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2.要选好说明角度 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所以花大量笔墨于“掐丝”、“点蓝”两道工序,其它工序简略介绍,其原因就在这里。 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 (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 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概括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 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形象说明等等。 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5.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说明文的说明性、客观性、知识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质朴性、平实性、简洁性。所以在说明文写作中,必须时刻注意说明文的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 同学们必须重视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只要如上述的种种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加强说明方法训练与说明程序训练,着重于向读者讲授各种知识,扩大人们的知识面,不断地加强练习,写作说明文的能力会得到较大的进步的。
有些同学,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容易“乱”,不会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话说得很多,可就是说不明白,说不清楚。
同学们在阅读下面的短文后,可以对照前面阐述的诸如说明文的目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分析一下文章主要的问题是什么?缺点到底在哪里?然后对照一下文后的评折,总结一下自己对说明文的认识。
[例文] 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14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的。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一部分绿光的波长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湖水蓝中透绿。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蓝、紫光更多,就泛碧蓝色了。 比较纯净的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降低到0℃以下就要结冰。在高山上,只要加热到80℃以上水就会沸腾;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腾;矿井里,水到100℃以上才沸腾。 在大自然中,水无时无刻不在动,不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基本存在三个地方:空气里、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态是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评析]
这篇文章给人第一印象是“散”,其主要毛病是没有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只是东抓一点,西抓一点,一个方面才说了几句,又急急忙忙去说另一方面。结果是哪一方面都没有说明白。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我们要说明一个事物,必须抓住这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地清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这事物有确切明白的了解。但事物与事物间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事物的形态、性质、发展等比较单纯,我们说明这类事物时,不妨将面展得开一点;有的事物的形态、特点等复杂而多样,往往有很多方面的特征。我们在介绍这类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中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写这类事物的说明文时,更应该注意把握一个明确的说明中心,并以此安排说明顺序。如“水”这篇文章主要毛病就是没有抓住一个要说明的中心,并以此组织材料、安排顺序,从而给人的感觉就是文章散而乱,什么问题均没有说明白。比如水是一种液体,并且具有无色、无嗅、无味的特征,可以这样来说明: [例文] 水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
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评析]
这篇说明文抓住了“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这一特征为文章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选择了比较说明的方法,拿水同木块、石块比形状,拿水同牛奶比颜色,拿水同烧酒比气味、比味道。相互比较以后,水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在说明事物过程中,为了突出有些比较抽象、陌生,一时难以讲清的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效果,常常要采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把大家熟悉的事物或通俗易懂的道理去和抽象的、陌生的作比较,使大家对事物有所了解,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过程,最终充分认识事物的特征。这是
因为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同另一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比较的先决条件是要找出比较事物之间可以值得比较的共同点,然后方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同中求异,说明事物的各自特点。换言之,在进行比较时,必须有相同之点才能作比。就拿上文说吧!在就物体的形态来比时,把水和石块、木块相比;就物体的颜色来比时,把水和牛奶来相比。倘若反过来,把水和牛奶放在一起比形态,把水和烧酒放在一起比颜色,岂不引起一片混乱! 另外,还要注意到;被比较的事物是说明的对象,用作比较的事物是应该大家相当熟悉和非常具体的。比如上面选用的牛奶、石块等都是熟悉的和具体的,所以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如果用作比较的事物比要说明的对象还要难以理解,是陌生的、是抽象的,那么,根本就无法达到说明的目的。 顺便说一句,说明方法的选用,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一般的情况是,确定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综合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目的是将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给大家介绍得十分清楚。
作文训练之八:程序说明文写作训练 一、题目:馅子蒸蛋
鸡蛋五只,精肉二两,配料应有尽有。据此,你能做什么菜?请以菜名为题,将制作方法,按操作程序一一写清楚。
二、要求:
1、根据制作过程,准确划分出几个阶段,再按各个阶段的不同操作作具体说明。 2、语言要精练,说明要具体,切忌笼笼统统,写个大概,以致说而不明。篇幅不少于六百字。
三、提示:
本次作文是训练程序说明文如何抓单过程和全过程分层次说明。
学习、工作或者生产过程分为单过程和全过程:单一的过程是学习、工作或者生产中的某一个环节,某一个步骤,它是全过程中的一个分解过程;全过程是学习、工作或者生产中的整个过程,是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不管是单过程,或是全过程,都应把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说明白。
说明学习、工作或者生产的过程,也同说明其他事物一样,要说出特点来。说明过程要抓住这个过程与同类过程的区别。比如做菜时,同是“炒”这一过程,鸡蛋的炒法就与肉的炒法不同,猪肝的炒法就与瘦猪肉的炒法不同,写程序说明文,只有抓住了各个过程的特点,才能把过程说清说透说明白。
写这种说明事物发展过程的文章,要根据事物发展过程的特点,准确地划分出几个阶段,再依次按照各个阶段的发展顺序,抓住各阶段不同的特点作具体说明。如《锦州什锦小菜》一文,就把什锦小菜的制作工序划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清杂和整形;第二步是腌渍;第三步是装篓。(阶段划分得不准确,就容易造成说明的混乱。)
在事物发展过程的说明中,有时为了把发生发展过程的脉络说得更清楚,常常需要把事物说明与事理说明结合起来。
四、范文: 锦州什锦小菜
锦州小菜,色彩斑斓,形状多姿,味道鲜美,堪称色、香、味俱佳。打开篓盖,一股
浓郁的清香便扑鼻而来。从颜色上看,有淡绿的芹菜,浅绿的豇豆和芸豆,深绿的小黄瓜,浓绿的油椒,有杏黄的姜丝,金黄的苤蓝片;有褐色的地梨;有紫色的小茄子;还有雪白的杏仁。从形状看,油椒是扁圆的;茄子是大拇指粗细的长形;黄瓜有幼儿手指粗细,满身带刺;地梨,象一圈套一圈的螺丝;苤蓝是菱形的;豇豆和芹菜是挂面条粗细的长条形;姜切成细丝;杏仁有指甲大小,象心脏形状。从味道上说,油椒和姜是辣的;杏仁是苦中带甜的;地梨、黄瓜、苤蓝是清脆的;豇豆、芸豆、芹菜、茄子是咸的。如果仔细地数一数,正好是十样,因之名为“什锦”。
什锦小菜的制作工序是复杂的。
第一步,是清杂和整形。各种原料都要在洗净之后进行。清杂:豇豆要除去根部,小黄瓜要摘去花,芹菜要切去根和梢,油椒掰去把柄,剥掉椒内的隔膜。除小黄瓜、油椒、茄子、地梨、杏仁按原形使用外,其他的原材料均需按规格切成菱形、条形、花刀形。
第二步是腌渍。先将处理好的原料用适当浓度的盐水进行短时间的浸泡,然后用虾油进行腌渍。由于原料质地的差异,腌渍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小黄瓜、芸豆、芹菜浸泡七天:苤蓝、茄子、豇豆浸泡十天;油椒浸泡十五天。其余三种原料不必浸泡。
第三步是装篓。把各种腌渍好了的原料按数量比例装入小菜篓,再注满虾油,即行封盖。至此,名扬中外的什锦小菜就算做成了。
小菜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虾油的质量。而虾油质量的好坏,又决定了虾酱和盐卤的质量。好虾酱的原料,必须是大麻线虾;好虾酱的制作,必须经过六十天,每天早晚各打一次耙,使虾酱翻动,排除浊气,每天中午日晒一次,蒸发水分。好盐卤,每吨卤水必须加入适量的花椒大料和茶叶。正是因为虾油使锦州小菜鲜美,所以,锦州小菜在历史上又曾名为“虾油小菜”。
装小菜的柳条篓,是用柳荆条破成篾子编成的。篓成形之后,里外用毛头纸糊好,然后,用通过处理的猪血浸泡,晒干后就是成品了。这样的篓存放小菜贮存经年,也鲜美如初。
五、参考题目: 1、X X的栽培
2、一种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 3、怎样查《新华字典》
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本单元写作重点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具有科学性与知识性。
因为人们阅读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事物,明白事理,因此,说明文的内容应该是十分科学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由于说明文是为了给人以知识,所以,对科学原理、物品等方面的介绍重在抓住特征。
2、具有说明性。
所以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客观事物的性质、特点、内容、成因、功用等,要突出一个\"明\"字。所谓\"明\",就是要在解说时要言之有序,条理分明。
3、具有实用性。
根据读者和用户的需要、实际生活的需要来确定说明文的写法。
说明文就其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实物说明文、程序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实物说明文,指的是说明具有一定的形体,人们可以通过感官知道具体物品。例如,某
一建筑物,家庭的某些物品以及动植物等。过去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国石拱桥》、《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程序说明文,指的是介绍某一行动的程序的说明文它。用来说明制作程序、使用程序等。例如《景泰蓝的制作》、《怎样使用高压锅》等。前者是按照制作程序来写的,后者是按照使用程序来写的。
事理说明文,指的是说明某些事物的成因、关系、方法、原理等的说明文。例如《眼睛与仿生学》、《语言的演变》等。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规律,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难点解析 主要问题
整体结构不合理 1.病例一: \"摇钱树\"--泡桐
①泡桐属玄参科,亦称\"白桐\",是落叶乔木,各地农村皆有种植。泡桐种类繁多,有白花泡桐、紫花泡桐、刺泡桐、克泡桐、毛泡桐等等。
②泡桐浑身是宝,早在公元一0五0年前后,有一位叫陈翥的人在他著的《桐谱》一书中,对于泡桐的种类、生长及其经济价值,就有详细的记载。泡桐可以入药,治疗高血压、气管炎、肺炎等多种疾病;它是高级胶合板、家具、乐器、造纸、建筑和航空的优良材料;树皮、叶子,可用来沤制绿肥,含氮量不亚于豆饼。
③古代有许多关于\"摇钱树\"的传说,然而这毕竟是传说而已,泡桐才是真正的\"摇钱树\" ④泡桐确实是一棵\"摇钱树\",我们应该大力种植。
⑤泡桐在林业生产上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速生性。泡桐树栽下后,有的一年可长到七米多高,三五年就能成材。出口一立方米泡桐木材,可换回二百四十美元。在祖国的台湾岛,许多农户还把种植泡桐作为生财之道。在那里,一个女婴出世,父母就为她栽下五棵泡桐,等女孩出嫁时,五棵泡桐就可以给她置办一份十分可观的嫁妆。
2.病例分析:
本文旨在阐明\"泡桐是摇钱树\"这样一个事理。通过说明介绍,要让读者着重了解泡桐的用途和经济价值,以调动人们大力种植泡桐的积极性。
但是,第③段\"古代……摇钱树\",是总的介绍,应该放在全文的开头,这样读者便明了作者说明对象与重点。
第④段则应该放在全文结尾。通过说明,激发人们种植泡桐的积极性。这样修改之后才符合\"总--分--总\"的基本结构模式,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说明的顺序杂乱
人们对一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先总体,后局部;先外部,后内部;先现象,后本质;先功能特点,后用途等等。但是学生作文往往忽略这样的特质,出现了顺序混乱的问题,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1.例段:
钢笔(片段)
①钢笔贮水的方法很简单。扭开笔杆,便可见到笔杆内部的银白色金属套子,金属套子上刻着这只钢笔制造厂的厂名,套子里包着橡皮管,这柔软而有韧性的橡皮管是用来贮墨水的。透过薄薄的橡皮管,可隐隐约约看到里面有只细细的塑料吸水管。
②钢笔外部分成笔杆和笔套两部分。笔杆成圆柱体,象一枚微型火箭筒。笔套顶端有一个金属挂钩,可以别在衣袋上。拔开笔套,便露出笔头。有的笔头小,有的笔头大,形状各异,有的似箭,有的像刀,有的呈菱形,有的为三角形。笔头包括一个金属的笔尖和一个黑色的胶木笔舌。有些钢笔,只有一个小小的笔尖,别看它小,写起来可真流利。
③吸墨水时,先将笔头、笔颈伸进墨水瓶,然后捏住管子作一松一紧的动作,墨水便徐徐被汲入皮管;但是得注意,最好不要一会儿吸纯蓝墨水,一会儿吸碳素墨水,不然会缩短钢笔的寿命。在吸满了墨水或写完字以后,应将钢笔套子套好。否则,一旦钢笔滚到地上,笔尖不跌坏,也跌歪了,那时,可就后悔莫及了。
2.病例分析:
这则说明文片段的最大缺憾,就是在说明的顺序不对,它没有按照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去介绍。第一段作者应该介绍内部结构,第二段介绍钢笔的外观,第三段介绍钢笔的贮水方法。按照人们认识这种事物的方法,应该是由外而内的,因此应该调整为第二段→第一段→第三段。
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应该放在第三段的开头,就能使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的规律了。 解决方法
方法一:通过比较,说明特征
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如荔枝与其它水果有哪些不同?《荔枝图序》一文写到: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此,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而识与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这篇说明文通过与桂、橘、葡萄、枇杷的比较,准确而生动地揭示了荔枝的树形、果实色香味的特征。只有抓住了特征,才能理清事物的内部线索。
方法二:依循联系 说明规律
《看云识天气》一文,观察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等天气的变化关系,揣摩前一类不会下雨,后一类不仅下雨,还可能降冰雹。根据云彩形状方向测知风雨阴晴,使人获得看云识天气的规律。说明顺序清楚。
《南州六月荔枝丹》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关系,先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壳、色、形;接着介绍它的内部结构膜、肉核,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所以显得条理井然,清晰有序。
方法三:整体把握,了解结构
写说明文,掌握结构十分重要。如果我们了解了它的结构就等于拿到了入门的钥匙。经过训练,我们就会形成写作说明文的思路。说明文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总--分--总\"结构形式
这是说明文最主要的结构形式。
总,是指开头提出要说明的对象或者点明说明的中心。 分,指的是在中间部分对说明的对象作具体说明。这部分说明的顺序可以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空间顺序以及逻辑顺序、制作程序的等顺序进行。
总,是对说明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 先进的战斗机--F16
孙子曰:\"善攻者,雷动于九天之上。\"现代战机便是\"雷动于九天之上\"的\"善攻者\"。它们时而在蓝天中飞翔,时而在碧海上掠过,集高度机动性和强大火力于一身,纵横驰骋,宛如一群矫健的雄鹰。而F16正是这群雄鹰中的佼佼者,由于它具有鹰的敏捷,隼的凶猛,从而使它得到\"战隼\"的绰号。
F16是优秀的战斗机,然而它却是\"半路出家\"的。1972年美国空军提出\"轻型战斗机\"的研制计划,只是为在战机上采用新技术,设想设计一种新的型号。1974年美国政府决定研制一种实用的战斗机。经过激烈的竞争,1975年空军宣布采用通用公司的F16。于是,
以合金为骨架,电子为耳鼻,导弹当爪牙,战神之隼终于诞生了。
F16是一种单座单发型超音速轻战斗机,主要用于夺取制空权。亦可以执行对地面的攻击任务。F16的外型干净利落,机翼采用悬臂式的单翼,平面几何形状为切尖三角翼,装有自动下偏以改变翼度的襟翼。采用这种设计可以使飞机在大迎角飞行时仍保持有效的升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飞机的机动能力。在设计上,对重量可谓\"斤斤计较\"。为了减轻飞机重量又不影响飞机动力性能,设计师可谓煞费苦心,从50多个方案中选取了\"掠角边条\"的方案。这样,既减轻了飞机的重量,又可改善大迎角飞行的动力性能。座舱盖为气泡型,可以使飞行员的视野达到最大的极限。F16的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电传操作技术,取代了笨重的机械传动系统。飞行员只须按按电钮,飞机就可飞行。机上还装备了火控雷达。飞行控制计算机等。在火力配备上,装有一门机炮和机身下的6个外挂架,以携带\"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核弹、炸弹等。新改进的F16还加装了超视距雷达、中程空对空导弹,可以在视觉外发现并予以摧毁,使\"空战变成电子仪器上的光点\"。设计师们还在座舱内安装了弹射座椅,一旦发生险情,飞行员可以在任何高度跳伞求生。
F16翼展9.45米,机高5.64米,最大起飞重量10吨。在轻型战斗机中可算是个大个子了。
F16不负美国官方希望,1981年初试身手,远程攻击巴格达核设施,炸毁了伊拉克反应堆,F16机群无一损伤。1982年再露锋芒,在贝卡谷地之战中,F16迎战叙利亚的苏制米格23,米格机群被打得大败而逃,丢下了数时具残骸。
从此,F16名声大噪,许多国家竞相购买,成了\"国际战斗机\"。美国政府也因此发了大财。
当然,美国政府研制F16决不是为了和平,而是为了战争和赚钱。这是无庸讳言的。 世界在前进,科技在发展,各种新型的武器不断出现。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今天研究F16战斗机极其他新型武器的目的只有一个:捍卫祖国领土,保卫世界和平。(孙宇)
评析:《先进的战斗机--F16》一文的结构句很典型。靠头交代说明的对象F16战斗机,并指出它的特点--\"具有鹰的敏捷,隼的凶猛\"。而后介绍F16战斗机产生的过程、外型、性能、控制系统、火力装备等。其中详写了它的巨大威力。最后是总结,表明自己的态度。特别是开头以孙子的话引出F16战斗机,结尾又以孙子的话扣题,与开头呼应,在内容上点明写作的目的,结构十分严谨。
2.\"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形式,是事理说明文常常用的。\"是什么\",就是先下定义,或对说明对象进行诠释;\"为什么\",是说明对象的种种原因,要素等;\"怎样做\",是指怎样正确的处理它,对待它。这是一种纵向结构的形式。
例如,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向沙漠进军》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它的结构是\"沙漠的危害是什么--为什么会危害人类--怎样抵御沙漠的危害\"这样三个部分。
3.中间部分的主要写法
事理说明文在写第二部分的时候,一般采用逻辑顺序。因为这种说明文重在分析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说明事物的发展规律,因而常常采用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等顺序。
例如,一个同学在《如何利用时间》一文中就是按照\"先主要到次要\"的顺序介绍的层次十分清楚:
首先,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所谓提高效率,就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这就要求每个人在学习或工作时必须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达到\"忘我\"的境地。要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忌讳的是边学习边干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等。因为即使你不专门去听它,
而在大脑内也会条件反射地对声音刺激产生反应从而影响了你的注意力。
提高效率有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制订计划,有一个目标,并努力去完成,这样,自然也就可以提高效率了。
另外,还要注意利用零碎的时间,这零碎的时间包括茶余饭后、等汽车的时间等。这些时间表面上看起来很少,利用不利用无所谓,但实际上汇集起来却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很难,这需要你平时有意识抓住这些时间,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你能做到了这些就可收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效果。
写作练习 片段练习 片段练习一 1、题目:
下面有三组句子,请按适当的顺序,将这三组句子分别连缀成一个文章片段。并简要说明连缀的依据。
第一组:
① 本品最易受潮,但受潮后效力不变,宜放干燥处,或装在瓶内。 ② 本品是用化学原料制成的洗涤剂,具有同肥皂一样的去污作用。 ③ 衣物在溶液里洗过后,应再用干净温水或冷水漂洗几遍,然后晾晒。 ④ 洗涤时,先用干粉两汤匙,溶于半盆温水中,调成溶液。 ⑤ 如遇衣领、衣袖等污垢较重处,可撒干粉少许,搓洗干净。
⑥ 将衣物用清水浸透,挤干,然后放入溶液内,浸泡约20-30分钟后再洗(不要浸得过久,以免衣物受到损伤)。
⑦ 本品适用于洗涤棉织和各种化纤品。 第二组:
① 陵墓正面是朱德委员长题词的石刻:\"广州公社烈士之墓\"。
② 解放后,为了纪念英雄的广州起义,建立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③ 正中巨型的红漆金顶铁栅大门,以矛头作顶,直指天宇,庄严肃穆。
④ 陵园里林木挺秀,东北角还矗立着\"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那是纪念广州起义时同洒热血的朝鲜和苏联同志的。
⑤ 入了正门,拾级而上,便有\"玉松深秀护红岗\",小山似的烈士墓,周围筑有石墙,四十根石柱上各蹲立一只石狮。
⑥ \"红陵旭日\",原是一片荒岗。
⑦ 陵园正门器宇轩昂,大门两侧,金碧琉璃屋顶覆盖下的石壁上,嵌着大理石,上面镌刻着周总理题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金字。
第三组:
① 日晷和水漏计时器都很不准确,所以在机器钟发明后它们就很少使用了。 ② 最早使用的钟可能是日晷。
③ 当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日晷的影子的变化指出时间。
④ 而且,日晷只能计时,而机器钟是第一个精确到了可以增加另外一个针来计分钟的钟。
⑤ 当然,这种钟在阴天是无法使用的。 ⑥ 水漏计时器的发明解决了天阴的问题。 ⑦ 有些现代钟在一千年内都不差一秒钟。 ⑧ 用电做动力的现代钟更加精确。 2、提示:
第一组,是希望学生从产品的性能→产品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注意事项的顺序组合排列的。
第二组,是希望学生从空间方位的思路去组织安排各句的说明顺序的。 第三组,是希望学生按照\"钟\"的发展先后(时间)顺序组织说明顺序的。 3、例文:(略) 【参考答案】
第一组:②⑦④⑥⑤③① 第二组:⑥②⑦③⑤①④ 第三组:②③④⑤⑥①⑧⑦ 4、简析
第一组的②⑦句是介绍产品的性能,④⑥⑤是介绍产品的使用操作方法,③①是介绍注意事项和储存方法,因此这样排列的顺序符合客观规律。
第二组的⑥是介绍大环境,②句是介绍说明对象,⑦③⑤①句是按照参观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公园的情况,④句是公园中\"特写\"镜头。
第三组②③句是介绍日晷,④⑤⑥句介绍水漏计时,①⑧⑦介绍现代的钟,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片段练习二
1、题目:小制造程序说明: 2、提示:
完成这类说明文的写作应该注意,它的意义不在于观赏,而在于制作过程之中的创造乐趣。所以写作时首先次序不可颠倒;其次,步骤要清晰;再次,步骤之间注意衔接。
3、例文: 可爱的\"蓝精灵\"
我有一个自制的\"蓝精灵\"娃娃,它是我用毛线照着动画片\"蓝精灵\"里那些可爱的形象动手制作的。我很喜欢它。
其实它制作并不难。 首先,是所需材料为: (1)天蓝色的毛线1两;
(2)黄色(浅)或白色毛线半两; (3)金属白色钮扣两个;
(4)碎布或者旧袜子、旧毛套(剪成段),袜子或手套1双即可; (5)毛线钩针1个,毛线缝衣针1个; 然后,是制作方法、过程:
1. 用天蓝色毛线钩6针辫针,圈成一个小圆圈。
2. 在圆圈上钩短针,每行适当加针,钩到5厘米时,开始适当减针,至10厘米左右时,向里面塞碎布或旧袜子或旧手套等,塞满后收口。为身子。
3. 同1。
4. 基本同2,只是钩到4厘米时,换黄色,钩到8厘米时,塞布等收口。为头部。 5. 用毛线缝衣针,把两个椭圆形的蓝色部分缝在一处。 6. 同1。
7. 基本同2,但不加针,直接钩至6厘米左右时,塞料收口。做腿。 8. 同6、同7。
9. 把腿缝在身子底下。
10. 把金属钮扣钉在它的头部的适当位置。
好了,一个可爱的小\"蓝精灵\"就做好了,你喜欢吗? (陈莎) 4、简析:
这篇小制作的程序说明文,操作步骤清楚,次序合理,用\"首先\"、\"然后\"等词语过渡,衔接紧密,层次清楚,说明语言简练准确。
片段练习三 1、题目: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题目写片段练笔: ①蜜蜂王国 ②雪花
③盛开的米兰 2、提示:
① 要注意,不是要介绍某只蜜蜂,而要写蜜蜂王国这个群体。 ②是写个体雪花的外形特点,可用比喻等描写说明其\"花\"的形象。 ③突出盛开。总之,这三个题目都要截取不同片段。 3、例文1:
蜜蜂是一种可爱的膜翅昆虫。它小巧玲珑,脑袋上长着一对复眼与三只单眼,有一对膝状触角,触角上面长着许多感觉器官,能够嗅到远处的花香。蜜蜂的全身是椭圆形的,背上披着透明的翅膀,飞翔时翅膀迅速振动,嗡嗡作响,挺惹人喜爱。
蜜蜂群居,是由女皇帝--蜂王,侍臣--雄峰,士兵--工蜂三种成员组成的。它们各尽所能,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组成一个有组织、有纪律、分工明确的王国。
4、简析:
第一段总写蜜蜂生理构造,交代什么是蜜蜂,第二段概括介绍蜜蜂王国的组织情况。 例文2:
到了夏末秋初,米兰开始趋于成熟。不久在主侧枝顶芽的下端,或侧枝、主枝上小细的根部,伸出一条条黄色的、似杨树叶主叶脉一样的嫩条条,然后再密密地,却又均匀地排列生出许多鹅黄的小花苞。每一枝条上大约有花苞20多个,像刚结出的葡萄,但形状更小,只有小米粒那么大。我想,\"米兰\"大概就由此而得名吧。
它的花苞由绿色变为鹅黄,可就是一直不开大,仔细看时,却见四片花瓣儿微微启开,再仔细看,可见那近似白色的黄花蕊。
4、简析:
本文截取米兰盛开在夏末季节这一片段。细致地介绍米兰花苞的部位、颜色、形状,细腻准确,顺序合理。
整篇作文 整篇作文一: 1、 题目:
漫话 (扇子、筷子……) 2、提示:
介绍这类实物的说明文,应该把扇子或者筷子等的变迁、演变历史作为重点,按时间先后安排顺序。
3、例文: 漫话扇子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这是民间流传的一个谜语,稍加思索,不难猜出它谜底是扇子。
提到扇子,我们总会想到它在炎炎夏日,驱酷暑送清风的功劳。 可是,你知道扇子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吗?
我国是扇子的故乡,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古代的能工巧匠就开始制作扇子了,而且由于时代不同,扇子的样式也不断发生变化。
最初的扇子叫羽扇,是用鸟的羽毛制成的。工匠们采集飞禽羽毛,选用其中又长又美丽的,按颜色配在一起,制成一把把美丽的羽扇。
晋朝的崔豹曾在《古今注》中记载:\"舜作无明扇,殷高宗有雉尾扇。\"
不过,羽扇刚诞生时,并不是用于扇风解暑,而是由侍者手持,为帝王遮风蔽日,有时也作为仪仗。
到了汉代,羽扇才有了今天的用途。
羽扇产生后,很快就成为文人儒将的爱物。
《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孔明军师,手中常常轻挥一把鹅毛扇,神态潇洒地运筹于帷幄之中。这鹅毛扇就是羽扇的一种。苏东坡在词中这样描写周瑜: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寥寥数语,为我们描绘出一位风流都尉的形象。由此可见,羽扇在三国时已经普遍被人们使用了。
大约在汉末,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扇子--团扇。
用竹木或兽骨做柄,竹篾或金属丝做成圈,蒙上白色的绢、纸而成。 聪明的艺术家又在扇面上题诗做画,团扇就更加精美了。
唐朝杜牧的《秋夕》中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这里的\"轻罗小扇\"应该是指这种扇子。
随着历史的发展,团扇渐渐只成为小姐贵妇们的宠物。
《红楼梦》里的\"宝钗扑蝶\"中,薛宝钗拿的扇子就是这种扇子,只不过扇面上的图案是用五彩丝绣成的。
团扇上的图案是花鸟虫鱼,或是古代仕女,件件都是精美的工艺品。
大概在唐代,折扇从朝鲜传入我国,开始得到一些官僚贵族、文人墨客的喜爱。
这种扇子是用竹、木、象牙等做骨架,上面蒙上纸或者绢做成,可以折叠,打开有三十至四十厘米宽,而折上只有二至三厘米宽,一尺来长。
它比较耐用,携带又方便,因而久盛不衰,我们今天还大多使用这种扇子。 折扇有几十种,最常见的扇面是纸的,上面或题诗,或绘画,或诗画俱全。 在扇面上做画,宋朝时就有这种风气。
北宋画家郭熙年迈时曾在扇面上画了一幅风景,后来这把扇子被苏东坡得到。苏东坡对郭熙绘画技术赞叹不已,亲自为画题诗,成为宋朝的一段佳话。
随着扇子的发展,扇子艺术产生并发展起来。 明朝画家唐伯虎经常在扇面上作画题诗,他题诗作画的扇子,成为后人收藏的艺术珍品。 到了近代,有许多画家还曾举办扇面展呢。
朱孔阳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他当年在上海卖艺时,曾与陶冷月先生合办扇展。
陶先生作画,朱先生挥毫作书,\"陶朱公卖扇\"一时传为美谈。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扇子外,我国劳动人民多使用植物的茎叶做成扇子。如葵扇、蒲扇、棕榈扇等。这些扇子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物美价廉,经久耐用,又能就地取材,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我国的扇子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制作精巧,有许多是精美工艺品。
其中杭州的墨纸扇,广东新会的葵扇,浙江湖州的羽毛扇,四川自贡的竹丝扇,被誉为
\"扇子之王\",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扇子在夏天随身携带方便,是电风扇无法替代的。 同时,扇子制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扇子艺术也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看到这些,你难道不为祖国人民的聪明智慧而自豪吗? (张文岳) 4、简析:
这是一篇介绍扇子历史的说明文。作者介绍扇子各个历史阶段的制作方法,把扇子的变迁、演变放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中去重点说明,所以,一部扇子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的文化的折射。
作者采用时间顺序,谜语开篇,以设问句为主要说明内容,使读者易于把握要点,不会\"旁逸斜出\"。
整篇作文二: 1、题目: 《 》介绍 2、提示:
书名\"《 》\"中是说明对象,比如《高中语文一册》、《唐诗三百首》、《鲁迅全集》……。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3、例文:
《鲁迅全集》介绍
可以说,凡是读过一定数量的鲁迅作品的青年,都会对鲁迅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作品那么有味道,他的思想能够给予我们那么多有益的、有价值的东西,他和我们青年的思想能够产生那么大的共鸣,这是任何一个作家不能比拟的。一个历史学家说过,在我国近代思想文化战线上,象鲁迅这样,值得把他的作品收集起来,一字不改地编成全集的实属罕见。
《鲁迅全集》曾经有过1938年出版的二十卷本和1958年出版的十卷本。1938年版编入了鲁迅从1903年到1958年出版的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和翻译的作品,以及辑录的古籍等,依照作品的年代和性质分编为20卷本。全书编辑计划由鲁迅夫人许广平起草。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总理送给他的《鲁迅全集》就是这种版本。1958年版本是由鲁迅忠诚的学生和战友冯雪峰主持编注的。它与20卷本的不同是:它专收鲁迅的创作、评论和文学史等著作,并选了一定数量的书信。鲁迅译文和辑录的古籍都未收在内。这个版本的特点是内容精粹,编制严谨;注释客观、准确,注重资料,不尚议论。
新版本16卷是在1981年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人力编辑出版的。浅驼色的密信皱绸封面上,烫着《鲁迅全集》闪光的书名,它装帧精美,印刷精良,版图清晰,是研究和学习、阅读的理想版本。它有几方面的特点:
(一)收集完备新版《鲁迅全集》所收鲁迅著述从十卷本的253万字增至399万字,煌煌16卷的著述,除早年摘编资料而成的《中国矿产志》和中学生理课讲义《人生学》以外的著述,都已收入。
(二)注释详尽 鲁迅先生自己说过:\"我的文章,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新版本全集对作品涉及的人物、社团、历史事件、书刊、典故、名物、引文引语出处,特殊的风俗现象都作了注释,共计23400条,187万字。这对更好地理解鲁迅的作品,扩大读者的知识面,大有帮助。
(三)校勘精确新版校勘认真、细致。鲁迅作品虽校勘多次,这一次的校改仍有一千余处。如鲁迅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发表的《死地》一文中一段话,自《华盖集续编》初版起就作:\"……几个论客,以为学生们本不应该自蹈死地。那就是中国人真将死无葬身之所。\"
新版本根据最初发表的报纸是:\"……几个论客,以为学生们本不应该当自蹈死地、前去送死。倘若以为徒手请愿是送死,本国政府门前是死地,那就是中国人真将死无葬身之所。\"加横线的句子自初版起就脱漏了。现在新版补了上去,显然句子更连贯,更完整,也更有力量。这样校改是很重要的,对于作品原意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鲁迅全集》是一部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典籍,新版全集作为学习和研究经典著作,将受到我们青年读者的珍爱。
(张琦) 4、简析:
这篇说明文按照提示的要求,结构合理,有详有略,按照历史的顺序,对几种版本的《鲁迅全集》进行了介绍,并用举例子的方法,重点对新版本《鲁迅全集》进行了介绍说明,给读者一个清楚的印象,能够唤起读者阅读《鲁迅全集》的兴趣。
阿英笔下说明事物的范例:
你稳会发现一家东倒西歪的,叫做饱墨斋的旧书铺。走进店,左壁堆的是一直抵到楼板的经史子集;右壁是东西洋的典籍,以至于广告簿;靠后面,是些中国旧杂书;二十年来的杂志书报,和许多重要又不重要的文献,是全放在店堂中的长台子上,这台子一直伸到门口,在门口,有一个大木箱,也放了不少的书,上面插着纸签--\"每册五分\"。
--阿英《城隍庙的书市》
分析:抓住书铺旧这一特征按空间顺序说明店中图书堆放情况。 范例选粹
老舍笔下说明事物的范例:
进了小门,豁然开朗,是一座不小的花园。迎门,一个汉白玉的座子上边摆着一块细长而玲珑的太湖石。远处是一座小土山,这里那里安排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给土山添出些棱角。小山上长满了小树与杂花,最高的地方有个茅亭,大概登亭远望,可以看到青青的西山与北山。山前,有个荷花池,大的荷叶都已残破,可是还有几叶刚刚出水,半卷半开。
--老舍《正红旗下》
《漫话蜘蛛》事物说明文范例:
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中的蜘蛛目和盲蛛目动物的通称。蜘蛛头、胸两部合成头胸部,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不分节,中间以一细柄相连。螯肢二节,有毒腺开口于螯牙端部,脚须与步足相似。蜘蛛目的呼吸器官除书肺外通常没有气管;盲蛛目无书肺,只有气管。
全世界的蜘蛛有三万五千余种,常见的种类有圆蜘蛛、球腹蛛、拉土蛛、蝇虎、壁线、漏斗网蛛等。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拉丁美洲的捕鸟蜘蛛,它织的结实的网,能载得住重达300克的小鸟。1945年在巴西采集到一只雌性袋蜘蛛,它的体长23.68厘米,重将近85克,外形好像一只大螃蟹,是至今世界上最重的蜘蛛。拉丁美洲有一种常聚居在一起的蜘蛛,叫做\"马略斯\",它结的网犹如一条大被单。危地马拉北部有一种叫做\"司塔马利维\"的蜘蛛,全身白色,能吐出非常坚韧的彩色蛛丝,织成的网,五颜六色,十分好看,当地居民常用来当窗帘。1935年在墨西哥捕到一只成年雌性袋蜘蛛,当时估计它的年龄为12岁,后来又在实验室养了16年,总年龄为28岁,称得上长寿的蜘蛛。
蜘蛛织网的技能之高妙,使人诧异,在任何环境里都能进行。科学家曾把蜘蛛带到宇宙空间去,观察它在失重状态下能否织网,结果蜘蛛第一次失败了,但不久适应了失重状态,把网织成了。
蜘蛛在织网时,首先要在两地之间架\"天索\",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并在固定的丝上来回走几趟,使丝加粗。然后形成不规则的框子为踏足线,在\"天索\"上设置对角线,再在对角线的中央织一个白点,这是将来网的中心。以后往返于中心和圆周之间织许多呈辐射状的半径
线。辐射线把圆圈分成等分的数目,每两根相邻的半径间的角度是约略相等的。接着用一根很细的丝从中心开始螺旋地盘成一个区域,称为休息处;射线及休息处作好后自圆心向外作第一螺旋线。然后自外向里织粘性强的第二螺旋线。作好第二螺旋线将第一螺旋线及其部分射线吃掉。继续自外向里作螺旋线。愈近中心,每圈间的距离也愈密,直至不可辨认的地步。这正符合数学上的对数螺线的情况。(对数螺线是一条无穷曲线,围绕着无数的圆圈,每位圆圈的距离愈近中心就愈小,但是它们始终不能到达中心。)蜘蛛,的确不愧为是\"数学家\"、\"织网家\"。
蜘蛛在国内外常作药物治病。《本草纲目》记,载大腹圆珠可以消肿:\"取户边蜘蛛,杵烂,醋和。先挑四畔,血出,根稍露,敷之,乾既易,一日夜根拔出。大有神效。\"国内还曾报道过好几种蜘蛛能治疝气疼痛及鞘膜集液、脱肛、狐臭、中耳炎、颈淋巴结核、鼻息肉、咽峡炎、咽白喉、口舌糜烂、膀胱炎、破伤风等多种疾病。还能解治蜂、蝎、蜈蚣、蛇等螯伤或咬伤。国外文献记载,蜘蛛丝结住疣,疣就会消灭。大仲伯或大腹圆蛛软膏可治疖痈,据说效果良好。
在光学仪器上,采用很细的蜘蛛丝作义丝之用。
在仿生学上人们正在研究蜘蛛的\"液压腿\",研制了一种\"步行机\"。蜘蛛几乎是个\"瞎子\",但一旦昆虫触动蛛网,它依靠腿上极灵敏的振动传感器,就能立刻扑过去捉住食物。科学工作者将蜘蛛的腿进行解剖,发现腿里没有肌肉。蜘蛛的这项本领,是依靠腿里一种不寻常的液体来实现的。当腿中充满\"血液\"时,原来的软腿就会变硬,腿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液压传动机构,蜘蛛就能快速行动和跳跃。于是人们模仿蜘蛛的几只\"液压腿\",研制了一种\"步行机\",以期能为瘫痪病人服务。人们还试图用蜘蛛中血压自动调节的原理,寻找自动调节人体血压的方法,治疗高、低血压病。
分析:选文特点有三。
一、说明条理清楚,段落层次分明:一二节说明蜘蛛的种类,三四节说明蜘蛛的结网,五六七节说明蜘蛛的利用,紧密相承而不紊,结构严谨而不板。
二、抓住蜘蛛的特点,详略得当、合理介绍。如第二节只用一句话概括介绍一般蜘蛛种类,使转而详细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和最重的、结网最大的和最美的、寿命最长的五种特种蜘蛛;又如第二部分,抓住结网是蜘蛛的特点,极为详尽地说明了蜘蛛的结网全过程。
三、用了多种说明事物特征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和引用等,收到了很好的说明效果。
《霜叶红于二月花》片断范例:
那么到了秋天,枫叶为什么会变成红色呢?原来枫叶的颜色是由它所含有的各种色素决定的。正常生长的枫叶中含有大量叶绿素,其他色素的含量少,其他颜色完全被绿色掩盖住了。于是,叶子就显现出绿色来。
到了秋季,叶子经不住低温的影响,产生新叶绿素的能力逐渐下降,叶绿素在叶子里分解、消失得很快,而叶子里面的糖分大量地转变成红色的花青素,于是枫叶就变红了。叶子产生花青素的能力与气候急骤变化的程度有关。如寒流的侵袭、霜冻的降临等,都有利于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一到深秋,漫山遍野的红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艳,煞是好看,所以称\"霜叶红于二月花\"。
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释理说明文。特点:1、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全文紧紧扣住\"到了秋天,枫叶为什么会变成红色呢?\"这一中心问题。2、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从红叶的特征说到红叶的成因。平实生动地说明枫叶的颜色是由它所含有的各种色素决定的。3、 自然的联想,文章以杜牧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结尾,更突出说明了枫叶\"红\"的特征。
《怎样做拔丝地瓜》事理说明文范例:
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在一次宴会上用嘴吹冰淇淋上冒出的\"热气\",而被洋人嘲笑。他灵机一动,上了一道外表看似冰冷,而内部却是奇烫的\"方块菜\",烫得洋人有口难言。这道为国人挽回面子的\"冷食\",便是俗称的\"拔丝地瓜\"。
当然,洋人被烫除了他们自以为是而外,主要是不懂吃法。实际上,\"拔丝地瓜\"是一道外焦里嫩、香甜可口的风味名菜。下面,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它的做法。
第一步是准备原料,即准备好去皮后切成块状的地瓜、花生油、砂糖、水等。
第二步是炸地瓜块。首先,往锅中注入花生油。注油前,锅必须干燥,否则,加热后会因为有水而使花生油四处飞溅。加入的花生油以能淹没地瓜块为好。待油烧至八成熟(油面油沫基本消失,且微冒油烟)时,将地瓜块倒入锅中。等地瓜块炸成金黄色时,用漏勺将地瓜块捞出。
第三步是熬糖。这一步很关键,它直接影响这道菜的口味,也影响这道菜的形象,即是否拔得出\"丝\"。先往锅中倒入少量花生油,等油烧到七成熟左右,加入砂糖,并不断搅拌。如因油过热而使砂糖烧燃,可加入少量水,但一定要不停地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汁状为止。
最后-步就是拼盘浇汁。将地瓜块均匀地排放在盘中,然后浇上糖汁。再准备一碗凉开水,放在旁边。这样,一道可口的\"拔丝地瓜\"便做好了。顺便提醒一句,吃前可要放在凉开水中浸一下哟,不然,又该闹出\"洋人被烫\"的笑话了。
分析:这篇程序事理说明文写得很有特色。特色之一:作者把\"拔丝地瓜\"的具体做法归纳为四步程序,对于每一步程序.包括一些注意事项,作者解说得非常清楚明白,语言也相当准确,读后令人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特色之二:开头引用的小故事生动有趣,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出了说明对象--\"拔丝地瓜\"的具体做法。结尾看似闲笔的一句提醒,既顺便介绍了\"拔丝地瓜\"的吃法,又回应了开头的小故事。语言幽默风趣,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杏树》片断:
杏树是我国一种优良的果树,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分布在我国北方。京西一带漫山遍野举目可见,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谚语云:\"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卖钱。\"是说杏树四年就开花结果,得益较早,五六年即进入盛果期;它的一般寿命为40年到100年,在适宜的条件下甚至可活二三百年,有\"长寿树\"之称。
杏树高一般5至7米,树冠多呈向阳开心型,枝条较密,叶片成卵形、阔卵形,叶片边缘有细钝的锯齿,叶背上稍有毛或无毛。
杏树的果实为圆形,叫杏子,果皮为红黄色,果肉约半厘米厚;果核为木质,杏核有离核、半离核、粘核三种。核面光滑,边缘有一条沟;杏核薄而硬,里面有杏仁。杏仁有甜、苦之分,杏子一般重20克至70克,大者可达100克以上。
杏树适应性强,成年的杏树皮较厚,因而可耐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杏树根系发达,入土很深,大约和树高相当,这也正是其耐旱的原因。
杏树一般4月上旬萌芽,中旬开花,花期5至7天。每年杏花一开,山坡上、河岸边、大路两侧一片粉白,如纱,似梦,像雾,馥郁馨香,沁人心脾。5月上旬,随着杏花凋谢,青杏高挂枝头。杏有两次生长高潮,5月上旬出现第一次,第二次在7月,但弱于前次。经此之后,杏树上青杏点点,丰收在望。微风吹拂,一颗颗青杏像抓着树枝荡秋千似的,煞是喜人。每年五六月份麦收时节杏子成熟,远远望去,满树金黄,这时要抓紧时间摘收了。
分析:本文最大优点就是说明条理清楚、全面准确。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将杏树的属种、分布、形状、特性、花、果等知识介绍得清楚了然。如写杏花、杏的生长期按着时间顺序,层次合理。其次,说明的语言生动美妙,适当的运用了描写,巧妙的比喻增添了文章的色彩。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主要问题
说明的内容不具体
说明文语言要简明,但同时必须解说具体,只有解说具体,才能使被说明的事物清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1、病例:
1983年全国高考作文有一段说明文字:(图略)
有一个人要挖口井。刚挖两锹,一看没有水,就换个地方挖。再挖两三锹,一看又没有水,就再换个地方挖。与前两次情况一样,挖几下没有水,又向别处走去。在他所挖之处的地层中明明有水。就这样,挖两锹换一个地方,又挖三锹换个地方,这样无休止地挖下……
2、病例分析:
本文的毛病是说明不具体,挖井人的形容举止欠交代,五口井未点明,井的深浅不一没介绍。
不看对象,以记叙、描写代替说明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加以科学地说明、介绍,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但又不排除记叙、描写或者议论。但这些记叙、描写或议论应该是局部的。应该是为说明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服务的。另外,根据不同的要求,说明的语言也不一样。对于实验报告、论文、说明书等一些体式的说明文,应该是准确、简明,而对一些科普性质的文章,应该生动形象,这才可以把较抽象的事物形象地介绍给读者。因此,使用何种语言,要看说明的对象和要求。
1、病例
王二哥早就想挖一口井,拖了好几个月,在他妻子的一再催促下,他才不耐烦地吐出三个字:\"明天挖。
第二天一早,王二哥就爬起来,拿了把锹就在院子里挖了起来。挖呀挖呀,都挖出小山似的一堆土了,怎么还不见有水呀,王二哥犯嘀咕了,这儿定准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吧。他又开始在另一个地方挖,挖了没一会儿,又烦了:\"这院子的地底下没有水吧!\"他妻子鼓励他说:\"你就别瞎想了,准能挖出水来\"。可是还没见挖出水,王二哥又急了:\"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在另一个地方刚挖了两锹,他又犯嘀咕了:\"这也没水吧,再换个地方挖……\"
2、病例分析:
这也是一份1983年高考答卷,考卷要求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而它的毛病是杜撰出\"王二哥\"、\"他妻子\"、\"小山似的土堆\"等等。并且通篇用记叙的方式(时有描写)旨在用\"形象\"告诉读者\"挖井不成\"的过程。以记叙代替了说明。
说明语言不准确
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简明,但作为科普小品也应该生动形象,这才可以把较抽象的事物形象地介绍给读者。除了穿插传说故事、运用描写、选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之外,用词准确应该是使说明形象的基本功。但在习作中,往往用词欠准确。
1、病例: 水蝎(片段)
我们在小沟旁观察蛙卵时,在沟底发现两只我们从未看到过的小动物。这种动物分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刺吸式口器,①身体由一些体节组成,尾部有一根和身体差不多长的尾丝,好像虾的触须。背上盖着泥土,洗去泥土,发现它的背部呈暗红色,前翅后翅有网状纹,还有坚硬的外骨骼。根据昆虫的特征, ②可以确认它是一种水生昆虫。……后来写信请教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他们回信说:这种昆虫叫红娘华,又叫水蝎。
2、病例分析:
第一段中①\"身体由一些体节组成\"一句,较含糊。\"一些\",欠明确,\"体节\",是何物?一般人不一定能懂,②\"可以确认\"较绝对,因为作者还不知道这种昆虫的名字呢,用\"大概可以确认\"较好。
解决方法
方法一:采用下定义、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 说明事物不具体,就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特征的认识。而事物的特征是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最主要的标志。因此,我们要掌握一定的说明方法,并在说明中使用,才能具体说明。
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常用的方法。 1、 下定义
下定义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用简明的语言揭示出来。如《统筹方法》一文解释统筹方法这个概念时,指出它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下定义。
又如《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一文给书目下的定义是\"一种记录书名著者出版情况和收藏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供人们阅读的工具书\"。给目录学下的定义是\"研究怎样编制书目、怎样利用书目的学问\"。前者从内容、编排和用途三个方面概括了书目的本质特征,后者则着重从内容方面概括了目录学的本质特征,非常简明、精确。
下定义是对事物本质的概括,要注意表述准确、严密。它不能用比喻(在定义后面为了形象的说明事物的外部和内部特点除外),不能用否定的形式(在揭示了事物的特征之后的具体说明不在此例)。
2、举例子
下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这时往往不能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因此,可以用举例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正是这样写的:\"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他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例如,野兔靠吃野草来生活。狼以野兔为食物,狼一旦碰到了老虎,也就成了牺牲品。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不用多久,尸体就分解得精光,变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到大自然中,又成了植物制造食物的原料。\"\"所以兔、狼、虎、细菌,归根结底都是靠植物来生活。\"这一部分在解释了异养这个概念之后,举兔、狼、虎、细菌的生存方式为例,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说明,使人很容易抓住它的特点。
3、作比较
事物的本质特征常常在同别的事物的比较中显示出来。运用比较要抓住事物的外部和内部特征,与其他事物作比较。例如,我们要谈谈馊奶与酸奶的特征,可以通过视觉、嗅觉和味觉,把酸奶和馊奶的外观、气味和滋味作一些比较:\"从外观看,酸奶凝结的样子细腻,均匀,像一块嫩嫩的豆腐,没有渗出的液体,而馊奶像被捣碎了的豆腐脑儿泡在黄汤里,有的还带着气泡儿。闻闻气味儿,酸奶有一股诱人的清香,吃起来,酸中有甜,清爽可口;而变酸了的奶却有一股刺鼻的馊味儿。\"这样写特征就鲜明多了。
不仅如此,我们有时还要从它们的内部特征来作比较。所谓内部特征,主要表现在事物的成因、性质、作用等方面。这种内部特征,由于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叫本质特征。例如将酸奶和馊奶的内部特征比较:\"酸奶是一种加工制作的食品,它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利于消化吸收,富有营养价值;而变了酸的奶却是一种自然变质的食品,它含有大量的腐败菌,不但没有营养价值,人吃了还很容易生病。虽然二者都有酸味儿,但这两种'酸'与的性质是不同的\"。在这里,作者抓住了酸奶和馊奶的成因--人工制作与自然腐败,性质--有乳酸菌有腐败菌,作用--富有营养与自然腐败,这三个方面的不同特征进行比较,因而十分准确。
方法二:了解语言特点,根据需要进行说明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语言应该是简明而准确的,这是对说明文的最
基本要求。因为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有所\"知\",而不是有所感,这就决定了这种文体的语言要准确、通俗、具有客观性。
所谓准确,就是说,要在写作是选择最恰当的词语,能实事求是的、恰如其分的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比如,《向沙漠进军》中的\"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中的\"最顽强\",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深而又难以制服的特点。\"之一\",表明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不止一个,如火山爆发,洪水等。因为选用了这两个词语,把沙漠与人类的关系表达出来了。
又如,《苏州园林》中的\"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这里用\"鉴赏\",就比用\"欣赏\"的含义要更丰富,因为它多了一层\"鉴别\"之义。与前面的一句的\"标本\"相适应,就更见其准确。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的\"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这里的\"常\"、\"从没\"与\"足见它的坚固\"互相呼应,十分准确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另外,在简明准确的前提下,有时,根据需要,将说明的对象介绍得更加准确,需要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来进行说明。其主要方法有两种:
1、适当运用一些描写。
所谓描写,就是要巧妙地运用一些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例如《中国石拱桥》在说明桥栏杆小柱子上的石狮子时,恰当运用描写,使卢沟桥的说明形象而准确。
2、插传说和趣闻。 例如,《死海不死》在说明中穿插了神话传说,使说明生动形象。
总之,所谓生动形象地说明,实际就是抽象的事物说明具体一些,具体的事物说明形象一些。
方法三:要了解科学小品的写法:
这一章的训练重点是科学小品,所以同学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科学小品的写法。
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样式。当涉及一些科技术语,阅读的对象往往不是专业人员,增加了理解的困难。特别是一些科普读物,需要把专业知识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需要采用这种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它又叫文艺说明文。
例如:一位同学在《人体世界的小公民--细胞》一文中是这样写细胞的:\"小公民--细胞,和它的主人一样,也有生、老、病、死。它们有的是'薄命郎',如白细胞、血小板,只能活几天,需要不断地更新;有的则是'老寿星',如神经细胞,能伴随人终生。细胞死亡之快,生育之多,十分惊人。一个健康的人体,每天大约有十亿个细胞死亡,又有十亿个细胞诞生。不过,细胞的'生儿育女',可不用结婚配偶,只需要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进行分裂就行了。细胞若停止繁殖,人的生命就会终结。由此可见,细胞是人体生命的基础。\"
这一段对细胞的说明,避免了专业术语,通俗形象,一看就明白。 科学小品的写法主要有三种: 1、自述式:
这是将物拟人,自我介绍的形式。例如《烟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烟\"。我有旱烟、水烟、纸烟之别。穿上那洁白的外衣,又得一美名--香烟。那焦黄的、喷香的烟丝,还真讨人喜欢呢。因为我对人诚恳,性格温柔,所以人缘极好。如果你同我交上朋友,我可以常常陪伴你熬过那\"烦闷\"的时刻,等你心情愉快,我才化作烟雾悄悄离去,有的跟我竟成了\"万能交\",说什么\"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和我疏远。他们搜集我的材料,罗列我的罪状,揭我的老底,说我化作的烟雾中,含有不少烷化四环和五环芳(劲)等致癌和促癌物质。特别是\"3,4苯并芘\"的含量,100支香烟中为4.4微克。有的说:\"吸烟者每吸入1毫克烟雾中,可吸进50亿烟尘颗粒,还有大量的纤毛赤和凝固黏液的物质。\"还有的说:\"一个人每天吸20支纸烟,除烟尘颗粒外,还能同时吸入500毫克的焦油。\"这可是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还含有这么多毒
啊!
一次在医院里,一个\"万能交\"朋友叼着我,看着黑板报,透过香烟缭绕的烟雾,我瞥见几个醒目的大字:\"吸烟的危害\",上边写着:\"吸烟--慢性自杀!……
\"美国在3314个矿工中,有62人死于肺癌。其中60人是吸烟的。在60个吸烟者中,有56个人每天吸烟20--25支。
\"英、美、加拿大等国的资料表明,每天吸一包以上香烟的,肺癌死亡率是不吸烟人的11倍……\"
看着,看着,我的朋友把我从嘴里拿了下来,像是把钳子似的手指重重的捏着我,哎呀,好疼!他嘴里还念出了声:\"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支气管炎和肺气肿高6.1倍,喉癌高5.4倍,食道癌高3.4倍胃溃疡高2.8倍,其他循环系统疾病高2.6倍,冠心病高1.7倍……\"围着黑板报的人越来越多,旁边一个人说:\"尼古丁原来就是'烟呐碱',这东西毒可真大呀!只要吸进50--70毫克就可使人死亡。\"这时,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爸爸,你别吸烟了!\"我的朋友听着,读着,忽然,把我举在眼前说:\"你这鬼东西确实有百害而无一利呀!……去你的吧!\"说着,狠狠地把我摔在地上,又踏上一脚!
呜呼!我真该死!……
这篇文章以自述的方式,做了烟的\"自我\"揭露。介绍了烟的种种特点,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等有关知识。文章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予了形象化的说明。
2、对话式
采用人与物、人与人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对话方式来说明。这种方式,是针对某一事物设置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说明的目的是解说事理,回答问题。
例如《看电视与用眼卫生》一文的作者正是用这种方式写的。 小王:我是电视迷,可是最近不敢看电视啦! 张老师:那为什么?
王:听说,电视机会发出一种什么线的-- 张:那叫X线。
王:对,对。据说,那东西会伤害眼睛呀! 王:那么,看电视如何注意用眼卫生呢?
张:好,下面我说说。首先,得注意眼睛与电视机的距离。电视荧光屏上的图象是由52万个小光点扫描而成。近看小光点粗糙,图象模糊,远看就辨不清光点颗粒,图象反而清晰。再说,近距离看,眼睛肌肉收缩得厉害,易于疲劳,会促使眼睛近视。所以远看为宜。
12寸电视机观看距离不得少于1.5米,18寸不得少于2米。另外,看电视也不能目不转睛的连续看几个小时。最好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就起身走走,或闭目休息几分钟。此外,调节电视机,使其亮度与对比度适中,或者在开启一盏不太亮的电灯等等,都可以收到避免眼睛过度疲劳的效果。
王:张老师,谢谢您了!我一定照您说的办。
这篇对话,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其中的\"王\"作为提出问题的一方,而\"张老师\"则是作为回答问题的一方出现的。对话要围绕一定的中心进行。
3、故事式:
将说明的内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在读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这种故事式,大都采用拟人的手法,一般是用第三人称。
例如一位同学写的《彩霞的故事》正是用的这种方式:
豆豆是大海中的一个极普通的小水滴,今天有机会游到了水面。
\"啊!外面可真美呀!\"豆豆不禁感叹道,\"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小鸟在飞,如果我能上天那该多好呀!\"一束阳光射到她的身上,她全身暖洋洋的,真是舒服极了。渐渐地
她感到困意,越来越浓,再也无心看那美丽的天宫了,她伏在小伙伴们身上睡了过去……
于是接着作者叙述了豆豆如何同其他的小豆豆们在一起汇成白云,太阳出来以后变成彩霞的故事。文章以\"豆豆\"升上天空开始,以它回到大海结束,中间依次说明了彩霞的形成、游动以及美丽的色彩。情节十分生动,富有丰富的想象力。
作文训练 片段练习一 1、题目:
从下面三幅漫画中任选一题,写300字左右的说明文。 图一: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图二:《羡慕》
图三:中国漫画:生活是多么复杂啊! 2、提示:
介绍画面要全面、具体。并且从中领悟漫画的讽刺意味。要有条理地介绍。或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或\"中心开花\"。如果是几幅漫画的作品,要注意衔接。
3、例文①:
此漫画大体由三部分组成。
画的右边是一个坐在马扎儿上的学者模样的人,跷着二郎腿,戴着眼镜,双手捧着一本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他身体左侧放着一个盛满水的桶,面前有一\"丫\"型木杈,架着一根钓鱼竿。
画的左边是一口井的井口,下部用砖砌成圆形,上部是六角的井口,钓鱼竿的一头拴着一根线,伸入井口。画的下面有一行字:\"--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例文②:
这是由三幅画组成的一组漫画,标题是:生活是多么复杂啊! 第一幅:两名中年妇女相对走着。画面右边的一位戴小帽,穿一件长过膝盖的浅色大衣,脚穿黑色高跟鞋。她左手拿小手包,右手撑着一把黑色遮阳伞,神气十足地走着。迎面走来的妇女没戴帽子,梳着时髦的短发,穿浅色短外套,下着黑裙,脚穿高跟鞋,右手拄着一把黑色遮阳伞。
第二幅:两位妇女擦肩而过,两人后背相对,左边是\"长大衣\",右边是\"短外套\"。两人稍停顿了一下脚步,若有所思。
第三幅:\"长大衣\"用收拢的伞拄着走,而\"短外套\"却打起了遮阳伞,神气十足地走着。 4、简析:
这两则说明文字,有顺序而简洁地介绍了画面,注意画面的方位角度,注意了画面的衔接,读来清楚明白。
片段练习二 1、题目:
选取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某一带图案物品,写一篇说明片段。 2、提示:
选取自己观察的片段,用形象说明的方法。题目自拟。字数在300-400之间。 3、例文: 5分硬币
我是一个不起眼的5分硬币。我的伙伴是1分和2分两个小家伙。有人叫我们\"钢镚儿\",其实我们是镍合金做的,为的是不易在空气中被氧化,延长寿命。
我是直径约24毫米,厚1.5毫米的圆形硬币。我的正面中央大写着\"伍分\"两个字,上面还写着阿拉伯数字中的\"5\",周围是两株相交的麦穗,象征着富裕,最底下印着我出生的
年份。我的背面是中国的国徽,上方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我的全身周围是细小的齿轮。
我刚出生时是银白色,非常漂亮。在人们手中流通一段时间后,身上沾满了灰尘污垢就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4、简析:
这是一篇说明人民币图案的文章,主要运用了描述的说明方法,全文运用了拟人化手法,以第一人称进行了介绍,亲切自然。
整篇作文一 1、题目: 《塔》 2、提示:
塔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智慧结晶,是古代建筑艺术代表,抓住这一特征。构思时设计一条能点明塔的特征的线索。分类说明,抓住一类的典型个例采取具体描写。塔是从外来佛教中演化而来的,可穿插传说或者故事。
3、例文:
古代建筑艺术的精英--塔(节选) 我国古塔的形式千变万化。
从建筑平面上说,我国古塔有圆形,正方形的,也有六边形、八边形、12边形的。 从建筑层檐上说,我国古塔分为喇嘛塔和带檐塔两大类,而带檐塔中,又有亭式、楼阁式和密檐式之分。
从建筑材料上说,我国古塔不仅有木塔、还有砖塔、石塔,西北地区还存有土塔。有些砖塔的整个外表全用琉璃砖瓦饰面,称为\"琉璃塔\",如河南开封的祐国寺塔。
这座古塔始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不仅整个塔身用色彩琉璃饰面,而且还用各种琉璃件,刻画了门窗、佛龛、力士、麒麟、降龙、云纹、宝相花等各种花纹,把整个佛塔的外形,装点得富丽堂皇。
有些古塔,如广州光孝寺东塔和西塔、湖北当阳的玉泉寺塔、山东济宁的铁塔寺塔等,都是用铁铸成的。山西五台的神通寺塔,是用铜铸成的,还有大量的古塔,用金、银、珐琅、陶瓷、料器等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真是应有尽有。
我国古塔的组合也是很巧妙的。除了大量的单塔外,还有双塔、三塔、五塔和群塔。 4、简析:
本文是采用分类说明的方法,有条理有脉络地介绍了我国古塔。有综合的介绍,有举出的具体事例,是一篇不错的说明文。
整篇作文二 1、题目:
_________自述(一种化学元素、纳米、基因……) 2、提示:
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形象地揭示某种元素或者事理的特征。可以采取穿插故事或者传说等方式.
3、例文: 直角的话
我们叫角,可以用符号\"∠\"表示。我是角这个家族的一员。我们这个家庭是几何图形大家庭的一部分。
我们的家庭成员在中学数学课本里分布很广,差不多各个年级都有,并且总是出现在明显、突出的位置,像站岗放哨似的,有趣的是,我们的家庭成员都有\"岁数\",我,90岁,
名叫直角。你会感到惊奇吧,我这个模样已90岁?不错,不过我还不算大。在我们角的家庭中,现在要数周角爷爷年纪最大啦,他已经360岁;平角大伯伯也180岁了。可有的同学总是对周角老爷爷和线家庭中的射线、平角大伯伯和直线认识不清。其实,周角老爷爷是两条射线重合而成的;平角大伯伯的两条射线在一条直线上,而且分别在顶点的两侧;而直线没有顶点,也不是由两条射线组成。这怎么会一样呢?为这,周角老爷爷和平角大伯伯还生了好一阵气呢!
要想知道我们的岁数,需要专测我们岁数的量角器,只要使量角器上的零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并且使量角器的圆心与角的顶点重合,角的另一边在量角器上所指的刻度就是我们的岁数。
我们家庭成员的名字起得也很有趣。凡比我小的叫锐角,比我大而比平角伯伯小的角叫钝角,而我更特殊,凡和我同一名字的,岁数都相等,这是锐角小弟弟和钝角大哥所不能相比的。
我们家庭中,如果两个成员的岁数之和等于我,那他们就互为余角;如果等于平角大伯伯,则它们就互为补角,多有趣呀!
你想来看看吗?我们这个家庭只不过是数学王国中极小的一部分。我们王国里的秘密还多得很呢,等着你们来探索、发现。
4、简析:
本文借助拟人的方法作解说、分类别,化抽象的为具体的,化困难的为简易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整篇作文三 1、题目:
援引诗文、典故、神话传说介绍一种花木。 2、 提示:
在引用诗文典故或者神话时,要注意其为说明对象的介绍服务。切忌为了引用而引用。注意文体特点。
3、 例文:
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
提起生物界的\"国宝\",大家一定会马上联想到活泼可爱、憨厚可掬,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熊猫。可是你是否知道和熊猫齐名,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的银杏,也是我们中华的\"国宝\"呢。在远古时代,银杏家族\"人丁兴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但由于中生代后期第四纪冰川的袭击,银杏(包括恐龙)等动物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濒临灭绝。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南部冰川结构的间断性,使银杏躲过了这场浩劫,它在云南得以生存下来。银杏又名\"公孙树\"。顾名思义,祖辈种下的树种,要到孙辈才能派上用场,银杏亦叫\"白果\",据《本草纲目》记载:\"宋初始入贡……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今名白果。\"银杏的生长速度较慢,树龄长达千余年,可与有长寿美称的龟相媲美。庐山黄龙寺的一株古银杏,相传植于东晋前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长势依然很好。山东莒县定株寺的一株古银杏,株高24.7米,周长15.7米,需八人联手方能合抱一周。据载,它已有三千岁的高龄。所以,把银杏誉为\"长寿树\",丝毫不为过。
银杏有较强的生长适应能力,从广东到东北,均可择地栽培。它性喜亚热带气候,怕涝,长江流域是银杏最理想的生长地域。阴性系子遗植物,落叶乔木,属银杏科,雌雄异株,雌树结果,雄树不结果。种子呈核果状,椭圆形近似球形,长2.5~3.5厘米。银杏一般在栽种20年后才开始进入成熟期,生长40年后,便到盛果期,此后,每年四月花叶齐放,至十月中旬,果实熟透,自然落下。平均每年可获70~100公斤的果实,即使长到400岁,仍能开花结果。
银杏体态魁伟、优美。高度一般在20~40米之间,树干粗壮、挺直,一株30米高的银杏,树干离地十米许,其枝叶才蓬勃伸展,大面积地向四周生长开来。银杏的树枝有长枝短枝两种,树叶呈折扇形,精巧、青翠、莹洁,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短枝上簇生。空旷之地,银杏一树参天,云冠巍峨,葱茏庄重,给人一种肃穆伟岸、秀美之感。郭老在抗战时期以《银杏》为题写了一篇散文,热情歌颂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银杏全身都可为人利用。它枝干蔽日,是人们夏日纳凉的最佳场所之一,枝叶舒展,又是人们避风躲雨做片刻休憩的好地方。银杏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它的果实(白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炒食,做羹汤或烹调吃。种子可入药,有强身健体、润肺止咳的功效,主治痰哮、遗精等症。银杏木质坚硬,纹理细密,可供建筑、雕刻、制家具及其他工艺品用。需要指出的是,银杏的果实有腐蚀作用,且含有微毒,多食有中毒的危险。
现在,银杏在我国各地已被广泛栽培,国外也有许多地区引入它的树种,普遍培育种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银杏还是一种优良的绿化树种,具有观赏价值。庭园内,街道旁,一两株银杏高耸入云,四周全是绿荫,显得古朴典雅,能给人美的享受。我相信,只要真正重视起来。善于保护它,那么,银杏必将大放光彩。
4、简析:
这是一篇介绍古老树种银杏的说明文,作者首先抓住银杏树活化石这一赞誉展开说明,\"国宝\"熊猫来比较说明银杏树也是植物界的\"国宝\",追溯它活化石的历史,用恐龙来比较说明银杏的悠久历史。还采取引用等说明方法,使读者联想,唤起记忆。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不时使用描写,使文章活泼生动。
范例选粹:
秦牧笔下生动形象说明事物范例:
有一种\"标本菊\",一株只有一两朵,花型大如牡丹,有一种\"大立菊\",一株开花上千朵。它们有的端雅大方,有的龙飞凤舞,有的瑰丽如彩虹,有的洁白赛霜雪;有的像火焰那么热烈,有的像羽毛那样轻柔。
--秦牧《艺海拾贝》
分析:用比喻和排比突出\"大立菊\"花朵的特征,生动形象增强直观感性。 《牛》片断范例:
牛有家牛和野牛之分。野牛不常见,许多已成为国家保护动物。下面重点介绍家牛。家牛有黄牛、水牛、牦牛三种。黄牛一般在平原地区役用,如耕地、拉车等。黄牛又分秦川牛、南阳牛、鲁西南牛、延边黄牛等几种。水牛一般用作南方水田的耕作,主要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
牛很温顺,你不伤害它,它也不会伤害你。牛还有任劳任怨的性格,\"俯首甘为孺子牛\"虽写得是人,其实何尝不是写牛呢。牛也很倔强,我们一般说某人性格执拗,就说这人有牛脾气,是\"死牛贼\"。牛的体格强健,有着《西游记》中牛魔王般的力气,三四个人是斗不过它的。无怪乎现代的人们歌唱生意兴隆红火时说\"牛\"\"牛\"\"牛\",就连为商品作广告也离不开牛--康佳新彩霸,牛!也许是由于牛有这些特点,自古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虽然现在农业已趋向现代化,但这些\"牛们\"还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落后的地方默默无闻地劳动着。但这并不说明牛的地位在下降,因为牛的别的价值,如食用价值等正在发展。山东曹县的\"王光烧牛肉\"畅销国内外,不但满足了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而且还增加了国民收入。牛的胆囊结石可制成一种珍贵中药,称为牛黄,有强心、解热等作用。牛骨可制骨胶。牛皮是制革的好材料。牛角不但可以做号角,还可以做雕刻品。
分析:1、作者对牛的性格特点及较高的实用价值给以充分介绍,让读者既了解牛的知识,又认识到牛对人类的贡献,体现科学小品的知识性。2、作者按照科学小品的写法,适当的运用描写,巧妙的拟人突出牛的性格。同时,联想相关的神话故事、广告词等使介绍知
识的既准确、全面,又生动想象。
生动形象说明事物范例: 天下第一蛋:平湖软壳糟蛋
相传清代雍正年间某个清明,位于平湖城关西门外的徐源源糟坊(酿造糟烧土黄酒),主人家煎鱼烹肉,备船上坟祭祖。有个叫枣倌的学徒,年幼嘴馋,乘机偷藏一只鸭蛋,本打算等老板全家上船之后煮熟吃掉,谁知老板命他上船同去,枣倌在情急中把蛋按入一缸酒糟深处。直到中秋节前老板动用那缸酒糟蒸酒,才发现了这外硬壳已碎落,似蛋非蛋却香气四溢的软壳蛋。
这是关于糟蛋来历的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流传甚广。平湖软壳糟蛋确是清代徐源源糟坊首创。其实在250多年前,海盐徐氏在西廊下创设作场,见当地居民喜食糟鲤板、醉蟹、醉鲤珠等槽制食品,便试用酒糟腌制鸭蛋,几经试验,终于成功。所制糟蛋,香浓味美,别有风味,又耐久保藏,深受顾客欢迎。
平湖糟蛋是平湖传统食品中的珍品,其制蛋要求很高。最好选用著名的江苏高邮大鸭蛋,蛋的大小用一只特制的铁丝圈来测量,漏过者就弃去不用。糟则用上等糯米发酵而成。有一整套制作工艺,含浸米、蒸饭、配药、酿酒、消毒、洗蛋、落甏等工序,从清明前后开始,将蛋浸没于糟中,蛋间保持距离,互不接触,经黄梅、三伏,到中秋节上市。在长达五个多月的糟浸过程中,醇类、糖类、氨基酸等物质渗入蛋内,使蛋黄、蛋白逐渐早凝固状和胶冻状,同时产生具有芳香气味的脂类物质,并使蛋黄脱水、起沙、出油。有机酸还和蛋壳作用生成醋酸钙而使之脱落或基本脱落,而蛋膜不破,蛋形完整。食时,用筷或小刀挑破蛋膜,即可品尝美味,不必烧煮,十分方便。邑人有诗云:\"软壳糟蛋负盛名,扑鼻酒香吸引人。羊脂白玉藏琥珀,咸甜适中席上珍。\"可见,糟蛋是佐餐的上等珍品。
平湖糟蛋色香味俱佳,蛋膜包裹的蛋体独具一格;蛋白晶莹似玉,蛋黄枯红如火,醇香浓郁,回味悠长;而且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孕妇食用最佳,经常食用可开胃,助血液循环,促进人体发育生长。据化验,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234个国际单位,以及18种氨基酸。
平湖糟蛋风味独特,自古就名声鹊起。清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受皇帝赏识,赐\"乾隆京牌\"一道。宣统元年(1909)在南洋劝业会上获金牌奖,声誉大振。此后,又在英国伦敦博览会、南京品物会、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奖牌。时有诗云:\"买醉城西结伴行,源源佳酿远驰名。剖来糟蛋好颜色,携到京华美味评。\"
建国后,糟蛋生产进一步发展。曾多次被评为商业部、省优质产品。1988年平湖龙牌糟蛋又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畅销京、津、沪、宁、杭等地,并远销香港、澳门等地及东南亚各国。
分析:1、平湖糟蛋是天下一绝,作者从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起笔,风趣的介绍出平湖糟蛋的来历,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2、本文紧紧扣住糟蛋的独特之处进行介绍说明,给人知识。同时,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恰当的运用了比喻、引用诗文等方法使文章的锦上添花。
对话式科学小品文范例: 标点符号的苦恼
哇,大作终于完成了!我把日记本放进了书包,轻松愉快地钻进了被窝。
朦胧中,我听见有人在说话。咦,这么晚了,会是谁呢?我起身去寻找声源,原来声音是从书包里传出来的。打开书包,我发现那日记本一鼓一鼓的。翻开一看才知道,日记本上的标点符号都蹦蹦跳跳地离开了原位。他们聚在一起,好像是要开会。我屏住了呼吸,想仔细听听他们都说些什么。
\"哎呀,我快受不了了!在我们这十几个人中,最累的就是我了。小旭他每写一篇作文,
都要用上我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该我干的活我干,不该我干的活还让我干。他怎么能这样呢?\"小逗号甩甩尾巴,气呼呼地说。
\"唉,你就是不满足。用你还不好哇?那是他瞧得起你。他如果用我,我还求之不得呢!遗憾的是,他的作文有几个自然段,便用我几次,还说是迫不得已呢,要不然,他才不肯用圆圈来'圆'我的心愿呢!\"句号的肚子一鼓一鼓地述说着。
\"哎,老兄,你还抱怨什么?最起码小旭还能用你呢。他用了我几次,我都能数过来。\"问号继续说,\"上次他写作文,题目是'地球为什么是圆的?',本以为他会把我用上,谁曾想,他却把你给画了上去。哼!\"
\"唉,这也不能怪我呀!他不用你,我有什么办法?\"句号为自己开脱着。 \"你……\"
\"好了,好了,别吵了。\"问号还想说些什么,却被顿号给打断了,\"你们还是先看看他们吧。\"
\"唉,他们这是怎么了?感叹号成了一根光棍;省略号由圆点和圆圈组成;括号的一半儿是('',另一半儿是']';破折号也短了一半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问号又来了一个\"?\"。
\"唉,小旭也太不像话了!\"
\"对于咱们的责任和义务,他根本不懂。\" \"不只是他,还有很多同学也是这样。\" \"我们一定要治治他们,先从小旭开始。\"
\"看,他正在偷听我们的谈话,抓住他。\"耳目众多的省略号一声召唤,众标点变得奇大无比,向我奔来,不等我回过神,他们就掐住了我的脖子,我已喘不过气来。
\"啊,快救我!\"一声惊呼,我醒了,原来是一场梦。而那日记本确实在我手中翻开着,还可以看见那些变了形的标点符号。
分析:1、全文构思巧妙,作者以\"大作终于完成\"、\"钻进了被窝\"进入梦境起笔,又以\"一声惊呼,我醒了\"收束全文。2、将标点符号人格化、通过对话诉说\"苦恼\"等文学手段,生动而有趣地说明了滥用标点符号的现象,警醒读者要认真对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问题。3、语言生动形象,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说明文佳作。
《土地的自述》范例: 土地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土地,我和大气、海洋、各种生物一起组成了这个充满绿色和生机的世界。我拥有达二百多亿亩这么庞大的身躯,无数生灵在我的怀里跳跃,可以毫不夸口的说,没有我就没有美丽的地球。
人类是世界的主宰。自人类诞生以来,我就和他建立了深厚情谊:人类在我身上洒下了一滴滴汗水,作为回报,我给他们捎去丰收和喜悦。我与人类是不可分割的。
无论历史处于何种社会形态,我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没有我就谈不上丰收;没有我,就谈不上温饱;没有我,也就谈不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国家的繁荣与昌盛。所以说我和人类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然而,当时间的列车驶入二十世纪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规模也日益扩大,遗憾的是人类又长期没有认识到或忽视了生态规律,这就出现了一系列我同人类互相对立的不愉快的现象。
人们大兴土木,乱砍滥伐,占田修房,甚至大造死人的坟墓,盲目的割掉我身上的一块块肥肉。我能忍受吗?我流的是血呵!
善意的呼喊,对一些人来说是无济于事的,他们为了暂时的利益,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环境,以致使我的身体每年有5~7万平方公里被可恶的沙漠吞噬。仅在\"地大物博\"的中国
就已有153.3万平方公里被沙化。还有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在中国就把我的身体流失掉367万平方公里。我的质量也不断下降,还是在中国,有59%缺磷,23%缺钾,14%磷钾俱缺,这样的条件让我怎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粮食呢?面对声势浩大的洪流,面对铺天盖地的风沙,面对无孔不入的化学药品,我势单力薄,束手无策!善良的人们,请擦亮你们的眼睛,伸出双手扶我一把!
一个满目疮痍的我躺在人类眼皮底下,可有些人视而不见,继续助纣为虐,他们可悲的行为激怒了我的挚友--大气、海洋,于是把酸雨、海啸扔向人类,人类终于自食苦果。人啊,怎能忘了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人与我,与自然应是协调的,倘若人类违背了自然规律,必将受到残酷的惩罚!珍惜我的生命就是珍惜人类自己的生命!
其实,在我看来,人类完全有能力处理好我们的关系。人们要建工厂,要考虑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还要注意工厂不要过于集中,而且最好把互相有协作联系关系的工厂设在一起,以减少污染。
发展农业要讲科学,若建立具有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就可充分利用我、阳光和各种物料,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砍伐树木要有计划,因此要植树造林,优化植被环境。
可喜的是,现在人类已逐步认识到我的问题的严重性,并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中国十年前就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不过,我认为有法还要依,特别还要加大监督执法工作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危机感和隐患意识,让人们确立热爱我,珍惜我和保护我的观念。
总之,自然给了人类一切,人类应倍加珍惜。我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人类只有珍惜并合理地对我加以利用,切实地保护好我,那么,才能与我与大自然和睦相处。
分析:这篇释理科学小品文:释理透彻,说明清楚,并采用自述式的形式。
(一)作者抓住了事物特征,也即说明的中心,阐释了道理--\"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强调我们要\"倍加珍惜,合理利用,切实保扩好\"它,否则,人类将自食恶果。切中时弊,警钟长鸣。
(二)采用了拟人手法的\"自述\"语言,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说明、释理,既显得如诉如泣,亲切自然,产生了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表达效果。同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举中国实例,列数字说明,指出了土地问题的严重性。分类别逐一提出了解决办法。
(三)按照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先\"自述\"与人类\"不可分割\"的关系,接着\"自述\"由于人们忽视了生态规律而,造成的\"互相对立的现象\"及其给双方造成的危害,最后说明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