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石雕刻的艺术之美
作者:郑金盛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12期
摘要:玉石雕刻历史悠久,构思奇特,风格独具,技艺精湛,高雅别致,艺术造型深切动人,在表现手法效果上更是丰富多采。这项民间艺术的背后,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作为底蕴。所以玉雕作品不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欣赏一件玉雕作品的时候,审视其美观之时,更要从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玉雕;神韵;意境
古人将玉视作高尚、纯洁、新善、吉祥的象征。古籍有云:“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而粟,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此乃“玉之五德”。正如《五经通义》诠释道:“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这样说来,所谓仁义礼智信五德,玉都具备了,所以《诗经》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记载。“君子必佩玉”便成为社会共同的认知。
不过这些玉文化的涵义和述说的事例,总的来说还比较抽象。而一般消费者对玉器的兴趣,大多是通过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造型所引起的。玉石雕刻中有麒麟、如意、蝙蝠、鹿(绿)、桃、松、龟、鹤(都表示长寿)等造型;玉器上常镌刻着吉祥如意、花好月圆、一帆风顺等文字;这些内容都是民间流传着的,具有吉祥、期盼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玉雕业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兴旺景象,从业人员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内外销市场全面铺开了。随着人们购买力的提高,玉雕品开始走入平民百姓家,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我们正处在雕刻的好时代。同时,人们对艺术美的需求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对玉雕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玉石雕刻的美在表现形式上追求超越形式之外的神韵。在玉雕作品之中表现出“不似似之”,既不具象,又不抽象,徘徊于有无之间,斟酌于形神之际。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超越形式,这是当代玉雕人在艺术创作中应该做的。一件形神兼备的玉雕作品,才有巨大的穿透力,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玉雕艺术要重视形式之外的神韵,这不仅仅是雕琢技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玉雕人的心灵境界。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运用原料的特色或是精湛的工艺,而是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境界,一种形神兼备的意境。玉石雕刻追求逼真传神和适度夸张,然而要使玉雕作品传神、有意境,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艺术审美内涵涉及问题较多,其中的“神”很重要。古人在画论中就讲“形神兼备”、“以形写神”。不但“形似”更要“神似”,而且“神似要高于形似”。玉雕人物只有传神,作品才有灵魂。这和演员演戏一样,有的演员举手、投足、回头、飞眼都有戏,让人爱看。玉雕人物也是一样,把神态处理得好就有了艺术的生命。所谓“神”,主要表现在面目上,比如眼神,有时只一线之差,神情就变成两样。传神,不仅有人物精神气质的刻画,花鸟鱼虫造型生动也是传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玉雕的创作中,展现灵动之趣,在原石上刻画出有意味的线条,玉雕艺术将此化为具体的艺术创造形式。在静穆中求灵动,从常态中超然溢出,纵肆狂舞,追求一脉生命的清流。总之,静处就是动起,动处就是静思;动静变化,达到最畅然的生命呈现。玉雕造型中也有“韵律”一说,韵律原指诗歌的节奏感。舞蹈、音乐的轻重舒缓也是韵律。玉雕人物美感要看动势姿态动作的和谐。韵味,如俗话说的“味道”,这是作品内在的魅力所系,她能让你琢磨回味,使你看后过目不忘。
玉石雕刻借鉴了中国书画的元素,受书画文化内涵的影响,在一些题材内容上追求“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浓”的原则。如枯树、怪石这类枯朽的形象,用以展现深刻的道理——在丑中求美,在怪中求理,在荒诞中求平常的道理。也隐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稚拙才是巧妙,巧妙反成稚拙,平淡才是真实,生命的低点孕育着希望。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往往与意境分不开,意境是一种美学思想,意境是评价文艺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意境是心与物之间的关系。意:是人的情感,情感是主观的;境:是实景实物,是客观存在的。两者统一起来便有了意境或境界,也可称为情调。佛像要体现出“佛”胸中的那种博大境界,不设景物陪衬,也可用神情来表现心中的意境。有意境的作品才能动人。获得天工奖最佳创意奖的玉雕作品“踏雪寻梅”,其设计构思、色彩利用、人物关系的处理都能人以意境美的感受。营造意境美,作品会产生视觉冲击,让人记忆犹深。
可以说每一块玉料都有其本身之意,本身之境,一件玉雕作品的好坏,主要看其是否有意境,雕琢是否精湛,颜色是否用得悄,题材是否恰当造型是否完美;要从玉雕作品的玉质、色彩、题材、造型等方面来判断其艺术价值。每一块玉石的成分、色泽、形态、大小均不相同,玉雕设计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玉雕设计对于玉石雕刻至关重要。朴实无华的玉石并没有多少美感可言,唯有经设计师的巧妙构思与精心设计安排,赋予其文化内涵及艺术处理,再经过精雕细刻出来才能成为一件完美的工艺美术作品。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雕刻使得玉石材料成为区别于其他自然宝石资源的独特而自成体系的一族。由玉石和工艺美术巧妙结合而形成的我国玉雕艺术,经近万年的发展、积累、创新,不但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及其地区特色,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交流、技法不断融合,也在逐步走向统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艺术品,称为玉雕。每一件玉雕精品都是玉雕大师灵感迸发、精巧设计,又精雕细刻而成。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正确掌握运用章法,遵循形式美,对比美,和谐美法则,内部布局与外部轮廓造型有机结合,注入较高的艺术思想与文化内涵,从而使作品意境深远,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成为艺术品味高,有趣味,更加完美的玉雕精品。
玉石雕刻的艺术之美,或在于形态,或在于色彩,或在于意境,琢玉人赋予珍贵的玉石新的艺术生命。在当代社会中,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急功近利,更容易使人不自觉中就深陷迷惘。琢玉人在创作中要摒弃其中的功利因素和艺术商品化的影响。只有将真诚、纯正融入创作中,才能真正让玉雕艺术作品达到真、善、美的艺术境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刘宝玮.源远流长的中国玉雕文化[J].中国黄金珠宝,2011 (04):62-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