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姓氏源远流长。我国古籍记载,姓氏的存在,至今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据《白虎通义.姓名篇》注:“禹姓姒氏,祖以薏生;殷姓子氏,祖以玄鸟子也;周姓姬氏,祖以履大人迹生也。”《论衡.奇怪篇》注;“禹母误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曰姒;契母吞燕卵而生,故殷姓曰子,后稷母履大人迹而生稷,故周姓曰姬。”这两段文字都充分说明古代的姓产生于母系,从“女”、从“生”,女生曰姓。即从母而得姓。如姜、姬、姚、姒、赢、妫、嬉、妘、姞等古老的姓都反映瞭这一事实。所以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对姓的解释是:“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这个解释科学说明了姓源于母系氏族社会。
在古代,除瞭有姓还有氏。氏的含意是什么昵?据《左传》所记;“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大夫众仲对“姓”和“氏”的来历及关系作过一番概述: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祚之土而命氏。”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登最高统治地位的部落联盟首领)分封有功德的人为诸候,根据他们始祖出生的血缘关系而赐姓,再分封给土地之后而命氏。这说明在构建这种范型的历程中,建有功绩的社会成员,得到瞭占有新的领地的封赏并且被允许带领他的家人、部属以及在战争中获得的俘虏一起前往,共同开辟新的生活领域。这些分派出去的人,在获得新居住地的同时,他们还得到瞭一种与地域有联系的新标识---氏,这就非常明了的勾勒出瞭“氏”是“姓”新衍生出来的分支性质。最初往往表示部落支系的居住地,一般以地名或徽号作为标志。
在分封制之下,能够封土命氏的都是贵族或诸侯,这说明氏可以表明其家庭的出身和社会地位,成为贵族特有的标志和符号。并且具有强烈的“明贵贱”的作用。同时也有一部分氏是来自族民对生物与自然现象的崇拜,甚至认为自己与这些生物和自然的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血统关系,便将其用作本族的号称。如“有熊氏”、“牛蛴氏”等,便是如此得名。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若干个部落联盟在变幻没定的历史风云中不断壮大,渐至成为一定区域内的主宰力量,本来只作为一个氏族标志的姓,此时也可因该氏族在整个部落联盟内居有领导地位,而成为全联盟的共同徽记。于是便有瞭所谓姬姓的黄帝轩辕氏部落,姜姓的炎帝神农氏部落,赢姓的少昊金天氏部落。据北宋刘恕撰《通鉴,外记》所云;“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如伯益姓赢,与其在地的皇覃氏,赵城的伯赵氏等小部落的关系,便是“统其祖考”一脉都称赢姓,而又以不同的氏别其子孙。成为皇覃氏,伯赵氏。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说得好,“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溅者则有名无氏”。姓氏之别,多起于商周。氏的产生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而其高超则是在公元前770年的春秋时期,也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瞭姓氏合一的现象,姓氏所兼表的血缘关系,开始稳定下来,并逐渐演变成各个家族的标识瞭。有关历史资料表明,我国古代的命姓氏已不下几十种,但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以封国名为姓,如谭、赵、江、徐、黄、齐等姓氏。目前我国常见的四百多个姓氏中,以周朝时期的封国为姓者就达一百三十多个。二是以授氏的祖父名或字为姓。如长孙、公孙、叔孙等。三是以官职名为姓。如司徒、司马等。四是以祖上的谥号为姓。如班、伯、车等。五是以居住地为姓。如东郭、西门、欧阳、南宫等。六是以动植物名为姓。如羊、柳等。中国人从古至今使用过的姓氏已超过八千个。中国科学院袁义达、杜若甫先生编着的《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录的姓氏是11969个,这其中99%都是由后起的氏演变而来的。
从地域分布上看,每个省又都有比其它省特殊的高比例的姓氏人口。如广东的梁、谭;山东的孔、李;江苏的徐、朱,浙江的沈、方;湖南的的谭,曾;福建的林、陈;广西的黄、韦;山西王,河北张等。
发展到今天,我国现在最常见的姓氏仍有四百多个。近年来中国新百家姓氏的座次排列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杜若甫教授和研究员袁义达根据1982年国家统计局对人口普查所获得的数据,经过对我国众多姓氏人口数据比例的详细研究,提出的较为准确结论。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汉族姓氏中,李王张刘陈五大姓氏人口达3.5亿。其中又以李姓为最多、人口超过8700万,约占汉族人口的7.9%。其次为王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4%,张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1%。以下姓氏人口顺序是刘、陈、杨、赵、黄、周、关、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这十九个姓氏是我国目前人口最多的大姓。排在第十九位的马姓
人口亦占全国总人口的1%以上,达1300万。这十九个姓氏人口总和,占目前汉族人口总数的55.6%。也就是说现在全国大约有一半以上人口使用这些姓氏。如果再加上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肖、程、曹、袁、邓、许、付、沈、曾、彭、吕、苏、卢、蒋、贾、配、魏、薛、叶、阎、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候、邵、孟、龙、万、殷、雷、钱、汤、尹黎、党、常、武、乔、贺、赖、龚、文八十一姓合起来,这一百个姓氏人口之和,要占汉族人口的87%。上述一百个姓氏是我国目前十三亿人口中使用最多的姓氏。由此可见,以人口数量顺序、位居于第六十五位的谭姓,在我国亦属望族。
二零零七年四月国家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姓氏人口总数在两千万人以上的姓有十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姓氏人口少于两千万人而多于一千万人的姓氏有十二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
位列前一百名的姓氏还有;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傅、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候、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这前一百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四点七七。由上可见,谭姓比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的结果又提前瞭九个位次。
关于谭氏的起源,在大量的典籍和文献中均有记载。《史记》中表明;“„„桓公二年,齐师灭谭,谭子奔莒,子孙逐以国为氏焉。”明代苏平仲所作的《谭氏家谱序》中说;“谭本姒姓(笔者注:此说不知何据),子爵,其分土在今济南历城之间,实齐之附庸也,入春秋三十九年,周庄王之十三年,鲁庄公十年,见灭于齐桓公,而谭子奔宫,谭自为齐所灭,子孙逐以国为氏焉。” (谭,姒姓说没有依据,只讲结果,不确)。大明嘉靖二十一年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令典总裁制诰龙湖张治文帮甫拜撰的《茶州老谱序》说:“谭姓之所自系出谭子„„。历唐虞以迨夏商,世袭予爵„。国号为谭。因曰谭子,至春秋时,谭子尊王抑霸,不与盟会。时鲁庄公十年冬月,而谭子奔莒麟经以谭国灭奔而不去其爵,以谭无取灭之道,为横逆所加而力不胜至于出奔,入莒后,谭子以国为氏..。”清朝同治甲子谭春和所作《东冢谭氏家谱序》记;“盖闻虞庭授氏,周室分支,嗣续递流,至今不讹....。’’这些记载都表明,谭氏系出谭子,而谭子则为伯益之后。谭国自为齐所灭,而谭氏兴,则以国为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