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作文“求新”之我见

2022-08-21 来源:易榕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浙江教学研宽 2OO2年第1期 作文“求新’’之驰见 萧山第二高级中学徐和平 当前,在中学的写作教学中,风行着一种评判作文的标 准,日“新”。诚然,为文确需要有新意,那种满篇都是空话、 假话、套话的“新八股”,谁看了谁头痛。但间题在于有些人 对这“新”的理解似乎有些偏颇,他们把“新”与不同于众划上 等号。一篇作文,只要它所表现的思想观点,所用的表现手 法与旁人不一样,那就是“新”,而“新”也就是好,应予高分。 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不少学生在求新之路上踏入误区,写 出一篇篇有悖于作文常规的习作。 这些习作,大致有三种情形。 一、为“求新”而曲解艇意 作文,素有自由作文与命题作文之分,而在正式考试中, 做的总是命题作文。所命之题,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 是一段话语.但不论是什么形式,它总是给作者提供了一个 话题,设置了一个语境,同时也限定了一个范围,写作时就不 能随意离开所提供的话题或越出限定的范围,否则就是离 题。这是作文的常识。比如说,贾谊拿到一个《过秦论》的题 目,他在文中就只能论秦的施政之失,决不能来颂秦。韩愈 写《论佛骨表》,所论的当然是迎佛骨之危害,而不能去写佛 像如何如何。如果贾谊或韩愈忽然异想天开,要在《过秦论》 中颂扬秦政,在《论怫骨表》中太谈佛像,以求出奇制胜,那 么,其结果必然是只能“出奇”而不能“制胜”。当然,贾谊和 韩愈决不会这样去求新的.但在我们有些嗣学的习作中,却 不乏这样的例子。 一个同学在一篇谈“尊严”的文章中.写了一个女人—— 豆腐店老板杨二嫂。她生得漂亮,吸引了不少顾客,为了躲 开某些居心不良顾客的纠缠,请了蛆蛆来料理店务,而自己 则“坐在角落”里,“默默地想事情”。后来,她的豆腐店被回 行挤垮了,去种地又告失败,收人断了来源,她的丈夫又因踢 打她负伤而致瘫。写到这里,作者说:“杨二嫂的尊严彻底走 到了绝路。”这话可有些费解:是说杨二嫂从此就丧失了尊严 呢,还是说她跨出了尊严的最后一步?看作者下面的描写, 指的似乎是后者:她虽然以200文之价格应东村赵太户之 “邀请”而去陪他过夜,但当受到戏弄和羞辱后,她“冷笑着” 穿上衣服, 镇定 地走出了暗室,还“顺手带走了桌上的一口 钟。”作者想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表示即使到了这时,杨二嫂 依然保持了她的尊严。但这能算“尊严”吗?如果说在她堕 落到出卖肉体之前的种种作为还可以说保持着一个女人起 码的尊严的话,那么,自应赵太户之约鄢一刻起,她的尊严就 荡然无存了,诸如“冷笑”、 镇定”等词的使用,并不能改变事 情的本质,“顺手带走 人家的东西,也决不是一个有尊严人 所屑于做的。把这样一个女人当作尊严的化身来颂扬,只能 算是对“尊严”的亵滨。我曾找作者交换过看法,知道他是懂 得“尊严”一词的含义的,但他不愿写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尊严 的人物,诸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之类 的,他想另辟骥径,写出一个他认为是有新意的尊严人物来, 于是就煞费苦心地借用鲁迅先生的《故乡》中的某一人物的 名号和个别细节,编造出这么一个故事来。这正是为求新而 曲解题意的结果。 现在有一种“谈化审题”的说法,于是有人认为,审题既 可“淡化”,那么,作文时即使有些偏离题意,也不应苛责,只 要该文的其他方面是好的,也应视为佳作。这种认识是不对 的。笔者认为,所谓“谈化审题”,主要是对命题人而说的,目 的是要命题者不要在命题时设置过多的障碍,以致束缚作者 的思想,使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水平。而对作者来说,审题 是不能“淡化”的,他必须仔细体察题目的含义,在题目圈定 的范围中发挥其聪明才智。如果允许抛开题目,信马由缰, 任意驰骋,那就失去了命题的意义。考试时如允许这样做, 那么应考者只要在考前背诵若干佳作,答卷时“克隆 一下即 可,真是如此,这种考试还有什么意义? 相题行文”,是命题作文中的应有之义,我们不能借口 创新而抛掉这个作文的基本规则。 二、为“求新”违背情理 写文章,无论是发表议论,还是编写故事,都要台乎情 理。写议论文,立论,要站得住脚;举证,要实事求是;推理, 要合乎逻辑。写记叙文,最好是真人真事,间有想象,也耍台 乎生话真实,不能信口开河,胡编乱造。 对学校“学生不准读武侠小说”之“禁令 发表看法,你可 以表示赞同,当然也可以反对,只要能自圆其说。有人表示 反对.而摆出的论据是:读《金庸全集》能读出“高成就”,而读 “统治者眼中的‘好书”’的,则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文学 史上,只有金庸、古龙们的小说才有“水准”,而教材中的选文 (除鲁迅等少数外)全都是“腐败”的,是“臭不可闻 的。这些 ・2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浙江教学研究 说法“新”是“新”了,但毕竟很难令人接受。无庸讳言,教材 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文章,但应该承认,大多 数还是堪作范文的 譬如说里面有《左传》、《史记》、六朝散 2OO2年弟1期 比如说,一篇完整的文章,总该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意。 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台 ”这。意”,刘熙载称之为“主脑”,他说: 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的选篇选段,这些作品历来脍炙人 “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而蔽之。扩至剐为千万 口;也有近、现代的名家名篇,既能启人之心智,也能给人以 艺术的享受 如果说这些东西都是 腐败 的、“臭不可闻” 的,那么,一部中国文学史该怎么写呢?至于金、古们的武侠 小说.固然有其可读之处,但究竟不能超越更不能替代我国 传统的优秀文学作品。一个中学生,如果只迷恋于这类小 说,是绝对不利于他的成长的。有一个题目,要求写对过年 的感受。一个作者的感受是:中国经济实力微弱,导致中国 文化在世界上缺乏影响力。因此,不但外国人不重视中国的 春节,连中国人自己也不重视。尽管作者的感受比起那些因 要升学而烦恼啦,因成绩不好而烦恼啦等等的感受要来得新 鲜,但其间的推理显然是缺乏逻辑的。中国春节并不能作为 中国文化的代表,那么,中外人士之不重视春节,也就不能说 明中国文化 对世界的影响是何等之小”。至于以把唐人街 中的人们庆祝春节的活动视作“杂耍”,足球赛的参加者并不 因这场比赛恰逢中国春节而表现出特别的“兴奋”来作外国 人鄙视中国春节的论据,更属匪夷所思;朋友问在圣诞节互 赠贺卡也不足以证明 我们的社会现在正流行一股崇洋思 想”,尽管笔者并不否认我们国人中确有崇洋分子存在。 至于因求“新”而胡编故事的现象则更为严重。有一次, 我们让同学以 蜗牛顶着沉重的硬壳艰难地向前爬着”为开 头句写一篇文章.一位同学编写了这样--N故事:安禄山叛 乱时,李太白和他那个长得马头马脑的昆仑奴“马头 跟随郭 子仪将军前往回纥王那里去借兵,到了目的地,意外发生了, “马头”因擅自闯人回纥王女儿的帐篷而被杀了。李太白对 马头”之举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回纥王冲进李太白的帐 篷,告知他的女儿爱上了李,并要马上嫁给他,还同意即捌出 兵。原来.“马头”私阐回纥王女儿的帐篷是去送李太白的诗 的,她正是因为读了李的诗才一夜间爱上他的。这时,李太 白又开始灌酒,他希望当晚梦中与他见面的不是艰难爬行的 蜗牛,而是那聪明憨直的“马头” 在这中间,还有什么“马 头 经常拿李太白的诗卷去揩屁股,而李太白并不以为忤等 等荒诞的情节。作者从蜗牛艰难爬行这一话题中竟会产生 这样古怪的想象,编造出这么离奇的故事,实在令人不可思 议。这种作文除使人感到错愕之外,另外还有什么呢? 三、为“求新”而不顾文法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这话当然是不错的,但“无定法”并 不等于 无法”。古往今来,论文法之文之书可 汗牛而充 栋,我们总不能说这些东西都是痴人说梦吧。 28・ 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主脑既得,则制 动以静,治烦以简,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艺概・经义 概》)可有的文章,为求“新 而抛弃了这一基本的为文之法。 有一篇写“你对过年的感受”的文章,用6段文字依收写了一 家6个人的感受.从爷爷、奶奶写到姐姐、弟弟,他们的感受 “一人一个样”。她这样写,当然是“别出心裁”了,可就是缺 少了应有的“主脑”。这正好像画一个人.画了爷爷的头,奶 奶的手,小弟的脚,……这还像什么呢? 又比如说,一篇好文章,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言有 物 的同时,还必须 言有序”。 一层一层,一段一段,安排得 清清楚楚,有条不紊,该详的详,该略的略,前前后后,联系得 周密.照顾得周到。”(张志公《怎样锻炼思路》)有一篇习作, 要求写“自己读书的滋味”,按理应写自己在读书时所品尝出 来的滋味,可他写的却是他的老师因他读武侠小说也去读武 侠小说,一读,读上了瘾,竞放弃教职而去开书店,而卖的叉 都是武侠小说。这样写,是该详的不详,该略的不略,显然是 喧“宾”夺了“主”。 再比如说,一篇供人读的文章,总该文从宇顺,概念明 确,句子通顺。可有的人却认为这样写太平淡了.这种 引车 卖浆者流”的文字似乎不足以显示其才学和恪养,于是在其 笔底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语言。一次,一个学生送上来一 篇他写的文章,一看标题,就令人如堕五里雾中:“论将胜利 的失败狗熊及其它。”看下去,下面的这样的句子接连不断地 跃人笔者的眼帘: 将其不一样的思想融人到一样的人的头脑中……” 诞生后的英雄和非英雄的人,狗熊是不好的,而英雄是 好的……” 英雄的人和人的英雄有机结合而成了神——“狗熊”却 下了地狱……” “其死可以,可以不死和该死不死……” 这个学生,平时很爱读书,语言功底也较扎实,只要他肯 老老实实地写,他的文章还是很可一读的。可是,他却常常 喜欢撇开作文常规而去刻意求新,结果不免误人险怪荒诞一 路,写出一些自己说不清别人读不懂的东西来。由此可见. 对“求新”这一提法我们必须有正确的理解,并对学生作正确 的引导.才可消除种种由此而产生的流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