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和责任心培养
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743300)田国富
“马加爵事件”的余悸渐渐消歇,但这一事件留给人们的思索和忧患远不会结束。细探“马加爵事件”的根源,我们可以举出一大堆的理由和道理。作为一个由农村走向都市的大学生和杀人犯,马加爵是学业能力的优秀者,是人格道德的残缺者。他的内向孤独、自卑自悲、偏激厌世的心理成因,不能简单归结为家庭经济的困难和周围环境的冷漠。他由自我抑郁走向自我封闭,由孤独无助走向仇杀报复。其变态心理支配下的变态行为,是长期缺少父母的抚慰、同学的理解、教师的尊重、学校的帮助、社会的关心等爱的感化和良好的教育的结果;是一种无视自己的出身和美好前途,无视自己肩上担负的家庭义务和社会责任的结果;是一种自控能力、抗挫能力的丧失和缺乏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的结果。
“马加爵事件”成为基础教育的“警钟”。为了杜绝此类重大事件的发生,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了把我们的青少年培养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加强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社会责任心教育,已刻不容缓。
下面拟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正视责任心萌生的原则
责任心是人们自觉地做好分内事的一种心情,这种分内事随着时间(年龄)、地点(环境)、身份(职业)等条件的变化表现为日益丰富的不同方面,而且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递升的过程。
- 1 -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责任心不是自发地形成的,也不是强迫养成的,而是学生同他们所爱和所尊敬的人相处的过程中逐渐萌生的。作为一种心理需要,它是爱、尊敬、关怀等情感的转化形式和这种形式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换句话说,只有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等的影响和指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对某事物或现象的认同感,觉得应该怎样去做,产生真正的责任心。因此,家长、教师以及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的积极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心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带有责任心的实际行动对学生行为的感化,是使学生萌生责任心的基本原则。
二、善待学生心理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能否产生责任心,依赖于教师的正确态度和方法。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承认和尊重学生拥有的一切情感,容许学生表示他们的情感,尽量恰当地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对待他们的感情。也就是说,教师要以一颗博大的爱心去体谅、爱抚每一个教育对象,作好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对那些身体心理上有缺陷,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教师更要对他们多尊重,多理解,多关心,多帮助,疏导学生的情感,深入学生的心理体验,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重视,从而产生自尊、自爱、自信的心理要求,并将这种要求表现在各种关系和价值评断的实际中,形成和确定责任心。比如,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那些受到关心和重视的学生,往往能够产生自尊感,为了不辜负和继续得到这种尊重,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热情,萌发责任心。相反,那些意见被忽视、情感遭嘲弄,行为受歧视的学生,容易产生灰心、自悲的心理,最后走向孤独和低落。可以说,一个称职的教师总是能够让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感受到:我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重视,我必须要积极上进,做好我的一切。
三、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心
言传身教。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作为教师,应该用正确
- 2 -
的情感态度和端正的行为举止,在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等方面为学生树立表率,让他们从中领悟到值得奉行的价值观,并使之成为他们情感、态度、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样,教师言传身教,学生耳濡目染,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成为刺激和培养学生责任心的契机。比如,今天上课时,黑板未擦,讲桌上乱作一团。你可能会为此恼火,训斥值日生;可能会叫值日生(或某同学)清理黑板和讲桌,借故“拖延”时间…… 如果你先心平气和地说:“值日生忙于课前预习,忘了自己的职责。”然后,你很快地清理了黑板和讲桌,面带微笑,开始上课。这样,就可能会让每一位同学意识到:老师的举动值得遵奉,值日生忘了自己的职责,可以宽容;但今天的事,对自己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警示。显然,教师平常的一次小小的举动,却唤起了每一位同学的责任心。
纪律约束。纪律是行为习惯的保证,其作用在于教师根据现实的和未来的需要对学生在心理发展和行为方式方面加以约束,使学生的行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纪律约束不是严厉的管教和压制,而是宽容基础上的限定,即纪律的约束必须坚持原则。如老师必须明确哪些行为是应该要求学生做到并给予支持的,哪些行为是不应给予鼓励,但可以容忍的,哪些行为是不能容忍,且必须严格制止的。一般地说,凡是有利于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情感表达、正常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行为和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学生与集体、学生与环境、学生与社会关系和发展的行为,都应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和正规有效的约束。
活动训练。学生社会责任性的培养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教师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一些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独立性大、公益性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劳作,全身性地体验感受,形成正确的判断和认识,并在怡情悦性的满足中产生责任心。如鼓励学生做家务,培养生活独立性;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培养抗挫能力;鼓励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培养仁爱心。如在班级管理方面,实行“今天我值日”、“今天我当班长”等制度,可以让每一位同学参与管理,建立责任心;在团队建设方面,通过民主推选、竞争“上岗”,团结协作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自己责任能力范围内作出选择,激
- 3 -
发自信心,形成责任感。如开展“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市长”等征文比赛或讲演活动,可以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感受危难,增强为民服务的进取心。
教材渗透。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课堂是实施教育内容的主渠道。教师要按照新时期的教育目标,将教材中蕴藏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方面的情感、人文、科学等因素,渗透到学生责任心的教育之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做到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学生未来发展的有机结合。如在文学作品教学中,通过感知古今中外进步作家的创作特质,培养爱国爱民、敢为人先的责任;在历史学科教学中,通过了解民族兴衰、历史荣辱等史实,增强民族精神和忧患意识;如在自然学科教学中,通过科学家探求知识奥秘的事迹,激励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学习的信念。
总之,责任心不是一种孤立的心理素质,而是学生的情感、尊严、态度、认识、价值等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这种心理素质表现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才能得到发育和健全。因此,教师要设身处地、想方设法地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心,以适应现实的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