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教育与心理学密切相关,音乐活动中有许多心理活动,如音乐的记忆力、想象力等。多元思维能力是音乐学习中必不可缺的一项思维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音乐教育的多元思维、想象力、记忆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音乐教育 多元思维 心理学 一、音乐教育中的二元思维与多元思维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变得多元化,然而,许多人的思维模式依然是二元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孩子小时候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某人是好还是坏,将人直接分成好人与坏人两类,认为世界不是黑就是白,这充分反映了二元思维,这种思维只看到了事物的正反两面,忽视了其他多方面的情况。任何事物都不能用简单绝对的黑与白,对与错来区分,这种思维是片面的,没有认清事物的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基本围绕歌曲演唱、基本乐理、音乐欣赏展开,都属于技能类知识,较少涉及音乐文化的讲授,教师的思维往往固定在教授专业技能,忽视了运用多元思维去反思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二元思维去教学,会出现单纯的以教或学为中心,是教师去决定学生,还是学生决定老师的教学,会很大程度上限制教学的效果,应运用多元思维进行教与学。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反馈出来的结果有利于更高效的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在实际课堂中,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课堂的反应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因此,如果以二元思维的教学设计固定不变的教学,对于师生共同的成长并不利,教学课堂是有一定的灵活性的。
二、音乐教育中多元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元思维
音乐课的课堂氛围应是活跃、开心的,因此,在日常教学时音乐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唱、思考、做动作,使自己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教师需要宽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错误,允许思想上的碰撞,多元思维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更好的互动交流,也能培养学生大胆的勇气,自信的心态。多鼓励少批评,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激发多元创新热情,使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拓展多元文化视野
如今是飞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音乐教师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与理论传播者,然而也是受西方音乐中心论的影响最深的人,一直以来接受的音乐教育几乎完全是西方音乐体系下的,因此眼下音乐教师需将自己的思想从西方音乐中心论中解放出来。现今强调多元文化并存,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教师和学生都应拓展全球化的视野,多元视野能让教师更深层次的分析教学问题,拓展了思维广度与深度,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吸收更丰富的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教师拥有多元文化的视野,传递给学生的也会是更广阔的,世界各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多元文化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认识到多元文化的必要性,文化都是平等的,培养学生用尊重、包容、理解的眼光去看待不同地区的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进行平等的对话,建立音乐文化的多元文化理念。
(三)建立多元价值取向
音乐教育的多元思维,也存在于多元价值取向中。学生习惯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教师教学生学,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的思维,成绩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仅关注成绩高低,同时也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和潜能。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一贯的思维方式,从二元思维转变为综合的多元思维,不单单凭借成绩论学生的好坏,音乐教师的价值标准,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三、音乐教育中音乐能力的培养
(一)听辨能力培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中,耳朵对于学音乐者至关重要。有些学生在家里练习甚至回课时耳朵都不听,演奏演唱与大脑耳朵分离,不去思考,这就导致练习错误了自己也不知道,老师纠正时耳朵也不听,需要进行多次纠正才能演奏演唱正确,这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听辨能力有很大的关联,学生的自觉性可能不强,爱贪玩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培养学生对节奏、强弱等内容的听辨尤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依靠大量的乐曲练习,逐步加强他们的听辨能力,从简单的快慢、强弱、音值长短逐渐到难度稍高的音色听辨等,当这些基础要素能够较为准确地听辨出,继而进行音乐的整体听辨,如音樂风格、结构等。
(二)内心听觉培养
内心听觉是一种内部听觉,是一种对音乐的想象认知能力。因为长期的音乐训练,学生对各种风格的旋律、节奏有一定的积累,拥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力,借助音乐记忆,能在内心想像出声音的音高、旋律、节奏、音色、音乐的形象。[9]例如我们听了一首作品,可以不用哼唱,在心里进
行还原。这种音乐感知力特别重要,可以把音乐特点生动的刻画在脑海中,从而形成对音乐的初步感知。
(三)想象力培养
想象力是音乐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每一首作品都诉说着作曲家的内心情感,但我们毕竟不能完全把握他的想法、心境,因此除了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作品背景的基础上,也会带有自己的理解、感情和想象,去丰富自己演绎的作品,音乐表演本身就是表演者在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因此音乐表演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即使是同一首作品,不同的演奏者都会有其自身风格,反映出演奏者个性。想象力的培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进入演奏状态。要想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就需要表演者广泛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用心去观察,多多体验生活,艺术的表现往往侧面反映了现实世界,当表演者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则更容易演奏出令人产生心灵交流的音乐。
(四)记忆力培养
每一位音乐学习者,不可避免的就是背谱,因此音乐记忆力非常重要,有些学生认为背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从头到尾反复练习,演奏中仍会出错,这时,拥有良好的音乐记忆力就相当重要了。练习时,需要针对老师讲过的重点部分或自己容易出错的部分进行放慢反复练习,学会分段练而不是完整演奏全曲,随着练习的次数多了,自己也听多了,对乐曲的旋律有较为深刻的印象,自然就能够背谱了。俄国钢琴家列文(J·Lhevime)说:“背奏应当是一乐句一乐句的背,而不是一小节一小节的背。乐句是音乐中的基本单位,小节却不是。背奏是背音乐的思想,不是背乐谱上的符号,当你背一首诗时,你不是背字母,而是背诗人的优美想象力和他的思想形象。许多学习者费很多时间去背记黑色的音符,这是多么荒唐,无
意义啊!要背记音乐的思想,背记作曲家的构想,这才是需要抓住的东西。”[11]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提高音乐记忆力,同时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整体性。 四、结语
音乐教育注重育人,音乐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这样有助于他们未来更全面的发展。心理学与音乐教育密切相关,无论是音乐听辨能力,还是想象力、记忆力等,都与心理活动紧密相连,音乐能力是音乐学习的必备条件。心理學对音乐教育有深刻的影响,音乐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把握,用有效的心理学方法更高效的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