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可用《史记》叙事学研究.doc

2024-07-26 来源:易榕旅网
1可用《史记》叙事学研究

【南朝】范哗著,后汉书冲华书局年版,第页。 ④

【汉】班固汉书冲华书局年版,第页。 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 ”第四,赞赏《史记》详近略远的叙事原则。

在班彪看来,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以绝,则其功也。 ”班固也认为其言秦汉详矣”。 第五,叹服司马迁的文采。

班彪赞扬《史记 文质相称”,汉书》称司马迁等人 辩知,达, 溢于文辞”文章则司马迁、相如”《史》、《汉》叙事的比较 在魏 晋时期就己经开始,现存最早的马、班异同论见于《晋书 张辅传》 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 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监 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

毁贬晃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也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 同矣。 又迁为苏秦、张仪、范唯、蔡泽作传,逞辞流离,亦足以明其大 才故述辩士则辞藻华靡,叙实录则隐核名检,此所以迁称良史也。

①张辅比较了《史记》、《汉书》认为《史记》在叙事上明显 胜于《汉书》。

主要表现在一、《史记》叙事简练二、《史记》叙事从大处落 笔,中等琐碎事情不记三、《史记》写人记事能够评价公允、客观 公正四、司马迁首创纪传体 ,难度远远大于班固的因袭摹仿五、

《史记》叙事既有文采、辞藻华靡 ,又真实可信、详略得当,是一 部优秀的史著。

虽然张辅的 文字多寡论”常招后人垢病,但他对《史》、《汉》 叙事优劣的主要判断是正确的,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南北朝时期文尚骄俪,虽然《史记》文名不彰,但是南朝梁刘舰 《文心雕龙》中仍涉及对《史记》叙事的评价

,主要集中在两个

方面,一、刘舞确立了实录的叙事规范,充分肯定了《史记》的实 录无隐”秉笔直书见《文心雕龙史传》。

二、刘怒对《史记》叙事结构有所肯定

故本纪以述皇王,列

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晏殊古式,而得事序焉。

”②他认为,《史记》按本纪、列传、书、表分类 ,将政治、军 事、制度、文化、外交以及种种人物包罗在内 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制度的变迁

,容纳了千姿百态 ,从而建构了一个宏

,所

大有序、共时性与历时性交架一体的富有生命感的叙事世界

谓 得事序”而这种用各种体裁来概括事件、人物、政治体制的结 构体系又是司马迁的一种独创,所谓殊古式”

总之,起步阶段《史记》叙事的研究是粗浅的,特点是概括式的 评语多,分析少。

二唐宋时期发展阶段①②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南朝刘舞著,王运熙、周锋注,文心雕龙译注,上海古籍出版 社年版,第灾唐宋时期奠定了《史记》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地 位。

唐代编纂了《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 《隋书》、《南史》、匕史》八部史著,它们全都米用纪传体,从体例 上确立了《史记》 正史”之尊的地位。

唐宋科举制度中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并 把 三史”作为科举考试的一科,形成了学习《史记》的良好风气。

以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为代表的唐代 《史记》注释的问世,既体现了唐人对《史记》研读的深入 也对 《史记》之后的流传和推广发挥了巨大作用。

唐代中后期,随着古文运动的兴起,《史记》的文学批评逐渐摆 脱对史学批评的依附地位,走向独立。

唐宋时期专门论《史记》的文章、笔记数量大增,唐代有位文 人撰写史记》论文,宋代有位文人撰写篇《史记》论文。

唐宋时期《史记》叙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史 学家从史学理论上、古文家从写作技法上分别对《史记》的叙事 进行了初步总结。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论著 ,其中 许多篇章都接涉及叙事,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叙事的重要性, 二、历史叙事的真实性,三、历史叙事的繁简问题,四、史书叙述 的语言和所传人物语言的不同。

《史通》在这四个方面给予《史记》很多肯定 ,但《史通》对 《史记》叙事不合情理的地方也有指责。

刘知几说 自战国以下,词人属文,皆伪立客主,假相酬答。 至于屈原离骚辞,称遇渔父于江诸宋玉高唐赋,云梦神女于阳 台。

夫言病文章,句结音韵。 以兹叙事,足验凭虚。

而司马迁,习凿齿之徒,皆采为逸事,编诸史籍,贻误后学,不其 甚邪”①这是说司马迁混淆了文学虚构与历史事实的区别。

刘知几站在史学家的立场批评《史记》的文学性虚构叙事 是情理中的事。

文人对《史记》的叙事技法也有总结,例如洪迈在《容斋随笔》 中指出《史记》的文章有如骏马下驻千丈坡”的气势和力量,造成 这种文章风格的原因是司马迁善于运用 重沓熟复”的方法。

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造成语意的呼应,感情地回荡,增 加文章的气势和力量。

刘将孙在《萧达可文序》中说 太史公之鼓舞变化,类常事小 节,他人以为不足传者”点出了《史记》善于以小见大的叙事特点。

苏沟首先指出《史记》叙事上使用了

互见法,迁之传廉颇也, 议救阔

,这

与之失载焉,见之赵奢传传郁食其也,谋挠楚权之缪不载焉 见之留侯传。

夫颇、食其皆功十而过一者也 ,苟列一以疵十,后之庸人必曰 智如廉颇,编入里时期,而十功不能赎一过”则将苦其难而怠矣。

是故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则其与善也,不亦隐而彰乎②①② 〔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 上海书店影印出版年, 第四册,第页。

杨燕起等编,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第 页。 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这就是《史记》的互见法。

这个发现,开拓了《史记》研究新领域,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史 记》的写

人叙事提供了新的思路。

、《史记》体例一叙事结构的研究成为热点。

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序、张守节在《史记正义序》、刘知几《史 通》六家”、二体”中对于《史记》所开创的纪传体给予了许多 肯定性的评价。

尤其是皇甫提专门写了《编年纪传体》一文 ,进一步细致地分 析了编年、纪传二体的短长,盛赞了司马迁创立的五体”他认为, 纪传体好处很多,可以传之不朽。

、对《史记》的叙事风格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韩愈提倡向《史记》学习,认为《史记》 雄深雅健”柳宗元也 推崇《史记》,称 太史公甚峻洁,可以出入”此后,雄健”、峻洁” 成为《史记》美学风貌的定评。

此外,苏辙提出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 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苏辙此论开后世《史记》山川助文章的先河。

概言之,唐宋时期形成了史学家、文学家共同研究《史记》的 新形势,尤其是古文家开创了评论《史记》的风气 ,使《史记》的 叙事研究有了一定的拓展与深入。

三明清时期兴盛阶段明代由于印刷技术的提高 ,为刻印《史 记》提供了有利条件,明代刻印《史记》达多种,对于推动《史记》 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文学复古运动的高涨,《史记》的研究价值随之提高。

前后七子 文称左迁,赋尚屈宋,古诗体尚汉魏,近律则法李杜’ 《续

藏书何景明传,清代桐城派更是将《史记》抬到了古文宗主 的地位,所谓,史记》如海,无所不包,亦无所不有,古文大家,未有不 得力此书者。

”归有光评点的《史记》在当时被奉为秘岌 ,这既是对归氏的 崇信,也是对《史记》的膜拜。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应试文体八股文对写作规范有更加严格 的要求,促使文人更加积极于文章写作技巧的挖掘 ,追求文章写作 方法就出现了评点。

清人刘声木《菠楚斋随笔》记载

评点始于南宋诸儒,当时选

本,若宋楼防编《崇古文诀》三十五卷 ,宋吕祖谦编《古文关键》 二卷,宋谢杨得编《文章轨范》七卷,卷中始有评点勾抹,后世皆称 善本,即《四库提要》亦言其善。

后来明人踵行其法,变本加厉,几于无一书不评点

……其实评点能启发人意,固有愈于讲说,姚姬传郎中靠亦尝 言之,曾文正公国藩至谓之评点学。

”①明清两代掀起的评点高潮 ,将先秦两汉的散文评点殆尽 , 《史记》是评点率最咼的一本书。

明代《史记》评点家有多位,清代有多位,可见一斑。

②明清《史记》评点主要是就文论文,从文章写法角度评论《史 记》取得了巨大①②〔清」刘声木,袭楚斋随笔 冲华书局,年版。

张新科、俞樟华著,史记研究史略,三秦出版社年版,第页的成 就。 其中杨慎的《史记题评》、茅坤的《史记评钞》、何悼的《读 史记》、明归有光、清方苞的《归方评点史记合笔》、吴见思的《史 记论文》、汤谐的《史记半解》、牛运震的《史记评注》、王又朴 的《史记七篇读法》、李

晚芳的《读史管见》、邱逢年的《史记阐 要》等是影响大、成就高的评点著作。

他们对《史记》叙事的评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评点《史 记》叙事的章法脉络。

明清评点家普遍认为《史记》叙事章法谨严 ,脉络清晰。 茅坤说 且太史公所擅,秦汉以来文章宗者何唯以独得其解云 耳。 每读其二三千言之文,如堪舆家之千里来龙,到头只求一穴。 读其小论,或断言只简之文,如蚌蟒蝮朦之生,种种形神,无所不 备。 读前段,便可识后段结按处,读后段,便可识前断起按处。 于中欲损益一句一字处,便如于匹练中抽一缕,自难下手。 此皆太史公所独得其至,非后人所及。 ”表达的就是围绕中心、前后照应的叙事原理。

对此清人惠栋说《史记》长篇之妙,千百言如一句,由其线索 在手,举重若轻也。

识得此法,便目无全牛。

”这里千百言如一句”就是中心突出,线索清晰。

凌稚隆评《商君列传》时说 通篇以 '法字作骨,曰'秧欲变法,, 越'卒定变法之令,曰'于是太子犯法,曰'将法太子,而终止曰 '磋乎, 为法之弊一至此血脉何等贯串”①钟惺在《张垂相列传》的评点 中说 以'垂相二字作眼,却从御史大夫说来,实归重垂相,故本传不 曰张苍,而曰张垂相,此命题主意也。

”②汤谐在《司马攘直列传》的评点中说 文武二句,一篇纲领, 诸庄贾斩使者仆是武扮循士卒是文。

以是批众,即以是威敌,而燕晋之兵不战以屈矣。 行文严肃静重,亦在乃文乃武之间。

”③、称赞《史记》叙事手法变化多端、不拘一格。

王维祯说,迁史之文,或由本以之末,或操末以续颠,或繁条而 约言,或一传而数事,或从中变,或自旁出,意到笔随,思余语止,若此 类不可毛举,竟不得其要领”只是粗略指出《史记》叙事手法的变 化多端冯班指出,《史记》叙事,如水之傅器,方圆深浅,皆自然相 应”汤谐认为,《史记》之文,一篇自有一法,或一篇兼具数法。

烟云缭绕处,几于勺水不漏,而寄托遥深,迷离变幻,使人莫可端 倪',一片惨淡经营之意匠,皆藏于浑浑沦沦浩浩落落之中,所以为 微密之至,而其貌反似阔疏也。

……”刘熙载《艺概》说,《史记》叙事,文外无穷,虽一溪一壑, 皆与长江大河相若”。

④《史记》叙事手法多样,变化多端,最①杨燕起等编,历代名 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②杨燕起等编,历代名 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③杨燕起等编,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 页④〔清〕刘熙载著,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形象的说法要数吴见思在评点《高祖本纪》中的一段话了,高 祖开创之时,事务极多,多则便难拎抗矣。

看它东穿西插,纵横不乱,如绣错,如花分,突起忽往,络绎不绝, 如马迹,如蛛丝。

或一齐乱起,如野火,如骤雨或一段独下,如澄波,如皓月。 万余字组成一片,非有神力,安能办此”。

①由此可见明清评点家对《史记》叙事技法有很高的评价

,甚

至我们会产生一种、将《史记》与小说相提并论在明清两代蔚然 成风。

李开先《词谑》记载 崔后渠、熊南沙、唐荆川、王遵岩、陈 后冈谓《水浒传》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

且古来更无有一事而二十册者。

倘以奸盗诈伪病之,不知叙事之法、史学之妙者也”此后包括 金圣叹在内的小说评点家大都胸中放着一部《史记》 ,在感觉,似 乎《史记》怎么写都有道理,这里有他们盲目的颂扬。

小说批评中随时取出作参考。

小说批评攀附《史记》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 ,但值得注意的 事,金圣叹的小说评点还直接影响了某些《史记》的批评。

廖燕说 先生没,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定庵、武进 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从这里我们知道吴见思 对《史记》的评点有可能受金圣叹评点的影响。

汤谐在《史记半解》中评《季布栗布列传》说 圣叹取赞中'贤者诚重其死及 ' 不自重其死二句为说。

是诚有之,而谓'求之传中,更不可得其故,则亦未然。

看来有踪迹相邻处,有意致相似处,有作用相反处,有声闻后先 相望处,皆是也。

文特精悍峭厉,侠烈意象,宛然在目。

二布合传,金

”②可见作者熟悉金圣叹其人其书。

明清小说批评大致从以下三个方面将《史记》与小说作了比 较一是编撰体例方面,其中简单比附之处很多二是叙事笔法、情 节结构方面,虽有可取之处,但也不乏比附三是涉及《史记》中存 在的虚构、细节描写等小说手法。

、探寻司马迁写史的深意。

评点家对《史记》中的重要篇章叙事的深层寓意往往能分析 挖掘,其中以李晚芳的《史记管见》、王又朴的《史记七篇读法》 汤谐的《史记半解》、牛运震的《史记评注》、吴见思的《史记论 文》最有见地。

例如李晚芳在《屈原贾生列传》评点中说

,司马迁作《屈原

传》,是自抒其一肚皮愤慈牢骚之气,满纸俱是怨辞。

盖屈原获罪被放,司马亦获罪被刑,其获罪同,而所以获罪则不 同,屈原宜怨,司马不宜怨。

……”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