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七年级(上)
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酝酿(liàng) 吝啬(lìn) 菡萏(hàn) 咄咄逼人(duó) .....B.菜畦(wā) 欹斜(qī) 攒聚(zǎn) 人迹罕至(hǎn) ....C.发髻(jì) 黄晕(yùn) 盔甲(kuī) 波光粼粼(lín) .....D.笃志(dǔ) 蝉蜕(duì) 秕谷(bǐ) 淅淅沥沥(lī) .....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园博会主展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
B.参观完园博会所有展区,他喜出望外地宣布:我终于看完了所有的景点! ....C.妈妈要去参观园博会,身份证不见了,她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没找着。 ....D.园博会期间,网红风景“粉黛乱子草”区域真是花团锦簇,令人流连忘返。 ....3.(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B.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C.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D.为了防止“手足口”疫情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4.(2分)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解说:把宏儿写成小鸟儿,能“飞”,用的是拟物。
B.①惠存 ②贵庚 ③令堂 ④贤弟 ⑤拙作 ⑥见教解说:①②③是敬辞,④⑤⑥是谦辞。
C.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解说: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是正确的。
D.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解说:“丝帘”是名词,“透明”是形容词,“牵动”是动词。
5.(3分)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描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进行生动而真切的描绘。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的散文《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 D.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创作于1934年初,是“文学湘西”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1
6.(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书jí 是无声的音乐,是浩瀚的星空。只有它才能驱除愚mèi, 才能包luó 万象,才能让你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它yóu 如汪洋中的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7.(9分)默写。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4)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7)“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8)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想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艺术境界相近的两句诗是 , 。 8.(10分)综合实践活动。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今天上午8时30分,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在扬州仪征枣林湾旅游度假区隆重开幕。会期自9月28日至10月28日,历时一个月,主题为“特色江苏,美好生活”。本届园博会选址位于仪征市枣林湾生态园,以“大地景观”为创意,在1800亩的滨湖湿地上微缩全景江苏,13座城市展园按五大文化板块组团呈现,太湖、长江、运河、滨海区域各具个性,吴风、汉韵一园揽尽。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①问: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文中“我”读的书是《 》。 ②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读整本书,分别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温馨的回忆: 理性的批判: (3)下面是漫画《网络推手》和《自得其乐》,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主题。
2
我选择的漫画是《 》
主题:
二、阅读理解(53分)
9.(5分)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请发挥想象,描述“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的景象。 (2)这首诗最后一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妙,请赏析“疑”字的妙处。 10.(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否?”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尝食鸡子 .②自往数王蓝田 .③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④已去 .(2)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时人叹其性急 而能有所容 .
A.俄而雪骤(《咏雪》) B.温故而知新(《论语》) ..C.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D.切问而近思(《论语》) ..
④
⑤
①
②
③
3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③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王蓝田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谈。
11.(16分)阅读散文《访兰》,完成下列各题。
访兰
(1)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 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2)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
(3)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4)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5)我说:“这里的好。” (6)“怎么个好呢?”
(7)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8)“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9)“是的。”
(10)“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11)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12)“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
(13)“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14)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
4
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15)“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16)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17)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18)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第(1)段中父亲“倒有了几分温怒”的原因是什么?
(2)第(2)段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野兰”,为什么多次提到“盆景中的兰草”?这两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4)文章标题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12.(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细读的妙处 肖复兴
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
5
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
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⑥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
⑧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⑨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⑩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⑪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6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0月28日,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
(2)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
(3)本文第②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 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
(5)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⑥或⑩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骆宾王七岁时作《咏鹅》:“鹅,鹤,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材料二】某学生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
三、写作(63分,其中书写3分)
13.(63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是你可能没有留意,没有发现。你也许善学,也许守时;你也许跑得快,也许能吃苦……这些,都值得你骄傲。
请以“我骄傲,我是一个 的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7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七年级(上)
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解答】A.有误,“酝酿”的“酿”应读“niàng”,“咄咄逼人”的“咄”应读“duō”; B.有误,“菜畦”的“畦”应读“qí”,“攒聚”的“攒”应为“cuán”; C.正确;
D.有误,“蝉蜕”的“蜕”应为“tuì”,“淅淅沥沥”的“沥”应读“lì”; 故选:C。
2.【解答】A.正确;
B.有误,“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该成语与语境不符,它指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看完了所有的景点”不是喜事;
C.有误,“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现用来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该成语望文生义,它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与来回翻弄无关;
D.有误,“花团锦簇”像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该成语用错对象,它用来形容花朵,不能形容草类。 故选:A。
3.【解答】A.有误,把“和规模”去掉,搭配不当。 B.有误,去掉“能否”,两面对一面。
C.有误,缺少主语,“通过”或“使”,去掉其中的一个。 D.正确。 故选:D。
4.【解答】B“贤弟”是敬辞。 5.【解答】ABD.正确。 C.有误,《金色花》是散文诗。 故选:C。 6.【解答】 籍 昧 罗 犹 7.【解答】
(1)风正一帆悬(2)峨眉山月半轮秋(3)山岛竦峙(4)一夜征人尽望乡(5)断肠人在天涯(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一年之计在于春(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
8.【解答】答案:
(1)第十届江苏省园博会开幕,一园尽揽江苏美。
(2)①《五猖会》《鉴略》②温馨的回忆:【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言之成理即可)
(3)《网络推手》主题:讽刺不良推手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网络平台恶意炒作某些社会新闻(包装名人)。希望净化网络环境,利用网络传播积极能量。
《自得其乐》主题:物质条件虽然艰苦,却能够自得其乐,这种精神是值得欣赏的。鼓励淡化物质享受,追求精神进步的健康风气。
二、阅读理解(53分) 9.【解答】
(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突出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根据这两句诗的意思适当添加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即可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诗中画面。
(2)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佳期,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像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离开,纷纷飞过院墙。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显得更加冷清寥落,诗人的心也就更是悲苦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大胆而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疑”字极有分寸,体现了一个度,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 答案:
(1)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落红满径,枝条上只剩下满树绿叶了。
(2)“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 译文:
9
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 蜜蜂蝴蝶就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我真怀疑春色在隔壁人家的院子里。 10.【解答】
(1)①吃;②说落;③对着;④离开。 (2)C。
(3)①学习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②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③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
(4)示例:从王蓝田吃鸡蛋的过程和他面对谢无奕的谩骂而不语可见,他是个性急而又具有宽容心的人。 11.【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要联系全文来理解,联系下文,从第11﹣15段父亲的对话中可见,父亲欣赏的是“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的兰花,而“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他们是玩赏的态度,与父亲的态度不同。
(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通常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或性格等作用,在本文中第2段关于山的深处的环境描写,是衬托兰花清爽幽香的特点和独特品质的。
(3)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盆景中的兰草与山中野兰形成对比,盆景中兰草“它确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野兰“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两相对比,能表达作者对野兰的赞赏和对高洁、不媚俗品质的追求。
(4)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赏析。此题要比较“访”与“赏”的区别,“访”是平等造访,把兰花人格化,“赏”有居高临下之意,相对之下,“访兰”更能表达对兰的喜爱欣赏之情。 答案:
(1)因为这些人对兰草的感情和父亲不一样,他们只把兰草当作玩赏的对象而不是真心尊重它,爱护它,降低了兰花的品格。
(2)描写野兰花的生长环境在山的深处,瀑布下的山谷,突出了野兰花清爽芳香的特点和不媚俗的品质。
(3)对比。突出了野兰花的不俗,表达了作者高洁不与世俗同流的情感。
(4)“访”把兰人性化,作者把兰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兰的喜爱欣赏之情,而“赏”无此意。 12.【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的基本格式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概括要全面,用语需简洁。根据第四段和第五段的内容可概括为: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根据第
10
七段的内容可概括为: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根据第九段的内容可概括为: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十一段中的“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可提炼出答案。
(3)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作答时,需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第二段连用四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了阅读兴趣。从结构上来看,这四个问句引出了下文对“读书细的功夫”的具体表述。
(4)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现的人物心理即可。结合语境可知,一愣表现了画家的诧异,他一个卖水果的还能懂画吗?结合第二句话的语境可知,这里的奇怪表现画家的怀疑,他是怎么分辨出来的呢?结合第三句语境可知,这里的当即是马上的意思。表现了画家对叶三的佩服之意。
(5)本题考查材料探究。细读这两则材料可知,材料一中诗歌作者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当中关注到“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富有特点,又真实可信的地方,从而写出这一首诗。而材料二的作者显然没有仔细观察生活,因为如果月亮很明的话,就不会看到那么多的星星了。 答案:
(1)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
(2)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细腻而温柔。(意对即可)
(3)连用四个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故事。
(4)“一愣”,说明画家很诧异,他一个水果贩子懂画吗?画家说“奇怪”表明画家将信将疑(惊奇),他怎么分出来的?画家“当即”修改画作,表明画家对叶三的佩服。
(5)示例:材料一《咏鹅》的作者观察仔细,从生活实践中捕捉到“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转换成了好诗。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与生活不符,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
三、写作(63分,其中书写3分) 13.【解答】
我骄傲,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
我的对面站着一个小女孩:长着一双不大却炯炯有神的眼睛,塌塌的鼻子,红红的嘴唇,蓬乱的头发,穿着蓝T恤,黑仔裤,活脱脱一个假小子。我一撇嘴,她也一撇;我一摇头,
11
她也摇头。没错,她就是我,镜中的我。看到了吗?镜子中撇着小嘴的我是多么的倔强。对,这就是真实的我,我就是这样一个不服输的女孩。从小到大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运动上我都不愿意输给别人。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看运动会中的游泳比赛,看到游泳健将们在水里飞速前进,我的心里就会像坐着飞机一样。于是我向妈妈提出了学游泳的要求。起初妈妈是很不同意的,那时的我还没有上小学,像我这么小的小孩能学游泳吗?会不会有危险?当时的妈妈真是犹豫不定。但我就是从骨子里不服输,我不想输给年龄,小不是问题,我不怕!
于是我再次强烈地向妈妈表达了我的愿望,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妈妈同意了。在与妈妈说完的第二个星期我便进入了官圆少年游泳队去学习游泳。在进了游泳馆后,我感到了一些害怕,一个空旷的大馆里只能听到水花打起的波浪声,嗡嗡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回荡,就好像在对我挑衅:“你这么小就想学游泳,不怕被淹死啊!”为了使自己镇定我在心里默默地说了几遍我不怕,可当我走进队里时我真的慌了,妈妈的担心没有错,这里的孩子都要比我高半头,看到我之后他们的眼睛里有的只是疑惑和轻视。我拼命地摇了摇头然后对自己说了句我能行,于是便站在了队里。但是当开始学游泳的时候我感到了年龄差距的问题,他们学得确实比我快,有时我还在做这个动作,老师却已经讲到下一个了,就这样我在吃力地学习中度过了这最难忘的第一节课,但是可怕的第二节课又到来了,这次我是真的完了,老师让我们下水去适应,虽然自己的身上带上了浮漂,但是我还是因为自己的力量过小而被水泼打的回不了岸了,他们那些大点的孩子凭借着强有力的蹬水很轻松地回到了岸边,而我却拼尽了全力。 第一次课结束后我彻底瘫了,我真的是从精神上到体力上都瘫了,回到家吃了两口饭就睡了,第二天我看到了枕边的眼泪的痕迹,妈妈跟我说我在梦里哭了。听了这些我笑了一下,很轻松地跟妈妈说了一句:放心吧,下回绝不哭了,我不会输给年龄的。之后的我更加刻苦地练习,别人上课游,我上课也游,别人回家玩去了,我就在家里想动作,做动作。最后我战胜了年龄,也战胜了我自己,在队中进行筛选的比赛中,我获得了第一名。比赛结束后我笑了。
这就是我,一个不服输的女孩。喜欢去经历风雨,更喜欢欣赏风雨后的彩虹。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