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17长城

2021-01-31 来源:易榕旅网
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教学设计 学校:蒋集镇吕庄小学 教师姓名:赵梁 学校:宁阳六中 教师姓名:赵海慧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教学(一)重点字词 目标 1.应会读字:崇 峻 嘉 峪 瞭 屯 垒 魄 隔 2.趣味识字:嘉-----喜(形近字,区别识记) 3.易读错字:崇容易读成(cóng) 4.多音字:应 5.应会写字:崇 旋 堡 垒 智 慧 魄 砖 (1)写正确:垒(上半部分三个撇折、点) (2)写美观: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①指导书写的字:垒 魄 ②指导要点:垒:上下结构,总笔画9画;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盘旋 城砖 城墙 屯兵 堡垒 打仗 呼应 肩膀 智慧 凝结 气魄雄伟 蜿蜒 垛子 (二)重点朗读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描写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表现了长城的雄伟气魄,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概括方法:学生通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话或词语说出每一自然段的含义,最后在归纳总结。(串联法) 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情感 (1)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紧扣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和第4自然段,让学生找相关语句。 (2)以图为主线组织学生体会。(看图描述图意,围绕长城提出疑问,读文与图画结合,感悟情感) 体会方法:让学生读熟课文,体会长城的雄伟气魄,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的赞美。 (3)领会作者写作顺序:远看长城---来到长城脚下----站在长城上 3.学习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1)重点词句:气魄雄伟 (2)体会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掌握。 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比喻句) (2)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作比较) (二)本课重点问题: 1.课后思考题: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奇迹? 2.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例如:长城是用来干什么的?长城上面为什么要那样设计?长城工程量浩大,是如何建成的? 三、情感体验:(教学难点) (1)具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雄伟气魄,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的赞美。 (2)体验方法: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一、教师: 教学(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准备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四)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资料。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及相关资料。 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预习提纲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日积月累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 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 趣味识字: 我用_____________方法记住了( )字。(猜字谜、顺口溜等)3. 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是怎么区分读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可以根据读音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易写错的字: (1)在结构上应注意: (2)在关键笔画上应注意:如“魄”。 5. 把会写字认真抄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词语 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 蜿蜒盘旋 崇山峻岭 气魄雄伟 陡峭 凝结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并积累包含本课生字的三字词语、四字词语、古诗词或歇后语。 二、文本细读: 1.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把每一自然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话或词语概括出来,在把这些词语或句子联起来,就能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段意串联法)。 (1)主要内容: 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结合课文插图进行自学,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奇迹? 3.课文有哪些难懂的地方?在文中做好标记。 4.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迁移运用(投影展示;方法;边展示边读内容) 1、句段仿写:我要仿照《长城》中突出长城长的特点的写法,运用比喻、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某一特征。如:山脉、河流等。 2、质疑:鼓励学生提出质疑问题,例如:长城是用来干什么的?长城上面为什么要那样设计?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长城是如何修筑的? 3、.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9。 教学1课时 时间 栏目预习提纲 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谈话:据2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导: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2、欣赏视频: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让我们一同来欣赏长城的美景吧。 3、谈感受:欣赏了视频,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预习评 1.出示预习较好的学生名单。 价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1.小组展示合作朗读: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我们小组用( )方式展示一下第( )段的朗读。 己喜欢的部分。 之所以这样朗读是因为( )。 自我评价: 其他小组评价,师生正音。 导入 预习展示 精讲点拨 初 读 课 文 识 字 学 词 家长评价: 2. 重点句段: 小组评价: (1)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紧扣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和第4自然段, 让学生找相关语句。 (2)以图为主线组织学生体会。(看图描述图意,围绕长城提出疑问,读文与图画结合,感悟情感) 体会方法:让学生读熟课文,体会长城的雄伟气魄,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的赞美。 (3)领会作者写作顺序:远看长城---来到长城脚下----站在长城上 3.学习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1)重点词句:气魄雄伟 (2)体会方法:结合文意表达理解掌握。 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打比方和列数字) (2)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作比较) 1、展示生字学习: 1号:我们小组通过预习能熟练认读本课生字,一齐读一下本课生字: 2号:我们小组认为易读错的生字是( ) 我们采取的趣味识字方法是( ) 3号:我们小组觉得易写错的字有( ),在书写( )字时要注意( ),请同学们写一遍。 (可以边说边写,投影展示)。 (二)生字:识记、书写4号:我们小组整理的多音字是( ),它有()读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音,分别是( ),请大家跟我一齐读两遍。 观,并能正确听写。 我们小组展示完毕,请同学们补充。 1. 易读错的字:崇 容师: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这组同学的展示和这几位同易读成(cóng) 学的补充。(根据学生的展示适时补充) 2、预设: a.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扶 b.易读错字:旋、魄 c.多音字:应yīng (应当) 应yìng(答应) 4.:应会写字:崇 旋 堡 垒 智 慧 魄 砖 隔 (1)写正确: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隔(里面不要多写一横) (2)写美观:垒(上半部分三个撇折、点) ①指导书写的字:垒 魄 ②指导要点:垒:上下结构,总笔画9画; 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学生练习书写。 (6)评价反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书写较好的。 1.理解: 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要能结合本文理解。 (二)词语 四字词语、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2.展示预习时积累包含本课生字的三字词语、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古诗词或歇后语。 课生词,把你的理解写在3.词语积累 评价反馈:表扬词语积累好的同学。 词语的旁边。 蜿蜒盘旋 崇山峻岭 (1)一个小组展示积累的词语,其他小组补充。 气魄雄伟 陡峭 凝结 (2)展示老师分类积累的词语: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盘旋 城砖 城墙 屯兵 堡垒 打仗 呼应 肩膀 智慧 凝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结 气魄雄伟 蜿蜒 垛子 分类标记。 齐读。 (3)评价反馈: (1)主要内容: 1. 展示某组(预习提纲上未写名字)概括的主要内容: 2.同学们评价、补充、修改: 整体 3.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把每一自然段的内容用简洁的 话或词语概括出来,在把这些词语或句子联起来,就能感知 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段意串联法)。 4.小结:先概括每段段意,再把每部分用通顺的语言条 例的表述出来就是这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集体交流: 子令你印象深刻?那些1.对于印象深刻的,或者自己喜欢的,只要学生回答得 地方你最喜欢?在文中大体正确即可。 标记出来,并在旁边写写2.对于不明白的,让学生互相解答。 自己的想法。有哪些不明3.教师预设问题: 白的地方,也在文中做好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奇迹? 标记。 4.小结解决疑问的方法:找到相关句段,反复阅读或小 组讨论。 重点1.作者按什么顺序描介绍观察点。运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观察品读 写?结合课文插图进行自学,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奇迹? 2、体会句子中重点词语的作用和妙用。 点。 (1)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在长城外或太空等)读中一观山势——崇山峻岭;二看长城——蜿蜒盘旋;三想画面——气势飞扬、雄伟壮观。注意结合地图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长。问:读了这段,你们有话想说吗? (2)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在长城上) 看第一幅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 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第二幅图 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问:从这段中你们读出了什么?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可由学生板图标注理解;二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可图文对照讲述(对其作用可适当拓展,或由学生简说,或由老师简介);三是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2、播放朗读课文,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第三段:走上长城,体会伟大奇迹。 a、相机抓住学生的第一句朗读:在品味“站”“踏”“扶”中,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融进作者的思绪与情感。你是怎样走上长城的?(在被深深吸引中、在忘情的观赏中、在无比的激动中不知不觉地走上长城的)这时,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古代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自然地——不容你不想)。 b、朗读第二句话,让学生充分感受工程的浩大,充分想象施工艰难,充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所付出的代价。此时,你面对的是什么?让学生走入情境:体会脚下陡峭的山岭、肩上沉重的条石。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3、指导朗读体会长城的宏伟、伟大和自豪之情。 长城伟大,古代劳动人民更伟大。 c、指名读第三句,让学生抓住“多少”“才”品味、想象:你们从“多少”这个词想到了什么?从“才”上体会到什么?更进一步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所以说———— 第四段:抓住“气魄雄伟”“伟大”引导学生读出精神抖擞、读出无比自豪。 走出文本,抒发情怀。学生读了课文,精神世界一定不能平静,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情感对着长城:a、说(喊)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b、面对长城这份世界遗产,你们想到了什么? 4、乱句重组: (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5、看远景图,指读思考: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比喻)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6、检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1.仿照《长城》中突出长城长的特点的写法,运用比喻、四字词语和数字,说明一事物的某一特征。 2.收集一些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学生质疑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质疑问题,例如: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长城是如何修筑的? 迁移运仿写 用 课堂小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思考方法、理解内容、体会表达等方面来谈。 结 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限时检测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 生字 1、读句子,根据拼音填写词语。 cóng shān jùn lǐng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 )之间 wān yán pán xuán Jiā yừ guān (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 ), qì pò xiòng wěi 有一万三千多里。这样( )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限 2、抄写生字:认真观察这两个生字:隔、魄、旋、扶。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时 检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蜿蜒盘旋 测 崇山峻岭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词填空 修筑 建筑 1.这里将( )一条柏油马路,附近的( )物需要拆除。 气势 气魄 气概 2.这样( )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宏伟(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 )。 17、长城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 板书 近看长城:高大、坚固 作者联想:劳动人民 设计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