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道教与迷信的辩证

2022-07-06 来源:易榕旅网


道教与迷信的辩证

一提到道教,上至专家学者下到普通群众,首先想到的形容词就是迷信。殊不知不去了解就往下结论才是最大的迷信。不了解不求知盲目随从是没有发言权的,要以事实为准绳,以探求为依据进行评判,这样才不至于把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别人身上。中华文化几千年传承,如果探究其起源和发展,历史上做出大贡献的人无一不是与道教有着紧密的联系。上至君王,下至学者。李约瑟说:东亚化学、植物学、药物学、矿物学源于道教。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中华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道教义理深邃,博大精深,文采哲理无不达到上乘境界,现在全世界的名人都在研究《易经》,更有无数学者凭借《道德经》而成名,如何叫做迷信呢?有比人类级别低的生命,就一定有比人类级别高的生命,有我们看得见的,就一定有我们看不见的,比如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原子核,你就不能说他不存在;用肉眼看不到海王星,你就不能说海王星不存在。人与宇宙相比就是沧海一粟,而道教只是成仙了道,追求更高的生命体神、仙罢了。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正如李约瑟博士所说:“道教思想乃是中国科学和技术的根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无不体现这一点,只是有些个人介于对道教的成见,不愿意接受罢了。

一、养生即为养道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道教名人庄子的著作中,道人们以健康长寿为基础,以长生久视为目标开展了不懈的探索,建立在道教宇宙观、人天观、身心观之上,发展出一系列的养生方法,其中有动功也有静功,有外养也有内练,有呼吸吐纳也有辟谷服食,道人主张形神俱秒、乐生贵生,而道教养生恰恰是科技高速发展物质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所需要的!仅以辟谷、静坐为例。辟谷:人吃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结成粪便,若在肠腔中停留时间过长,腐败物质增加,以至于毒素被肠道吸收,这种情况叫做“食物自身慢性中毒”。辟谷可以拍宿便、清肠毒、清洁消化道、净化人体内环境,提高脏腑消化吸收功能,同时分解

消除多余脂肪,起到减肥美体之功效,疏通和软化血管,避免栓塞硬化,增强机体自身调节机能,使器官系统的功能协调一致,从而激活免疫系统,提高人体免疫力。静坐:静坐能给予身体一个全面的休息,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减少有序改进睡眠,对面型呼吸疾病也有明显效果,还能调节情绪,重塑自我形象。这样惠及众生的法门怎么会是迷信呢?

二、斋蘸祈福

斋蘸是独居特色的道教仪式,有清蘸和幽蘸之分。清蘸:祈福迎祥、祛病延年、求财求学、解厄禳灾,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幽蘸:超度祖先、摄招亡魂、沐浴渡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项目。如果说您认为迷信,那您祭祀祖先?盼望好运吉祥吧?您遇到不如意的求神拜仙吧?您求的神仙不正是道人们的追求么?人家的做法和你没有什么不同,有何不可?道教真是迷信的话,又岂能存在于今。

三、道尊德贵

当今社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六亲不合,兄弟反目,一切唯利至上。相识的交往就带有欺骗性,何来相知,更别说知心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道德崩溃,似乎不需要道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的精神支柱,国家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道教子成立之初,就主张惩恶扬善、天道无亲常与人善、齐同存爱异骨成亲、虚怀若谷、先人后己的思想,把慈俭让作为修行三宝,如果是人都能按照道教思想,都众善奉行诸恶莫做,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一身正气处世, 两袖清风为人。还用的上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么?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之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

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太上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灭,心灭罪灭两俱空,一切我今皆忏悔。有过错一定要及时改正。愿天地常生善人,愿善人常存善心,愿善人常行善事,愿善人广布善法。道教思想劝人向善,又怎会迷信世人呢?

四、道法自然

自从“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以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和掠夺性利用愈演愈烈,严峻的生态危机已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大气污染、水资源匮乏及污染、乱砍乱伐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这就是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结果,与我们的生产和消费有直接关系。面对全球性的环境恶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的保护相协调。为了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走绿色GDP路线,学术界正在重新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古老而又具有特殊现实意义的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奉行“天人合一”观念的道教文化,正日益引起海内外学者的重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所具有的深邃的生态智能,尤为引人注目。可以说,道教的生态智能乃是中国文化中的环境意识的最集中表现。道教认为,人与天地不仅同源同禀,而且同构同律,因而有“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的说法。宋著名道士白玉蟾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天地无人则不立,人无天地则不生,人的精气神无不与天地相通相感。这就是道教的天人感应说。其要点是说明人的行为能够给环境产生影响,然后环境又反过来影响人类。因此,人类在从事各种活动的时候,必须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忘记或忽视这一点,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道教认为,道是创造一切

价值的最终根源,天地万物莫不尊道而生,贵德而成。道具有创造、促进、养育、保护万物的崇高德性。人应该效法天地之道,对万物“利而不害”,辅助万物成长,增进和维护自然的价值,而不应该违反道的本性,破坏和毁灭自然的价值。 一切有形,皆有道性,这正是众生平等的思想。我们也要常行慈心,愍济一切,放生度厄。反对奢侈浪费,反对向大自然过分的索取,只有人与天地和谐相处,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道教的承负思想也警示世人,不要为后人留下债务,否则子孙后代必有余殃。道教几千年前就能提出适用古今的思想,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你还会认为道教在骗你么?

五、道迹仙踪

华夏祖先伏羲演先天八卦;黄帝祭天地,制甲子,定历算,在与蚩疣一战时,问道于广成子,且战且修仙,最终乘龙飞升;陶渊明的作品及其行为方式处处体现着道教洒脱、自由、淡泊名利的思想;王羲之及祖上,其子孙、亲戚朋友,都是虔诚的道教信仰者,王羲之归真自然,养鹅炼性,达到了道教涤除心胸、忘怀尘世、虚极静笃的境界,通过对道教文化的体悟,在精神上取得了自由,并运用到书法艺术的创作中,使道教文化与书法艺术的结合几乎达到了至臻至美的境界;淮南王刘安,信道术神丹,追求升天成仙,他召集了许多道术专业人士,制造了升天之药,不但自己吃,还给全家老小都吃,吃剩下的喂给庭院里的鸡狗畜生吃,吃了以后他和所有的人和畜生都跟着一起升了天,成了仙,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同时豆腐也是刘安发明的;徐福为始皇寻仙问药的日本祖先,他在日本创建的神道教就源于中国道教,其本人也是道门中人;李白一生崇尚道教,少年时寻仙问道,作诗“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25岁早江陵遇道士司马承祯,夸诗仙有仙风道骨,可以神游八极之表,30岁寓居终南山,与唐玄宗之妹有恋却不如愿,而与道士吴均一起隐居,44岁在山东受戒道篆,正式成为一名道士,李白一生写下大量的道诗,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等等;孙思邈,出生于西魏时代,为唐代著名道士,被人称为“药王”;陆游除在其早年写有《钟离真人赞》、《幽居》、《步虚》等诗外,

还在中年以后追随道教之踪,寄情山水、修道炼丹;著名理学家朱熹也是一位对道教颇为熟悉的人物,他曾在《武夷七咏·丹炉》中记载了道教的炼丹活动及相关的遗迹;苏东坡也是学道炼丹的大文豪,他曾在道观中闭关七七十九天;张三丰元﹑明著名道士,创立武当派内家拳;鲁迅说过懂得了道教就懂得了中华文化的一半。道教影响深远,古今多少名人皆皈依道教,岂容尔等谬论迷信。

六、道教医学

道教医药源远流长,古之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世间很早就流传着十道九医、医道通仙道、医乃道之绪余的说法,自医又复医人,医医不已,达道堪传妙道,道道相通,他形象的浓缩了道教医学的博大深远。祖国传统医学,中医理论,无一不是出自于道教。纵观历史道教名医层出不穷,享有盛誉,其医学模式熔生理治疗、心理治疗、精神信仰治疗于一炉的综合性多元化的医学模式,道教珍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主张乐生贵生,以生道合一为基本教义,追求长生久视之道,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道教医家经过长期的济世行医医疗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历史上有不少医学名家皆出自道教,例如:华佗、葛洪、陶弘景、杨上善、王冰、孙思邈等人。华佗是在传统医学各个领域都有很高素养的名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他的“五禽戏”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健身体操;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对伤寒、温病、狂犬病、结核病、天花等的发生和对其病因的认识的深刻,体现了当时一流的医学水平,他的《抱朴子.内篇》中记载了许多丹药治病偏方,他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天花和肺结核的记录;鲍姑,是葛洪的发妻,在临床灸治方面有突出成就。夫妻二人,同操医术,救死扶伤,是历史上著名的志同道合的伴侣。鲍姑传授过几名徒弟,在针灸法疗顽症方面有独到之处,是有史以来第一名载于史书的女针灸医生。后世为颂扬鲍姑,在广州越秀山麓的三元宫里,设鲍姑殿,塑其金身,用以纪念这位女医

生。陶弘景的《肘后一百方》也同样丰富了丹药疗方。外丹烧炼,客观上推动了火药的发明和应用。而丹药的制作,无疑是开了化学药物治病的先河;隋朝的太医伺御杨上善是笃志于道的人,他所作的《黄帝内经太素》至尽被中国医学解列为十大经典名著之一;王冰所作的《注黄帝内经素问》被中医界列为医学古籍整理的典范而享有盛誉;至于隋唐名医孙思邈,更被人们称为“药王”。

七、以武入道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道教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武术的进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明代道士张三丰创立的武当内家拳,将道教内丹功法和武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与少林别具一格的武术流派,其特点是以气发力,以柔可刚,刚柔并济,以静治动,避实击虚。易筋经是大家熟悉的武林绝学,是道教天台宗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而作。太极拳更是从道门走向世界各地,有资料显示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约6亿人练习,有人预言太极拳将成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趋势”,是不可多得的修身养性的武术,太极拳还被视为“未来体育的一术星光”。太极拳虽然从武林竞技场走向了民间的广播体操,这也是我道教武学的发扬,更是道教对世界的突出贡献,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无尚的技击性是世人难以想像的。以武入道,内外双修,慧剑斩魔,以证仙道。

八、有道之士

道是天上神仙本,德是人间富贵根,道在五德之上,成仙得道,须先修德,德从心修,无为而求,内修清静,寡欲无争,外修天道,真气除煞。坐立不忘我道,出入皆抱善心。忠孝济世首身,节俭利人清修。古今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道士在生活上经济上都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视抛家弃子而出家为罪过,是逃避责任。以慈、俭、让三字

为指导,品行端正,致虚守静,不易被物欲所迷惑,修心养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人谦虚温和但不软弱,抱元守一头脑灵活,大多道士学习武术兼修医术,度己度人,每天研习《玄门早晚课》、《道德经》、《庄经》等道教典籍,文学素养及个人涵养都是相当出色。我承认道门中人确实有些心术不正、拜金之徒,但世间此类鼠辈亦不在少数,指责别人之前先看看自己,不要抬起手抽自己嘴巴。奉劝诸位,多看书籍,多了解中华文化,这样才可以真正明白什么是事实。道心可御人心,人心可化道心,道心至虚,人心至实,道心至公,人心至似,人心有假而多变,道心至真而唯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