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张登本

2020-01-24 来源:易榕旅网
L/O/G/O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陕西中医学院张登本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怎样运用《内经》理论指导临床实践,这是每个学习《内经》初期阶

段的人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对于有实践经验的临床工作者来说,则要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来研读《内经》,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古人云:“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合也’)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素问·举痛论》)。此处“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的现实意义,就是指在研究包括《内经》知识在内的古人经验术的发展和今天人们对医学知识的认识及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此处“必有厌于己”的现实意义是指我们在研究、学习、借鉴别人的医学经验和成果时,不能死搬硬套,削足适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而融会贯通之,为己所用。这不但是《内经》对从医人员如何钻研医术时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内经》医学

理论体系形成和建构的基本立场。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一、读通原文,解析经义,是临证应用《内经》理论的前提

《素问·著至教论》将治经之道概

括为“诵、解、别、明、彰”五字真言,其中的“诵、解、别、明”就讲

得是读通原文,解析经义。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例如《素问·调经论》的“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内”“外”就是该段中非注不可的关键词。多数注家随文释义,迳直解释为“阳虚则产生外寒,阴虚则产生内热,阳盛则产生外热,阴盛则产生内寒”。这种解释显然有失偏颇,因为此处的“外”指外感病邪,“内”指内伤病理因素。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如若结合下文“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慄。”“阳盛生外热奈何……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显然,这里是对外感表证病人出现恶寒发热症状机理的解释。其机理可

示意如下图: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表证恶寒发热症状机理示意图: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阴虚则内热”和“阴盛则内寒”也绝非“阴虚则热”和“阴盛则寒”病机。“阴虚则内热”是指劳倦内伤,脾气不足,水谷精气失于运化,郁积于中焦而发热。李杲所创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理论即源于此。故原文进一步解释说:“有所劳倦,形气(即脾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另外,此处的“阴盛则内寒”是专论胸阳不振,阴寒内盛之胸痹证的病机,也是仲景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和瓜蒌薤白桂枝汤的理论源头。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通过临床实践,读通原文,确立正确的治病方法。如“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只有读通原文,才能正确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如“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

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岐伯对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二、横向联系,系统理解经义,才能准确地应用《内经》理论

横向联系,是学习和应用《内经》理论

的重要方法。

例如医者耳熟能详的“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生气通天论》)句。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只要我们将此语与《素问·奇病论》之“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此五气(脾土之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加以联系之后,不但不会将此八字仅仅作为饮食偏嗜致病原因的泛泛之解,还会对王冰更具临床意

义的注解有更深刻的认识。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此外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句也类于此。只要结合下文“其客于六府者……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府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府也”,便可明白“饮食自信,肠胃乃伤”是在讨论六腑痹证形成机理的背景下提出的,肠胃被饮食所伤是致痹之邪内侵六腑的病理基础。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此外还有如《内经》对“痛证”3类25种病机的论述也是如此。

就《内经》对痛证的病因病

机的研究而言,横向联系后可归纳如下内容: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举痛论》)。这是《内经》在重申经脉生理特征的基础上,以寒邪致痛为例,对寒邪侵袭,气血灌注不足“不荣则痛”;以及寒性收引,经脉拘挛,气血不通则痛两种不同致痛机理最经典的表述。现据《内经》论痛内容,从实痛、

虚痛和虚实夹杂痛三种机理予以述评。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一)邪气盛实“邪气盛则实”(《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实是临证致痛的重要病机。此处盛实之邪,既有外感、内伤,也有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以及外伤、寄生虫等,凡此诸邪所致之痛,皆属实证之痛。如“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

其脉坚大,故曰实。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素问·调经论》)。这是对因邪实致痛机理及其所致疼痛拒按特征的表述。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1伤风致痛伤寒致痛因热致痛伤湿致痛67

疫气侵袭致痛肠虫窜扰致痛238饮食积滞致痛9

45

脉络缩踡致痛伤燥致痛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10气血稽留致痛11血涩脉急致痛12沫聚分裂致痛13气机逆乱致痛14气滞不通致痛15水饮停聚致痛16热邪蕴积致痛17瘀血阻络致痛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二)正气不足凡正虚之痛,多因精、气、

12

营卫受损致痛血虚脉涩致痛血、津液、阴阳之不足,脏腑组织失于荣

养所致,常呈隐痛、持续性疼痛、喜揉喜

3阳虚失煦致痛4阳微阴竭致痛按等特点。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三)虚实夹杂所谓虚实夹杂之痛,是指既又有邪气偏盛,阻滞经

1经脉不通,气血灌注不足致痛寒邪侵袭,阳虚失温致痛津液不足,燥屎内结致痛

气虚血瘀致痛

有正气不足,不荣则痛;2脉气血,不通则痛的复合式病理机制。

34

上述3类25种机理,基本反映了《内经》对疼痛发生病因病机的认识。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三、纵向联系,明辨古今,有效地应用《内经》理论

“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就讲得是学习《内经》等古代经典医著时,务必要纵向联系,明辨古今,弄清《内经》所讲得有些理论与后世是有区别的,不能一味地泥古,不加分析地崇古,不予鉴别的死搬硬套。否则,不但不能有效地应用《内经》理论,甚至还可能闹出笑话来。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例如《素问·厥论》所讲得“热厥”证,与《伤寒论》以降后世所论的“热厥”证名同而意别。前者是“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此人必数醉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慓悍,肾气有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显然,此处的热厥证,其病因是房事伤肾,酒醉伤脾,脾肾两脏阴伤,阴不制阳,阴虚阳盛,症见以手足心发热为主症的脾肾阴虚证。因此应当应用滋养脾肾之阴的药物,滋阴清热进行治疗。《伤寒论》之后多数医家所论的“热厥证”多为“热深厥深”的真热假寒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四、联系实践,解读原文,才能正确践行《内经》的旨意。“善言人者,必有厌(合也)于己”,是指在研究和应用别人的医学经验或成果时,务必要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而融会贯通之,并且为己所用。提示我们在研究《内经》理论时,务必要联系临床实践,才能正确解读原文,也才能正确地践行《内经》的旨意。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例如“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

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素问·生气通天论》)。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再如《内经》对虚证和实证病人预后的判断也属此例。只要我们从临床实践出发,就不难理解“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

得后利,则实者活”(《素问·玉机真脏论》)的临床意义。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五、辨别不同语境,准确指导临床实践由于《内经》非一人一时之作,所以相

关原文都有其发生的特定背景,只有准确地把握了不同经文的特定语境及其意义,才能

有效地应用经典。

例如“风证”在《内经》中就无内风证和外风证之分。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内经》多处论述风证及其病机,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素问·至真要大论》)。“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

拘,弛长为痿。”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又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经文指出了风、湿、热、火皆可引起风动之症,而风动之症与肝、与阳气失常有关;风动之症有显性之动(如掉、瘛、转反戾、拘挛等)和隐性之动(如眩、痒等)的区别,所以临证应用上述经文时不可不辨。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从以上五个方面的例证可以看出,临床实践是《内经》理论发生的根源,临床实践浸润在《内经》所构建医学理论的各个层面。正因为如此,我们研究和学习

《内经》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临床实践服务。同时也应当用临床实践的目光去研读《内经》的原文,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内经》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结合临床实践学习《内经》理论现场提问时间

L/O/G/OThank You!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