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概念
一、1、内涵, 外延; 2、内涵, 外延;3、内涵, 外延;4、内涵, 外延;5、内涵, 外延;6、内涵, 外延;7、内涵, 外延;8、内涵, 外延。
二、(一)1、单独概念 2、普遍概念 3、普遍概念 4、单独概念 5、普遍概念 6、普遍概念 7、普遍概念 8、普遍概念 9、普遍概念(二)1、正概念 2、负概念 3、正概念 4、负概念 5、正概念 6、负概念 7、正概念 8、负概念
三、1、集合概念,集合概念 2、集合概念 3、非集合概念 4、集合概念 5、非集合概念
四、1、“丛书”是集合概念,不能受“三本”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书”;
2、第一个“人”为集合概念,第二个“人”为非集合概念,该陈述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3、“词汇”是集合概念,不能受“1000个”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词”;
4、第一个“群众”为集合概念,第二个“群众”为非集合概念,该陈述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5、“枪支”是集合概念,不能受“50多支”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枪”; 6、“鸟类”是集合概念,不能受“几十种”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鸟”。
五、1、“人民法院”与“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机关”是全同关系; 2、“死亡”与“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是真包含关系,“正常死亡”与“非正常死亡”是矛盾关系;0
3、“法律”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包含于关系; 4、“哲学”与“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全同关系,“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与“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哲学”是真包含关系,“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是矛盾关系;
5、“亚洲国家”与“多民族国家”是交叉关系; 6、“紫禁城”、“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最大的博物馆”是全同关系。
六、1、A(盗窃犯)与B(杀人犯)、B(杀人犯)与C(强奸犯)、A(盗窃犯)与C(强奸犯)是交叉关系, A(盗窃犯)、B(杀人犯)、C(强奸犯)分别与D(罪犯)都是真包含于关系;
2、A(人民)与B(人民法院)、A(人民) 与C(司法机关)是反对关系,B(人民法院)与 C(司法机关)是真包含于关系;
3、A(强制措施)分别与B(逮捕)、C(拘留)、D(取保候审)是真包含关系,B(逮捕)、C(拘留)、D(取保候审)相互间为反对关系;
4、A(共青团员)、C(青年律师)与B(青年)是真包含于关系,A(共青团员)与C(青年律师)是交叉关系,A(共青团员)、B(青年)、C(青年律师)与D(律师事务所)为反对关系;
5、A(农村)与B(农民)、C(劳动模范)、D(共产党员)都是反对关系,B(农民)、C(劳动模范)、D(共产党员)相互间为交叉关系;
6、A(动物园)与B(动物)、C(人)、D(机器人)都是反对关系,D(机器人)与A(动物园)、B(动物)、C(人)也都是反对关系,B(动物)与C(人)是真包含关系;
7、A(青年)与B(共产党员)、C(司法干部)、D(审判员)都是交叉关系,B(共产党员)与A(青年)、C(司法干部)、D(审判员)也是交叉关系,C(司法干部)与D(审判员)是真包含关系;
8、A(广播电视大学)、B(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C(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学生)相互间为反对关系。
七、1、A青年人,B工人,C中年人;
2、A中国现代长篇小说,B现代长篇小说,C长篇小说,D小说; 3、A青年,B共产党员,C记者,D报社记者; 4、A金属,B大学生,C罪犯,D盗窃犯; 5、A司机,B共产党员,C青年人,D老年人; 6、A学生,B球迷,C大学生,D足球迷;
7、A收藏家,B古玩收藏家,C中国人,D美国人; 8、A人,B教师,C医生,D音乐家。
八、1、被定义项:国家机器 定义联项:是
定义项:阶级压迫的工具 属:工具
种差:阶级压迫
2、被定义项:刑法学 定义联项:是
定义项:研究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属:科学
种差:研究犯罪和刑罚 3、4、5、6、7、8题略。
九、1、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犯了“定义用否定联项”的逻辑错误;
2、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3、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4、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5、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6、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概念”,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7、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犯了“定义用否定联
项”的逻辑错误;
8、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9、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10、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十、1、表达划分,是二分法,划分正确。 2、不表达划分,是分解。
3、表达划分,但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犯了“子项相容”、“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
4、表达划分,但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5、表达划分,但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犯了“子项相容”、“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
6、表达划分,但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7、表达划分,但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8、不表达划分,是分解。
十一、1、限制正确,因为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2、作为连续的限制不正确,因为不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3、作为连续的限制不正确,因为不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4、限制正确,因为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5、概括正确,因为是由种概念推演到属概念。
6、作为连续的限制不正确,因为不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7、作为连续的限制不正确,因为不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8、限制正确,因为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十二、1、小说,【限制】长篇小说,【概括】文学作品; 2、纪律,【限制】考试纪律,【概括】行为规范; 3、审判员,【限制】初级审判员,【概括】司法干部; 4、社会主义国家,【限制】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概括】国家; 5、主刑,【限制】有期徒刑,【概括】刑罚; 6、经济犯罪,【限制】贪污罪,【概括】犯罪; 7、合同,【限制】无偿合同,【概括】文书; 8、蓝色,【限制】浅蓝色,【概括】颜色; 9、法学,【限制】刑法学,【概括】社会科学; 10、防卫,【限制】正当防卫,【概括】行为; 11、工业产品,【限制】轻工业产品,【概括】产品; 12、概念,【限制】集合概念,【概括】思维形式。
十三、1、作为划分不正确,因为不是在属种概念间进行,是分解而已; 2、作为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漏了子项“无期徒刑”;
3、作为限制不正确,因为不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青年人”与“女同志”是交叉关系,不是属种关系;
4、作为限制不正确,因为不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表扬信”与“书面表扬信”是全同关系,不是属种关系;
5、作为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漏了子项“三年级的同学”;
6、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犯了“子项相容”、“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
7、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8、作为划分不正确,因为不是在属种概念间进行,是分解; 9、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犯了“子项相容”、“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
10、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犯了“子项相容”、“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2)
第三章 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一、1、表达判断,对“人民检察院”是否具有“审判机关”的性质进行了断定; 2、表达判断,对“犯盗窃罪”是否具有“应受法律制裁的”的性质进行了断定; 3、表达判断,对“张某”是否具有“伤害了李某”的性质进行了断定; 4、表达判断,对“某甲”是否具有“凶手”的性质进行了断定; 5、不表达判断,是感叹句,没有对“祖国”的性质进行任何断定;
6、不表达判断,是疑问句,没有对“这个人”的性质是否具有“有前科”的性质进行任何断定;
7、表达判断,对“善”、“恶”是否具有“有善报”、“有恶报”的性质进行了断定; 8、反问句表达判断,对“犯抢窃罪”是否具有“故意犯罪”的性质进行了断定。
二、1、特称肯定判断,主项“犯罪”不周延,谓项“女性犯罪”不周延; 2、全称肯定判断,主项“这个团伙中的人”周延,谓项“惯犯”不周延; 3、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刑法”周延,谓项“惩治犯罪的法律”不周延; 4、特称否定判断,主项“经济合同”不周延,谓项“合法”周延; 5、全称肯定判断,主项“盗窃罪”周延,谓项“故意犯罪”不周延,“没有一个······不是”等于“所有······都是”;
6、单称否定判断,主项“地球”周延,谓项“没有卫星”周延;
7、全称肯定判断,主项“犯罪行为”周延,谓项“有社会危害性的”不周延; 8、单称肯定判断,主项“这个人”周延,谓项“审判员”不周延。
三、1、“所有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是A判断,“有些法律不是有阶级性的”是O判断,
A与O是矛盾关系; 2、“某甲是有作案时间的”是a判断, “某甲不是有作案时间的”是e判断,a与e是矛盾关系; 3、“凡被告都有权辩护” 是A判断,“有的被告有权辩护” 是I判断,A与I是差等关系; 4、“某甲所有证词都不是可信的”是E判断,“某甲有的证词是可信的”是I判断,E与I是矛盾关系; 5、“这个单位有的人是青年” 是I判断,“这个单位有的人不是青年” 是O判断,I与O是下反对关系; 6、“那家商店所有的商品都是高档的”是A判断,“那家商店所有的商品都不是高档的”是E判断,A与E是反对关系。
四、1、这是全称肯定判断(A),已知为真。根据反对关系,E判断“凡概念都不是用语词表达的”为假;根据差等关系,I判断“有概念是用语词表达的”为真;根据矛盾关系,O判断“有概念不是用语词表达的”为假。 2、这是全称否定判断(E),已知为真。根据反对关系,A判断“任何正确思想都是头脑中固有的”为假;根据差等关系,O判断“有正确思想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为真;根据矛盾关系,I判断“有正确思想是头脑中固有的”为假。 3、这是特称否定判断(O),已知为真。根据矛盾关系,A判断“这个律师的辩护词全都是符合事实的”为假;根据差等关系,E判断“这个律师的辩护词全都不是符合事实的”真假不定;根据下反对关系,I判断“这个律师的辩护词有些是符合事实的”真假不定。 4、这是特称肯定判断(I),已知为真。根据矛盾关系,E判断“经济合同都不是购销合同”为假;根据差等关系,A判断“经济合同都是购销合同”真假不定;根据下反对关系,O判断“有些经济合同不是购销合同”真假不定。 5、这是全称否定判断(E),已知为真。根据反对关系,A判断“凡人民团体都是审判机关”为假;根据差等关系,O判断“有些人民团体不是审判机关”为真;根据矛盾关系,I判断“有些人民团体是审判机关”为假。 6、这是特称否定判断(O),已知为真。根据矛盾关系,A判断“这个法庭的审判员全都是不坚持原则的”为假;根据差等关系,E判断“这个法庭的审判员全都不是不坚持原则的”真假不定;根据下反对关系,I判断“这个法庭的审判员有些是不坚持原则的”真假不定。
五、1、这是特称肯定判断(I),已知为假。根据矛盾关系,E判断“所有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是周延的”为真;根据差等关系,A判断“所有肯定判断的谓项都是周延的”为假;根据下反对关系,O判断“有些肯定判断的谓项不是周延的”为真。 2、这是特称否定判断(O),已知为假。根据矛盾关系,A判断“所有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为真;根据差等关系,E判断“所有法律都不是有强制性的”为假;根据下反对关系,I判断“有些法律是有强制性的”为假。 3、这是全称肯定判断(A),已知为假。根据反对关系,E判断“那个地方所有的人都不是从事违法活动的”真假不定;根据差等关系,I判断“那个地方有些人是从事违法活动的”为真假不定;根据矛盾关系,O判断“那个地方有些人不是从事违法活动的”为真。 4、这是全称否定判断(E),已知为假。根据反对关系,A判断“这个村子每户人家都是万元户”真假不定;根据差等关系,O判断“这个村子有些人家不是万元户”真假不定;根据矛盾关系,I判断“这个村子有些人家是万元户”为真。 5、这是全称肯定判断(A),已知为假。根据反对关系,E判断“所有的鲸都不是鱼”真假不定;根据差等关系,I判断“有些鲸是鱼”为真假不定;根据矛盾关系,O判断“有些鲸
不是鱼”为真。
6、这是特称肯定判断(I),已知为假。根据矛盾关系,E判断“这个案件中所有证据都不是间接证据”为真;根据差等关系,A判断“这个案件中所有证据都是间接证据”为假;根据下反对关系,O判断“这个案件中有些证据不是间接证据”为真。 ___
六、1、推理形式: SAP→SOP, 这是依据矛盾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 ___
2、推理形式: SIP→SEP, 这是依据矛盾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
3、推理形式: SAP→SIP, 这是依据差等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 ___
4、推理形式: SAP→SEP, 这是依据反对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 ___
5、推理形式: SEP→SIP, 这是依据矛盾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 ___
6、推理形式: SIP→SOP, 这是依据下反对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
七、1、这是A判断,可用O判断反驳。根据矛盾关系,“有些闪光的不是金子,所以,并 ___ 非凡闪光的都是金子”。其推理形式是:SOP→SAP 2、这是A判断,可用O判断反驳。根据矛盾关系,“有些不搞司法工作的人不是不懂法的, ___ 所以,并非不搞司法工作的人都是不懂法的”。其推理形式是:SOP→SAP 3、这是O判断,可用A判断反驳。根据矛盾关系,“所有个体户都是守法户,所以,并 ___ 非有的个体户不是守法户”。其推理形式是:SAP→SOP 4、这是I判断,可用E判断反驳。根据矛盾关系,“所有投机倒把都不是合法行业,所以, ___ 并非有的投机倒把是合法行业”。其推理形式是:SEP→SI P 5、这是a判断,可用e判断反驳。根据矛盾关系,“这种行为是不应受到制裁的,所以,并 ___ 非这种行为不是不应受到制裁的”。其推理形式是:SaP→SeP 6、这是A判断,可用O判断反驳。根据矛盾关系,“有些经济犯罪行为不是不适应缓刑的, ___ 所以,并非凡经济犯罪都是不适应缓刑的”。其推理形式是:SOP→SAP
_
八、1、换质为“人人在法律面前不是不平等的”,推理形式为:SAP→SEP _ 2、换质为“有些公安干警不是非党员”,推理形式为:SIP→SOP _ 3、换质为“有些诗人是非专业作家”,推理形式为:SOP→SIP
_
4、换质为“有的贪污犯罪不是单独犯罪”,推理形式为:SIP→SOP
_
5、换质为“遗嘱不是多方法律行为”,推理形式为:SAP→SEP
_
6、换质为“有些土地出租是合法的”,推理形式为:SOP→SIP
九、1、I判断可以换位:“有些不出售的商品是样品。”推理形式为:SIP→PIS 2、A判断可以进行变量换位:“有些故意犯罪是贪污犯罪。”推理形式为:SAP→PIS 3、E判断可以换位:“凡没有强制性的都不是法律。”推理形式为:SEP→PES 4、O判断不能换位,否则违反推理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5、A判断可以进行变量换位:“有些不合法行为是拐卖儿童。”推理形式为:SAP→PIS 6、O判断不能换位,否则违反推理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十、1、先换质:“一切制造假药的活动都是非法行为。”再换位:“有些非法行为是制造假药 _ _ 的活动。”推理形式SEP→SAP→PIS 2、先换质:“有的个体户是非守法户。”再换位:“有些非守法户是个体户。”推理形式SOP _ _ →SIP→PIS 3、先换质:“所有作案者都不是没有作案时间的人。”再换位:“所有没有作案时间的人都不 _ _ 是作案者。”推理形式SAP→SEP→PES 4、先换质:“这个案件的作案人都是非青年人。”再换位:“有些非青年人是这个案件的作案 _ _ 人。”推理形式SEP→SAP→PIS 5、先换质:“正当防卫不是负刑事责任的。”再换位:“负刑事责任的不 _ _ 是正当防卫。”推理形式SAP→SEP→PES 6、先换质:“有些司法干部是男同志。”再换位:“有些男同志是司法干部。”推理形式SOP _ _ →SIP→PIS
十一、1、这是换位法直接推理,推理形式SOP→POS,该推理不正确,违反推理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因为SOP不能换位。
_
2、这是换质法直接推理,推理形式SAP→SEP,该推理正确,符合换质法直接推理规则。
___
3、这是性质判断下反对关系推理,推理形式SOP→SIP,该推理不正确,因为根据下反对关系,只能由假推真,不能由真推假。
4、这是换位法直接推理,推理形式SEP→PES,推理正确,符合换位法直接推理规则。 5、这是先用换位法直接推理,后用性质判断差等关系推理,推理形式SIP→PIS→PAS,推理不正确,因为根据差等关系,只能由假推假,不能由真推真。 ___
6、这是性质判断矛盾关系推理,推理形式SIP→SEP,推理正确,符合性质判断矛盾关系推
理规则。
7、这是换位法直接推理,推理形式SEP→PES,推理正确,符合换位法直接推理规则。 8、这是换位法直接推理,推理形式SAP→PAS,推理不正确,违反换位法直接推理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因为SAP不能进行等量换位,只能进行变量换位。 _ _
9、这是换质位法推理,推理形式SEP→SAP→PIS,推理形式正确,符合换质位法推理规则。 10、这是换位法直接推理,推理形式SAP→PAS,推理不正确,违反换位法直接推理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因为SAP不能进行等量换位,只能进行变量换位。 11、这是换位法直接推理,推理形式SOP→POS,推理不正确,违反换位法直接推理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因为SOP不能进行换位。 ___ 12、这是性质判断反对关系推理,推理形式SEP→SAP,该推理不正确,因为根据反对关系,只能由真推假,不能由假推真或假。
_ _ 13、这是换质位法推理,推理形式SOP→SIP→PIS,推理形式正确,符合换质位法推理规则。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3)
第四章 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
一、1、小项:被告 大项:有罪的 大前提:某甲是有罪的 小前提:某甲是被告 结论:有的被告是有罪的 这是第三格三段论MAP∧MAS→SIP
2、小项:法律 大项:宪法 大前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小前提:有些法律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结论:有些法律不是宪法 这是第二格三段论PAM∧SOM→SOP
3、小项:法律 大项:有阶级性的 大前提:凡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 小前提:而刑法是法律 结论:刑法是有阶级性的 这是第一格三段论MAP∧SAM→SAP
4、小项:这辆摩托车 大项:这个地区的摩托车 大前提:这个地区的摩托车都不是标有A字牌号的 小前提:这辆摩托车是标有A字牌号的 结论:这辆摩托车不是这个地区的摩托车 这是第二格三段论PEM∧SAM→SEP
5、小项:能有效地指导革命的理论 大项:脱离实际的理论 大前提: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小前提:空洞的理论不是能有效地指导革命的理论 结论:凡能有效地指导革命的理论都不是脱离实际的理论 这是第四格三段论PAM∧MES→SEP
6、小项:塑料 大项:金属 大前提:而所有不导电的物体都不是金属 小前提:塑料是不导电的物体 结论:塑料不是金属 这是第一格三段论MEP∧SAM→SEP
二、1、不能必然推结论,因为有两个特称前提,且中项“司法干部”在两前提中未周延一次,如推出结论,必然违反三段论规则“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必然地推出结论”、“中项在两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犯“两特称推结论”、“中项不周延”逻辑错误。
2、不能必然推结论,因为中项“有作案时间的”在两前提中未周延一次,如推出结论,必然违反三段论规则 “中项在两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犯 “中项不周延”逻辑错误。 3、可以必然推结论“有的犯罪不是抢窃罪”,没有违反三段论规则。
4、不能必然推结论,如推出结论,必然违反三段论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犯 “大项不当周延”逻辑错误。 5、可以必然推结论“有些固体不是金属”,没有违反三段论规则。
6、不能必然推结论,因为中项“强奸共犯”在两前提中未周延一次,如推出结论,必然违反三段论规则 “中项在两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犯 “中项不周延”逻辑错误。 7、可以必然推结论“有些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没有违反三段论规则。 8、不能必然推结论,如推出结论,必然违反三段论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犯 “大项不当周延”逻辑错误。 9、可以必然推结论“某甲的行为不是紧急避险”,没有违反三段论规则。
10、不能必然推结论,如推出结论,必然违反三段论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犯 “大项不当周延”逻辑错误。 11、可以必然推结论“某甲的行为不是紧急避险”,没有违反三段论规则。
12、不能必然推结论,因为中项“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在两前提中未周延一次,如推出结论,必然违反三段论规则 “中项在两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犯 “中项不周延”逻辑错误。
三、1、这是第三格三段论III式,推理形式MIP∧MIS→SIP,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三段论规则“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必然地推出结论”、“中项在两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犯“两特称推结论”、“中项不周延”逻辑错误。
2、这是第二格三段论AAA式,推理形式PAM∧SAM→SAP,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三段论规则 “中项在两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犯 “中项不周延”逻辑错误。
3、这是第二格三段论AEE式,推理形式PAM∧SEM→SEP,推理形式正确,没有违反三段论规则 。
4、这是第一格三段论AEE式,推理形式MAP∧SEM→SEP,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三段论规则 “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犯 “大项不当周延”逻辑错误。
5、这是第三格三段论III式,推理形式MIP∧MIS→SIP,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三段论规则“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必然地推出结论”、“中项在两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犯“两特称推结论”、“中项不周延”逻辑错误。
6、这是第三格三段论AAA式,推理形式MAP∧MAS→SAP,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三段论规则 “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犯“小项不当周延”逻辑错误。
7、这是第二格三段论AEE式,推理形式PAM∧SEM→SEP,推理形式正确,没有违反三段论规则 。
8、这是第三格三段论AAA式,推理形式MAP∧MAS→SAP,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三段论规则 “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犯“小项不当周延”逻辑错误。
9、这是第一格三段论AEE式,推理形式MAP∧SEM→SEP,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三段论规则 “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犯 “大项不当周延”逻辑错误。
10、这是第三格三段论EAO式,推理形式MEP∧MAS→SOP,推理形式正确,没有违反三段论规则 。
11、这是第二格三段论AAA式,推理形式PAM∧SAM→SAP,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三段论规则“中项在两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犯 “中项不周延”逻辑错误。
12、这是第二格三段论AEE式,推理形式PAM∧SEM→SEP,推理形式正确,没有违反三段论规则 。
13、这是第二格三段论IEE式,推理形式PIM∧SEM→SEP,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三段论
规则 “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犯 “大项不当周延”逻辑错误。
四、1、省略小前提“民法是法律”,其正确的完整形式是:“所有的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民法是法律,所以,民法是有阶级性的。”推理形式是MAP∧SAM→SAP 2、省略大前提“故意杀人罪是具有杀人故意的”,其正确的完整形式是:“故意杀人罪是具有杀人故意的,这个行为不是具有杀人故意的,所以,这个行为不是故意杀人罪。”推理形式是PAM∧SEM→SEP
3、省略小前提“他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其正确的完整形式是:“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他的行为是正当防卫,所以他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推理形式是MEP∧SAM→SEP 4、省略结论“这个理论是正确的理论”,其正确的完整形式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正确的理论,这个理论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所以,这个理论是正确的理论。”推理形式是MAP∧SAM→SAP
五、1、对称关系 2、反对称关系 3、对称关系 4、反对称关系 5、非对称关系 6、非对称关系
六、1、传递关系 2、传递关系 3、反传递关系 4、反传递关系 5、非传递关系 6、传递关系
七、1、这是传递关系推理,推理形式是aRb∧bRc→aRc,推理正确,因为“真包含”是传递关系,可以进行传递关系推理。
2、这是对称关系推理,推理形式是aRb→bRa,推理正确,因为“与……是同案犯”是对称关系,可以进行对称关系推理。
3、这是传递关系推理,推理形式是aRb∧bRc→aRc,推理不正确,因为“欠……货款”是非传递关系,不能进行传递关系推理。
_
4、这是反对称关系推理,推理形式是 aRb→bRa,推理不正确,因为“欠……货款”是非对称关系,不能进行反对称关系推理。
5、这是传递关系推理,推理形式是aRb∧bRc→aRc,推理不正确,因为“与……接壤”是非传递关系,不能进行传递关系推理。
_
6、这是反对称关系推理,推理形式是 aRb→bRa,推理正确,因为“多于”是反对称关系,可以进行反对称关系推理。
_
7、这是反传递关系推理,推理形式是aRb∧bRc→aRc,推理正确,因为“是……两倍”是反传递关系,可以进行反传递关系推理。
_
8、这是反对称关系推理,推理形式是 aRb→bRa,推理不正确,因为“与……签定经济合同”是对称关系,不能进行反对称关系推理。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4)
第五章 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一、1、这是二肢联言判断,联言肢是“任何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任何公民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联结项是“……并且……”,逻辑形式p∧q
2、这是二肢联言判断,联言肢是“我们要学法”、“我们要守法”,联结项是“既……又……”,逻辑形式p∧q
3、这是二肢联言判断,联言肢是“我们必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必须建设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联结项是“……和……”,逻辑形式p∧q 4、这是二肢联言判断,联言肢是“李某犯贪污罪”、“李某犯诈骗罪”,联结项是“不仅……而且……”,逻辑形式p∧q
5、这是三肢联言判断,联言肢是“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产为目的的犯罪”、“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产为目的的犯罪”、“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产为目的的犯罪”,联结项是“……都……”,逻辑形式p∧q∧r
6、这是二肢联言判断,联言肢是“刑法是国家的重要法律”、“民法是国家的重要法律”,联结项是“……和……都……”,逻辑形式p∧q
7、这是二肢联言判断,联言肢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公民进行正常生活的前提”、“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公民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联结项是“……和……”,逻辑形式p∧q 8、这是二肢联言判断,联言肢是“制定法律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制定法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联结项是“……和……”,逻辑形式p∧q
二、1、这是联言推理的合成式,逻辑形式(p,q)→(p∧q) 2、这是联言推理的分解式,逻辑形式(p∧q)→p 3、这是联言推理的合成式,逻辑形式(p,q)→(p∧q) 4、这是联言推理的分解式,逻辑形式(p∧q)→p 5、这是联言推理的合成式,逻辑形式(p,q)→(p∧q) 6、这是联言推理的分解式,逻辑形式(p∧q∧r∧s)→s 7、这是联言推理的分解式,逻辑形式(p∧q)→q 8、这是联言推理的合成式,逻辑形式(p,q)→(p∧q)
三、(略)
四、1、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逻辑形式是 ((p要么q)∧非p)→q, 该推理形式正确,符合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
2、这是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逻辑形式是((p∨q)∧p)→非q ,该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犯了“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进而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3、这是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逻辑形式是((p∨q∨r)∧p)→非q ∧非 r,该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犯了“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进而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4、这是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逻辑形式是((p∨q)∧q)→非p ,该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犯了“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进而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5、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逻辑形式是((p要么q)∧p)→非q ,该推理形式正确,符合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 6、这是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逻辑形式是((p∨q∨r∨s)∧(非p∧非r∧非s))→q ,该推理形式正确,符合相容选言推理规则“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必然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7、这是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逻辑形式是((p∨q)∧q)→非p ,该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犯了“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进而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8、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逻辑形式是 ((p要么q要么r要么s)∧(非q∧非r∧非s))→p, 该推理形式正确,符合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
五、1、不能必然得结论。因为一般性前提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另一前提则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肢,根据相容选言推理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2、能够必然得出结论。因为一般性前提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另一前提则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肢,根据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否定除一个以外的其它选言肢,必然要肯定那个未被否定的选言肢”。
3、能够必然得出结论。因为一般性前提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另一前提则否定除一个以外的其余选言肢,根据相容选言推理规则“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必然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4、不能必然得结论。因为一般性前提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另一前提则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肢,根据相容选言推理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5、不能必然得结论。因为一般性前提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另一前提则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肢,根据相容选言推理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6、能够必然得出结论。因为一般性前提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另一前提则否定除一个以外的其余选言肢,根据相容选言推理规则“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必然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7、能够必然得出结论。因为一般性前提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另一前提则否定除一个以外的其余选言肢,根据相容选言推理规则“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必然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8、不能必然得结论。因为一般性前提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另一前提则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肢,根据相容选言推理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9、能够必然得出结论。因为一般性前提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另一前提则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肢,根据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否定除一个以外的其它选言肢,必然要肯定那个未被否定的选言肢”。 10、根据题意可知:警察和这个女孩要么是父女关系,要么是母女关系;已知不是父女关系,所以是母女关系。
11、能够必然得出结论。因为一般性前提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另一前提则否定除一个以外的其余选言肢,根据相容选言推理规则“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必然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六、(略) 七、(略)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5)
第六章 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
一、1、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肯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q)→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根据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2、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非q)→非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根据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3、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非q)→非p,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犯有“由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4、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非q)→非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根据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5、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肯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q)→p,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犯有“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6、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肯定前件式,逻辑形式((p←q)∧p)→q,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犯有“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7、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非q)→非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根据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8、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肯定前件式,逻辑形式((p←q)∧p)→q,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犯有“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9、这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非q)→非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10、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前件式,逻辑形式((p←q)∧非p)→非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根据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
11、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肯定前件式,逻辑形式((p→q)∧p)→q,推理形式正确,符合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12、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前件式,逻辑形式((p→q)∧非p)→非q,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犯有“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13、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前件式,逻辑形式((p←q)∧非p)→非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根据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
二、1、正确。 2、正确。
3、错误。可改为“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 4、错误。可改为“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 5、错误。可改为“如果p,那么q;p,所以,q。” 6、错误。可改为“只有p,才q;q,所以,p。” 7、正确。 8、正确。
9、错误。可改为“或者p,或者q;非q,所以,p。” 10、正确。
三、(略) 四、(略)
五、1、用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否定后件式必然推出结论:“被告没有犯贪污罪。”逻辑形式:((p→(q∨r))∧(非q∧非r)→非p
2、用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否定后件式必然推出结论:“跳窗进去的人熟悉屋内的情况。”逻辑形式:((p→q)∧非q)→非p 3、用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肯定后件式必然推出结论:“是握有本商店钥匙的人参与盗窃。”逻辑形式:((p←q)∧q)→p
4、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因为前提是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而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则会犯“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5、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因为前提是否定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而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否则会犯“由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6、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因为前提是否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而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否则会犯“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7、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因为前提是肯定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而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则会犯“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8、用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肯定前件式必然推出结论:“被告行为不能构成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罪。”逻辑形式:((p→q)∧p)→q
9、用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否定前件式必然推出结论:“该案件的死者不是因窒息而死亡的。”逻辑形式:((p←q)∧非p)→非q
10、孙亮是用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否定后件式进行推理的,必然推出结论:“不是藏吏保管蜂蜜不当,而是黄门刚才使鼠屎入蜜。”逻辑形式:((p→q)∧非q)→非p
11、张举是用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否定后件式进行推理的,必然推出结论:“其夫不是死于火。”逻辑形式:((p→q)∧非q)→非p 12、用假言联言推理的简单破坏式可必然推出结论:“小李的父母没有像牛马一样忍受最大的牺牲去娇惯放纵孩子。”逻辑形式:(((p→q)∧(p→r))∧(非q∧非r))→非p
13、用假言选言推理的简单破坏式可必然推出结论:“张某不是投毒犯。”逻辑形式:(((p→q)∧(p→r))∧(非q∨非r))→非p
14、用假言选言推理的复杂构成式式可必然推出结论:“当局者或者将东西糟完,或者将东西偷完。”逻辑形式:(((p→r)∧(q→s))∧(p∨q))→(r∨s)
六、1、这是负全称否定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SEP←→SI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SEP”等值于“SIP”,由“并非SEP”必然推出“SIP”。
2、这是负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p∧非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p→q)”等值于“p∧非q”,由“并非(p→q)”必然推出“p∧非q”。
3、这是负特称否定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SOP←→SA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SOP”等值于“SAP”,由“并非SOP”必然推出“SAP”。 4、这是负全称肯定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SAP←→SEP。推理形式不正确,因为“并非SAP”不等值于“SEP”,由“并非SAP”不能推出“SEP”。
5、这是负特称肯定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SIP←→SE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SIP”等值于“SEP”,由“并非SIP”必然推出“SEP”。
6、这是负联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非p∧非q。推理形式不正确,因为“并非(p∧q)”不等值于“非p∧非q”,由“并非(p∧q)”不能推出“非p∧非q”。 7、这是负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非p∧q)。推理形式不正确,因为“并非(p→q)”不等值于“非p∧q”,由“并非(p→q)”不能推出“非p∧q”。
8、这是负不相容选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要么q)←→非p∧非q。推理形式不正确,因为“并非(p要么q)”不等值于“非p∧非q”,由“并非(p要么q)”不能推出“非p∧非q”。
9、这是负联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非p∨非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p∧q)”等值于“非p∨非q”,由“并非(p∧q)”必然推出“非p∨非q”。 10、这是负全称肯定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SAP←→SIP。推理形式不正确,因为“并非SAP”不等值于“SIP”,由“并非SAP”不能推出“SIP”。
11、这是负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非p∧非q)。推理形式不正确,因为“并非(p→q)”不等值于“非p∧非q”,由“并非(p→q)”不能推出“非p∧非q”。
12、这是负相容选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非p∧非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p∨q)”等值于“非p∧非q”,由“并非(p∨q)”必然推出“非p∧非q”。
13、这是负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p∧非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p→q)”等值于“p∧非q”,由“并非(p→q)”必然推出“p∧非q”。
14、这是负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非p∧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p←q)”等值于“非p∧q”,由“并非(p←q)”必然推出“非p∧q”。
15、这是负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p∧非q)。推理形式不正确,因为“并非(p←q)”不等值于“p∧非q”,由“并非(p←q)”不能推出“p∧非q”
16、这是负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p∧非q)∨(非p∧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p←→q)”等值于“(p∧非q)∨(非p∧q)”,由“并非(p←→q)”必然推出“(p∧非q)∨(非p∧q)”。
17、这是负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p∧非q)∨(非p∧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p←→q)”等值于“(p∧非q)∨(非p∧q)”,由“并非(p←→q)”必然推出“(p∧非q)∨(非p∧q)”。
七、1、将判断符号化为①p←q ;②q→p作真值表如下: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p←q 真 真 假 真 q→p 真 真 假 真 由真值表可知,两个判断真值相同,是等值判断。
2、将判断符号化为①并非(p→q);②非p←q作真值表如下: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非p 假 假 真 真 并非(p→q) 假 真 假 假 非p←q 假 真 真 真 由真值表可知,两个判断真值不同,即两个判断不等值。
3、将判断符号化为①并非(p←q);②非p→q作真值表如下: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非p 假 假 真 真 并非(p←q) 假 假 真 假 非p→q 真 真 真 假 由真值表可知,两个判断真值不同,即两个判断不等值。
4、将判断符号化为①并非(p∧q);②非p∧非q作真值表如下: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非p 假 假 真 真 非q 假 真 假 真 并非(p∧q) 非p∧非q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由真值表可知,两个判断真值不同,即两个判断不等值。
5、将判断符号化为①并非(p∧q);②非p∨非q作真值表如下: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非p 假 假 真 真 非q 假 真 假 真 并非(p∧q) 非p∨非q 假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由真值表可知,两个判断真值相同,是等值判断。
6、将判断符号化为①并非(p∨q);②非p∨非q作真值表如下: p 真 真 假 假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q 真 假 真 假 非p 假 假 真 真 非p 假 假 真 真 非q 假 真 假 真 非q 假 真 假 真 并非(p∨q) 非p∨非q 假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7、将判断符号化为①并非(p∨q);②非p∧非q作真值表如下: 并非(p∨q) 非p∧非q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由真值表可知,两个判断真值相同,是等值判断。
8、将判断符号化为①并非(p→q);②p∧非q作真值表如下: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非q 假 真 假 真 并非(p→q) 假 真 假 假 p∧非q 假 真 假 假 由真值表可知,两个判断真值相同,是等值判断。
9、将判断符号化为①并非(p←q);②非p∧q作真值表如下: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非p 假 假 真 真 并非(p←q) 假 假 真 假 非p∧q 假 假 真 假 由真值表可知,两个判断真值相同,是等值判断。
10、将判断符号化为①p←q; ②非p→非q作真值表如下: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非p 假 假 真 真 非q 假 真 假 真 p←q 真 真 假 真 非p→非q 真 真 假 真 由真值表可知,两个判断真值相同,是等值判断。
八、1、这是必要条件假言连锁推理的肯定式,逻辑形式((p←q)∧(q←r))→(r→p),该推理形式正确,符合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2、这是充分条件假言连锁推理的否定式,逻辑形式((p→q)∧(q→r))→(非r→非p),该推理形式正确,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3、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非q)→非p,该推理形式不正确,符合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4、这是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逻辑形式是((p∨q)∧非q)→p ,该推理形式正确,符合相容选言推理规则“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必然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5、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肯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q)→p,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犯有“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6、这是假言选言推理简单构成式,逻辑形式((p→r)∧(q→r)∧(p∨q))→r,推理形式虽有效,但第二个假言前提前后件不构成充分条件关系,故该推理不正确。 7、这是假言选言推理复杂构成式,逻辑形式((p→r)∧(q→s)∧(p∨q))→r∨s,推理形式正确,符合假言选言推理规则。
8、这是负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等值推理,逻辑形式:(并非(p→q))←→(p∧非q)。推理形式正确,因为“并非(p→q)”等值于“p∧非q”,由“并非(p→q)”必然推出“p∧非q”。
9、董县令用了如下三个推理:
(1)如果是杀鸡,则应该在厨房中杀;现在情况不是在厨房中杀,可见杀的不是鸡。
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非q)→非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根据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2)董县令用针刺出血珠尝了一下,发现人血是咸的,而鸡血是淡的,所以,木柜上的血点是咸的人血。
这是联言推理的分解式,逻辑形式(p∧q)→p,推理形式正确。
(3)木柜子上的血迹要么是人血,要么是鸡血;木柜上的血点是咸的人血。所以,不是鸡血。
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逻辑形式是((p要么q)∧p)→非q ,该推理形式正确,符合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 10、侦查人员陈晟有四个推断:
(1)如果不懂得引爆技术,那么就不能够作案,而赵民富两年前在公路局采石场当过爆破工,懂得引爆技术,可见,赵民富是凶手可以初步认定。
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前件式,逻辑形式((p→q)∧非p)→非q,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犯有“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2)只有存有雷管和炸药,才具备作案条件,而现在已从赵民富的箱子中找到三枚雷管和两公斤炸药,这就可以进一步确定赵民富是凶手。
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肯定前件式,逻辑形式((p←q)∧p)→q,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犯有“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3)如果赵民富是杀人凶手,那么他应当有作案动机。事实上,赵民富和李春贵为休假一事发生过争吵并互相打斗,赵民富报复杀人的动机是存在的。这就可以完全肯定赵民富是杀人凶手。
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肯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q)→p,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犯有“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4)作案或者赵民富所为,或者王华新所为;现在已肯定赵民富所为,所以,王华新没有参与杀害李春贵,王华新是无罪的。
这是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逻辑形式是((p∨q)∧p)→非q ,该推理形式不正确,违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犯了“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进而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11、吴天虚运用了假言联言推理复杂破坏式,逻辑形式((p→r)∧(q→s)∧(非r∧非s))→(非p∧非q),推理形式正确。 12、张杲卿运用了两个推理:
(1)只有妇人早先已知道井内的死者是自己的丈夫,才会在无法辨认的情况下确认死者是自己的丈夫;妇人正是这样确认的。所以,妇人早先已知道井内的死者是自己的丈夫。
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肯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q)→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根据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2)如果死者是活活溺死的,那么尸体的口腔和鼻孔中必有泥沙。验尸发现死者的口腔和鼻孔中没有泥沙,所以,死者不是滑入井中被活活溺死的。
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否定后件式,逻辑形式((p→q)∧非q)→非p,推理形式正确,因为根据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6)
第七章 模态判断及其演绎推理
一、1、可能肯定判断,逻辑形式:◇P(可能P) 2、必然肯定判断,逻辑形式:□P(必然P) _
3、必然否定判断,逻辑形式:□P(必然不P) _
4、必然否定判断,逻辑形式:□P(必然不P) 5、必然肯定判断,逻辑形式:□P(必然P) 6、可能肯定判断,逻辑形式:◇P(可能P) _
7、可能否判断,逻辑形式:◇P(可能不P) _
8、必然否定判断,逻辑形式:□P(必然不P)
二、1、允许否定判断,逻辑形式:允许不P 2、允许否定判断,逻辑形式:允许不P 3、禁止肯定判断,逻辑形式:禁止P 4、禁止否定判断,逻辑形式:禁止不P 5、必须肯定判断,逻辑形式:必须P 6、必须否定判断,逻辑形式:必须不P
三、1、反对关系 2、差等关系 3、下反对关系 4、矛盾关系 5、矛盾关系 6、差等关系 7、矛盾关系 8、差等关系
四、1、差等关系 2、矛盾关系 3、反对关系 4、矛盾关系 5、矛盾关系 6、下反对关系 7、反对关系 8、反对关系
五、1、假 2、真 3、假 4、真假不定 5、真 6、真假不定
六、1、逻辑形式:必然P→可能P,推理形式正确,根据差等关系,必然P真,可能P真。 2、逻辑形式:必然P→可能不P,推理形式不正确,根据矛盾关系,必然P真,可能不P假。
3、逻辑形式:可能不P→可能P,推理形式不正确,根据下反对关系,可能不P真,可能P真假不定。
4、逻辑形式:并非可能P(不可能P)→必然不P,推理形式正确,根据矛盾关系,可能P假,必然不P真。
5、逻辑形式:不可能P(并非可能P)→可能不P,推理形式正确,根据下反对关系,可能P假,可能不P真。
6、逻辑形式:并非必然P(不必然P)→必然不P,推理形式不正确,根据反对关系,必然P真,必然不P真假不定。
7、必然P→不可能不P(并非可能不P),推理形式正确,根据矛盾关系,必然P真,可能不P假。
8、逻辑形式:可能P→必然P,推理形式不正确,根据差等关系,可能P真,必然P真假不定。
七、1、(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 2、(1)错误(2)正确(3)正误不定(4)正误不定 3、(1)正误不定(2)错误(3)正误不定(4)正确 4、(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
八、1、逻辑形式:必须P→允许P,推理正确,根据差等关系,必须P正确,则允许P必然正确。
2、逻辑形式:允许P→允许不P,推理不正确,根据下反对关系,允许P正确,则允许不P正误不定。
3、逻辑形式:允许P→必须P,推理不正确,根据差等关系,允许P正确,则必须P正误不定。
4、逻辑形式:必须P→允许不P,推理不正确,根据差等关系,必须P正确,则允许不P错误。
5、逻辑形式:必须P→不禁止P,推理正确,根据反对关系,必须P正确,则禁止P错误。 6、逻辑形式:允许P→必须P,推理不正确,根据差等关系,允许P正确,则必须P正误不定。
7、逻辑形式:允许P→不必须P,推理不正确,根据差等关系,允许P正确,则必须P正误不定。
8、逻辑形式:必须P→不允许不P,推理正确,根据矛盾关系,必须P正确,则允许不P错误。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7)
第八章 归纳推理
一、1、不完全归纳推理。只考察了部分对象,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了一般性结论。 2、不完全归纳推理。只考察了部分对象,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了一般性结论。 3、不完全归纳推理。只考察了部分对象,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了一般性结论。 4、不完全归纳推理。只考察了部分对象,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了一般性结论。 5、演绎推理。由一般性前提推出了个别性结论。 6、演绎推理。由一般性前提推出了个别性结论。
7、不完全归纳推理。只考察了部分对象,由个别性前提推出了一般性结论。
二、1、(1)完全归纳推理,考察了全部对象(2)完全归纳推理,考察了全部对象(3)完全归纳推理,考察了全部对象(4)完全归纳推理,考察了全部对象 2、(1)(2)(3)均为概率归纳推理。 3、完全归纳推理,考察了全部对象。
4、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只考察了部分对象。 5、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只考察了部分对象。 6、科学归纳推理,探求了因果联系。
7、科学归纳推理,探求了因果联系。 8、完全归纳推理,考察了全部对象。
9、大徒弟:完全归纳推理,考察了全部对象。二徒弟: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只考察了部分对象。
10、科学归纳推理,探求了因果联系。
三、1、这个归纳推理不正确,犯了 “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2、这个归纳推理正确,运用了科学归纳法。 3、这个归纳推理正确,运用了科学归纳法。
四、1、求同法 2、求同法 3、求异法 4、求同法 5、求异法 6、共变法 7、剩余法 8、求同法 9、求同求异并用法 10、剩余法 11、求异法 12、共变法 13、求同求异并用法 14、求同求异并用法
七、1、求异法,正确。 2、求同法,不正确。 3、共变法,不正确。 4、求同法,正确。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8)
第九章 类比推理、回溯推理和假说
一、1、复杂回溯推理,逻辑形式(q∧(p1→q) ∧(p2→q) ∧ (p3→q))→(p1∨p2∨p3) 2、类比推理,逻辑形式(A对象有属性abcd)∧(B对象有属性abc)→(B对象也有属性d) 3、类比推理,逻辑形式(A对象有属性abcd)∧(B对象有属性abc)→(B对象也有属性d) 4、回溯推理,逻辑形式(q∧(p→q) )→p
5、类比推理,逻辑形式(A对象有属性abcd)∧(B对象有属性abc)→(B对象也有属性d) 6、演绎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7、类比推理,逻辑形式(A对象有属性abcd)∧(B对象有属性abc)→(B对象也有属性d) 8、回溯推理,逻辑形式(q∧(p→q) )→p 9、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10、复杂回溯推理,逻辑形式(q∧(p1→q) ∧(p2→q) ∧ (p3→q) ∧(p4→q))→(p1∨p2∨p3∨p4)
11、回溯推理,逻辑形式(q∧(p→q) )→p 12、演绎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13、类比推理,逻辑形式(A对象有属性abcd)∧(B对象有属性abc)→(B对象也有属性d)
二、1、机械类比 2、机械类比 3、机械类比 4、机械类比 三、(略)
四、(略) 五、(略)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9)
第十章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一、1、混淆概念 2、混淆概念 3、转移论题
4、混淆概念,转移论题 5、混淆概念 6、转移论题 7、转移论题
二、1、不违反不矛盾律 2、自相矛盾 3、自相矛盾 4、自相矛盾 5、自相矛盾 6、自相矛盾
7、不违反不矛盾律 8、不违反不矛盾律
三、1、对两个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否定,该议论违反排中律,犯“两不可”逻辑错误。 2、甲乙二人的争论是矛盾关系,不能同时否定,该领导违反排中律,犯“两不可”错误。 3、两种主张是反对关系,可以同时否定,“我”的议论没有违反排中律。 4、对于审判员预设前提的提问必须不予回答,被告没有违反排中律。
5、对两个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否定,该议论违反排中律,犯“两不可”错误。 6、下棋存在和棋,小赵没有违反排中律。
7、对两个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否定,小偷违反排中律,犯“两不可”错误。 8、老王与老陈的议论是反对关系,可以同时否定,“我”的议论没有违反排中律。
四、1、违反不矛盾律。因为SEP与SAP是反对关系,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不能同时肯定。
2、正确。因为SEP与SAP是反对关系,二者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同时否定没有违反排中律。
3、违反排中律。因为两个判断是矛盾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时断定为假。 4、违反不矛盾律。因为两个判断是矛盾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不能同时肯定。 5、违反排中律。因为两个判断是矛盾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时否定。 6、正确。因为两个判断是矛盾判断,否定一个,则要肯定另一个。
五、1、该领导违反同一律,犯“转移论题”逻辑错误。 2、该法官违反同一律,犯“混淆概念”逻辑错误。
3、老张与老孙的意见是反对关系,可以同时否定,“我”的议论没有违反排中律;刑法中存在抢劫杀人罪罪名,可以将老张与老孙的意见予以综合,“我”的议论也没有违反不矛盾律。 4、“有意识”与“精神错乱”自相矛盾,军城违反不矛盾律。 5、小张的逗趣违反同一律,犯“混淆概念”逻辑错误。
6、甲的议论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乙的议论正确;丙的议论违反排中律,犯“两不可”错误。
7、甲的议论正确,乙的议论对两个相矛盾的思想予以同时否定,违反排中律,犯“两不可”错误。
8、违反同一律,犯“转移论题”逻辑错误。
六、1、马克思运用不矛盾律揭露《哥达纲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SOP与SAP是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
2、斯大林运用同一律揭露无政府主义“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3、哲人运用排中律使法官陷入“两不可”的逻辑困境:若认其为真话,则应在“真理之神”面前杀死,与其所言相矛盾;若认其为假话,则应在“错误之神”面前杀死,也与其所言相矛盾;总之,杀死在“真理之神”面前不对,杀死在“错误之神”面前也不对。最后,只好释放他。
4、将甲、乙、丙、丁四人口供符号化:
甲:非A 乙:D 丙:B 丁:非D
(1)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讲真话,根据排中律,乙、丙二人的口供是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若D真,则非A、B、非D假,钻石是甲偷的、丁偷的,与题意不合;若非D真,则非A、B、D假,钻石是甲偷的。所以,钻石是甲偷的。
(2)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讲假话,根据不矛盾律,乙、丙二人的口供是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若D假,则非A、B、非D真,钻石是乙偷的;若非D假,则非A、B、D真,钻石是丁、乙偷的,与题意不合。所以,钻石是乙偷的。
七、第一段议论违反不矛盾律,犯“自相矛盾”逻辑错误;第二段议论违反同一律,犯“转移论题”逻辑错误;第三段议论违反排中律,犯“两不可”逻辑错误。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10)
第十一章 论证
一、1、直接论证、演绎论证(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肯定后件式) 2、直接论证、归纳论证(不完全归纳法) 3、直接论证、归纳论证(完全归纳法)
4、直接论证、演绎论证(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否定后件式) 5、间接论证、反证法(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否定前件式) 6、直接论证、归纳论证(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7、直接论证、演绎论证(省略三段论)
8、直接论证、归纳论证(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9、直接论证、演绎论证(充分条件假言连锁推理、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否定后件式)
10、直接论证、演绎论证(充分条件假言连锁推理)
11、直接论证、演绎论证(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否定前件式) 12、直接论证、归纳论证(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演绎论证(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肯定后件式)
二、1、虚假论据(前提不存在充分条件假言关系) 2、虚假论据(前提不存在充分条件假言关系)
3、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肯定后件式,为无效式,犯“推不出”逻辑错误。 4、选言肢不穷尽,犯“推不出”逻辑错误。 5、转移论题,犯“推不出”逻辑错误。
6、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肯定后件式,为无效式,犯“推不出”逻辑错误。 7、虚假论据。 8、虚假论据。
9、机械类比,犯“推不出”逻辑错误。
10、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肯定后件式,为无效式,犯“推不出”逻辑错误。
三、1、间接反驳、归纳反驳 2、归谬法 3、归谬法
4、直接反驳、演绎反驳 5、间接反驳、演绎反驳 6、直接反驳、演绎反驳 7、间接反驳、演绎反驳 8、间接反驳、演绎反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