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说苑-政理-水浊则鱼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2021-10-30 来源:易榕旅网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说苑·政理·水浊则鱼困》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城峭则必崩,岸竦则必弛。故夫治国,譬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曰,急辔衔者,非千里御也。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

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孔子曰:“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陵迟[注]故也!今是仁义之陵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诗曰:‘俾民不迷!’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至,刑错而不用。”于是讼者闻之,乃请无讼。

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有使民富且寿。”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公曰:“若是则寡人贫矣。”孔子.曰:“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选自《说苑·政理》,有删改)

[注]陵迟,缓延的斜坡。下文“陵迟”引申为衰落之意。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

B.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

C.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

D.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曰,急辔衔者,非千里御也”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两句中“故”字含义相同。

B.“若是则寡人贫矣”与“若使烛之武见秦君”(《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

1

“若”字含义相同。

C.“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两句中“与”字含义不同。

D.“故善为国者遇民”与“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两句中“善”字含义不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国有父子互相告状的,季孙康子主张杀掉他们,孔子反对杀掉他们,认为这是不教导就杀人,是滥杀无辜。

B.孔子以“墙”“山”设喻,意在表明对老百姓要悉心教化,不可采取用刑罚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政治主张。

C.孔子以“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来告诉鲁哀公,不必担心减轻赋税使百姓富足会让君王变得贫穷。

D.姜太公认为治国的根本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以民为本”的优良传统。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夫治国,譬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 译文:

(2)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 译文:

【答案解析】 9.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

10.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两者意思都是\"善于\"。 11.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不可采取用刑罚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政治主张”说法错误,孔子以“墙”“山”设喻,意在表明要先教化,教化行不通再刑罚。

12.(1)因此治理国家,好比调琴定音,大弦拉得太紧了那么小弦就会绷断。(得分点:“警若”“急”“绝”各1分,句意2分)

(2)这就是治国的根本方法,驱使百姓的原则,不过是爱护他们罢了。(得分点:“道”“使”“爱”各1分,句意2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如第(1)题中“急”“绝”二字,要结合语境进行推敲,同时翻译时要注意遵循“信、达、雅”的基本原则。

【参考译文】

水浑浊就会使鱼儿难以生存,政令苛刻就会使百姓动乱,城墙太陡峭就会崩

2

塌,河岸高耸就会溃塌。因此治理国家,好比调琴定音,大弦拉得太紧了那么小弦就会绷断,所以说紧拉马缰的人,不是驰驱千里的御手。发出声响的声音,传不过百里,没有声响的声音,可以传遍四海。

鲁国有父子互相告状的,季孙康子说:“杀掉他们!”孔子说:“不能杀死他们。百姓不懂得父子相讼的不对已经很久了,这是执政者的过错;执政者遵循正道,这样的人就没有了。”季孙康子说:“治理百姓以孝道为根本,现在杀一人来羞辱那些不孝的人,不也可以吗?”孔子说:“不教导就杀人,这是滥杀无辜。三军大败,不能杀伐;刑狱没有整顿好,不能用刑罚宣示教化;应该自己首先实行它,那么百姓就会像顺从风向一样地服从自己。亲身实行了还有人不服从,随后就用刑罚对待他,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罪过了;那七尺高的墙,人不能跨越,七百尺高的山,小孩都能爬上去游玩,因为那是缓延的斜坡!现在仁义衰落已经很久了,能说人们不会超越界限吗?诗经上说俾民不迷!以前君主引导他的百姓而不让他们迷失方向,因此威严不同寻常却不轻易发威,虽有刑罚却放置不用。”告状的父子听了这些话后,就请求不再上告了。

鲁哀公向孔子问为政治国的事,孔子回答说:“为政的目的在于使百姓富裕长寿。”哀公问:“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减轻赋税百姓就会富足,没有争斗的事百姓就不会犯罪,不犯罪百姓就会长寿。”哀公说:“如果这样做,那我就会贫穷了。”孔子说:“没有见过那做儿子的富有但父母却贫穷的。”

周武王问姜太公:“治国的根本方法该怎么样?”姜太公回答说:“治国的根本方法,不过是爱护百姓罢了。”武王又问:“怎样爱护百姓呢?”太公回答说:“使他们得利而不受损害,使他们农事成功而不遭败坏,使他们能够生存而不被杀戮,给他们衣食而不要掠夺他们,这就是治国的根本方法,驱使百姓的原则,不过是爱护他们罢了。百姓失去他们的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农作物不能按时耕种收获,就是毁坏他们的生机;对有罪的人加重刑罚,就是杀害他们;加重赋税,就是掠夺他们;摇役繁多而使民力疲惫,就是使他们痛苦;使他们劳苦又不断侵扰他们,就是使他们怨怒。所以善于治国的人,对待百姓如同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弟一样,听说他们挨饿受冻就为他们伤心,看见他们劳苦就会为他们感到悲伤。”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