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实 习 名 称 认识实习 院 部 名 称 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 建筑学 班 级 08建筑学(1) 学 生 姓 名 汤 重 林 学 号 0806110407 实 习 地 点 浙 江 指 导 教 师 梁献超 刘志峰 刘琰
实习起止时间: 2011年6 月13日至2011年6月26日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注:根据实习大纲第六项具体要求撰写实习报告】
1
一、 前言
学习建筑学这个专业已经三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还是局限于书本和身边事物。2011年6月13日至6月16日为期4天认知实习给予了我们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在梁献超老师、刘志峰老师和刘琰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实地观察、讨论的形式,在浙江通过对典型城市空间和标志性建筑的实地考察、认知,增强了我们将书本知识和城市建筑、古建筑、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让我们对现代建筑、古建筑以及自然环境有一个很好的认知,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解一个城市不仅要了解它的现代建筑风貌,也要了解它的历史文化沉淀。时间虽短,感触不少,遂整理成报告,以作总结。
二、 实习的目的及任务
本次实习是我们学完了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之后对建筑进行的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我们对建筑的感性认识,是一种密切联系实际、增强我们建筑认识的教学活动,是大学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本次实习能进一步巩固我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的具体的、更为系统的知识,使我们对我国当前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水平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进一步培养我们的建筑设计能力。同时,使我们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我们对本专业的热爱,强化我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树立学习信心和增强专业观念。
三、 实习组织安排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成6人一组进行实地观察、讨论,并按学校安排的行程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赴校外进行实地参观调研,了解、记录当地的建筑、规划、城市设计等,将所学知识和实习内容互相验证,培养理性、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 实习时间安排及地点
本次实习从6月13日至6月16日,共四天。6月11日星期五12:30,我们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指导老师向我们说明此次实习的过程安排及实习中要注意的相关问题,6月13号上午7点,我们正式出发前往浙江。下午我们到达乌镇西栅,老师不做统一的安排,由学生自已去参观, 6月14日早上八点,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统一参观了钱江新城。当天下午,我们又去参观了中国美术馆和西湖部分地区。6月15日我们自由参观了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下午自由安排参观了西湖的另一部分地区,6月16日上午我们参观了西溪湿地,参观完后中午返回学校。
四、 实习内容、要求,了解的情况
(一).乌镇西栅
进入景区,我们搭船到对岸开始参观,首先我们来到了昭明书院,进了书院大门,里边很空旷,有一个石牌楼,上面一块石板上书了四个大字:“六朝遗胜”,下边一块石板上书了一行字:“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据有关资料介绍,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乌镇筑馆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这座石牌
2
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高3.75米,面宽3.8米,龙凤板上的“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字样为刑科给事中、里人沈士茂所题,“文革”时被有心人涂上石灰得以幸存。 建筑形式、特色和布局:
石牌楼后边是开阔的庭园,园前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 书院坐北朝南,是半回廊二层硬山式古建筑群。主楼为图书馆。图书馆门内的走廊上展示了一些收藏的古旧牌匾,也有一些书画作品。出了图书馆,西侧为拂风阁,是喝茶、读书、交流的场所。阁下的水池中央有明代经幢。书院后侧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展馆。中国最早的书院就是读书和藏书之所。昭明书院曾经是萧统的读书之地,如今则是一个旅游胜地的藏书之所和游客读书之地,人们看重的,显然就是那一脉书香。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便是白莲寺塔。 建筑外形,风格,周围布局:
据介绍2005年,白莲塔在西栅大运河畔环河岛得以原样易地复建。现在的白莲塔高有七级,塔高51.75米,为乌镇最高建筑,塔下有八角形的升莲广场,广场中有放生池,东侧河岸边有一条石舫。白莲塔属于宋元时期江浙一带通行的砖木混合结构的阁式塔,纵观其塔,外观呈梭状,实际上塔的平面是成正方形的,塔基也是一个二十四乘二十四米的正方形,内部地面用清水方砖铺就而成。 整个塔体由第一层起向内逐渐收拢,遗憾的是塔门被锁,不能登高远眺。
乌镇西栅,它是依着一种现代文化观念重新打造的古镇,显然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施工。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显然是源于历史生活又高于历史生活的。它像是江南古镇,但显然是理想中的或者说是文化想象中的江南古镇。是更美了,但不是当年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乌
镇。当年的乌镇已经乌有,现在的乌镇应该是一个“莫须有”的乌镇。 (二)钱江新城
到钱江新城时虽然天空还下着雨,但刚一下车,眼前的建筑便将我们深深的吸引了,我们从地下人行系统首先到达了国际会议中心,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国际会议中心外墙将采用金色钛板金色玻璃幕墙。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拟建于钱江新城核心区市民中心东南向城市向城市主轴线尽端一侧,即杭州大剧院对面的基地上,南侧为核心区主要景观大道解放东路,东侧为之江路和钱塘江,北面与大剧院之间为城市广场,由开敞式地下空间构成的波浪文化城和延伸至出挑在江面上的大型观景“城市阳台”。西侧为景观河道新塘河和城市绿地。国际会议中心特有的功能和位置决定了
该项建筑设计在完善和深化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使命:一方面应有效整合现有大剧院周边的外部空间,填补该广场区域内最后的空间缺位,与市民中心、大剧院共同形成三足鼎立、相互呼应、彼此均衡的一组完整的建筑群。充分体现国际标准、杭州风格、钱江气魄。另一方面,该建筑个体在周边环境中应是最具开放性、最有魅力、生机勃勃日夜繁华又闹中取静、最舒适、
3
最优美的场所的场所;是功能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是街景与江景的重要元素之一;而不单纯是一个僵硬的构图上的纪念物,一个喧闹的紧张的功能容器。大剧院如同静静的一弯新月才落下,国际会议中心则以活泼的太阳正升腾,如天造地设一般,这组屹立在城市最核心地带的巨型雕塑式建筑,不仅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而且很好地暗示了杭州的过去和未来,共同构筑出“日月同辉”的美好寓意,与中轴线上的市民中心“广宇六合”的设计理念相呼应,一组自由挥洒的曲线构成天地间荡气回肠、一气呵成,将钱江时代的豪迈气势体现于宇宙自然法则和人文精神之中。 杭州大剧院凭江而居,建筑主体向北延伸,加强了新市政广场和钱塘江岸相互形成的垂直轴线,其西南的朝向使得正立面尽享钱塘江的秀丽风景和正立面全天候日照,以符合传统建筑的“满堂阳光”。室外露天剧场作为步行广场的重点组成部分,形成景观大道中一处点晴之笔,从河对岸半遥瞰,恰似一轮新月升起。大剧院功能由露天剧场和室内剧院、音乐厅、多功能厅等组成。大剧院首次采用国际招标,由加拿大卡洛斯设计,并采用国际最新音响设备。杭州大剧院将成为钱江新城崛起的首座建筑,同时,也将成
为杭州城市建设从“西湖时代”跨入“钱塘江时代”的标志性建筑。
市民中心设计秉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理念,由中心六座环抱的建筑和四周四座方形裙楼构成。中央六座建筑是将来杭州市行政场所,四周的裙楼是供市民使用的场所,分别为:杭州市图书馆,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杭州市市民服务中心。市民中心与杭州大剧院、国际会议中心、城市阳台共同构成钱江新城的核心区,也是将来杭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钱江新城水体景观主要从观水和亲水两个层面来处理。针对钱塘江防浪墙的特点,运用城市阳台的理念,形成江边生态带,最大限度地接近水体;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丰富水系,沟通诸多水体,体现杭州以“水”闻名于世的城市特征。
新城绿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活动为中
心”的原则,结合区内水系的布局,强调绿化的系统性和网络性,注重商业旅游功能与绿化功能的复合,关注广场、道路、街景、雕塑、喷泉及河道景观绿化等的设计与建设,着力营造诗意般的城市栖居空间。给杭州市多了一道风景线。 (三)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
我们一进校区就感受到了现代建筑的气息,建筑形式多样,在规划设计上,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寻变化的建设风格。突出大学校园的园林风格和特色,强调园林与主体建筑的互相渲染和烘托。初步实现了\"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大学校园。
建筑风格、布局规划及建筑特点:
首先,没有校门,现在的东门只有一块石头和保安的玻璃房子,以及一些交通设施,让你感受到一种包容,一种海纳百川的气象。
4
然后,没有围墙,周围以护校河围起,宽3、4米的水面显然比围墙更能防盗,清雅的同时地处偏僻的紫金港比玉泉的治安好很多,而且也体现了一种透明,以及同上的那种博大。
第三,布局明朗。最北面是公寓和食堂,和两个操场.和球场。这样的布局优雅又不失明朗,还比较简洁,利于管理; 中间是几个比较漂亮的建筑和小剧场,他们和生活区之间是北山。往南,以启真湖为分水岭,东面是东教学区,西面是西教学区以及一些篮、网球场。东区靠校门的地方是图书馆,建筑简洁宏大;行政楼,比较高、楼顶的设计很不错;进门是一方一圆的计算机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进门的右边是非常有特色的风雨操场。再往南是岛,潭,沼泽以及在建的几个实验楼。
第四,建筑风格。公寓是实用,大方的现代建筑风格,而天井式建筑又显得比较传统,幽静; 教学区最突出的就是吸收了中国古代庭院楼阁的回廊的特色,东区有五百米的大走廊,西区也是连起来的看着非常恢弘,且四周的回廊能让你将周围美景尽收眼中。建筑风格处处透露出现代的气息。
(四)岳王庙
在灵光饭馆下车后,很快来到栖霞岭下的岳王庙。也许是因了幼年时听爷爷奶奶将故事,进而对岳武穆无比崇拜和成年后所怀的复杂心情,尽管天空还下着大雨,但我却一心只想着拜谒岳飞的墓地。
一进大门,高高的门楼在周围繁茂的法国梧桐映衬下,令人感到逼仄和肃穆,似乎是想让人一下子从群莺乱飞的心境中安静下来。 建筑特色、装饰和规划布局:
这是一座清代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檐角飞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门额为鎏金竖匾,肃穆正书“岳王庙”三字,悬挂于重檐之间。轩梁和枋子上雕刻人物、花鸟等,刻工精致,施金重彩。门楼前台阶下蹲踞一对威武大石狮,迎接络绎而至的游人。我特别感觉兴趣的是门
楼两侧红墙之下的肖形植物装饰。左侧是一高耸的华表,右侧是一腾飞的巨龙。其寓意十分明显。
忠烈祠除正殿外,还有两东西两庑。皆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硬山顶木结构建筑。月台东侧坐东朝西为烈文侯祠。月台东侧坐东朝西为烈文侯祠。但是我总感觉这种正殿偏庑的结构隐约体现了中国式等级制度。它跟中国式四合院是一样的模式,一样的文化。在忠烈祠西南,通往岳飞墓园区的两扇拱券门之间,有一座依墙而筑的攒尖顶木结构半亭,出露四翘角,四根八角形木柱落地,带垂花、挂落。面东的正前檐下挂一匾额,题“精忠柏亭”。
参观了东区门楼和忠烈祠,我们进入西区,去瞻仰岳飞墓。一眼看到的是墓阙。墓阙前有一个倾仄的古树,正在墓阙中轴线上,周围还用水
5
泥栏杆护住。墓阙位于墓园东西轴线的中部,翼角飞翘,宏伟壮丽,它是一座砌筑精细的仿木结构建筑,阙上雕刻出木框架结构的各个构件外形,砖额枋上施斗棋,上用条砖叠涩出檐。歇山式屋面,铺筒板瓦,正脊两端饰鱼龙形正吻。阙身用细磨方砖贴面。墓阙正中开拱形门,两侧筑出雉堞城墙,将墓园区分隔成相对内外两个相对独立的园区。 (五)中国美术学院
在进入之前我已了解到中国美术学院几十年来,十迁其址,六易其名。我觉得中国美术学院就是一个很成功地把中国特色和中国文化融进现代建筑的作品,某种程度上,我甚至觉得这建筑是在用材料,轮廓,色彩来提现一种文化。文化,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互动和融合,是我对这栋建筑的重要看法。
建筑材料,风格,设计布局,颜色,功能如下:
本院占地面积不大,看起来甚至有点狭隘。但是,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和巧妙用心替现了出来:这个大学在马路的同一侧,开了两个入口—先不说什么分散人流和法规归定等老套,我们只要这样来看看:假如说只开一个入口的话,那能怎么样呢?那样的话,再设计一个像现在那样高大通透的大门就会和周围那些封闭矮小并且很短的院墙相冲突,使整个建筑给人以一种不合谐感,而干脆开了一个旁门,即可以用来走车走人,也可以使原本封闭的的院墙变得通透起来。很值得一提。大门设计的甚有特色:看上去明显就是一个访汉阙式的牌楼,用波璃代替了原有的瓦片和复杂的装饰,既保留了民族特色,也显现出简约,
明快,通透的现代主义处理手法,同时也把人们的视线引到了楼梯上高高的顶棚。
在用框架+玻璃代替的屋顶上,由周围两栋建筑的房顶支承的弧形拱宛如彩虹,其灰色的色调与周边淡米黄色的砖贴片墙有着很好的谐调,更重要的是,这样巨大的一个拱形,下面是高高的台阶和内部的巨大中庭,此时,大弧拱的开启天窗就不仅仅是采光的作用了,而是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手段,设计师在这一点上显然是做得很好的.但是给我更大的视觉冲击的则是那个极有特色的中庭。这中庭颇雄奇大气,顶上盖顶,值得一提是旁边的几根支承顶棚的大柱子,用表面凹凸不平的石材分截贴片,营造出一种古典,粗糙的氛围。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柱子上使用了灰色的块面代替了古带的斗拱,而周围的墙面,也是一概以青灰色的砖块贴面,上面适当的进行了一系列的开窗和开口,都能让观者看出作者刻意营造出的那种试图将中国式建筑元素概念化,简约化的用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作者在处理中国特色的问题上,并没有把中国古建筑的元素直接拿来拼凑到现代建筑之上(要是那样的话,那只是一种古今建筑的单纯结合),而是通过构成上的提炼,将中国固有建筑特色的简约化,明快化,使具有很强的现代风格—但是谁也不能否认那就是中国文化的风格。只有将中国建筑现代化,建筑元素现代化,才能使我们民族的特色永保青春,才能更好的把我们的民族特色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去。而安藤忠雄的作品,不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将日本的风彩融进了现代建筑么?
在校园内部,我们看到了更多中国元素的概念化体现,以及古今特色,中外特色的完美结合。 比如,我们看到的是黄灰色的贴片砖墙,粗糙的大石柱,富有中国江南特色但却具有现代主义设计手法的开窗,连接两建筑的桥梁明显是一种极端现代的特色,但是谁又能保证你看了之后不会想起连接江南水乡的直桥和北方中国的过街塔?
6
还有,将光滑明亮的玻璃和粗糙不平的石块结合为建筑的底层,既使整个建筑的基础显得牢固和敦厚,却也能让人们感到这个底层也并不是密得严不透气的,并且就底座和建竹主提的接合来说,采用“石+玻璃”的方法也要比单纯用石或单纯用玻璃要好得多。甚至就连种植的植物,也是极富东方文明韵味的竹。我想,作者在设计的时侯,确实做到了在熟炼地使用现代主义一般性的建筑手法的同时,更重视用现代主义的手法去改造古老的建筑特点并通过这一点来诠释出内在的文化基因。这是这建筑能或得如此成功和好评的重要原因。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看见很多努力仿古的现代建筑,但是从没有那一座,能像杭州美院这样让我们惊叹于如此现代性的中国特色而不是古代性的中国特色!
五、 结语
这次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4天,但是却给我们一个初步认识城市、认识建筑、认识规划的实践机会,然我们对建筑造型、环境、规划、结构、功能、色彩、材料、景观特点等方面的总体特征以及建筑设计意图与建筑实体的关系等有了一个很好认知。一路上,从巧夺天工的古建到气势恢宏的现代建筑,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