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上进行“合作学习”
作者:刘九香
来源:《神州》2012年第01期
【摘 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多元化社会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都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要不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达到真正的自主学习。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有效指导
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个性、态度、已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通过对既定学习内容的探讨研究,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经过几年新课程的实践,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传统学习方式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学习,是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的低效学习,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通过履行在学习过程中承担的责任,提高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也设法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机会,寻求合作途径。但在实践中,合作学习仍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合作成为少数尖子生表演、普通生旁观的平台;缺乏准备思考过程,讨论的时间不充裕;滥用合作内容,合作只是摆样子,走过场的作秀,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培养学生数学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意识,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精选内容,确定合作范围
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适合用合作学习来解决,例如学习“笔算多位数乘法”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类比分析。在选择合作内容时,一要考虑合作的价值,要选择那些具有探究性,靠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的复杂问题,或方法不确定,容易出现分歧、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通过合作讨论,使学生学会听取各方观点,形成对问题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增强团队意识。二是考虑合作的可能性,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接近“最近发展区”,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有一定探究空间的内容。三要考虑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选择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合作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如教学《乘法口诀表》,在已学过“1~9的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出示讨论提纲,如“一般每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几道乘除法算式?是否每句乘法口诀都是这样?”“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这些疑问,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研究,得出答案,再向全班汇报。通过合作,有效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发挥个人聪明才智,激发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二、创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只有处于身心愉悦时,才能将最大的潜能释放出来。所以,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的重要条件。我们的合作,必须真正“以生为本”,让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比如,给学生安全的心理环境,以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给他们多一些理解、鼓励和宽容,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高。再如,合作时,若学生未按预设的轨道进行,教师应适时地引导而并非毫不顾忌地打断他们的思维,要摒弃“蜻蜓点水”式的形式合作,使学生拥有足够的发言时间,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使他们尽情发挥智慧。此外,热情的帮助和真诚的激励环境也可以使学生的合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不能单纯地将问题将给学生,只充当“观众”和“评论员”的角色,一味地“观看”学生的讨论,或合作结束后,只评不导。而应根据需要,观察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或深入组内,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而要帮助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 三、深入实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与人合作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对小学生而言,他们习惯于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对合作的含义不能完全理解,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合作。
1.清晰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合作学习尤其需要每个成员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让小组其他成员充分了解自己的观点,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讨论,形成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达到共同探究目的。
2.倾听对方观点的自觉性。在合作学习中,倾听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交往技能之一。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不注意交流的方式,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各说各的,弄得课堂一团糟;或能者多劳,懒者旁观,不愿意主动进行交流,等别人现成结果。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在合作时,提出明确的倾听要求,如对别人的发言要认真听不打断,听出重点作出评判等。
3.参与合作的意识和责任。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多人合作,才能做更多的事情。而且,合作小组里的每个成员,要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在共同目标的前提下,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与同组成员共进步,以提高个人合作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合作小组形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训练计划,对小组成员的合作技巧进行培训与指导,更需要所有小组成员在理解合作学习意义、明确合作学习目的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主动的努力而形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马 兰,《合作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 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
2005 年5月 2002年第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