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陈 文
摘 要: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轻松的音乐,一段愉快的视频,既能让喧闹的教室开始安静,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多媒体手段也能轻松把学生带到课堂内容中来。现在很多教学软件,引的运用有利于缩短师资差距,促进教育资源均衡。
入环节都很成熟,这些现成的资源都因为有了多媒体就可以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激发兴趣 有利教学 均衡教育轻松实现。学生获得知识,是通过被动接受和主动学习来获资源
得,我们提倡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DOI:10.3969/j.issn.1674-537X.2015.12.040识。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特点,改变过去重“教”而轻“学”的现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进入到我们的使学生在逐步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愉悦感,激发学教育领域,无论大城市还是乡村教育,多媒体技术已经不再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课堂。多媒体在教师组织教学上,是新鲜事物。关于多媒体,从广义上说“是指多种功能单一特别是在辅助教师激发学生兴趣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的教学媒体的组合应用”,比如黑板、挂图、幻灯、投影仪,二、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等等;狭义上说是指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即利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各个多媒体要素按教学要求,了变革。那么,这样的改变对实际教学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进行有机组合,同时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式的操作。后者实机遇呢?一般来说,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听觉获取知识,际上就是今天被我们所广泛认同并使用的对多媒体的定义。视觉方面获取仅限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的内容,为了能让学那么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多媒难道仅仅是一次对新事物的好奇引发的尝试,还是确实使得体手段的应用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我们的常规教学发生了变化?笔者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举例来说,传统教学中很多只能靠想象和描述的东西,自己的想法。
借助多媒体都可以变得直观。很多教师开始运用各种软件工一、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具制作课件,动态的再现教学过程,使抽象的学科知识变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学习活动中起着生动形象易于接受。比如,在传统物理教学中平抛运动的讲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但是,究竟如何在解就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每堂课开始就能抓住每个学生的心,让他们迅速投入到课堂直方向上的两个分运动,但它是以同一时间为自变量的两个中来,这是我们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多运动的有机统一,表现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这就给学生的媒体技术在这一点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小学生还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虽然多数中学也开展了“平抛小球运动”是大学生,让学生有参与感无疑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一段
的实验,但由于人眼视觉暂留和实验误差的影响,实验效果
定要定期地做好市场调研,在当地物价部门相关收费标准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收费,制定一个合理的收费标准,进而保证参考文献:
体育场馆不会因为价格失调而被浪费或者闲置。
[1]杨震,李艳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困境(四)强化体育保险制度,保证安全
与优化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01) .
首先,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不可避免地会承担各种[2]张宏,赵保丽,卢秀娟.河北省中小学体育场馆对社会安全风险,所以高校需要提前做好全方位的预防风险的措施,开放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06).
防患于未然。其次,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必然会对学[3]刘勇.北京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效益影响因素的研究[J].校环境的安全、学校财产安全和学生的人身安全产生安全隐大众文艺,2011(20).
患,所以,学校要加强外来人员和体院场馆管理人员的安全[4]刘孝成.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绩效管理评价模型及应用教育。
[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04).
四、结语
[5]吕赟,徐长红.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风险规避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小社会”,高校体育场馆对与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0(04).
社会开放是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在此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境,但是需要国家、政府和高校采取各种措施(作者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走出困境,迎来高校体育场馆的健康发展。
105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统计与管理 二○一五·十二
热点透视
统计与管理 二○一五·十二
不是很理想。根据“呈现过程”是掌握原理性知识的最高“境界”这一原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VRML语言模拟平抛小球运动的实验过程。该模拟实验可以把水平初速度、重力加速度两因数分离出来,使学生可以清晰的在三维空间中看到平抛运动的分解过程,从而掌握平抛运动的原理。在生物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微观场面处理,对于瞬间变化过程作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极大地消除了学生的“学习障碍”。如“家鸽”的双重呼吸这一重难点极其抽象,利用动画展示其过程,学生就一目了然,很清楚地发现每呼吸一次,在家鸽的肺里进行了两次气体交换。可见,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把重难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效益得到很大提高。再比如在讲授一些人文学科时,学生对一些特定时期内发生的事情很难理解,很难做到设身处地去感受。比如有老师在教《山壁上的画》这一欣赏课时,由于学生对古代历史的理解比较模糊,也不可能取一个新石器时代壁画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恰当通过图片展示介绍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在生活中创作壁画,再通过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条件比较,得出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在悬崖上创作壁画的原因及道理。这时,全班学生对古代花山壁画有了初步了解,气氛渐活跃,纷纷说出自己对当时劳动人民敬仰和佩服,从而培养了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接着把花山壁画局部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给学生观察,让学生似乎进入了古代花山壁画的场面中:一群群高大威猛的狩猎者围成一圈,中间一头惊慌失措的野鹿无处可逃、人们手舞足蹈欢庆狩猎的收获……规模宏大的场面引起了学生翩翩的想象力。这样一步步引申,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降低了欣赏难度。最后,在让学生讨论过程当中,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既全面又各有新意,整堂课取得较好成果。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虽需投入不少精力,只要用得巧、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施教,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缩短教师差距,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均衡,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分配。简单来说,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地区经济不同,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差异;国家政策偏向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国际的教育政策偏向对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城乡居民文化差异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就短期来说,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差异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一些问题。极大的共享性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使得教育在全世界交换、共享成为可能。以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一)多媒体平台有助于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我们知道,好钢需要锻造,好教师也需要时间的历练。
但是因为现实的差距,很多地方优质资源严重缺乏。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大胆利用多媒体带来的便利,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整合优质资源来历练自己。各教学单位要牵头,配合一些网络化课程的推广,帮助广大教师搭建平台。
(二)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好的教学手段和资源的共享和学习
我们虽然不能亲临现场感受名师风范,但是通过多媒体我们也可以与名师面对面。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可以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一个教育现场。每一个精彩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同步为我们所用。
(三)虽然说教无定法,但照样可以有据可依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是这也造成了千差万别的教育现实。我们没法保证每个一线教师都能把握好每个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来达成目标,所以在传统教学中,这种差异长期以来一直是存在的。在多媒体的今天,我们开始有可能让学生变得自主,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组织者。而在引导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一些非常成熟的经典的组织过程来提醒老师,让每一个过程都变得有序,扎实。这一点上,老师的差异性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缩减。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多么优秀的教师,但是优秀教师的很多劳动成果我们是可以分享的,很多优秀课例我们是可以模仿的,这收益的不仅仅是我们,更重要的是我们面对的孩子们也将收获更多。
总之,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实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多媒体所具有的潜在优势是客观存在的,但其优势的发挥,必须建立在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必须通过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能促进教学结构要素发生变化,产生新作用,同样,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有效地发展和提高。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让我们在多媒体技术的熟练应用下让教学更丰富,让学生更幸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王建华,盛琳阳,李晓东.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周苏,陈祥华,胡兴桥.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10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