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摘要:
一九九五年,邓小平同志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发展趋势,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此,科技的发展逐渐和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经过改革开放的大发展,我国的人均生产生活水平的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科技在生产中逐渐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科技 生产力 改革开放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一位站在时代前沿,大刀阔斧的对中国社会发展做出改革的老人在会见捷克外宾时说道“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年九月十二日,在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这位目光如炬的老人再次语重心长的说道“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由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开始逐渐登上中国发展的大舞台上。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经指出:“生产力中也
1
包括科学”,并且说过:“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二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促力,从远古人类发明第一块磨石、第一支矛、第一把斧头开始,技术便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国古代文明的四大发明,不论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还是火药,都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与格局的改变产生了重大打深远的影响。6世纪开始,造纸术逐渐传往朝鲜、日本,以后又经阿拉伯、埃及、西班牙传到欧洲的希腊、意大利等地。纸的发明为当时欧洲蓬勃发展的教育、政治、商业等方面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国的雕版印刷大约在公元8世纪传到日本,12世纪左右传到埃及,13世纪左右欧洲的旅行家接触到中国的印刷术,14至15世纪欧洲开始流行印刷术。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较高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我国在唐朝时期就已发明了火药,并最早用于军事。10世纪初的唐未,出现了火炮、火箭,宋时火器普遍用于战争。蒙古人从与宋、金作战中学会了制造火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从与蒙古人作战中学会了制造火器。欧洲人大约于13世纪后期,又从阿拉伯人的书籍中获得了火药知识,到14世纪前期,又从对回教国家战争中学到了制造火药、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欧洲城市市民反对封建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恩格斯指出:“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战国时代,我国人民就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宋代时,指南针用于航海。阿拉伯人从与中国商船交往中学会了使用指南针来导航,约在12世纪,传播到了欧洲。指南针在航海上应用,导致了以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
2
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这打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到了近代,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英格兰再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无论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为“联动式蒸汽机”、 卡特莱特的动力织机、塞尼菲尔德的平版印刷术、富尔顿的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还是 斯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威廉·费阿柏恩发明兰开夏锅炉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从而导致了西方生产生活的飞跃式发展、近代文明由此出现。致使人类社会文明翻开了新的的篇章。此后,科技进一步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中叶,计算机及其技术横空出世,又一次的科技浪潮席卷而来,原子弹、核弹相继爆炸,卫星、宇宙飞船先后升空,人类的脚部的一次留在了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计算机每秒亿万次的处理速率以及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将人类的生产力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获得成功还是原子弹核弹的相继研制成功,都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到有领导、有组织的全面实施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对其科技发展目标进行了影响深远的重大调整。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后,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形成了新时期中国科技工作的大格局。在此期间,中国也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就: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学工程,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长征系列火箭在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世纪以前, 科学技术一直在经济发展当中处于从属地位, 是生产的需要涉及技术发
3
展, 并且进一步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但是, 直到当代,生产、技术、科学的相互作用的机制出现了逆转现象, 科学理论往往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 为技术、生产的发展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例如, 先有量子理论, 而后运用量子力学研究固体中电子运动的过程,建立半导体能带模型理论, 使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蓬蓬勃勃发展起来, 促进了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的能够在不同的网上互通。世界范围内信息交流手段、现代的通信手段将极大地促进科学家的思想交流和数据共享, 导致科学研究在更多的尖端领域的突破, 使人类的创造能力和速度大大地增加。信息革命对生活方式的变革, 标志着人类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大步跨越。
三 科技的新挑战
21世纪初期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相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有利于我们用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更好地利用外部资金、技术、资源和全球市场。 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有利于我们发挥后发优势,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但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只有24%,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60―70%。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以下。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科
4
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了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火车头,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 科学发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素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国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来看,科学技术可以使劳动工具得到不断改善和更新,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使劳动对象得到充分利用。总之,科技发展可以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甚至产生新的产业部门和导致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才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摆脱粗放型的老路,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结束语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时有多少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因为法拉第,我们生活的周围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达尔文、因为孟德尔,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因为扁鹊,因为华佗,因为李时珍,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更要努力的学习并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人民出版社 1993年公开发行版
徐冠华 《当代中国科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科技日报
杂志 《大科技》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年第6期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