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音乐_水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22-07-27 来源:易榕旅网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水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 学唱《癞蛤蟆和小青蛙》

2、 欣赏《花蛤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绪以及歌曲说唱的特点。

2、能用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

3、欣赏《花蛤蟆》,能用蛙鸣器简单伴奏。

教学重点:能用欢快诙谐的情绪,优美的声音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歌曲欢快诙谐的情绪,并能较好的分角色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PPT,蛙鸣器,钢琴(电子琴),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组织教学。

2、 图片导入,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两只小动物,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ppt),大家认识吗?它们的区别在哪?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二、新歌教学

(一) 聆听体验,初识歌曲

1、初听歌曲,感知情绪情节。

师: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就跟它们俩有关系。(出示课题)《癞蛤蟆和小青蛙》,它们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歌曲原唱)

2、复听歌曲,聆听歌曲特点。

师: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跟我们平时学的歌曲不太一样呢?

生:以前学的歌一直在唱,这首歌有说的部分。

师:说得很对。这是一首有着说唱风格的很有趣的儿童歌曲。让我们先来学学说的部分吧。(出示ppt)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聆听,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和特点。)

(二) 新歌学习,分段学唱

1、 教师领读两边,强调节奏。

2、 师生合作学习说的部分,强调语气。

3、 男女生分角色读歌词,巩固说的部分。

4、 师生合作学习,学习说唱结合的部分。

5、 跟琴学习前半部分,完整演唱。强调弱起小节的唱法以及歌曲的速度。

(个别纠错,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设计意图:分段教学,让学生掌握“说”部分的节奏,为后面的完整演唱打好基础。)

(三) 巩固表演,完整学唱

1、 加动作表演歌曲。强调演唱的表情和动作。

2、 用蛙鸣器为歌曲伴奏。

简单讲解蛙鸣器,带着学生玩一玩,为歌曲伴奏。

3、分角色表演歌曲。

先请男女同学分角色演唱,再请两位同学到台上来戴头饰表演。

(及时评价,做出相应调整)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和加入蛙鸣器的伴奏,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这首歌曲的特点,也为本课的演唱带来更多的乐趣。)

三、新作赏析《花蛤蟆》

1、初听歌曲《花蛤蟆》,感知歌曲情绪。

师:癞蛤蟆和小青蛙都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跟它们有关的歌曲很多,咱们山东就有一首呢!(出示ppt)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花蛤蟆》)

2、加动作表演《花蛤蟆》。

3、用蛙鸣器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青蛙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们更好的体会这类歌曲的特点,以及音乐来源自生活。)

四、本课总结

1、 总结跟小青蛙有关歌曲的特点。

2、全体起立,再次唱响《癞蛤蟆和小青蛙》。

我校四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通过三年多音乐课学习,学生们都很喜欢音乐课,歌唱、表演也都有一定基础,唱歌音准的同学也越来越多。所以在学习本课《水乡》演唱部分相对容易。但我校学生因平时锻炼较少,在公开课,比赛等稍微大点的场合会有容易紧张,会有不敢表现等现象。所以在本课的表演环节,加入打击乐器环节,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方展示。

《水乡》测评效果分析

本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绪以及歌曲说唱的特点。

2、能用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

3、欣赏《花蛤蟆》,能用蛙鸣器简单伴奏。

围绕着三个目标的达成,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导入用了直观的看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接下的学唱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聆听,发现歌曲说唱风格的特点;分角色学习“说”的部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更好为整首歌曲的学习打好基础。很好的完成了目标1。说唱结合的部分采用了师生对唱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多

次聆听体验。整首歌曲唱会后,让学生们分角色表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完成了目标2。表演结束后,又让学生加入了蛙鸣器伴奏,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了这首歌曲的特点和情绪,为后面《花蛤蟆》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最后《花蛤蟆》的学习都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生们都非常开心的参与其中,很好的完成了目标3。

教材分析

《水乡》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编排了一首二重唱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聆听,通过该曲的欣赏让学生学习并了解“重唱”的演唱形式,感受重唱的艺术表现力。本单元安排第二首的聆听作品《水乡船歌》是一首笛子与乐队的合奏作品,在这首作品的学习中,编者一方面要求学生听出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听辨笛子吹奏的主题旋律的同时,能够听出其他乐器演奏的副旋律,这是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横向结构的同时向纵向结构拓展,是培养学生多声部听觉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音乐听觉能力上的一次重要提升,有助于丰富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和体验。

本单元安排了两首充满童趣的学唱歌曲,一首表现了江南水乡孩子们划船采菱的歌曲《采菱》,另一首是风趣幽默的表演唱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这两首作品风格迥异,一首抒情优美,一首活泼风趣,在演唱风格上各有不同,通过这两首歌曲的学唱和歌表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水平。

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一、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鱼米之乡的好风光以及水乡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之情,激

发学生热爱水乡、讴歌家乡的情感。

二、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感受歌曲抒发的情感。认识“二重唱”的演唱形式,体会其表现作用。

三、聆听笛子与乐队演奏的《水乡船歌》,感受乐曲的江南水乡特色,引导学生能够听辨出乐曲的横向结构段落和纵向结构主旋律与伴奏旋律,并比较乐曲几个部分之间的异同。

四、能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菱》,感受歌曲所具有的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特点,抒发水乡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之情。

五、能与同伴分角色编创动作,有表情地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在学唱歌曲中认识中弱、中强的力度记号,并能运用中弱、中强的力度变化唱一唱歌曲。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本课设计为3课时

1、 表演歌曲《采菱》,欣赏《洪湖水,浪打浪》。

2、 表演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欣赏《花蛤蟆》

3、 欣赏《水乡船歌》,复习《采菱》《癞蛤蟆和小青蛙》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

歌曲分析 学唱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

这是一首风趣、活泼的儿童歌表演特点的歌曲, F大调歌曲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因为长得相近而互相认错自己的娃娃和爸爸的幽默情节。歌曲蕴含了科学常识,是一首具有表演情节和科普意义的儿童歌曲。

歌曲为两段体,第一乐段以跳跃的音程和紧凑的节奏表现了癞蛤蟆和小青蛙的活泼特点,第二乐段为三个乐句,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表现癞蛤蟆和小青蛙在月光下看到对方,发现认错娃娃和爸爸时,疑惑到观察再到醒悟的过程。在歌曲中还运用了说唱结合,使歌曲显得更加风趣、可爱。

欣赏歌曲《花蛤蟆》

这是一首山东民歌,节奏欢快活泼,歌词中大量的描绘了青蛙的动作和模仿青蛙叫声,充满童趣,非常生动地表现了青蛙的特点。歌曲生动,诙谐,活泼,很有趣味性。

《水乡》课后测评

1、 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并能用蛙鸣器简单伴奏。

2、 分角色表演《癞蛤蟆和小青蛙》。

3、《花蛤蟆》是( )地区的民歌?

4、《癞蛤蟆和小青蛙》、《花蛤蟆》这两首有哪些相同点?

请从以下三个方面说一说:

情绪:

速度:

歌词:

《水乡》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发现需要学习,需要反思,需要改进,需要提升的地方实在是太多。现将反思总结如下:

一、 看到别人的问题很容易,自己做到很不容易

在平时听课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看到上公开课的教师对学生关注不够,不管学生唱成什么样子,最多说一句,很好,就继续下面的环节了。还和别的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自己平日课堂也会注意到多关注学生。可是,到了自己上公开课的时候,这一点就没关注到。看来,很多事情看到和做到是两回事。

二、 随机应变的能力还需要加强练习

现在想想,上课真是一门流动的艺术。因为学生是活的,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所以每节课都会不一样。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就算是备一节一模一样的课,换一个班,上课的效果就会完全不同。所以好的老师是能接住任何状态任何差异的学生的。不论课堂如何生成,老师都能游刃有余。显然,我离这一条还差的很远。在本课中,录像课时的学生出现了试讲时学生没出现的问题,我就慌了,连本来预设的环节都忘了一个。这说明自己平时的积累不够。要多接触不同的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同时,

了解自己。以后备课也要更细致,试讲也要多换几个环境,多预设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 多参加各种教研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水平

在整个磨课,上课过程中,我想起了一句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所以,平时除了个人的积累之外,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培训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一个人的思路毕竟有限,集思广益,融合大家的智慧,才能进步的更快!通过本节课的锻炼,我对唱歌综合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实践,对上课层次感也有了一定的把握。还学会了简单的打谱和PPT相关的小技能。相信这些经验对我今后的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学生们也会在我的音乐课堂收益更多!

老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一节公开课扒三层皮。通过自己出课,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上课过程中各种不良情绪肯定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收获,是成长!就像所有的蝴蝶需要自己破蛹而出,这样,翅膀才会有力量,才能飞得更远!让我们一起努力,我们的音乐课堂会更加精彩!

2017.4

《水乡》课标分析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

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课程性质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

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含、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段目标

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置,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能自信地、有表情地瘸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水乡》,同时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表演、加打击乐伴奏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了解歌曲说唱风格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也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4、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绪以及歌曲说唱的特点。

5、能用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

6、欣赏《花蛤蟆》,能用蛙鸣器简单伴奏。

7、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能用欢快诙谐的情绪,优美的声音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歌曲欢快诙谐的情绪,并能较好的分角色表现歌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