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学暑期班学习与古徽州考察后记
CHY
一、“英雄史观”的重新认识与社会史研究的局限
我是湖北省社会学科院文史所研究生,所里的研究员老师们也多是研究社会史的专家,自己深受这些老师的研究领域和思路的影响,因此自己对社会史研究还是有些感觉。近些年,社会史研究兴起,成为史学研究的热门。社会史研究思路是关注民间、关注大众、关注日常,方法主要引用社会学、历史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的方法(如田野调查)收集史料,史料包括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碑资料三大类,如华南学派“进村找庙、进庙找碑、读碑析事”研究方法,总体上而言,史料是来自地方、来自民间,或者称之为“地方文献”“民间文献”,区别于中央、地方政府所撰的正史、档案、地方志等史料,因此,史学界形成了微观的、具体的“小历史”研究。社会史兴起意味着宏观叙事的“大历史”研究遇上瓶颈,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史等研究停滞不前,需运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方显鲜活,此处不排斥西方学术研究对中国学术的影响,20世纪中叶法国年鉴学派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已被广大学者认知与接受。
那么,是否“大历史”研究已经失去意义与价值?通过这次暑假徽学研究班的三天古徽州考察,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更确切的认识。当然,在没有参加这次徽学研究班之前,我也是明白宏观、上层的“大历史”研究是不会失去其意义与价值。历史的车轮是由谁推动的?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是“英雄史观”,二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跟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但为什么会出现“英雄史观”的看法,这值得我们去思量。中国传统史学史为帝王统治阶级服务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记得是帝王的一言一行,每一部正史修的都是帝王将相的事迹,这在落实“英雄史观”,没有身份与地位的人是不会被记载入史。只有在这种“大历史”脉络研究深入透彻的情况下,才会逐步研究向下乃至民众日常生活的研究,因此在相等材料的情况下,历史研究先从对历史产生贡献、推动的大人物开始,逐次到对历史产生较小影响的普通人物,如果简单的把大人物与普通人物合成为人民,再延续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上来,显然是对推动历史的车轮大人物或者英雄不公平。考察古徽州是同属于这种历史研究的模式,古徽州人创造出来的数百年辉煌是中国传统历史中少见的,正是因为这种对历史推动的贡献与重要性,才使得徽学研究成为地域研究的显学。徽学的研究对象是当时有科举功名的士大夫集团或者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徽州商帮,
包括与他们产生关系的各行各业等等,徽学研究仍是研究社会上层、具有重大想象力的人物。如果说徽商没有产生对全国乃至东南亚的形象力,研究的意义不大打折扣,所以史学研究仍处在研究对历史推动、贡献较大的人物与群体上,在逐次层层向下乃至平常百姓上,当然这里也包括历史重大事件到历史平常事件的研究顺序,研究者总是会先研究历史重要事件,把握准历史发展的脉络后,在去研究对历史影响甚微的历史小事件。于是,社会史、日常生活史兴起,因为历史脉络、骨架已经形成,剩下的需要历史的血肉去填补,不得不说历史除了英雄人物的引导,仍需要普通人民的推动,形成历史的全貌。
那么,社会史的研究的局限性也就随研究对象、思路等显现出来。社会史研究的对象是历史进步影响较小的人物或者个案、方法是新颖,但总是属于微观的历史研究,会出现就事论事、无法演绎拓,琐碎碎片化的特点,产生的意义较经济史研究等较小,甚至社会史研究用文化等因素来解释作为历史发展的驱动了力,终究难以阐述历史的发展趋势。以上这些都是社会史存在的一些局限。那么社会史的出路未来在哪里?举个例子,研究一个村庄的历史,意义甚微。做好村庄史的研究,首先,个案研究对象要具有代表性、典范性,说的就是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要大。这就是徽学成为区域史研究的显学的原因。其次,是部分研究,研究的面需要展开,部分研究需要处理的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处理好个案研究的村庄和一般影响力较小村庄的异同点,求出相同点详细阐述,这也是徽学研究的未来思路。最后是比较是特殊之特殊,不属于一般性的总结特点的村庄,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社会史研究做到量上的无限大是很难到的,整体的、每个个案的研究做不到,甚至没有必要,只有用演绎法方可是社会史研究的未来。
二、城市发展与“历史遗迹”存留的冲突
在为期三天的古徽州考察中,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景点是古徽州的马头墙。马头墙是古徽州现黄山的建筑风格的典范,不仅在古村落房屋上可以看到,更为重要的是在现代建筑、房屋上仍有马头墙,而且占绝大数,没有马头墙的建筑极少。一打听这事,原来是当地政府规定新建房屋必须要有古徽州印象的马头墙。看马头墙,就知道古徽州建筑的风格特异,当然徽商的影响力具大,全国各地建筑都有马头墙的影子颇多,其实古徽州的建筑是研究的好方向,有意义也很有意思,历史与文化记忆也在其中。
那么,这里有一个现实问题,历史研究需要关注现实、关注人文,那就是作为实物史料的古徽州村落去留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比如这次我们这次考察的徽州古村落唐模、许村、鱼梁、南平等。显然,黄山走的是一条保存古徽州村落,开发旅游业的路线,但事实上黄山的发展之路并未走在安徽城市发展的前列。笔者认为,一、保存历史文化遗迹是作为人类延续
传承的重要手段,这项工作任重道远,应当矢志不移,靠人大脑的记忆很容易出现历史模糊。 二、既然这是我们的职责,但是有人却只把它当做权利来做,来靠展示这些应经被历史遗忘的实物来谋取生计,不是十分恰当的。城市的发展不是靠祖辈留下来的那些古董就能够建设好的,需要当代人的新的勇气与智慧。这里会引出一个新的问题:是创新好还是保守好?当然保守的东西不一定不好,但是过度的依赖保守便是作茧自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需求,创新显得更为锐气有劲。当然,笔者并不是认为做历史遗迹的推土机来使得徽州古迹消失,并在此上建立服务业类的大公司建筑等,古建筑等遗产需要保护,但这不能成为黄山城市发展的桎梏。黄山人不能仅仅沉醉、依赖于古徽州的旅游业而方显落后,想想自己的徽州祖辈们创造的辉煌,需要传承的是他们智慧勇敢实干的精神,这点更为重要,不单是他们留下的那些古董,创造出“新徽州”人的辉煌。 三、徽学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与一般
在实地考察的许村、南平、唐模古村落中,都会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有很大宗族祠堂以及牌坊,虽经各种动荡运动,支祠还是保存了下来,如南平叶氏支祠等,这方显示此地宗族力量的强大,这些宗族力量的体现背后靠的是此地人财源与声望,与明清时期的徽州人科举入仕,经商致富等相辅相成。历史学者如果研究如果去还原宗族的发源史的话,绝大多是会选择徽州来作为宗族研究的案例,因为这里有强大的宗族与有关宗族研究的丰富史料。总之,徽州研究具有典范性,契约精神的徽州人也留下个汗牛充栋的史料,何乐不先研究徽州,因此,徽学研究也水涨船高,研究的起点高,做出成绩来也实属不易。
那么,如何处理好徽州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实为重要。上文已经提到,徽州的影响远已到东亚、东南亚地区,研究徽学不单仅具有徽州的意义,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对世界影响的意义。徽州具有的各种典范此处不在赘述,事实上,徽州研究仍处在士大夫阶层的研究,未大面波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研究,此类研究范式也是其他其他地域研究的特点,或存在研究内容是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但其材料用的是士大夫等读书识字人留下的文献,不足以支撑其史学观点。徽学研究的未来与出路,就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处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徽学研究方能显示生命力,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视野着眼,从徽州文化的小范围着手,找出其共通性、互为表里的地方而不是彰显差异,并显示出徽州文化对其他地域文化的影响或者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处的地位。举一个例子,仍用马头墙或者徽州文书的例子,若如在少数民族或者边疆地区发现乃至东亚等地区发现马头墙或者是其他语言的徽州文书,可想而知,足以证明徽文化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的意义。 四、感谢语
最后,感谢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历史与社会学院举办的这次徽学暑期班,来讲学的王世华、徐彬、王振忠、卞利、常建华、刘道胜诸位老师,他们的史学观点,学术精神已经潜移默化的被我吸引,谢谢教授们的分享。还有的是康健老师及会务组的同学辛苦付出,为这此暑期班的成功圆满做了很多工作,组织也很成功,感谢康健老师和会务组。当然,也谢谢与师兄师姐同学们的陪伴交流。以上这些都使我受益颇多,也向诸位祝好!最后,祝安徽师范大学徽学研究在争学术地位、知名度上越做越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