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笔记】总绪论部分
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唯物史观是文学史研究的指南 二、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
①文学史研究应当考察作家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的社会背景、作品的影响,做到知人论世,但这不能取代对作品的解析、评说。
②历史上创作出传世之作的作者方才有资格进入书写的文学史。
③文学作品与宗教学、哲学、史学著作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表述工具的精神产品,而且在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混合胶合、互渗互动的关系。
④文学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以象见义,借助想象、幻想,取象造型,表达人生感悟和精神诉求;运用语言文字要讲究修辞及声韵,富有感染力和欣赏性,所以称之为审美文化形态。
三、文学史的任务
1、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的任务,是通过对历史上相继产生的文学作品的解析,展示文学的历史面貌及其成就、特色。
②对文学史的认识,最根本的任务是在于显示本民族文学成就和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弘扬传统的审美精神和文化创造力,为现代文艺创作发现提供历史的资源和精神力量。
③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和书写,赋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建设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使命。
四、文学史研究的方法是历史和美学的统一
1、史学的属性是如实地叙述已经消逝了的社会人事的实际的状况,叙述的基本原则是求真求实,文学史的书写也应当是如此。
2、文学发展演变的情况,诸如文体的兴替,写作范式的变化,语言的变迁,都具有历史的客观性,也是有迹可循、可以表述的。
3、文学史研究方法是历史的和美学的统一。
五、文学史撰述的多样性
通史、断代史、文体史、类型史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
一、先秦:浑融辉煌的文学源头
1、诗的起源:《诗经》
2、官方文书:《尚书》
3、占卜,卦爻辞:《周易》
4、哲理书:《老子》
5、史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二、两汉:辞赋蔚兴,传纪文学的成立和诗体的整合
1、两汉叙事散文:《史记》
2、文赋:《上林赋》《子虚赋》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批评理论的兴起和文学审美的提升
1、曹丕:《典论 论文》
2、刘勰:《文心雕龙》
3、萧统编纂:《文选》
4、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游仙、玄言
5、陶渊明开辟田园意境
6、谢灵运观照山水之美
7、声律和辞藻并重,生成以皇族为中心的宫体诗
四、隋唐五代:诗的黄金时代
1、李白翻新了古乐府诗,书写不羁豪情
2、杜甫缘时事而发,怀忧国之思
3、中唐白居易回归风雅美刺,重“歌生民病”,平易通俗。
4、晚唐的李商隐以近体之声色表达幽微的心灵,极尽婉约蕴藉之韵致。
5、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贬抑骈俪文,旨在重道,重实用。
6、唐代僧院俗讲变文由佛经故事扩展的历史人事,成为一种通俗语言的新文体,开中国讲唱文学、话本小说之先河。
五、宋代:诗、词、文并行,以词为胜
1、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几位古文大家在史论、游记中注入了感情和理趣,创造出一种散体抒情的文赋。
2、晏殊的闲情雅致
3、柳永的铺陈市井风情
4、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风
5、宋末姜夔、吴文英的咏物寄托
六、辽西夏金元时代:通俗文学兴盛,戏曲最盛
1、关汉卿:《窦娥冤》
2、王实甫:《西厢记》
3、纪君祥:《赵氏孤儿》
4、康进之:《李逵负荆》
七、明代:小说兴盛,新旧文学思潮交争
1、《三国志演义》
2、《水浒传》
3、《西游记》
八、清前中期:集历代文体之大成的文学景观
1、吴伟业的歌行诗:《圆圆曲》
2、蒲松龄:《聊斋志异》
3、洪昇:《长生殿》
4、孔尚任:《桃花扇》
5、吴敬梓:《儒林外史》
6、曹雪芹:《红楼梦》
九、晚清:旧文学的新变与新文学的呐喊
1、诗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忧患意识、爱国精神成为主调。
2、龚自珍发扬传统审美特性
3、黄遵宪大开诗的观照天地
4、白话小说兴盛,由对旧体制规范的救赎到对现实官场世情谴责,新旧杂陈,多声复调,与翻译文学的传播,一起加速了中国文学大转型的步伐。
注:学习笔记整理的是马工程教材,袁世硕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