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社区教育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2023-05-04 来源:易榕旅网
2009年l2月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Dec..2o09 第27卷第6期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Coilege of HubeiUniversity Vo1.27 NO.6 ——以社区教育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方静怡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武汉,43Oo74) 摘要:社区居家养老是解决社会问题、关注和改善民生现状、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在社区教育 的配合和支持下,我国社区可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事业,拓展和完善居家养老的社会功能,探索多元化的社 区服务内容与形式,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民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和幸福指数。 关键词:社区教育:居家养老;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444(2009)06—0033—02 收稿日期:2009一o9—21 作者简介:方静怡(1984一 ),女,湖北黄冈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生。 早在20世纪9O年代末,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 社区居家养老是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一些福利 社会。目前,我国6O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 国家主要的养老模式,它在我国起步较晚。2002年 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其中城市老年人口 大连市沙河口区率先发起社区居家养老,经过实践 有3856万,8O岁及以上老年人就有382万,这个比 证明,这种养老模式确有成效,符合我国的国情民 例从2000年的8.4%增至2006年的9.9%;城市老 情。然而,要想更好地发挥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和 年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与2000年相比也提 作用,必须将它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社区 高了7.7个百分点达到49.7%。…随着当代社会和 老年服务教育和社区居家养老综合体系,以社区居 家庭结构的快速变化,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家养老服务为背景,使社区教育引导和促进社区居 年龄结构高龄化问题FI益突出,家庭和社会养老成 家养老服务。 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我 一、通过社区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于2006年2月9日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 1.宣传“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我国源远 务业的意见》中指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 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人伦、敬长辈一直 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 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宝 服务体系”。可见,社区居家养老是现阶段我国社 贵精神财富。而伦理文化的核心之一便是“孝道”, 会养老的主要形式。所谓社区居家养老,是指由社 尤其是晚辈对老人、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尊敬老 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或养老服务中心的专业养老 人,善待老人,是中华民族也是整个人类所崇尚的美 护理员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上门做饭、生活 德,它不仅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偿,也是对人 照料及身心护理等养老家政、医疗保健及心理咨询 类生命和文明的尊重。孝道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教化 服务,以及社区日托照料护理等集中服务。【2 社区 的过程,是每个个体人格完善的基础,也是家庭和睦 居家养老的护理和照料服务是社区养老服务组织有 的前提。因此,要大力宣传“尊老敬老”的传统美 偿或无偿提供,经济开支则由个人家庭提供,或视情 德。 况由社区或政府提供支助或补贴。让老年人在家庭 2.树立“尊老敬老”的道德风尚。当前,随着人 的亲情氛围以及亲切、熟悉、安全的社区环境中安度 们物质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一些人在社会转型的 晚年。 过程中逐渐地迷失了自我,丧失了良知,片面地追求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l2月 个性自由,认为家庭束缚了自己,年迈的父母是个人 发展的绊脚石和包袱,不履行法律规定的子女对老 人的赡养义务,“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日渐衰微。 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这种衰微,在全社会树立一种 “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以促进家庭的团 结和睦。 3.创建“尊老敬老”的社区氛围。国务院副总 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指出:“开展敬 老爱老主题教育活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 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 发展老龄事业的有效办法。”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同时,还要花大力气加强 社区道德风尚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孝敬老人、赡 养父母的道德意识,将尊老敬老教育纳入社区教育 体系,形成人们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特别要在青 少年中广泛开展尊老敬老、爱老护老的社会伦理教 育,使其将尊老敬老的价值观念内化为具体的行为 准则。同时,要在家庭内部创建和睦的温馨氛围;在 邻里之间形成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友好关系;在中 间组织上门服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 则,尽最大可能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形成良好 的尊老敬老的社区风气。 二、加强社区教育,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 量 1.转变传统家庭养老观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计划生育国策的基本落实,我国 城市社会与家庭结构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 重大变化。即传统家庭养老的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大家庭向核心小家庭转化,“四二一结构”(即夫妻 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在成家之后要赡养四位老人和 一个子女)家庭逐步成为城市社会的主流。同时, 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子女对父辈老人家庭 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照料难度大大增加,导致许多家 庭在养老这个棘手的问题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 足”。传统家庭养老价值取向在极力宣扬老年人在 家享受天伦之乐之余,却忽略了家庭照料护理缺乏 专业性、全面性,不能保证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 保健、精神慰籍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因此,我们必须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建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养 老模式。当前,我们要通过社区教育的大力宣传形 成正确的舆论氛围,让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家庭融人 社区,让更多的人真正认识和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 服务事业中来。 2.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据调查,我国 城市中48.5%的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的养老服务需 求,其中需要家政服务的占25.22%,需要护理服务 的占l8.04%,需要聊天解闷的占13.9%,需要法律 援助服务的占2.25%。 3 在社区内建立居家养老服 务网络,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专业养老护理员为 社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以及社区日托、短期照料 护理等。与以往单一的家政服务不同,这个服务网 络需要更为全面的细致分工,更为专业的服务技能, 因此需要通过社区教育培养针对各种不同项目的专 职服务人员,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广泛的服务需求。 与此同时,对社区的人力资源、产业结构、教育结构、 劳动力技术构成以及人才流向进行协调和整合,形 成良性互动和循环发展,通过教育改善居家养老服 务的质量和效果,进~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 服务体系及其专业化操作标准。 3.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当前,由于 社区居住环境的改善,家庭规模不断缩小,邻里交往 越来越少,老年人的活动圈子、交往范围狭小,精神 孤独日趋严重,孤独和寂寞成了老年人的共同问题, 严重影响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为此,要在社 区创建老年人交往的环境和平台,为老年人开设书 画、垂钓、烹饪、美容、音乐、电脑等课程,让老年人在 居家养老的同时能够在社区感受到公共生活的乐 趣,提升老年人的生活热情、幸福指数和对生命的热 爱程度。同时,提倡老年人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在 社区从事力所能及的社会事务活动。从老年人养老 生活环境来看,社区丰富多彩的老年教育活动是很 有意义的。 三、规范社区教育,促进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发 展 1.应重视社区居家养老教育的理论研究。从总 体上看,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还处在起步阶段,社 会对于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新兴养老模式没有充分的 认识和理解,有些社区、街道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对社 区的概念、社区居家养老的意义和作用没有一个正 确的认识,对建设、组织和管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 心缺乏相关的知识和规划,致使多年来我国社区居 家养老仍处于比较杂乱、无序的状态。有鉴如此,我 们亟需从理论上探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内 涵、定位、特点、功能、制度建设、评价标准等基本问 题,使其能系统、清晰、明确地被广大居民和管理者 所接受、理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这项工程的建设中 来,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走出其含糊不清的尴尬境 地。 (下转第42页) 42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12月 经济全球化的附属物,甚至是牺牲品。换句话说,经 济全球化把资本主义现代性扩展到全球的同时,也 不可避免的把资本主义矛盾扩展到全球,把人的异 化扩展到全球,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出庞大的全球问 题群落。 注释: [1][法]雅克.阿达:经济全球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 2Ooo.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77. [7][英]查尔斯・洛克:全球化是帝国主义的变种[J].马克 思主义与现实,1998,(6).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76.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人民出版社, 1980.401、402. [1O][美]罗伯特-布路姆:美国文化事务与对外关系[M].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5. [2]陈芝云.北美自由贸易协定[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 [11][美]阿里夫・德里克,王春梅、王怡福译.全球主义与 地域政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5). [12][德]汉斯一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张世鹏等 译.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M].中央编 译出版社,1998.148、29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 36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人民出版社,1974. 278. [5][美]爱德华・S・赫尔曼,薛晓源编译.全球化的威胁 [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 [责任编辑:易长发] (上接第34页) 过的了。社区教育组织作为第三方督导部门,可以 充分地将自己掌握的理论依据同所观察、调研到的 2.社区居家养老应有相应的教育模式。社区教 育者可以依靠行政力量的推动,以协调员的身份向 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出较为公平公正的评估和总结。 社区教育工作者还可以依据监督评估的结果,对社 区教育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更,使社区教育更 加适合社区老年人群的基本需求,建立社区教育与 社区居家养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偶合关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由社区居委会、中间组 社区工作者传播理论知识,宣讲国家政策和规划,提 高社区行政部门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视程度, 帮助相关部门制定可行性计划和方案;向社区居民 介绍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和网络,让大家接触 并接受这一新兴的养老模式,充分认识到居家养老 服务的优势、价值和意义。目前,我国各地有多种不 同的居家养老模式,例如,江西省的“万载”模式、宁 波市海曙区的“走出去请进来”模式、南京市鼓楼区 的“政府购买服务”、玄武区的“8+l+X”模式,等 等。我们要通过总结全国各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 经验和弊端,结合自身社区的经济实力、人口结构分 布、政府投资力度、社区关注程度等具体条件,构建 符合社区特点和需要的居家养老教育体系,利用社 区内的学校、学者、研究人员等资源,探索本社区居 家养老的教育模式,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 四、完善社区教育。不断健全监督与评估体系 织、家庭、大众传播媒介、社会舆论、社会风气、人际 交往等多种社区生活要素和文化特质相互交融的有 机体。这个有机体的形成和健康发展,需要多方面 的支持和配合。社区教育旨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 过程中,推进社区居民积极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 态度,创建社区良好的亲情氛围,培养居家养老服务 的专业队伍,促进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设与 发展,在社区形成一个生活、教育、管理的结合体,让 老年人群健康和谐地安享晚年。 注释: [1][3]阎青春.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新闻发布稿.全 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网站.2008年2月21日. [2]吴来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J].——推动以 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方式.长沙民政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责任编辑:易剑] 任何一项制度设计或机制运行,都应从制定规 划和标准,加强管理、检查和监督等方面来保障落 实。就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运行情况而言,一 般是由政府制定政策和规划,提出要求和规范,实际 操作则交给基层组织、中介组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去做,在管理、检查和监督这一环节上显得非常薄 弱,常常是例行公事、走走过场。基于这种情况,笔 者认为实际操作交由社区教育组织执行是再适合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