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途径的研究
【摘要】随着当前大学生经济困难、学业负担重、就业困难等诸多因素,大学生的心理负荷日益严重。近年来,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观察、认识、分析,解决其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进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提出了使二者有机结合的途径,希望能够切实做好学生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高校;途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切身体验和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伴随着认识、情感、情绪、意志的转移而完成的。所以,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是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先导,并直接影响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观察、认识、分析,解决其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进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途径。
经济困难、学习负担重、就业难等诸多因素,使大学生心理负荷日益加重。近年来,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大学生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给大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在高校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塑造健康的人格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新内容。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未能从大学生的心理角度入手进行深入的教育。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情况来看,较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只重视从理论上引导大学生如何认识自然和社会,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但真正对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面对挫折,学会正确生活等有指导性的教育却严重缺乏,导致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和逆境时不能较好地调整自己,适应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必须分清大学生共性问题和个性特点,找到有效的切入点,这样才能达到如期的效果。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已是迫在眉睫,它有利于思想教育走向科学性,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1.二者相结合,进一步拓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组织者和设计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和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是道德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内在信息的接受者。因此,思想教育过程不仅是以学生掌握道德知识、训练行为习
惯为基础的过程,更是一个注重学生潜能开发、认知能力培养及健康人格发展的过程。
2.二者结合,能拓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运用说服、榜样、评价、锻炼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虽然这些不失为重要的方法,但在具体运用时往往强调外在强化,强调社会要求等外在影响。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的地位由主导、权威者变成协助者和治疗者。这种角色的转换,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当作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社会角色来要求,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把学生当作人际关系中一个具体的人来要求,强调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人格缺陷。
3.二者结合,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因素是学生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在接受教育时,如果学生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存在偏差,就可能对道德意义和道德要求的理解产生阻碍,从而对教育的目的要求、措施手段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和消极行为。我们如果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单纯靠制度去规范、管理他们,甚至采取过硬的态度,强制性地要他们选择某一价值取向,这样的教育很难达到目的。
4.二者结合可以健全大学生人格,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不单纯是向大学生灌输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大学生学会做人。一个健康的人,既应当有强健的身体,也要有健康稳定的心理。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途径
1.建立一支由心理咨询骨干教师与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队伍
首先,从体制上把心理咨询教师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使之浑然一体,便于开展育人工作。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心理咨询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学会用心理健康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转变观念,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任务,而且应该是整个学校的任务。各高校要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时为他们解疑释惑,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
力。”“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由此可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对待。
3.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课》等相关课堂中,进行系统分析和集体咨询。更可以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邀请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将集体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结合运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应改变原有的等着学生上门、个别、保密进行的教育模式,要主动、公开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引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重视,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敞开心扉,使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标准的观念,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此外,要注意借鉴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科研成果,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努力做到潜移默化,使二者做到很好的有机结合。
4.正确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网络教育体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直观性、双向互动等性质,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具有一定虚拟性、自由性和隐蔽性,能使大学生直接而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抑郁和苦闷,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寻求心理的释放和依赖。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实际,通过分析研究,对症下药,及时引导,沟通化解。利用网络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变成平等信任的网络教育形式,不仅大学生乐于接受,而且还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需要开创新的思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将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理层面,落到实处,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