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份,共80分) 1.在哈尔滨“东北虎林园”,牛虎相斗,虎败牛“手”。<<人民日报>>以文字和图片形象地报道了这个事实。人工喂虎,虎性退化终致“牛胜虎”事实的发生。这一事实表明
A. 牛和虎是对立的统一
B. 事物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
D. 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2.“见贤思齐(齐:看齐),见不贤而内省(内省:自我反省,警惕)。”这种修身之道包含的哲理有 ①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任用④要具体分析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观点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的是 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感知” D.“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 4.“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联系之中,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对立之中。”这是一种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面上学观点 5.“看不到二十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这一思想 ①坚持了两点论的观点 ②坚持了矛盾分析的方法
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 ④坚持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6.有人在办事以后说,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这件事”是否只有原因,而无结果?在你看来正确的是
A.无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没有必须联系
B.有结果,因为相继出现的现象具有因果联系 C. 有结果,因为有时办事情确实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D.有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不可分.有其因,必有其果 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老子的这段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C.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双方是互相排斥的、互相斗争的
8.在理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段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局部和整体不可分割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9.澳门被外国人占领,是旧中国积弱积贫的必然命运;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是新中国日益繁荣昌盛的必然结果。这主要说明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D.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10.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东西。这启示我们
A.要重视事物的积累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解决问题 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11.“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这段话揭示的哲理是:
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既作为个体的事物存在,又作为普遍联系的事物而存在 ②客观事物与人的意识之间是彼此孤立的
③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相联系,而这些周围的事物又与其周围的事物相联系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⑤从自然界内部到人类社会内部、人的意识的内部,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到客观世界与人的意识之间,都连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⑥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12.动物和植物都有吸收和排泄的过程。植物是通过叶和根,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和光能,然后把它们合成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和能量;而动物则是利用消化、循环系统,从食物中获取自身所需求的营养物质,以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动物和植物在异化作用中虽然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但其排出的途径有所不同。这表明
A.任何事物只存在矛盾的特殊性,不存在矛盾的普遍性 B.任何事物只存在矛盾的普遍性,不存在矛盾的特殊性 C.任何事物既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又具有矛盾的特殊性
D.研究事物的特点是很重要的,研究事物的共同点是不必要的 13.从哲学上讲,“怨天尤人”错在 A.强调客观,否认主观,是唯心论
B.承认对立,否认统一,否认矛盾观点 C.割裂内外因关系,忽视内因
2
D.否认联系,是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 14.“先进典型的经验值得推广,放到哪里,哪里就出成果。”这个看法 A.懂得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B.懂得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首提 C.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不懂得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15.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干扰了改革开放,群众很不满意,如果不采取坚决措施加以克服,任其发展,就会葬送改革开放事业,最终也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这表明 A.矛盾的主次方面必定会相互转化
B.腐败与廉政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事物的性质会随着矛盾主次方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D.反腐败应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16.“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B.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C.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外因在一定条件下时对事物发展起重要作用 l7.“揠苗助长”却事与愿违,“扈丁解牛”则事半功倍。这两个不同结果的寓言故事共同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和利用规律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18.科学研究表明,太阳活动每11年为一循环,2000年夏天到2001年夏天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一段时期。太阳风暴以每小时300万公里的速度向地球扑来,与地球磁场发生碰撞产生地磁冲击波,不仅对卫星通信、地面通信、供电设备等造成一定的干扰,而且能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皮肤容易被强烈紫外线辐射灼伤,使心血管系统病人病情加重,还能影响胎儿生长和孩子智商。科学家对太阳活动规律的把握说明
A.人类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
B.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一切事物 C.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D.我们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l9.上述材料表明,天气、气候变化是引发人类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这说明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C.必须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D.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抓重点、抓关键 20.“现代科技瞬息万变,企业切不可以僵化、静止的观点来对待产品质量,认为一种名牌产品可以优势长存,一劳永逸的观点是错误的。”上述论断说明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3
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1.甲鞋厂推销员到某小国推销鞋子,发现这个国家多数人不穿鞋,认为鞋子在此地不会有销路,就打道回国。而乙鞋厂的推销员在此地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回国建议厂长依据该国人的脚形特点生产适用的鞋向该国出口。结果,乙厂大获成功。从哲学角度看 A.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保证做任何事物都可以成功 B.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有差异 C.辩证地看待客观实际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 D.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条件
22.查·约翰逊在《通产省和日本的奇迹》一书中指出:“日本和美国同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是日本政府的功能在于为了经济发展而利用市插,而美国政府的功能着眼于调节市场规则,以法规维持市场经济。”这说明
①美国和日本政府都根据事国的条件、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干预社会经济 ②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③日本政府比美国政府更多地运用了市场调节的手段 ④美国政府干预和管理经济的职能强于日本政府 A.①③ D.③④ c.①② D.②④
23.2001年4月1日,美国军用侦察机超越国际法允许的“飞越自由”,的范围,对我国进行电子侦察.撞毁我方飞机,导致我一名飞行员罹难。后又未经我方许可,闯人我国领空并降落在我方机场,构成了对我国主权和领空的侵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政府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对美国的霸道行径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迫使美国政府改变了最初的强硬、蛮横态度,向中国人民致歉。对上述事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国际法对主权国家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实现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插 ④和平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24.上题材料中“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是
A.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B.现象与本质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5.下列观点或做法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A.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B. 万事万物在概念中运动 C.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D.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26.“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法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27.下列看法中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
A.积劳成疾 B.声东击西 C.因材施教 D.居安思危
28.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
4
新变化,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比较突出。这说明
A. 不同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B. 矛盾越来越激化
C. 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D. 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次矛盾相互转化了
29.宋代有个管理建材和官员,苦于库存木材长短不齐,上书宋太祖,请求将木材锯齐。宋太祖批复道:你的手指、脚趾不是也有长短吗?你怎么不把它们锯齐呢?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B.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都是正确的 D.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0.邓小平同志提出 “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其中,“一个大局”是指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要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指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这一论断中所体现的哲理是
A. 事物有着因果关系
B.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变 31.“茉莉、米兰香气袭人,可花并不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但并不那么香;玫瑰倒是色香俱全,却有刺。鲜者,取其鲜;香者,取其香;带刺者,更宜贵其鲜而香。”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 获得正确的意识,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C.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D. 看问题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 32.“企业要生存、发展和壮大,既要面向市插,了解市场需求,又要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加强管理,加强技术改造。忽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这段话体现的方法论要求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一分为二的全面观点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⑤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⑥ 3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B.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34.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必须 A.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B.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坚持适度原则 C.不失时机地突破事物质的范围和限度 D.重视量的积累,准备走曲折的路
35.江泽民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经济特区要坚持进行“致富思源、富
5
而思进”教育,把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凝聚到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体现的哲理是
A.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6.清代山水画大师石涛说:“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于我何有哉!……我之为我,自有我在。”齐白石也曾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主要表明 A.事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B.内因和外因是不可分割的 C.只有继承才能发展 D 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37.“四季循环,昼夜更替”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共同点是
A. 都是一种因果联系 B. 都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C.都是一种必然的联系 D.都是质变和发展
38.一切科学的产生,都是从发现和整理个别的具体的事实开始的,对大量的具体的事实进行分析与综合,从中发现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而科学理论一旦产生.又会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广阔的道路。从科学的产生过程和它对生产技术进步所起的作用看,体现了
A.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B.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D.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39.“中药不过是些树皮草根,多用少用没关系”、“中药有病能治病,无病能健身,无毒、无副作用”等观点.导致一些人过量用药产生不良反映。这一情况告诉我们
A.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B.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有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D.传统思想和传境观念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40.对刻舟求剑者的行为,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A.他虽然承认舟、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否认了三者的运动 B.其行为属于离开运动谈物质 C.其思想属于机械唯物主义 D其行为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41.西部某县为把本地区的开发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决定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十分优惠的政策(有些政策还超出了中央政府与国家法规所允许的范围),确定了“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十分诱人的招商项目,到东部地区招商,但一无所获。
该县政府通过深刻反思和广泛调查,决定调整思想。他们认真落实退耕还林(草)政策,根据本县土壤、气候等特点,引导农民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草药种植,并加强技术、信息服务,关闭了能源消耗大和污染严重的小煤窑、小矿厂,通过招标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实现了高起点的整
6
体开发;充分利用本县奇特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清理不规范操作,改善投资环境,结合本地资源优势,确定新的招商项目。该县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喜人的势头。
⑴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谈谈对该县政府出台的“十分优惠的政策”的看法。(2分)
⑵该县领导的思想的调整体现了哪些哲理?(4分)
⑶根据该县成功的经验,谈谈西部地区应怎样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4分)
42.某贫困山区,人多地少,700平方千米的荒山上长满了1亿多棵野生酸枣树。但其中一个村靠酸枣嫁接率先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县政府及时总结他们的经验,并派农技人员下乡考察,在借鉴该村嫁接技术的基础上,培育出经济价值更高的新品种,在全县推广。县政府还制定了荒山使用权60年不变的政策,嫁接活动全面展开。县政府当好后勤,组织购买嫁接苗,开办技术培训班,后来,又利用丰富的大枣资源,瞄准市场,办起了大枣系列产品加工厂,实现加工增值。经过几年奋斗,该地区基本实现小康。
⑴从政治常识看,县政府在领导经济建设中履行了什么职能?(2分)
⑵从经济常识上看,地区脱贫致富的基本经验是什么?(3分)
⑶从哲学上看,县政府是如何带领群众奔小康的?(5分)
7
参 考 答 案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份,共80分) 1 B 2 A 3 A 4 C 5 D 6 D 7 B 8 C 9 A 10 C 11 D 12 C 13 C 14 C 15 C 16 C 17 C 18 A 19 C 20 D 21 C 22 C 23 D 24 C 25 A 26 A 27 D 28 C 29 B 30 B 31 D 32 D 33 C 34 B 35 C 36 D 37 C 38 C 39 B 40 D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41.答:(1)积极行使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的表现;但有些政策超出中央政府和国家法律所允许的范围,没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依法治国的原则。
(2)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该县原先推出的招商项目,脱离本县实际。调整思路后,注重从本县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充分利用了本县资源优势。②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重视内因的作用。该县把工作重点放在招商引资上转向立足于开发本地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搞好自身工作,体现了这一点。
(3)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 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农业基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工业调整、改组和改造的步伐;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42.答(1)该县政府在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中履行了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的职能。
(2)①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坚持科技兴农,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科学技术。③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3)①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先根据本地人多地少的实际,在酸枣树上作文章,后根据大枣资源丰富这一新的实际情况办起大枣毓产品加工厂,坚持了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联的道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县政府及时总结某村酸枣嫁接致富经验,并在全县推广,是从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坚持联系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农村中的各产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兴办大枣毓产品加工厂解决了大枣的销路问题,实现加工增值,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若答“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依靠群众推动农业发展”也可以)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