兰西琅城取得自治的斗争,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D.他可能进入巴黎大学,学习法学、医学和神学等课程

11.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试卷第2页,总7页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12.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13.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B.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14.“君上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下列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②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灭亡,开放创新才能生存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15.如图是《罗马民法大全》体系结构图,其中①应该是

试卷第3页,总7页

A.《和平法令》 C.《查士丁尼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

16.当西方为新的文明打下了基础时,拜占庭帝国却一直躺在光辉灿烂、占压倒优势的遗产上,一直无力冲破过去的桎梏,因而变成了一个陈旧的、与时代不合的存在物,直到1453年遭到耻辱的但却不可避免的灭亡为止。拜占庭帝国是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的 A.阿拉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7.拜占庭帝国,它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下列不属于拜占庭文化因素的是: A.基督教

B.希腊罗马文化

C.西亚北非文化

D.印度文化

18.11—13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历时将近200年,共进行了9次东征,动员总人数达200多万人,虽然以捍卫宗教、解放圣地为口号,但实际上是 A.宣扬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掠夺东方的财富 C.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 D.维护拜占庭帝国的地位

19.拜占庭曾经是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这个帝国的黄金时代是 A.克洛维国王统治时期 B.查士丁尼大帝统治时期 C.君士坦丁皇帝统治时期 D.查理大帝统治时期

20.中国学者吴廷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分析指出大化改新后建立起来的土地制度“只能是封建的土地国家所有制”。据此分析吴廷理认为大化改新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应是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试卷第4页,总7页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1.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的国家。7世纪中期,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中国的( ) A.秦汉制度

B.隋唐制度

C.宋元制度

D.明清制度

22.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

A.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 C.出现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 D.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23.下图显示的是大化改新

A.政治方面的内容 C.军事方面的内容

B.经济方面的内容 D.武士集团的内容

24.2019年4月1日,日本正式公布新年号为“令和”。这是日本自公元645年首次使用年号以来的第248个年号。日本首次使用的年号是 A.大化 B.德川 C.明治 D.裕仁

二、综合题

25.欧洲文明又被称为“基督教文明”,是西方近代文明的孕育者,让我们走选中古时期的欧洲。

(时空观念·见证王国变迁)

(1)根据下图指出,“罗马人的皇帝”是指谁?他去世后,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今天哪三个国家的雏形?

试卷第5页,总7页

(史料实证·剖析封建制度)

材料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其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到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君,他与自己封君的封君则没有臣属关系。

(2)封君与封臣联系的组带是什么?他们彼此间各有何义务?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历史解释·感悟宗教土壤)

材料二;据说,克洛维的妻子请求他皈依基督教时,他拒绝了:“你的神毫无用处。”但是,有一次与另一日尔曼部落的战斗中,克洛维的军队面临毁灭,他高声喊道:“耶稣基督!如果你能赐我胜利,我一定信奉你,接受洗礼。”他话音刚落,敌人就开始逃跑。于是,496年克洛维率3000亲兵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

——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材料三:六七世纪的西欧,日耳曼国王对西欧根本不加治理,也不会治理。………文化上日耳曼人目不识丁,当时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只是在修道院。日耳曼国王控制着西欧国家的政权,但精神文化生活的领导权却属于基督教会。

——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

(3)材料二、三中所述王权与基督教结合的理由,哪一种理由是真实可信的?对另一种理由应该怎样解释?

26.《英国庄园生活》是研究中世纪庄园农民的经典之作,它以1150—1400年为单位,描绘了中世纪乡村生活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英国,其经济生产模式是庄园经济,它是一种封建主义经济,在庄园中,农奴是最主要的劳动者,他们处于庄四体系中的最底层,是被剥削的对象;领主是庄园的所有者,他们在庄园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是庄园经济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此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层——自由民,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租种领主的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样是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但其境况在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农奴。

材料二:庄园经济相对的独立性是庄园法能够保持传统而不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庄园内部有大量旧有的东西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并没有消失,而是得到了不断继承。最为明显的是,在庄园“敞田制”中的集体耕作、公共牧场等,据说“这种习俗是日耳

试卷第6页,总7页

曼保存下来的古代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残余。”

材料三:领主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庄园法庭上的胜诉,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农民的利益了,这是领主获得财富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另一庄园领主的生财之道是收取诉讼者的罚金,这一罚金为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所拥有。

材料四:经济学家托尼曾经估算,“农民每交给领主1个便士,就往自己口袋放进6个便士。”很显然,如果没有庄园法对农民的保护,这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庄园的主要人员构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庄园有哪些不同种类的土地,指出“公共牧场”属于哪一类土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庄园法庭的审理范围和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

(4)根据材料四,指出庄园法庭存在的积极意义。

试卷第7页,总7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基督宗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故C符合题意;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故A不符合题意;伊斯兰教在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创传,故B不符合题意;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查理大帝创建了查理曼帝国,他为了得到教会的支持,规定人民将收入的十分之一贡献给教会,这就是什一税,从此成为惯例,直到宗教改革,故D符合题意;拿破仑颁布了《拿破仑法典》,亚历山大大帝创建了亚历山大帝国,屋大维创立了元首制,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3.A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4.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A项说法不正确;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B项说法不正确;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C项说法是正确的;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没有经过领主允许而无故缺席的佃户,会被罚款,D项说法是不正确的;由此可知,ABD三项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排除;故选C。 5.D 【详解】

答案第1页,总8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依据所学可知,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特权,成为自由的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者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所以中世纪西欧城市获得“特许状”意味着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特许状”的内容,排除;故选D。 6.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的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 7.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这段话表明城市里人民是自由的,“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详解】

考查点:中世纪的教育。解题思路:由材料“按教会法规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可见中世纪欧洲大学自治地位突出体现为司法特权,故C符合题意;材料无关A免赋税特权或教育自主权,排除AB;材料无关生命安全权,排除D。故选C。 9.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所以,10世纪时,一位阿拉伯学者到西欧去旅游考察,他对西欧的感观,最可能是对西欧经济和城市的繁荣赞赏不已,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史实;西欧的大学出现的时间是12世纪,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C

答案第2页,总8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法兰西琅城取得自治的斗争没有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故C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农奴在在自由城市居住满一年零一天,可以获得了市民的身份。故A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庄园主对各种依附农民有不同的人身奴役及司法权力,可以利用庄园法庭(一般由总管主持)审判农民并收取罚金,佃农需缴纳各种税务,生活艰苦。故B不符合题意;中古早期的神学教育为大学,尤其是巴黎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中世纪西欧大学兴起,其所设学科-般为文科、法学科、医学科、神学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C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手工业和商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因此,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故C符合题意;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3.D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经典,“主”指的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所以这枚校徽体现了基督教对中世纪文化教育的影响。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C项表述错误。所以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4.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

答案第3页,总8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闭关自守导致灭亡,开放创新才能生存,故含有①④的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5.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由《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篡》《法理概要》《新法典》组成,故C符合题意;《和平法令》是十月革命后颁布的法令,故A不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两河流域的文明代表,故B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在西亚兴起,奥斯曼土耳其积极向外扩张,先占领小亚细亚,又渗入巴尔干半岛,矛头直指已经没落的拜占庭帝国,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国家都不是灭亡拜占庭帝国的国家,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7.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ABC三项的内容都是拜占庭文化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印度文化不是拜占庭文化因素,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8.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拜占庭帝国内部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早就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组建了十字军。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掠夺东方的财富。故ACD与十字军东征的史实不符,B与十字军东征的史实相符,故选B。 19.B

答案第4页,总8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帝国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大化改新后建立起来的土地制度“只能是封建的土地国家所有制”,据此分析吴廷理认为大化改新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应是封建社会。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的国家,7世纪中期,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这就是大化改新,它以中国隋唐制度为蓝本,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出现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干无关。故选C。 23.A 【详解】

根据材料展示二官八省属于政府官职设置,是政治方面的改革,故A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经济、军事、武士改革的内容,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4.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年号是古代中国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建元”。唐太宗时期,年号为“贞观”(公元627年-649年),当时日本全面仿效唐制,公元645年-650

答案第5页,总8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年,日本使用首个年号“大化”,年号制度延续至今,所以日本首次使用的年号是大化,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5.(1)查理。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维形。

(2)纽带:土地。义务: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实质是封建等级制度。

(3)材料三的理由。材料二把克洛维皈依基督教神化,为王权与教权的结合制造舆论。 【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年代尺中“481年法兰克王国建立”克洛维”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因此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481年,日耳曼人克洛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第二小问: 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因此可知,“罗马人的皇帝”是指查理。第三小问:根据年代尺中“843年\"帝国- -分为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14年, 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和封臣联系的纽带是土地的封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及“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等信息可知,封君封臣制度的实质是封建等级制度。

(3) 第一小问:材料二阐述的克洛维在军队面临毁灭的时候,高喊“耶稣基督!如果你能赐,

答案第6页,总8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我胜利,我一定信奉你,接受洗礼”,结果导致了敌人开始逃跑。由此,克洛维皈依基督教。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这种王权与基督教结合的理由比较荒诞,不是真实可信的。材料三认为王权与基督教结合的理由是“日耳曼国王控制着西欧国家的政权,但精神文化生活的领导权却属于基督教会”。说明王权与基督教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理由是真实可信的。第二小问:材料二中,描述的是克洛维通过高喊\"耶稣基督!如果你能赐我胜利,我一定信奉你,接受洗礼”,结果导致了敌人开始逃跑。由此克洛维率领亲兵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因此可知,材料二的实质是把克洛维皈依基督教神化,为王权与教权的结合制造舆论。

26.(1)农奴、领主、自由民。

(2)庄园土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和佃户的份地,此外还有共用地。“公共牧场”属于共用地。

(3)审理范围: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租税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细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4)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生的特权。 【详解】

(1)据材料“中世纪的英国,其经济生产模式是庄园经济,它是一种封建主义经济。在庄园中,农奴是最主要的劳动者,他们处于庄园体系中的最底层,是被剥削的对象;领主是庄园的所有者,他们在庄园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是庄园经济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此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层--自由民,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租种领主的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样是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但其境况在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农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经济的主要人员农奴、领主、自由民。

(2)据材料“庄园经济相对的独立性是庄园法能够保持传统而不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庄园内部有大量旧有的东西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并没有消失,而是得到了不断继承。最为明显的是,在庄园敞田制中的集体耕作、公共牧场等,据说这种习俗是日耳曼保存下来的古代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残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共牧场”属于庄园土地的庄园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庄园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大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

答案第7页,总8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3)据材料“领主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庄园法庭上的胜诉,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农民的利益了,这是领主获得财富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另一庄园领主的生财之道是收取诉讼者的罚金,这一罚金为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所拥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的主要手段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法庭宣判的依据是习惯法或村法。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 (4)据材料“农民每交给领主1个便士,就往自己口袋放进6个便士很显然,如果没有庄园法对农民的保护,这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答案第8页,总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