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⑵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⑶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⑴会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⑵会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
⑶能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能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的作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两个概念的理解;光路的作图。
1 / 5
教具与教法
凸、凹透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手电筒、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镜子?你能归类吗?(引导从是否透明,对光线的作用属于哪种光学现象。)
①、平面镜成像光路图 ②、凸面镜光路图 ③、凹面镜光路图 ④、三棱镜对光折射图
2、【展示眼镜,学生表演】教师指着班里某个戴近视眼镜的同学,大声问:他所戴的是什么镜子?并展示一副老人家戴的老花眼镜让学生观察,追问:老人家戴老花眼镜和年轻近视的人戴近视眼镜,与前面所学的面镜相同吗?
3、【教师讲述】像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一类镜子,它们都是透明的,我们把它们叫做透镜。用这些透镜能够纠正视力,只因为它们对光能起一定的作用,具体是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透镜的分类和比较。 1、分类
【提问】⑴透镜能得此名,你们认为哪些材料适合制作透镜?
2 / 5
⑵你们认为透镜可分成哪几类?请一位同学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然后下个定义。(鼓励及表扬学生的回答)
【投影】⑴透镜的分类和定义(强调中间与边缘的厚度比较);
⑵课堂练习,让学生辨认,各种不同形状的透镜图形,并说说分别属于哪类透镜? 2、比较
【提问】(1)刚才表演的同学所戴的眼镜属于透镜,分别属于哪类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老花眼镜是凸透镜)
(2)你们有什么方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呢?请同学们用你桌上的透镜探究一下。(教师留意学生活动并指导,最后总结。)
【引导小结】有“摸”(摸外形)、“看”(透过镜看文字和周边景物)、“照”(用太阳光来照,看对光的作用不同)三种方法。(说明:这里的活动为了活跃气氛,并为后面打基础。)
【提问】小明的奶奶要看报纸,让小明拿老花镜,小明发现爸爸的近视眼镜和奶奶的老花眼镜都放在桌子上,怎么办?请你帮忙为小明想个办法。(学生讨论并回答)说明:物理知识学习的根本要应用于生活。)你们有谁知道,这两种透镜制造方法可能是怎样的呢?
【演示讲解投影】用篮球和双手掌来比拟其中可能的方法,最后投影演示画法,并介绍主光轴、光心以及它们所在的位置和特点。(教师在黑板上板演画法,方便画出透镜对光线作用两个正图。)
【课堂练习】在主光轴上分别画出凸透镜和凹透镜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师:刚才有同学已经能用“照”的方法来区分两类透镜,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看看平行光线经过两类透镜后走向如何?表明两类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再思考一下,其中又是发生了光的哪一种
3 / 5
现象?
【演示】教师演示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凸透镜、凹透镜来演示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画出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光路图
【引导交流总结】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平行光经凹透镜后发散,光路的可逆性,验证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其实质是: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又从玻璃进入空气,发生了两次折射现象。
【投影】用动画画光路图再现实验现象,并介绍几个概念。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个透镜的光路图,让学生理解在光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例题,等学生完成后,抽几份实物投影出来进行评讲。 (三)、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引导设计实验】同学们,有谁玩过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过火柴的?说明了用了什么原理?如果还给你一把刻度尺,你能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吗?说说你们的做法。
【提问】教师通过展示刚才作图练习中的平行光入射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过焦点及光路可逆的特点,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所得,能否利用凸透镜来制得平行光源呢?你能说出你的具体做法吗?
【引导分析】透镜能对光线作用的实质是:透镜相当于组合棱镜,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又从玻璃进入空气,发生了两次折射现象。并且折射光线总是向厚的一侧偏折。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给出的光路图,引导学生小结,尽可能让较多的同学各抒己见,发扬民主的学习风气。 【动画演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板书设计
4 / 5
第一节透镜 一、分类: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示意图(作图)
3、老花镜——凸透镜、近视镜——凹透镜。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作图)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五)、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练习册中本节的习题; 2、复习本节知识,预习新课。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