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的民族,共通的血性——劳伦斯与沈从文作品中的主题比较

2021-08-03 来源:易榕旅网
2009年10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0ct.20o9 第6卷第l0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01.6 No.1O 不同的民族,共通的血性 劳伦斯与沈从文作品中的主题比较 黄守岗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学术界对劳伦斯与沈从文的研究已趋于成熟,但把二者放在一起作比较研究的却不多 劳伦斯与沈从 文在各自的作品中表达了几乎相同的生命主题。他们对现代文明尤其是工业化文明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态度.-K为现 代文明导致了人的异化,导致人性的丧失与灵魂的扭曲;都对人类的生命形态做出了哲学意义的探索。并将“人与自 然契合”、爱情、性力和死亡视作生命力的构成与表现,并为拯救民族、人类积极地探求出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挖掘 劳伦斯和沈从文作品中的的关于自然,性爱及生与死的主题。以探求两住作家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关键词:劳伦斯;沈从文:主题:比较 一、前言 俗气的茶恫。“三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潭中为自日所映照. 英国作家劳伦斯(David Herberr Lawl'ence)与我国作家沈 河底小小的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 从文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着诸多共通之处:他们是生活 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 在几乎同一个时代的作家;有着相同的生命血性意识:都极力 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在这样清丽脱俗的大自 反对现代工业文明对现代人的异化、对人性的摧残,强调对自 然中,“翠翠在风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 然本能的复归;他们在各自的民族文学中都曾颇受争议.相当 水, 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 长一段时间被误读甚至被严重异读 幸运的是.过去的偏见与 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 误读现在已经得以匡正。 不发愁,从不动气”。不只是竹林之于墨翠.还有橘园之毛垂 目前国内外对劳伦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长河》),雨后丛林之于四狗和阿姐的两性情爱(<雨后>1,都 一是在他的思想、创作理念层面上的研究。对现代理性和工业 是温情的,合谐的。这些“贴近泥土也吸收雨露阳光的人”.分 文明的否定.对自然本能的复归等:二是对劳伦斯作品的艺术 明就是大自然的精灵! 层面上的研究。也有人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劳伦斯及其作品 劳伦斯在他的作品中也一再赞美在煤油滚滚、井架林立 进行解读,但主要集中在把劳伦斯与郁达夫、林语堂、鲁迅以 和机械轰鸣的城市旁边一隅尚存的大自然.未经工业文明污 及张贤平、高建群等中国现当代作家以及尼采、弗洛伊德和老 染的农庄、森林总是恬美安静而富有活力的。《虹>中的沼泽庄 庄等中外思想家的对比研究上。对于沈从文的研究长期以来 园,每年春天.人们都感到生命的汁液在流动……永远挡不住 因政治上的误解、创作阐释中理论的偏差。造成了大量的对沈 的浪潮,奔涌过来撒下生命的种子。然后退去,在大地留下新 从文及其创作的异读.真正将沈从文的形象从沉渊中“打捞” 生的一代。人们无时不在感觉着土地的脉博。<查泰莱夫人的 出来,并为其洗涤泥污,显现真容,并将其推向中国和世界面 情人》中的林地和小屋给人以与世隔绝的伊甸园般的感觉和 前的首功之人,就是美国学者金介甫。从8O年代至今,沈从文 印象。那里,繁花落了又开,草木正茁壮成长,一年四季,生机 与外国文学比较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平行研究方面.涉及 盎然。生活于期间“高贵的野人”梅勒斯“身体瘦削自哲,像一 的作家主要有福克纳、哈代、梅里美、乔治桑、卡拉姆辛、兰盖 株看不见花的雄蕊一般”。13见枯萎的康妮在这个“大自然” 等。以下笔者主要想从劳伦斯与沈从文作品中回归自然、性力 中,在这个“自然人”身上找到了蜇伏已久的生命活力。她觉得 崇拜及情爱与死亡等主题的视角来比较研读二位作家 体内燃起了一股温暖的、白色的生命的火焰。一个阳光充足的 二、劳伦斯与沈从文作品中的主题比较 午后,康妮信步来到树林里的鸡舍旁。她被刚孵出的小鸡那充 在自然这一主题上.沈从文与劳伦斯都认为生命的本真 满无限生机的欢快叫声给迷住了.激动地叫到:“生命!生命!焕 状态应是“人与自然的契合”。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是二位作家 发生机,无所畏惧的生命!”这是一种物我的交流和感应,这是 作品中的永恒主题。沈从文崇拜大自然。他认为自然是人性的 人的自然本能被自然唤醒的震动!康妮在机械社会里.在所谓 本体。只有合乎自然,与自然契合的人性才是美的。他面对故 的文明社会里日见枯萎。当她对着镜子看见自己的躯体时,她 乡山水的动人风光,感到“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生命另一 发现自己皮肤松弛,没有弹性,没有任何迷人之处,27岁便老 形式的表现,即人与自然契合。彼此不分的表现,在这里可以 了,没有一丝生活激情。而在这片小树林里.在梅勒斯没有被 和感官接触”闱。在对大自然的“阪依中见到神”。他对于自然的 驯化的原始激情和充满温柔阳刚之气的生命力的照耀下.“她 态度很像康德所说的“对于自然界里的崇高的感觉就是对于 再生了,成为一个女人”。这难道不是一对现代伊甸园中的亚 自己本身的使命的崇敬一 沈从文让翠翠生活在无丝毫世尘 当与夏娃吗?这正是劳伦斯塑造的“人与自然契合”才有生命 ・lO5・ 力的典范 《恋爱中的女人》中,与有着强烈控制欲的文明人交 流让伯金苦恼而身心赢弱.他不南自主地来到野草、鲜花和树 木丛中.脱掉全身的衣服,一丝不挂地躺下.让樱草花抚摸他 的腿、他的膝、他的腹、他的胸,“在胶粘凉爽的新生的风信子 花上滚动……然后感觉到棒树枝在肩膀上的轻轻抽打、叮刺。 再把银色的白桦树干搂在胸前.它的光滑,它的坚硬,它的生 机勃勃的疤节” 与大自然的这种交流与融合使伯金获得一 种无与伦比的欣喜和完成感 这幸福的交流是他那进发着生 命的自我与绿色大地的神秘婚合 在性爱这一主题上.爱是人们所歌颂的.被认为是永恒的 主题:性却是人们所不敢歌颂的.尽管它也是永恒的主题。特 别是中国三千年封建专制主义的重压下。重伦理、倡道德、轻 人性、灭爱欲.扭曲了无数代人的诚挚心灵,也使“性爱”的主 题一度成为无人敢越的雷池禁地 而沈从文与劳伦斯在他们 的作品中都大胆闯入这个禁区.在两性之爱中寻找一种再生 的力量。在沈从文的湘西作品中.男女之间的两性之爱.是种 自然和谐的人事,作家从中发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 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采威》、《雨后》两篇小说分另4 写了一对情人在山中草地上发生性关系的情节.人物的语言、 动作和心理活动都向着情欲这一方向自然展开。雨后.清新的 空气.碧绿的丛林.蔚蓝的天空下.一场两性相悦的冲动洋溢 着人的旺盛的自然力.只有自然真情奔涌.没有半点伪善虚 假.充满人性美。通过爱与性的描写.沈从文将“乡下人”身上 的生命力的强盛和心灵的诚实作为人性美的标志.而将“城市 人”身上表现出的身心分裂、道德虚伪、生命力萎缩视作人性 恶的表征 他希望湘西人爱与性中雄强的生命之火能唤醒现 代人心中沉睡的激情,以改造人生,恢复人性,实现民族再造。 性爱在劳伦斯的作品中占有相当的分量 他认为,性不但是生 命的~部分.而且是生命的中心,是生命力的源泉。在劳伦斯 看来性爱是神圣的,崇高而美丽的.它是真正的宗教。“性就是 美,象火之于焰一样。你仇恨性爱必然会仇恨美。你若想爱有 生命的美.你就得敬重性171。”他认为扭曲地看待性.结果只能 导致人类的堕落 劳伦斯甚至把男女两性关系上升到宗教高 度,《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第15章写到梅乐斯一面痛斥着机器 文明对男性物质的摧残.一面和康妮交换着温柔的爱抚。而这 时,外面电闪雷鸣,大雨傍沱。他们呆在守林人的小屋里,“好 像坐在洪荒时代的巨舟中”。lgI在远古时代.诺亚一家凭借着对 上帝的信仰,在一叶方舟中逃过洪水的吞噬,迎来了新世界 这里.劳伦斯要让男人和女人们通过两性关系的完美结合.创 造出一个世界的新生。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沈从文与劳伦 斯都抛开了西方式的“英雄加美女”、东方式的“才子配佳人” 的爱情模式.而写的是纯粹的男人与纯粹的女人的故事.歌颂 的是自然人与自然人的爱情。在我看来,沈从文、劳伦斯文学 的价值正在于,通过对人的真诚爱情、健康性爱所蕴藏的巨大 生命力的赞美以唤起众生对生活的热望.以找到挽救民族、再 造民族与人类品格的动力 “爱与死为邻”191。沈从文笔下爱情的审美层次就是男主人 公抛弃生命和世俗的一切羁绊而达到灵与肉的超现实的结 合,种结合最为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月下小景》中。《月下小 景》里傩佑和他的情人因为背叛了如同“魔鬼所颁的法律”。为 了爱情纯洁不惜同赴另一个世界。“两人快乐的咽下了那点同 命的药,微笑着,睡在业己枯萎了的野花铺就的石床上。等侯 ・106・ 药力的发作”.沈从文的作品在全部的爱与死的主题中.几乎 都安排了男女性行为之后通向死亡的结局 在自然界中只有 某些动物才会把性交和死作为一步来完成的.对大多数昆虫 来说.性的代价是很快的死亡。沈从文这样安排爱与死的结 局.不只是对生命中大胆妄为的重视.也不只是表现湘西人的 情爱呈现灵肉紧合之状的生命的自然面目.还意欲表达死亡 中蕴含着再生的希望这样的主题。一直在探讨死亡——再生 主题。劳伦斯认为:死亡是再生的必然历程,死亡中孕育了再 生。风凰涅架的意象就孕含了死与生的转化。《彩虹》中布兰温 家族三代漫长的生活变迁.恰恰与人类从生到死再到复恬的 生命历程相吻合。马什农场的大洪水和汤姆的死亡勾画的是 人类失乐园的图景。乘坐着诺亚方舟.第二代登场了.这是象 征死亡的一代。安娜和威尔之间充满了对抗.在惨烈的精神厮 杀中,人性丰满的激情被折磨得只剩一堆疲惫的灰烬。第三代 厄秀拉担负了走向再生的使命。经历了艰难的探索.迎来了象 征新生的彩虹。《恋爱中的女人》写了两对两性关系。杰罗尔德 和古娟走向死亡。伯金和厄秀拉走向再生 通过死亡——再 生主题的开掘.沈从文与劳伦斯又一次相遇.他们宣判了这个 没有生机的文明社会的死亡.他们寄希望于人类在自然和原 始生命活力激发下的重生 三、结语 通过对沈从文与劳伦斯的平行比较.让我们认识了人类 文明进程在走向现代时.东西方作家历具有的共通的心理症 侯。这种“不谋而合”的创作现象,不仅反映了现代文化在走向 更高阶段时,东西方作家所共同关注、思考、探索的人类文化 走向.而且.又使他们的创作在文化层上获得了具有普通意义 的精神指向。他们力图从自然、人性、生死等命题人手来分析 诊断现代文明的病症.批判传统社会的压抑性的文化 他们将 情感赋予自然,是想借自然来表现对生命本意的追寻.这就把 “返朴归真”的意识引向了更深层次的“生命”意识 在他们看 来,人性的复归不是放弃文明,而是要改造文明.用原始的、野 蛮的、血性的意识注入文明社会孱弱多病的躯体.使民族与人 类再生。当然,他们既不是哲学家,也不是社会改革家,他们所 提出的救治办法也不能从根本上挽救危机时代 但他们作品 中的哲学思维和审美理想毕竟会毫无疑问地引起现代人的共 鸣,能唤起现代人对于生命的热望。正是在这一点上.沈从 文与劳化斯虽然文运多舛,但他们的作品历经时代的风雨后. 终现彩虹,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112】张弘.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M】_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32. 【3】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MI.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85. 【4】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9卷) .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379. 【5】凌字.沈从文创作的思想价值论——写在沈从文百年诞辰之际叨. 文学评论.2002,(6):97. [6】戴维・赫・劳伦斯.梁一三译.恋爱中的女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 公司.1987.135. 【7]戴维・赫・劳伦斯.毕冰宾,姚暨荣译.劳伦斯散文【M】.杭州:浙江文 艺出舨社.2001.51. 【8】戴维・赫-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广州:花城出版社,1988.234. 【9l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ll卷)【z1.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2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