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P9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大学新生应该如何奠基生存发展能力.
1.认识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 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
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 3.确立成才目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4.学习基本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3.如何理解在实践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P34
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实现理想的到来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1.立志当高远。志向是青春的火焰,是生命的动力,远大的志向如太阳,唯其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热能。有志者,事竟成。有大志者,人生才能辉煌。
2.立志做大事。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立志须躬行。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中国梦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与祖国人民一起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4.中国精神的两大基本内容 P41
1.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2.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5.人生价值的内涵及其评价标准 P70 P78
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
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客观价值)
评价标准: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6.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8.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1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时, 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使用;
3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
(2)权力制约。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4)人权保障。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障和司法保障。 1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2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3行政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 4司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正当程序。正当程序具有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基本特征。
9.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和意义 基本格局:
1、科学立法是前提。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
2、严格执法是关键。严格执法主要包括6大方面,即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及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3、公正司法是防线。要完善司法体制、,科学配置司法职权,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健全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4、全民守法是基础。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意义: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新形势下发展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需要。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反腐治权的治本之道。
10. 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1.信仰法律。应当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树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观念,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常思敬重之情。
2.遵守法律。要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参与社会活动,实施个人行为,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不得违反法律规范。
3.服从法律。应当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依法进行的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一切依据法律和事实作出的决定,真心接受与认可,自觉予以执行。
4.维护法律。争当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揭露、敢于抵制。
11.什么是法律权利,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法律权利? P190
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法律权利,是一个和法律义务相对应的概念,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
某种权能或利益,它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1.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我们处在一个权利觉醒并日益彰显的时代,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权利,更加注重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是,在权利意识不断提升的同时,不得将个人权利绝对化,不得藐视甚至无视他人的权利。要把尊重他人权利,作为权利意识的重要方面,坚决反对以自我为中心或个人权利至上等认识和行为,更不允许以行使自我权利之名而侵害他人权利。
2.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自我权利的实现都需要他人的协助,都需要他人的尊重,否则,任何自我权利都无法实现。只有将尊重他人作为一项义务来履行,才能实现自己的权利。如果不尊重他人权利,不履行作为他人权利实现前提的义务,最终必然影响自我权利的实现。从实践中看,自我权利无法实现的原因大都表现为对他人权利的藐视和践踏,没有履行尊重他人权利的义务。
3.不尊重他人权利,就是丧失自己的权利。不尊重他人权利,自己就可能失去权利,这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对他人权利失去尊重之时,往往是自我权利丧失之日 12.权利救济的途径。 P216
1.司法救济:公民可以通过行使诉权,依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实现权利救济。
2.行政救济:公民可以通过形式听证、复议等权利,要求国家行政机关以行政裁决的形式实现对权力的救济。
3.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政治救济主要是公民依法游行、示威、结社、请愿等方式要求或实现合法权益的权利救济模式。
4.自力救济:自力救济是指权利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实施的救济行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