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对日本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2023-05-06
来源:易榕旅网
外国文字 村上春树对日本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王昕 116028) (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摘要:村上春树作为一个跨越国境的作家,在日本文坛是一 个特殊的存在。近年来村上春树的小说创作与美国文化、文学 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话题广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在研究的 理解这些景致何以蕴含着令我如此黯然神伤的要素,一如窗外 驶过的船,出现却又不留任何痕迹地杳然远逝。”_3 日常中的景 背后,却常常忽视了日本本土文学对作家的影响。本文将选取 日本传统文学的物哀美、死亡主题、性爱观三方面来论证村上春 树与日本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村上春树;日本传统文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Ill(2012)o8—0187—02 象却带来淡淡的哀愁,宛如绚烂的樱花在飘落,这种多愁善感的 情调正是“物哀”的魅力所在。在《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也同 样表达着“物衷”的美感,小说中的主人公“初”在一次偶然的机 会邂遁了曾经中意但无缘在一起的小学同学岛本,在经过一段 相处后岛本又神秘的消失,仿佛不曾出现过一样,留给“初”的只 有无尽的回忆与哀愁。岛本的消失也带走了主人公曾经的过 往。同样是在剥掉华丽的美式叙述框架后,文中氛围依然被日 本古典的哀婉所萦绕。正如村上春树的译者林少华所说的“村 上小说的结构、写作手法以及文体或语言风格虽然明显带有西 村上春树的少年时代是在西方小说的陪同下成长的,在他 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当时欧美的流行音乐,小说的主人公的生活 方式也全是西式的,与本土日本的传统习俗可谓是大相径庭。 在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且听风吟》获奖时,日本评论家丸古才一 便看出村上春树创作的独特性,他指出:“这种以日本式抒情写 成的美国味小说,不久可能成为这个作家的独创。”…诚然,这种 方文学尤其美国当代的投影,但其骨子里,其意识、意趣情致的 深处,仍被浸染佛禅哲理的‘无常观’、被日本固有信仰的幽冥 观、被物我一体悲喜与共的自然观或多或少地规范着、影响 着。”_4 在村上春树的笔下世界,无论外在的场景描绘得有华丽, 写作的独特性为村上春树赢来了巨大的成功,但在这成功的背 后,却往往容易被众多读者所忽视的日本传统文化对村上春树 的影响。 日本的传统文化中,“物哀”美是日本民族所特有的,是日本 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居宣长在其《源氏物螽玉 小榔》(《源氏物 语玉之小梳》)中提出的,物哀理念发展的顶点便是《源氏物语》。 至此之后,“物哀”一直是日本人所持有的审美意识理念。“物 多西方化,但其文学世界中仍然有着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子,并且 是根深蒂固的。作家正是以一种细腻的笔法,营造出感伤、悲 悯、忧愁的艺术情怀。 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中,出现了很多的死亡主题,从《且 听风吟》中主人公第三位女友的自杀,到《挪威的森林》中渡边的 好友木月、直子、直子的叔叔、姐姐、初美,《寻羊冒险记》的鼠、与 谁都睡觉的女孩,《舞舞舞》中的喜喜、咪咪、五反田、迪克,《海边 的卡夫卡》的佐伯及佐伯的初恋男友、田村浩二、琼尼・沃克, 哀”指的是人物内心深处的哀伤与幽情,对世事无常的感叹,是 种来自灵魂深处的非理性的感动。这种美学传统一直延续至 今,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物哀”的传统文化 的影子。其中最明显的是村上成熟的成名作《挪威的森林》,也 正是在小说中的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莫名的忧伤,才感动了当 年众多的读者。在小说的开头,主人公因在飞机上听到甲壳虫 乐队演奏的《挪威的森林》而撩动主人公的情绪,“抬起头。我仰 望漂浮在北海上空的乌云,一边思索着过去的大半辈子里。自己 一《奇鸟形状录》的绵古升,(IQ84}中的亚由美、大冢环、牛河、深田 保等等。几乎村上春树的小说中都有死亡的意象出现,而村上 春树对死亡的描写也是比较热衷的。对此作家本人曾经说过: “只要我提笔写一篇长篇,我头脑中的某个角落就一直在想到 死。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一点一点深入到生命的深处……但我 距离生命的中心越近,我就愈能更加清晰地感觉到它:就在距它 仅半步之遥的黑暗之中,死亡也正在掀起它自己的巨浪。” 由 此可见,死亡意识是始终存在于作家的头脑中的。而死亡这一 曾经失落了的。思索那些失落了的岁月,死去或离开的人们。以 及烟消云散了的思念” 主人公渡边内心深处的忧伤便是与直 子的短暂凄美的爱情,而这若有似无的爱情也以直子的自杀终 结。在历经十七年岁月洗礼,渡边在音乐中对往事的追忆,对直 主题在日本有史以来,便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日本人尊重死亡, 尤其是自杀,认为这是可以洗刷耻辱、赢得荣誉的光荣而有意义 的举动。在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中称为“刺激性事 件”。在日本的封建社会中,自杀行为是一个人勇敢和果断,对 义理忠贞的象征。而如今却变成个体主动选择生活的行为方 式。在日本人的思想中并不认为死亡代表着一切的终止,正相 反,死亡可以作为生命的延续。在《挪威的森林》中最有代表性 的一句话就是“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_6] 子的怀念之情越来越远,但这种遗忘却也是对自身过去的远离, 自己曾经在意的人,在乎的世界,如今却只留下一幕不见人影的 背景。无形中的哀与真实的美彼此交融,从而烘托出日本传统 的悲美风格。又如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我”在世界的 尽头的村庄中为了寻找曾经的记忆而努力读梦。“不管怎样,我 只能眼睁睁地默默看着这些异质片段忽而浮现忽而消失。"3 -然,其中也有几幅我已司空见惯的极其平常的景致:白云在空中 飘移,阳光在河面跳跃,毫无特色可言。然而这些平庸无奇的景 致却使我心里充满无可名状不可思议的悲哀。我无论如何也不 死亡并不是与生存是相对立的,死亡就是生命中的一部分。生 可以说是死的前奏,而死却是生的延续。同样,在《舞舞舞》中已 经死去的喜喜也认为死亡并不是结束。“不过我并没有死,只是 消失而已,消失。转移到另一个世界上去,就像转乘到另一列并 头行驶的电车上。这也就是所谓的消失。懂吗?”【 死亡意识不 作者简介:王听(1979一)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化和IT日语教学 文学界・187・ ,r四a 子 仅只存在于作家村上春树的意识中,从日本平安时代的《平家物 与喜喜的、“我”与图书馆少女的、天吾与青豆的,还是同性间的 语》开始,就存在“诸行无常、盛者必衰”的意识,透过死亡来反观 堇与敏的,玲子与钢琴女孩的,青豆与大冢环的……村上春树笔 人生。川端康成也认为死就是最高的艺术。在外人看来不必要 下盼陛世界即是如此,没有刻意的渲染、没有刻意的收敛,就像 的死亡却在日本人心中是对生的升华。日本传统的神道认为: 生活的一个普通画面一样,原原本本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村上 “人死后仍有神灵,死去的近亲之灵与祖宗之灵合为一体,可以 春树本人也曾对此说出自己的看法“那实在一早决定了写的清 定时访问自己的子孙之家,对子孙给予祝福和佑护。” 因此死 新纯真,性器官及性行为,我尽量贴近真实去写,把腥膻味一并 亡对日本人来说,并不是值得恐惧的事情,而是作为日常生活中 除去。” 这种没有“腥膻味”的性爱观,是作家村上春树摒弃媚 的一部分。但村上春树的作品对死亡处理的轻描淡写,并不像 俗,将性赋予一种精神上的严肃性的,而不是感官上的享受性。 川端康成那样追求极端的死亡美学,追求死所带来的美的极致, 在村上春树作品中,虽然这种性场面很多,但在众多的两性之间 因此就格外显得突兀,但这是这种乖戾感让我们反思村上春树 却是缺少爱的,索然无味的,而真正相爱的情侣间这种和谐的性 作品中每个亡者的死因。木月的自杀是源于对未来生活的恐惧 行为,却是少之又少。作家这种冷静、淡然的描写,无不揭示着 和在与女友的性行为中的不协调;直子的姐姐自杀是源于作为 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性行为成为大众宣泄的工具,寻求自我 长女的使命感和双亲对自己过多的希望;直子的死源于姐姐和 真实存在的一种手段。所以,对村上春树来说,性爱观不是对日 木月死去的阴影和对生活的迷惑中;鼠的死源于拒绝邪恶势力 本传统文化的反叛,而是继承与发展。 的代表“羊”进入自己的体内而为了保存原来的自我;五反田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村上春树小说中,作家的文化底蕴 死源于处于优势生活的他却找不到自己的归属;迪克的死源于 仍然脱离不了日本的传统的文化,纯粹日本式的抒情方式,淡淡 对现实与非现实的混淆;大冢环的死源于家庭暴力和对人生失 的哀伤、细腻的情感流露、忧伤委婉的物哀之美,死亡与性爱两 去方向感;深田保的死源于对现实世界让他痛苦的遭受……鲁 个传统文化的命题,这无一不在说明村上春树对日本传统文化 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曾指出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性, 的潜意识的继承与发展。 用菊与刀来形容是最为恰当和稳妥的。他认为日本民族既追求 美丽又黩武,既崇尚礼仪又喜好争斗,既对喜爱新事物却又顽固 注释: 不化,既服从命令却又难以驯服。正是这种菊与刀双重性的民 [1]加藤典洋.群像日本 作家26一村上春榭[M].小学 族文化才促使日本人从强烈的献身精神转变为极端的自我毁 馆,1997 灭。当他们的世界观感到混淆、迷茫时,常常会选择这种传统的 [2]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M].赖明珠译.敦煌文艺出版 方式来摆脱自己对世界、对未来、对他人的厌倦情绪。从此可以 社,2000—1 看出,村上春树在作品中所描绘的死亡,正是民族情结衍生的结 [3]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M].林少华译.上海译 果,也是日本传统的生死观的最佳体现。 文出版社,2002:185 另外,对性爱观的描写也是经常出现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 [4]林少华.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M].宁夏人民出版社, 的。和中国的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不同,日本的起 2005:68 源神话是从性开始的。在《古事记》中便记载着伊邪那岐和伊邪 [5]杰・鲁宾.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M].冯 那美通过媾和来生产诸神和国土的。因此,日本人对与性来说, 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06:175 是开放的,宽容的。性享乐对日本人来说是司空常见的,并不存 [6]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M].赖明珠译.敦煌文艺出版 在什么道德羞耻感,相反,性对日本人来说是处于一个比较低微 社,2000:23 的位置,对人情义理来说,根本是家常便饭。因而村上春树的作 [7]村上春树.舞舞舞[M].林少华译.漓江出版社,1999:400 品中常常出现大量的、真实的性场面描写。但对这些性场面的 [8]魏常海.日本文化概论[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120 描绘并不是色情的,也不是滥情的。而是作为真实存在在作品 [9]稻草人编著.遇见100%的村上春树[M].当代世界出 人物生活中的。无论是异性的渡边与直子的,初与岛本的、“我” 版社,2001:51 (上接第186页) 除此之外,在莫言的作品中,还可以看到卡 日报出版社,1998:92 夫卡的痕迹:《变形记》中“人变甲虫”的荒诞情节与《幽默与趣 [2][3]莫言.莫言讲演新篇[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味》中主人公变成猴子的故事情节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且《售棉 2:84 大道》就是模仿阿根延作家科塔萨尔的《南方高速公路》写的, [4]莫言.两座灼热的高炉——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 《民间音乐》也是借鉴美国作家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写 纳[J].世界文学,1986,(3) 的。甚至,在其作品中还可以看到巴赫金的狂欢化以及杂糅着 [5]莫言,王尧.从<红高粱>到<檀香刑>[J].当代作家 各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荒诞、审丑、隐喻、寓意等多种艺术 评论,2002,(1) 技巧,再加上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场景,以颠倒顺序、新奇的结 [6](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译.百年孤独 构组合的方式等等,使得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构架了一幅穿 [M].漓江出版社,2003,02,(1):31 越异域国土之后的中国式的印象画。 [7]莫言.学习蒲龄[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4:78 [8]莫言.莫言讲演新篇[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2:118 注释: —119 [1]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余华随笔集[M].北京人民 ・188・ 文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